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车迷们看起来如此“不务正业”,又是开文化博物馆,又是跑到条件艰巨的沙漠里保护汉长城
实际上,之以是他们跟文物“较上了劲”,还得从“多面着花”的车协主席——李柱提及。

积少成多:“车协不但是开车”

从博物馆到汉长城这群不务正业的酒泉车迷们 汽车知识

采访李柱时已是7月下旬,虽然酷暑难耐,但他仍旧奔波在从酒泉市区到车博馆的路上。
李柱今年已经54岁,还有了两个外孙,离退休还仅剩不到7年韶光,但他没有一点得过且过的样子,反而身上有一股力图提高、时不我待的精神头儿。
由于长期暴露在风沙和日光下,李柱眼睛阁下的皮肤无法被墨镜遮挡到,已经有些泛红发干。
不丢脸出,这是一个在沙漠中已经飞驰多年的“老车迷”。

李柱不仅是车协主席,还创办了车博馆。
在保护长城、热心公益的各种活动中,也都是他挑起大梁。
跟车背后的文物和文化“较劲”,李柱这个“总教头”不仅当仁不让、敢为人先,更是把这股劲儿“种”在了酒泉车协的“心脏”中。

李柱收藏的部分车文化材料 宋朝军/摄

这股劲儿发轫于李柱的一种“渴望”。
1986年,李柱升入中专,在葱茏青春的上学光阴里,李柱喜好骑着自行车,穿着花衬衣和喇叭裤,梳着长发穿梭在金塔县城里,那个时候,他就对摩托车产生了兴趣。
“那个时候看着摩托车,真有一种从心底里生发出来的‘可望不可即的觉得’。
”李柱回忆过往,当年期待的神色仍旧浮现在脸上。
两年后,李柱毕业参加事情,被分配到酒泉地区财政处。
由于常常外出调研,骑行摩托车的机会增加,有了收入的李柱心痒难挠,下了第一次“不务正业”的决心。

1992年,李柱每个月的人为不超过300元,但他却花下1300多元买下了作为他收藏的第一辆车——“长江750”摩托车。
当时身边很多人不能理解李柱,但实际上,李柱看中的不仅是这辆风靡一时的摩托车,更是其代表的时期和文化代价。
“买这类型的摩托车不仅是改进出行办法,更是以为它是那个时期生活水平、社会风貌的符号象征,想留下来,为自己,也为更多同好们。

李柱收藏的第一辆车:“长江750”摩托车 宋朝军/摄

在踏入这个圈子后,李柱的收藏也更多了。
但同时他创造,无论是精力上还是经济上,收藏车、研究车文化根本不是一项单打独斗的“一锤子买卖”。
李柱须要更多的人和资源,他不仅联系志同道合者,还发展出一批同好。
车文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成立一个规范性组织迎刃而解。
2002年7月,酒泉地区乐之健摩托车运动俱乐部出身,2005年12月,俱乐部变更登记为酒泉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酒泉车协应声落地。

车协收藏的部分摩托车 宋朝军/摄

在李柱“辐射”的同好里,酒泉市公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景兆德便是一个范例。
作为李柱的同乡发小,景兆德第一韶光理解到了李柱收藏和研究的故事,他被深深吸引了。
终极,景兆德也撸起袖子,投入到车协预备和发展事情中,并且担当了车协医疗接济委员会主任,供应了坚实的医疗保障做事。
除此之外,李柱的女儿和半子也都加入到了车协的活动中,新生力量也在不断壮大。
景兆德说:“每个人都操点心,这个协会才能逐步发展起来。
”截至目前,酒泉车协共有正式会员500余人。

酒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苗旗新说:“酒泉市各种行业协会有32家,个中,酒泉车协不仅创办早、业务水平位居前列,而且聚拢了一大批行业人士,开展了一批优质活动。
可以说,补充了酒泉市干系行业的一块空缺。

“不止为开车”的初心在车协成立后更加武断。
李柱等人把车协的口号和宗旨定为“爱人、爱车、爱生活”。
协会理事、酒泉车文化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玉明说:“18年来,车协的目标和活动始终如一,没有变过味道。
”在延续这份乐趣的同时,李柱等人没有忘却一个社会组织的义务,在他们提出申请成立党支部后,车协成员们纷纭相应。
2012年9月,酒泉市汽摩协会党支部正式成立,这是酒泉市社会组织第一个党支部。
成立以来,支部不仅和多个党支部联合培植,还把主题党日开到了沙漠里,更开到了酒泉车迷的心田里。
苗旗新评价到:“酒泉市汽摩协会党支部花大力气进行党建,做到了党建和业务结合、党建和公益结合,做得风生水起。

酒泉市汽摩协会党支部党建活动材料 宋朝军/摄

牛刀初试:“车博馆里的精神财主”

随着协会规模越来越大,收藏数量越来越多。
大略的个人收藏已经不能知足李柱更大文化“野心”,他一边看着社会文化需求,一边看着自己代价不菲的收藏,一个更加大胆的“博物馆”想法在脑海中油然而生。

“这个‘烧钱’活儿,可不是收藏几辆车的量级。
”李柱看着4岁多的车博馆,回忆着当时的决定,感慨万千。
凭着几个工薪阶层职员的力量,要建立起一个民间博物馆确实困难。
2016年,李柱和妻子想要换一套屋子,市价车博馆正在紧锣密鼓地预备,几番挣扎后,他悄悄取出了自己和爱人多年积累下的20余万元存款,一股脑全投入到了车博馆。
“对爱人特殊愧疚,辛劳了这么些年想换个屋子也没成。
后来劝她哄她,多亏她理解了。
”20多年来的收藏,李柱一人就投入了近50万元。
李柱笑称自己是“精神上的财主,经济上的穷光蛋”。

有了资金,车博馆设立在哪?这让李柱犯了难,摩托车、汽车占地面积太大,运输也是问题,还要考虑到参不雅观者的便利性……几次权衡和努力后,李柱在肃州区银达镇租用了一个废弃学校,在投入近2万元的掩护本钱后,终于具备了基本的参不雅观条件。

车协门牌和原有的学校门牌交相呼应 宋朝军/摄

2016年5月,经酒泉市文物管理局批准,酒泉车文化博物馆正式成立。
李柱特意加上“文化”二字,在他看来,车博馆不是把一些旧车文物简大略单摆进来,车协成员们捐助和收藏的所有车背后,都有时期的故事、文化的故事。

酒泉车文化博物馆外景 宋朝军/摄

一辆产于1965年的“幸福越野250”摩托车是车博馆的镇馆之宝,它是中国第一批250越野摩托车,也是“八一”摩托车队的演习用车。
这辆车起因酒泉邮电局职工姚兴东收藏,他在单位卖力管理摩托车,也热衷于收藏摩托车。
姚兴东非常爱惜这辆来之不易“幸福越野250”,李柱曾经提出收购但未能如愿。
后来,姚兴东身体抱恙,自知无法更好地保护爱车,他就联系李柱,主动提出无偿捐赠。
姚兴东的哀求只有两个:一是自己去世后,家人能时常看看留个纪念;二是车协一定爱护好、延续好车和车身上的时期故事。
类似的收藏经历还有很多,雅马哈、老幸福、嘉陵、望江等品牌也随之进驻车博馆,每每回忆,李柱都心怀感激。

车博馆里收藏的摩托车超过半个多世纪,百辆摩托车险些可以串成中国汽摩的发展史。
按韶光来看,早期的摩托车多为入口、“贴牌”,中国土地上还没有自己的摩托车。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驾驶的摩托车身上中国元素多了起来,中国制造的力量强了起来。
李柱感慨地说:“现在大家骑的摩托车大部分都是国产,质量水平飞速进步,我们对国产的摩托车更加满意。
可以说,一辆辆穿梭在街上的摩托车,便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了能让更多人关注车文化,不让这些车文物“沉睡”在小黑屋里,车协下了不少功夫。
国际上界定老爷车的标准有三条,个中一个便是“车还能动”。
在车博馆里,90%以上的汽车、摩托车还能行驶。
因此,车协还在博物馆后设立了一个体验场,在担保安全的条件下,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体验驾驶老爷车的真实觉得。

车博馆的体验场 刘正/摄

不过李柱坦承,现在车博馆虽然免费开放,但是游客数量仍旧不多,2019年游客总量在1000人次旁边,如何去扩大知晓度、美誉度,是他们一贯在思考的命题。

寻衅不可能:“我在沙漠护长城”

2018年,李柱和车协成员又干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把“较劲”的第一线挪到了6小时车程外的金塔县沙漠腹地里。
在这片浩荡沙海中,飞沙走石劈面袭来,“有的时候站不稳,风太大、沙子多,好不容易费劲走两步,结果还在原地,开车不留神也会陷进去。
”车协成员们这样描述沙漠中的艰巨行进。
但纵然如此,车协成员每个季度仍旧来到这里,巡护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芦草井段汉长城。

芦草井段汉长城地处半戈壁半荒原的大地上,原来为木质构造。
在风吹日晒的摧残下,大部分的长城已经被掩埋。
为了保护现存的长城,干系部门设立了钢丝网、草席、麦草网等保护方法。
李柱一行的紧张任务便是对长城、界碑和这些保护举动步伐进行巡视,查看是否有被吹倒吹烂、人为毁坏的情形。

今年6月6日的巡视并不顺利,原来就狂风大作的沙漠风沙愈甚,能见度不及5米,人和人之间的互换都变得很难。
沙山的倾斜角度靠近70度,20多名车协成员在上面提高每一米都很困难。
他们将倒下的界碑重新扶正,将有破损的铁丝网修补好。
全部事情结束准备返程,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

每一次巡视来回靠近400公里,车协成员们都会碰着各种突发情形。
为了担保安全顺利,车协每次出发都要专门准备一辆供给车,总车数在6辆旁边。
每次临行前,李柱都要叮嘱大家保重安全、护好长城。

酒泉车协成员保护汉长城 受访者供图

李柱和汉长城的缘分还要追溯到15年前的一场汽车拉力赛。
2006年,酒泉车协为中国长城拉力赛(山海关——嘉峪关)河北永然车队助赛,担当永然车队队长的秦海波同时也是中国长城学会会员。
秦海波随比赛一起宣扬保护长城,这个行为一下子戳中了李柱的心。
随后的十几年里,保护长城的劲头一贯在李柱心中成长着。
2018年,金塔县文物局局长李国民找到了李柱,两人在互换时谈及了保护汉长城,两人一拍即合。
经由商定,车协和金塔县文物局签订《长城文物保护协议》,每季度对汉长城进行一次巡查,从未间断,至今已是三年。
车协成员们跃跃欲试,也不断给自己“充电”长城知识。
2019年,酒泉车协党支部不仅拜访文物局理解学习,还开展了四次“爱我铁人,护我长城”主题党日活动,直接把党性教诲搬到了保护长城的第一线。

酒泉车协党支部在沙漠一线开展党建活动 受访者供图

实际上,虽然签订了协议给予补助,但保护长城是个不折不扣的“亏本买卖”。
活动补贴乃至连来回燃油费都不足,更不用说费力费时的其他投入。
“哪有买卖人乐意做这个,车协保护长城,不但是由于有上风,更是由于觉得到了一个社会组织的任务。
”车协的资深成员景兆德如是说。

为了把这个“亏本买卖”吆喝得更加响亮,李柱不仅和80多岁的父亲组成“父子兵团”齐上阵,还把车协的拉力赛和保护长城领悟到一起,举办“沙漠长城拉力赛”。
三年来,每次都有新鲜的血液加入到保护汉长城的大部队当中,李柱的脸颊在沙漠中晒得更加发红。

酒泉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科科长王文革说:“在酒泉境内,长城绵延800多公里。
个中,芦草井段汉长城地处沙漠腹地,没有道路可以通达。
酒泉车协作为‘长城保护员’尽职卖力,积极履行了巡查和报告任务,是社会组织中保护汉长城最前沿的一部分力量。

在车博馆中,有一个梭梭树的茎干供游客参不雅观,这是李柱在一次保护长城后在沙漠中捡到的。
每来一批游客,李柱都要讲述这种“沙漠植被之王”蕴含的精神力量,梭梭树在沙漠戈壁中坚挺成长三百年,这是李柱钦佩和神往的“劲头”,从博物馆到沙漠,从院墙内到院墙外,“李柱们”跟文物“较劲”了18年,他们头发掉了、脸庞干瘪了,乃至放弃了富商出资300万买下车博馆的机会,但车文物、汉长城文物却保住了,他们爱车背后的初心也保住了,并且不断延续……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辅导老师阴雨永、王臻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席;本文亦得到了酒泉日报社、甘肃新闻奖一等奖得到者郭军的帮助,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