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主要剧目、由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学院带来的莫扎特歌剧《魔笛》,前天晚上在上音歌剧院上演。
这次来到沪上的《魔笛》兼顾了传统与创新,指挥法索利斯完备遵照莫扎特的音乐原谱、原汁原味地演奏《魔笛》,德国著名戏剧导演彼得·斯坦为该剧设计的布景转换则令台下不雅观众眼花缭乱。

用德语演唱的《魔笛》是莫扎特四部最精彩歌剧中的一部,亦是他末了一部歌剧,被认为是“真正的综合性古典歌剧”。
作品在当时维也纳普通戏剧的构架上集大成地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笑剧的灵巧。
1791年9月30日,《魔笛》在维也纳郊野的维登剧院首次公演,莫扎特本人十分钟爱《魔笛》,亲自指挥了演出的前两场。

魔笛这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 休闲娱乐

歌剧取材于墨客维兰德的童话集《金尼斯坦》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的童话,1780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
作品讲述了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为夜女王的宫女所救,因夜女王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画而对其一见爱慕。
夜女王赠给塔米诺一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并见告他帕米娜被恶人萨拉斯特罗夺走,希望他前去营救帕米娜,并许诺只要他成功归来,就将女儿嫁于他。
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聪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
夜女王的丈夫去世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交给他来教导,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
塔米诺经受住各类磨练,看破了夜女王的阴谋,终极和帕米娜结为夫妻。

作为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莫扎特在《魔笛》中融入了浩瀚歌剧元素,糅合了18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腕,使其音乐措辞更为丰富,神秘、圣洁的神话色彩和明朗、欢畅的世俗风格奥妙地结合在一起,旋律十分动听。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魔笛》的大部分紧张角色均由在斯卡拉歌剧院学院学习并已在欧洲各大歌剧院舞台崭露锋芒的青年演员担纲,他们的出演展现了斯卡拉歌剧院优秀的梯队培植实力与演出人才济济的格局。
与此相呼应,上音声歌系也特殊挑选了两名精良学生参与演出。
(王筱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陵犯了您的合法权柄,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