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过后,卧在病榻上、精力即将耗尽的莫扎特,向来访的学生苏斯迈尔连阐述带哼唱地耐心交代了这部安魂曲后几部分的基本乐思和构造,苏斯迈尔逐一详细地做了笔录。
莫扎特过后看了苏斯迈尔的笔录,做了些修正,就嘱托他的这位学生,尽可能续完这部由瓦尔泽格伯爵委托他创作的作品。
没过几日,一代“神童”音乐家便与世长辞,享年35岁,而他的尸首被潦草地葬入一处穷汉义冢。

这部《安魂曲》整体被分为八个部分:进堂咏、慈悲经、继叙咏、奉献经、圣哉经、福哉经、羔羊经、圣餐经。
据信,圣哉经、福哉经、羔羊经和圣餐经完备由苏斯迈尔代为谱写;而莫扎特在停笔之前,已完成了第一及第二部分的合唱和弦乐部分以及第三和第四部分的合唱部分,该作品中莫扎特本人未完成的部分先后交给三位奥地利作曲家艾伯勒、斯塔德勒和苏斯迈尔完成。

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之谜 休闲娱乐

以是我们很随意马虎推断出,第一、第二部分配器的完善事情和第一部分的女高音独唱乐段,以及第三和第四部分的四位歌唱家分声部的独唱和重唱乐段,外加这两部分的绝大多处配器任务是由这三人或个中的两人谱写完成。
因此音乐学者普遍认为的“补写完该曲紧张归功于苏斯迈尔”的意见还是十分公允的。

此曲刚开始时,由大管和圆号奏出的神秘、持重和悲剧性的《进堂咏》的引子部分将我们的感想熏染引入到对亡灵忠诚的执绋祷告气氛中,直到合唱唱出:“愿主赐彼永久的安息并以灵光承照……”我们就欣赏到更加庄严和动听肺腑的第一部分主题旋律了。
第二部分《慈悲经》以壮丽宏伟的交响化赋格曲式逐渐展开,庄严神圣之感也随之在听众心中油然而生。
特殊是莫扎特搁笔之处,第三部分第6段“痛哭之日”,笔者认为这一段表达了极度痛彻心扉和肝肠寸断的悲痛后悔之情,这种情绪不仅被表达得尤为饱满,而且使该乐段成为全曲最为升华之处,并把全曲推向高潮。
大概作曲家写到这一段,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往生之时不久即将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末了一部分的《圣餐经》再次重复涌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呼应了本曲的开端,笔者以为这是续写者故意用莫扎特原创的旋律素材来结束全曲,实现了乐曲原创和续作两部分创作风格的统一,从而为莫扎特的创作生涯画上了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
(白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