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的主角是这台丰田佳美,车龄十多年,里程45万公里,目前的市值三万元。
但是,车主X师长西席却准备了六万块做修整。
(机修+钣喷统共六万,本文紧张讲钣喷部分)

正当我们诧异时,X师长西席说:“几年前, 我开车出了一次不小的事件,车子右侧纵梁都变形了,但我却一点事儿都没有。
正是佳美救了我一命。
不过,当时修复做得太粗糙,钣金弄得和狗啃了一样,我相称不满意。
这次交给你们,帮我好好整一整,我要把它收藏起来。

拯救丰田佳美花六万块修一台市值三万的车大年夜伙都以为值  第1张

随后,就把佳美从广州板车发运到了上海店。

到店之后,我们先把发动机抬了下来,去做修整。
检讨车身,可以清晰的看到那次事件遗留的印记。

防撞梁右侧是这个样子,有明显的焊接和钣金痕迹,神似狗啃。

右侧纵梁则呈麻花质感,从底部螺栓的体位来看,它仍处在断裂罢工的边缘。

我们再换几个角度再来感想熏染一下。

这两张图片是水箱框架,第一张是车身右侧曾修复过的,第二张是车身左侧没有碰撞过的。
可以看到,修复过后,变形依然很严重。

这是纵梁车头的位置。
比拟之下可以看出碰撞过的位置已锈迹斑斑,看来上次修复并没有考虑过防锈的问题。

这个角度可以明显看到车身右侧的纵梁(把稳是车身右侧,图左侧哦)明显比另一边长出一截。
这是由于纵梁被撞拉伸变形,修复只能强行拉直,对付拉伸的部分则无能为力。
长出一节的后遗症很明显:四轮定位参数无法调度到位。

图:纵梁应力不均,导致的密封胶开裂

而纵梁纠正不彻底,不仅会导致密封胶开裂的“内在问题”。
还让右侧车门与叶子板的缝隙比左侧小了近一倍。
当然,这没办法通过常规方法调度回来。

我拿一张银行卡来做参考,带大家直不雅观的感想熏染一下。

左侧车门和叶子板缝隙小。

正常情形下,右侧车门和叶子板缝隙是这个样子的。

一番丈量过后,修复方案出身。
水箱框架、防撞梁要改换掉。
纵梁前部已经无法纠正了,切割改换掉,而后部则纠正处理。

陶大师这张照片有没有雷神的范儿?实则儿子昨天考了大鸭蛋,火大,抡起锤子赶去揍儿子。

图:新的水箱框架

图:打消掉旧水箱框架

图:打消掉水箱框架和纵梁之间的焊点残留

图:这个过程就像挤痘痘,完成后相称清爽。

这一大坨便是纵梁的钣金件了,大家能看出是哪里的钣金件吗?给个提示,左上角那个洞是安装悬挂的哦。

不过,上图是废弃的部分。
这次要用到的前半部分已经被切割掉。

由于前半部分的纵梁内侧也残留了一些水箱框架的焊点,以是要清理一下。

接下来,换上新的切割片,要开始切割变形的纵梁了。

车轮内侧的钣金件从原厂焊点处切割,然后再按原来的点位焊接。
而纵梁的切割点则靠后一些,至于为什么,先卖个关子,连续看后文便知。

要问纵梁有多“硬”,看看切割盘的损耗就知道了。

图:割掉旧件

图:“新”旧纵梁切割件比拟

图:换上新件

这便是为什么纵梁的切割点要比原来的焊缝靠后一些的缘故原由了。
我们要来一次“无缝焊接”。

这便是焊接完成的效果了。
只要舍得花韶光打磨焊缝,完备可以做到“无缝焊接”。
这样的钣金面完备不用打腻子,也就对漆膜仪免疫了,哈哈。

图:原焊点的位置重新焊接

装上新的水箱框架、防撞梁和前杠。
比对调整缝隙后,就可以打胶喷漆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新车的觉得了。
如果这里要把活做细一点,可以让旁边两边密封胶走得千篇一律。

就像这样。

嗯,已经有骨灰级事件车的范儿了。
这样的修复,恐怕连专业鉴定师也看不来,完美知足收藏哀求。

施工完成,我们用千分尺来做一下验收,咔咔。

图:副驾车门和叶子板之间的缝隙3.38mm

图:主驾车门和叶子板之间的缝隙4.04mm

相差0.66mm,靠近主流合伙汽车的标准了,nice!

再来看看机盖和叶子板之间的缝隙。

左侧3.65mm

右侧3.66

相差0.01mm,very nice!

目前,佳美已经是待交付的状态,即将踏上三千里的回程。
星辰大海,爱车不易,能花费车子本身代价的两倍来修整实属真爱。
附定妆照: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Erlang中古车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