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湖南国际频道推出“百年耀中华,天下潮我看”特殊企划,以“歌、景、诗”等形式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影象立体联动,环绕“时空对唱”“时空追寻”“时空诵读”三大板块开展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诲专题实践。
以赤色经典,颂百年风华,湖南国际频道“百年耀中华”专栏将精选耳熟能详的代表性红歌制成MV,通过“黑科技”剪辑手腕实现新老“同台”同唱同一首歌,呈现超过百年的时空对唱。

百年耀中华丨张也郁可唯凤凰传奇同唱十送红军  第1张

视频加载中...

《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小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提及反响长征精神的歌曲,大多数人最先想起的便是这首《十送红军》。
《十送红军》是由张士燮填词、朱正本谱曲的一首中国民乐歌曲,凭借其幽美流畅的旋律、情真意切的歌词,几十年来一贯深受人们喜好而传唱不衰。

1961年,空政文工团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大型歌舞《革命历史歌曲演出唱》,正是这场被称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前奏篇”的演出,将歌曲《十送红军》推向了大众。

2001年,电视剧《长征》播出。
该剧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困境上钩谋转移,完成了震荡天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生动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挽狂澜于既倒的雄才大略,弘扬了不怕困难险阻、不怕流血捐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十送红军》作为《长征》的插曲、片尾曲,随着电视剧的播出,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 电视剧《长征》剧照

2013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剧《十送红军》播出。
该剧以长征为线索,穿插着讲述了十个普通红军战士的故事。

▲ 电视剧《十送红军》剧照

不管是歌曲《十送红军》,还是电视连续剧《长征》《十送红军》,都与长征密切干系。

歌曲《十送红军》表达了革命根据地公民与红军难舍难分的情绪,旋律源自张士燮、朱正本采风时得来的赣南采茶戏民歌《长歌》,又叫《送郎调》。

张士燮、朱正本回顾当年采风创作的过程,依然感触颇深。
张士燮谈道:“革命老区公民对红军有着分外的感情,他们在回顾往事、歌唱红军期间的歌曲时,常常一边唱一边流下泪水。
”张士燮把自己搜集到的多首有关红军的江西民歌整理归纳后,写成了《十送红军》的歌词。
朱正本一拿到歌词,就被其朴实不失落深情的措辞打动,他的脑海中回响着采风搜集的民歌曲调,在不到一个小时的韶光里,险些一气呵成完成了谱曲。
“谱到‘七送’,‘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的时候,我不禁潸然泪下。
”朱正本曾这样回顾。

让朱正本潸然泪下的那段往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

1927年到1937年第二次海内革命战役期间,江西井冈山根据地战事频繁。
每当红军上前哨的时候,各个村落庄的百姓常常到村落头、河边、大道旁唱着歌送别红军。
尤其是1934年10月,8万多中心红军主力踏上计策转移的征途。
对付部队中的很多人来说,意味着离去保卫多年的革命根据地,也意味着与家乡父老的诀别。
闻讯而来的百姓,纷纭赶来送别踏上征程的红军。
他们中有红军战士的父母姐妹,有新婚不久的妻子,也熟年幼无知的孩子……他们一边送一边唱,一边唱一边堕泪,与红军难舍难分。

“个中一首送别红军歌,歌词非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鄙谚、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幽美。
这首歌的曲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朱正本回顾说。

自长征部队出发至今已经由去了87个年头,如今人们再唱起这首《十送红军》,唱到井冈山的几个地名,比如拿山、望月亭、五斗江,依然能唤起赣南公民那久远而切身的影象。

半个多世纪来,一首《十送红军》唱遍全中国,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将它反复吟唱、不断回味着。

歌唱家张也说,“小时候,我通过广播听《十送红军》,读大学时,我为电影唱《十送红军》,这首歌我不止一次唱,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想熏染。
参演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久的长征》是最动情也最难忘的一次。
”张也认为,这首歌既饱含百姓与红军的鱼水之情,也表达了公民对付党的深厚感情和革命必胜的决心,“每次唱《十送红军》,我总会热泪盈眶。

▲ 张也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久的长征》上领衔合唱与情景演出《十送红军》。

实力歌手郁可唯、凤凰传奇深情献唱经典,向各位革命先烈致敬,悠扬凄婉的歌声,声声扣民气弦。

一首《十送红军》,超过几十年,为何总让人热泪盈眶?

“一部红军长征史,便是一部反响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
”《十送红军》家喻户晓、传唱不衰,正是由于唱出了那段艰巨卓绝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与公民的心领神会、同甘共苦、联络奋斗,生动诠释了“江山便是公民,公民便是江山”。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视频/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