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蒿沟乡蒿沟村落,曾经的“中国马戏之乡”。
高光时候,埇桥区共拥有马戏团400余家,从业职员2万余人,年创收入达4亿元,当地近三分之一的庄家靠马戏糊口。

随着演出本身对付不雅观众吸引力的低落,国家层面对动物展演的规定收紧,全社会对付动物福利关注度的提升,马戏家当已经陷入结束和衰退多年。
如今在村落庄里,演出车在路边落灰,车身上的马戏演出广告已经掉色。
户门紧闭,门口的铁笼子及演出道具锈迹斑斑。

这个皖北小村豢养着约1000只老虎 村平易近养不起扔不掉落 汽车知识

演出逐渐偃旗息鼓,但曾经的“演员”依然须要喂养。
安徽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埇桥区马戏协会秘书长张宏伟透露,据不完备统计,目前埇桥区仍豢养着约一千只老虎

与人为邻的千只老虎,吞噬着村落民的生活。
高昂的喂养本钱让前马戏从业者们难以为继,缺少合规的养殖及运输证件,让一些村落民不惜铤而走险地从事造孽演出及动物租借。
由于不具备节育和后续处理条件,老虎的繁殖及身后事都难以得到妥善处置。

人与虎如何共生,正在埇桥成为一个问题。

老虎在田舍院

11月28日,初冬。
蒿沟村落,晌午的太阳照在村落里的二层样楼上,透过白桦树洒落下来,树叶已经凋零。

走在村落里,时时还能听到兽类的低吟,沉闷,有穿透力。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蒿沟村落庄景。
新京报 咸运祯 摄

在前“马戏团团长”尹季的家里,侄子杨超带着新京报走到一处院子前。
爬满锈迹的铁门紧闭着,四周的杂草肆意成长,有一米多高。

铁门背后,是一个未知的天下。

随着铁门缓缓打开,一股腥臭味瞬间径直突入鼻腔。
一处约有六十平方米的院子中,密密麻麻摆放着二十六个不同大小的笼子。
狮子、老虎、狗熊

“老虎已经繁育了三代,基本是东北虎的后代。
院子里有十五只老虎,别的院子里还养着不少。
”杨超一边先容,一边领着往院子深处走。

越往里走,刺鼻的味道愈发浓郁。
杨超时时将手伸进虎笼中,声音温顺地唤着老虎的名字、抚摸着老虎的头,黝黑的脸,露出一排白白的牙齿。

这个皖北的小村落,人声并不喧华,而大型猛兽低沉的吼叫,却久久在村落上空回荡。

村落民李元家的院子中,也豢养着十几只老虎。
比较较来说,李元家的笼舍环境要相对干净些。

村落民(养殖户)门口放置的铁笼子。
新京报 咸运祯 摄

在与李元的交谈途中,隔壁院子不断传来狮吼,以及动物撞击铁笼的声音,仿佛有狮子正捋臂将拳,试图顶出牢笼。

李元先容,老虎的繁殖期为每年冬季的12至第二年1月份,每只成年雌虎可生养两至三只幼虎,到发情期的时候,一同关在笼子中的老虎便会相互撕咬、嚎叫。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资料显示,东北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生性较为凶猛,一只成年的雄性东北虎身长可达2.9米,体重均匀为250千克。

而在蒿沟村落,或许是人工繁育的缘故原由,这里的东北虎都身形瘦小,时时发出几声低沉地喘息声,丝毫看不出 “森林之王”的风采。

蒿沟村落的村落民,不少曾经是民间“驯兽师”,而蒿沟村落所在的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早在2007年就被中国杂技家协会付与“中国马戏之乡”称号。
埇桥当地仍在从事动物繁育驯养的马戏团,多集中在桃沟乡与蒿沟乡两地,相距不过两三公里。
这里的马戏团多为民间所办,一户普通的田舍小院,可能便是一个“团”。

杨超自小是与野兽相伴终年夜的。
十三岁起,杨超便跟随尹季操练杂耍、练习驯兽。
如今,皮肤上依然可见深深浅浅的疤痕,最长的一道足有十厘米长,那是年少时演习时,从空中掉落所致。

也正由于此,杨超丝毫不畏惧这些猛兽,当着的面拾起一根小木铁棍来回摆荡。
吸收到口令后,狭小笼舍中的老虎端坐起来,并伸出前爪示好。

“马戏之乡”兴衰

在蒿沟村落,村落民的生活随着全体马戏行业而浮沉。

五十二岁的李方是当地村落民,出身马戏世家,已经和老虎打了四十多年的交道。
2003年,李方接过父亲的班,和爱人一起创办了自己的马戏团。

新京报见到的李方,身穿一件泛黄的旧T恤,裤腿微微卷起,皮肤黝黑,夹杂着丝丝白发。

李方依然清晰地记得,行业茂盛的那几年,自己和妻子带着马戏团在全国各地演出,最多的时候,一天可承接十几场马戏演出。

那时,离开场还有两三个小时,等待不雅观看演出的人就排起十来米长的军队,用钢筋搭建成的三层看台上,密密麻麻围满了人。

南方的夏天闷热,三十四摄氏度的高温,李方穿着里外三层的彩虹色演出服,紫外线穿透衣服炙烤着皮肤。
一场演出下来,脱下的演出服都能挤出不少汗水。
纵然如此,李方也从不以为辛劳。

传统马戏演出,倚靠触目惊心的驯兽演出或花哨的杂技吸引不雅观众。
一场演出中,杂技演员单脚骑在立时绕场奔跑;在高空中上演着飞檐走壁;黑熊倒立在墙角用两条前腿行走;狮虎乖乖地举高前爪,从火圈中钻来钻去,并做出“屈膝降服佩服”的姿势...... 不雅观众在用彩色帐篷搭出的“奇幻”空间中,探求着快乐。

2008年,李方的马戏团已发展至30余人,一年的净收入就有十四五万。
“当时我们村落里的都乐意干马戏,虽然一年里有十个月韶光都在表面跑演出,不着家,也没韶光管孩子,但有钱挣,有饭吃。
”李方说。

李方夫妇是宿州市埇桥区浩瀚马戏从业者的一个缩影。
马戏演出曾是当地村落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在“马戏风”席卷的那些年,村落民们纷纭开始置办马戏团。
新京报得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埇桥区共拥有马戏团400余家,从业职员2万余人,年创收入达4亿元。
在这个区域面积为99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532.4476万人的辖区内,近三分之一的庄家靠马戏糊口。

马戏团老虎正趴在笼舍中。
新京报 咸运祯 摄

人与猛兽共生,在当地已成为传统。

曾经,李方昼夜与野兽为伴,逐日三顿给老虎投喂鸡肉,精心照顾着“动物演员”。
他的操持是,再多干些年,将儿子带出来继续家业。
等给儿子盖了房娶了媳妇,老两口就算圆满退休了。

李方没想到的是,寒冬正在逼近。

当动物福利开始越来越受关注,马戏演出被卷入风口浪尖。
2010年, 国家林业局下达关照,禁止虐待性动物演出,同年10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见地》,哀求停滞城市动物园及公园的动物演出后,动物演出手续逐渐收紧。

除此之外,不雅观众千篇一律的杂耍和驯兽演出,缺少创新能力的节目形式,也无法抵御多元化新兴娱乐办法的冲击。

2011年,李方和多家动物园的互助正式终止。
2017年,李方先后向银行贷款近20万元用于购买优质的音响设备和戏院效果灯。
他添置了专门用于马戏演出的“流动房车”,并刷成粉赤色的卡通形象,还购买了更大容量的豪华演出帐篷。

无法在一、二线城市得到演出,李方夫妇不得不压利润,带着团队到三四线城市搭棚演出。
高空走铁索、冰上芭蕾、摩天飞轮……压箱底的绝活全部拿出来,一张门票也只能卖到二十元。
依赖微薄的收入,他困难地坚持着马戏团的生存。

2018年,国务院正式发文规定禁止老虎及其制品经营利用,禁止出售、收购、运输、携带邮寄或进出口。
随着国家对付野生动物的管理以及保护动物等级的明确划分,一、二级保护动物的养殖及运输逐渐规范,曾经的“高光家当”彻底深陷泥潭。

这年冬天,李方把马戏团里的朝夕相处近十年的伙计们调集起来,在一顿分伙饭中,宣告马戏团彻底倒闭。

将团里的杂技演员和驯兽师全部遣散后,李方在村落东头的小超市买了两瓶白酒,独自回到马戏团悄悄地坐着。

妻子寻到他时,李方已经醉得不省人事。

养不起,扔不掉

接不到演出,人和动物都赋闲在家。
人要用饭,虎要生存,如何养活这些猛兽,成为横在村落民头上的一把剑。

马戏“弗成了”,杨超已经许久没有带动物出去演出了。
在没有演出的日子里,杨超仍坚持晨起练功,剩下的韶光,就在家里喂动物。
言语间,杨超既有对“马戏世家”的骄傲,也流露着对眼下情状的无奈。

而如今,陪在李方和妻子身边的,只有滞留下来的老虎。
夫妻二人靠从前间的积蓄,留在村落里过起了晚年生活。
儿子没有继续马戏世家的“衣钵”,选择了去外地打工。

村落民家门口闲置的马戏演出用具。
新京报 咸运祯 摄

李梅的民间马戏团也没逃过倒闭的命运。
早在2017年,马戏买卖一落千丈的时候,不少马戏从业者都先后借了外债,想着将马戏团维系下去。
那几年,李梅喂老虎的食品,从肉换成了散装鸡架,只管如此,一年的喂养用度仍须要十多万。

眼看着家中为自己卖命多年的老虎日渐瘦削,李梅的心情如孩子生病,自己却无力医治般揪心。

埇桥区林业局每月给予养殖户以每只约750元的补助,但对付曾经的马戏大户而言,几十只老虎的喂养用度,仍是一笔沉重的包袱。

节育也成了令养殖户头疼的问题。
滞留在家的老虎还未曾妥善安置处理,新的幼崽又一茬茬地出生。

李梅说,小规模的养殖户可将处于发情期的老虎分隔喂养,从而阻挡老虎繁殖,但拥有老虎数量较多的马戏团,却无法彻底阻挡。
一方面,马戏团空间较小,很难将公母老虎悉数分隔喂养,另一方面,当地至今仍不具备有给老虎做人工绝育的技能。

直至今日,李梅家中仍喂养着近五十只成年虎及十几只虎幼崽。
买卖停摆后,李梅开始奔忙联系全国各地的动物园,准备将部分狮虎低价转让。
“我算幸运的,最少动物园吸收了一批老虎,替我解了燃眉之急。

对付养殖户而言,当下得到收入的最紧张渠道,便是将各种动物租售给做小型动物园和展演活动的商家。
动物展演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可履行。
目前,国家层面虽已全面禁止老虎进行商业展演,但二级保护动物如非洲狮、狗熊,仍可进行演出活动。
此外,自疫情以来,多地已明确禁止野生动物的展演活动,目前三四线城市下辖县城的展演仍可开展,紧张以浣熊、黑熊、羊驼等陆生类中小型动物为主。

曾经的“赢利头牌”,沦为“烫手山芋”,绝大多数马戏团面临着既无法转型,也无法包袱高额喂养费的困境。

台面下的“交易”

对付老虎,一些养殖户不惜铤而走险。

老虎禁演后,有养殖户在小城镇偷偷展演。
“有需求就有人做。
往年,一只老虎的月租价格五六万,如今每只老虎的月租价格只能谈到3000元旁边。
”杨超说。

除老虎的租用费及喂养费,承租方还需支付喂养员的劳务费、交通运输费及笼舍建造费,租期一样平常为2至4年。
租赁韶光越长,价格越低,倘若老虎在租期内因病或意外去世亡,还可重新配送新虎。

而问题在于,不少养殖户本身并不具备喂养繁殖老虎所需的资质,也没有运输老虎的容许证。

村落民家门口的铁笼子内空空荡荡。
新京报 咸运祯 摄

李元供应的容许证显示,其所在的马戏团于2004年取得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容许证。
而老虎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因此李元实际上并不具备驯养、繁育老虎的资质。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7年3月5日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容许证管理办法》,从事驯养繁育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得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容许证。
凡驯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林业部门审批;驯养繁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据央视宣布,宿州市埇桥区目前共有马戏团204家,而经当地林业局备案,具备合法喂养资质的仅有34家。

在运输层面,李元表示,取得老虎的运输容许证十分困难,不仅须要运输起始地及到达地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也需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报告,三方手续获批后,才可履行运输。

安徽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向新京报证明称,目前老虎已全面禁运,且明文规定禁止老虎及其制品经营利用,包括出售、收购、运输、或进出口。
交易任何虎产品的活动均属违法犯罪行为,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驯养繁育容许证早已停办,至今未规复。

眼下,民间马戏团正急于将手上的猛兽脱手。
新京报实地拜访埇桥区桃沟乡、蒿沟乡及永安镇多个马戏团后创造,有多家马戏团仍从事猛兽租赁业务,老虎、狮子、狗熊等猛兽多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喂养。

“这个地方养殖老虎的都是互通的,价格差不多,不须要挨家挨户询价,如果一次性要的数量大,价格还可以再谈。
”李元多次表达互助的期望,并称“档期较满,需尽快预定”。
至于如何进走运输,李元不再多言,表示签订条约缴纳订金后,可以再进一步详细商榷,“运输上面不会批的。
其他的别多问了,你如果要,我们就卖力运过去。

一些商家乃至暗示可以对老虎进行“买断”。
杨超表示,如果长期租赁便可以买断,以往几十万能买到一只成年虎,如今则须要130万旁边。
一名自称从事此类业务的“老板娘”说,目前行情不好,以是价格好商量,但运输存在实际困难,须要运输起始地和到达地的林业部门批准后方可运输。
“我们可以运,但韶光和价格本钱都太高,你们自己搞定运输也可以,交完订金就能发货。

走出埇桥的老虎也并不让人省心。
2019年9月,一家马戏团在河南原阳太平镇某学校门口演出时,一只东北虎跃过四米多高的围栏出逃。
经查,这只老虎正是由埇桥心连心马戏团租借而来。

安徽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埇桥区马戏协会秘书长张宏伟透露,据不完备统计,目前埇桥区仍豢养着约一千只老虎。
而根据宿州市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7月,埇桥区共有老虎534只。

“后事”之难

对付埇桥的村落民而言,老虎不仅养不起、运不出,乃至“去世不起”。

张宏伟向新京报证明,老虎为肉食动物,长期的圈养生活使其抵抗力大幅度低落,稍有照料不到位时,便会生病。
而老虎的医药费及治疗费十分高昂,老虎一旦染病,便令养殖户们难以招架。

养殖户家中的老虎。
新京报 咸运祯 摄

狮虎体型较弘大,去世后,养殖户若要长期将其冷冻封存,须要大量耗电。
一些村落民因此铤而走险,将老虎尸体偷偷贩卖。

中国审查网公开的一份起诉书显示,2018年7月,宿州市埇桥区一村落民将一去世虎以4万元的价格造孽出售,并以3000元的价格雇用一辆货车进走运输。
起诉书表露,涉案村落民将虎尸体分解后,将虎皮售出,别的虎制品放入冰柜中保存,案发后虎制品被侦查机关扣押。
经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央鉴定,扣押送检的制品均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猫科虎。

蒿沟乡一位前马戏团团长郑海燕称,“以往村落中发生过类似事宜,一些村落民因造孽贩卖狮子、老虎尸体而入狱,但大多数养殖户不敢这么做。

郑海燕表示,狮虎去世亡后,应第一韶光向当地林业部门报备其去世亡情形,并用冰柜将尸体冷冻。
待林业部门的关照后,即可将去世虎送至指定地点制作标本或入药,养殖户可在狮虎去世体处理妥当后,领取部分补贴。

村落民的困境,在裁判文书网中多有表露。
埇桥区某村落一吴姓村落民家中的老虎溘然便血,经动物诊所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性溃疡,7天后,老虎因病不治去世亡。
老虎去世后,吴某未按林业部门哀求上报,便将病去世老虎以15万元的价格出售。
终极,吴某因造孽运输宝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

2021年9月,一安徽马戏团私自将去世狮分解贩卖,4条狮子腿流入浙江某菜市场,涉案5人均获刑。
据裁判文书网显示,多起狮虎买卖走私案均来自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

2018年起至今,埇桥区多家合法业务的马戏团曾数次向林业部门联名呼吁:拯救演出动物。

难被瞥见的马戏演出背后,埇桥区上千只老虎的安置,已成当下不得不办理的问题。

一份《拯救演出动物声讨书》显示,马戏团难以生存,其喂养的动物无法妥善安置,目前也未有干系的政策和干系部门处理上述情形。
许多马戏团合法经营,也未曾违规繁育野生动物,并具备经文化部门批准的演出手续,但仍无法顺利外出进行演出。

新京报据此采访宿州市埇桥区林业局,对方称现在尚无法对这一情形进行回应。

中国猫科动物保护同盟、“猫盟CFCA”创始人宋大昭指出,在一个面积不到3000平方公里的市辖区内,圈养在庄家自家院子中的老虎就已达到1000余只。
而在这些老虎中,仅有少部分老虎为登记在册,合法喂养繁育的,不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从动物福利、道德伦理、法律层面上而言,都到了必须要办理的时候。

宋大昭表示,弘大的老虎数量,从动物园吸收的办法而言,相对困难。
而当下较为可行的方法,即由林业行政部门牵头,切实核查动物的数量及其身份,并对其统一管理、分配。
“多次涌现的猛兽出逃情形是给林业部门和干系事情职员提了醒,面对这样的恶性事宜发生,应尽早进行预防性的保护事情,马戏村落动物及其从业者的生存现状也应该能得到更多的重视。

宿州市政协曾在《埇桥马戏的历史传承与家当发展》一文中提出,当地各级文化、财政、人事和税务部门,应切实贯彻《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演出团体的见地》,鼓励民营马戏演出团体参与演出市场竞争,以同等资格去争取政府设立的各种奖项、参与政府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招标,并建立马戏家当发展专项基金,通过贷款贴息、演出场租补贴、演出褒奖补贴、经营环境改造和精良品牌项目褒奖等办法,完善支持马戏家当的投入机制。

李梅说,有不少备喂养繁育野生动物资质的动物园想将老虎收养,但养殖户目前都无法获批运输容许证,无法将老虎外运。

现在能做的,便是等待。
“只要老虎能运走,我们就能挽回一些丢失,对老虎来说,也是个好归宿。
”李梅说。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均为化名)

新京报 咸运祯 编辑 王煜

校正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