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B/C/D。
今年是长征胜利85周年。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落败后,中心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施计策性转移,退出中心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其间共经由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中途还要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
我们在中学阶段学过的《七律·长征》《丰碑》《飞夺泸定桥》等课文都描述了个中的故事,红军战胜无数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计策转移的艰巨任务。1936年10月22日,末了一支部队在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县)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役的新局势创造了主要条件,因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具有主要意义。
很多歌曲都歌颂过长征中大胆的红军战士,比如著名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以下简称《长征组歌》)。1964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萧华完成了12首形象光鲜、感情朴拙的史诗。随后,战友文工团的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个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他们把民间波折衷红军中流传的小调结合,终极形成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全体组歌共分为《告别》《打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在战友文工团演出后,这个作品得到剧烈反响,一些歌曲在广大群众中迅速传唱,被誉为我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1976年2月,《长征组歌》又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了彩色音乐片,如今我们看到的很多《长征组歌》的画面都来自这部作品。
还有一组描述长征的歌来自1964年首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面的《飞夺天险》《情深谊长》《雪山草地》《陕北会师》等歌舞作品也对长征中的一些重大事宜进行了描述。个中的《情深谊长》在如今的传唱度仍旧很高,这首歌的音乐风格也与其他几首不太相同,由于里面有少数民族的风采。
1962年,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创作并上演了一部描写红军长征过彝区、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舞剧《红流》,歌曲《情深谊长》是该剧第二幕的插曲。1964年,在审查节目《东方红》时,周总理指示在表现红军长征一幕中,要加上一段红军过彝区时表示党和红军的民族政策的情节,有人推举了《情深谊长》,于是就有了这首有着浓浓民族风情的歌曲。
比以上作品出身更早的歌是《十送红军》,估计看到这里你已经在心中默默开唱。这首歌曾用作电视剧《长征》的片尾曲,歌词叙事性很强,讲述了老百姓对红军的情意。1960年,时任空军司令的刘亚楼在朝鲜欣赏了歌舞史诗《三千里江山》后被气势磅礴的演出震荡,于是他便哀求大家创作一台革命历史歌曲晚会。文工团的创作者们一方面去江西调研,另一方面号召老红军、老干部们献歌。终极,词作者张士燮根据得来的各种素材创作了歌词。作曲家朱正本被歌词传染,很快又根据自己在江西采风时得来的民歌《长歌》的旋律谱写出《十送红军》。
比较新的关于长征的歌来自黄绮珊,2016年,她为大型电视记录片《震荡天下的长征》演唱了主题曲《漫漫长路》,歌词“穿越死活,穿越孤独,走过风雨,走过痛楚,伸手触摸生命的温度,往事回放一幕一幕,远行只为那漫漫长路……”寥寥几笔,就用当今这个时期的表达描述出了当时环境的险恶与红军的武断执着。虽然没有像前辈们的作品那样直接描述雪山、草原,但歌曲字里行间都是对长征的致敬。
编辑 吴龙珍
校正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