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武汉的袁师长西席家里卫生间漏水,他随即通过某电商平台联系了一家维修店铺。商家称能采取注胶办法快速维修,袁师长西席便按照商家店铺页面10元的标价下了单。
当天下午4点旁边,两名维修职员来到袁师长西席家中,大略检讨一番后,便开始打孔注胶。让袁师长西席意外的是,本以为只是大略的修补,花不了多少钱,结账时对方竟要价7300元。
“维修职员没有奉告用的什么胶、用了多少,只说是200多元1斤。”由于不理解详细行情,袁师长西席只得照价付了款。不过,漏水问题并未办理,随后袁师长西席又请来专业防水补漏公司进行维修,花费2000多元。
近期,郑州的黄师长西席也碰着了高价维修的情形。1月23日晚,黄师长西席通过某生活做事平台联系了一位上门开锁的师傅。“对方在电话里说,开锁用度仅需50元旁边,上门后却说防盗锁没办法开,须要暴力拆锁,详细价格也一贯不肯明说,末了一套做事下来要价960元。”黄师长西席说。
生活中“维修刺客”征象频频涌现,不少消费者反响自己也有类似的遭遇:网高下单改换灯具,页面显示只需30元,终极却收费370元;预约电工上门维修,被“忽悠”改换电线和开关后收费9000元……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看到,“家庭维修”干系投诉达3000多条,大多与收费不合理有关。
广州国鼎状师事务所状师廖建勋见告,高价维修一样平常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维修工艺较为繁芜、用度也较高,例如防水防漏,一些商家为了招揽业务,故意在平台上低价揽客,维修时再收取高价维修用度;另一种是维修做事费本身不高,商家浮夸维修难度,收取高昂用度。
“消费者不具备专业判断能力,维修职员不提前奉告详细用度,价格不透明,这不仅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涉嫌敲诈。”廖建勋说。
廖建勋认为,办理高价维修问题,一方面须要平台负叛逆务,在价格方面做到公开透明,尊重消费知情权。另一方面,管理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切实掩护消费者的合法权柄。
对付消费者,廖建勋建议,维修前可以多方理解、比较,只管即便在维修前谈妥价格,并留存笔墨、语音或图片证据。如果碰着上当受骗的情形,消费者可以及时与商家、平台进行协商沟通,也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权柄保护单位等进行投诉。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