1972年8月1日,綦江大桥通车。

綦江大桥连接了綦江城东、西两岸。

綦江大年夜桥工作48年安歇几天又上班 汽车知识

昨天,从綦江区获悉,受“6·22”特大大水影响临时封闭检测、检修的綦江大桥,已于近日规复七座(含)以下客车、摩托车及行人通畅。

在綦江大桥检修期间,綦江区城市管理局安排专人对綦江大桥进行巡查、掩护。
作为綦江城区的首座大桥,綦江大桥已经在綦江河上经历了48年风雨,是綦江最繁忙的一座大桥。

关于綦江大桥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培植

11个民兵连上千人耗时一年

最近,綦江大桥封闭检修的牵动着77岁陈章发的心。
40多年前,1000多名培植者共同培植綦江大桥,陈章发便是个中一员。

韶光回到1971年8月1日,綦江大桥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

“培植綦江大桥的主力是民兵团。
”陈章发说,当年綦江县武装部成立了由城郊、三角、兴盛、郭扶、城关、东溪、赶水、石角、永新等地的民兵组成的11个民兵连。
这11个民兵连组合了1000多人的民兵团培植綦江大桥。

石角镇由26个民兵组成一个排,陈章发被任命为排长。

“能够参加綦江大桥的培植,我们都很自满。
”陈章发回忆说,綦江大桥将綦江城东、西两岸连为一体,改写了綦江城区无桥的历史。

当时,綦江河两岸挂着不少标语,说出了綦江公民的心声:“73万綦江人的幸福桥”“綦江桥,幸福桥”“修睦綦江大桥,造福子孙后代”……

陈章发是石匠出身,在工地上,他既是民兵排长又是技能员。
大桥培植须要大量石材,陈章发带队到各镇去找适宜的石材,然后开山取石,运到綦江河边,再由石匠把石材加工成须要的形状。

“那时候石材加工完备是手工操作,加工一块拱石每每要耗费一天的韶光。
”陈章发说,经由两个月的精心准备,建桥所需的石材加工基本完成。
綦江河两岸堆满了如山的水泥、河沙和石材。

韶光到了深秋时令,这是綦江河的涸水季,大桥培植也到了最困难的阶段——在水下砌基石。

工人须要下到河里作业,由于是深秋比较冷,每个人只能在水里事情15分钟然后就要上船。
“当时的水下事情设备差,为了保暖防感冒,事情职员上船后就要立马喝上几口白酒。
”陈章发说,只管条件差,但大家心往一处想,事情很努力。

通车

1972年8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

綦江大桥没建成前,人们过綦江河要坐渡船。
“坐一次过河船,要一分钱的船票,碰着涨水,每次过河就要2分钱船票。
”当年家住綦江城区的张锡荣说,假如大水上涨到了鉴戒水位线,渡口就会封渡,过河船也会停开。

綦江大桥不仅极大地方便城区居民出行,也加快进出城货色流利,为綦江的城市培植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浸染。

因此,綦江大桥是綦江公民的共同期盼。

据《綦江街镇历史文化丛书》记载:綦江大桥项目培植资金为120万元,大桥由重庆设计院总设计师陈明恕、汪建廷设计。

綦江大桥为空腹式悬链线等截面石拱桥,总长320米,个中正桥长181米,两端引桥139米,桥高19.84米;桥宽11米,个中车行道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
桥身负荷量为20吨。

綦江大桥培植工程分为三个阶段:1971年8月1日到1972年1月,完成水下根本和灌浆砌石墩任务;1972年2月到5月,完成3个40米大跨度和1个10米跨度及18个3米小跨度的拱圈安砌任务;1972年6月至1972年7月,完成栏杆、冀墙、人行道的安砌,铺设路面,安装电路和桥台回填等桥的上部建筑工程。

大桥施工中,既坚持高工效,又哀求高质量,同时把节约贯穿在全体建桥过程。
比如,原设计为井架吊装,改为“独脚爬杆”吊装,仅此一项就节约30余万元。
民兵团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钢材、木料、水泥和机器设备的管理利用,大桥修完后,回收处理物资折款64651元,上缴县财政。

1972年8月1日,綦江大桥建成通车。

“开通仪式那天很热闹,綦江人奔忙相告,就连东溪、赶水等镇上的人都赶来看热闹。
”张锡荣回顾说,早上天不见亮,大桥两头就挤满了人。
仪式结束后,人们蜂拥着朝桥上跑去,在桥上尽情感想熏染几分钟就可以超过綦江河的幸福快乐。

拓宽

桥面由11米拓宽至15.5米

随着城乡经济培植的发展,綦江城区的人流、车流量逐年增加。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綦江大桥的堵塞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城市培植发展的瓶颈。

为了破解这个瓶颈,原綦江县委县政府决定拓宽綦江大桥的桥面,并委托重庆市政勘测设计研究院,对綦江大桥拓宽方案进行了技能论证。

根据当时的财力,优选了采取挑梁将人行道挑出悬空,从而拓宽桥面的方案。

桥面车行道采取钢筋混凝土现浇构造,厚度为2米。
由綦江县市政公司承建,桥面拓宽工程1988年10月3日动工,1989年4月5日竣工,总投资71.5万元。

拓宽后的綦江大桥,由原来的11米宽变为15.5米。
个中车行道9米,两侧人行道各3.25米,一贯保持到现在。

48年风风雨雨,綦江大桥早已成为綦江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也见证了綦江日月牙异的发展变革。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