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3000多村落民、2万多外来租住人口,小商小贩扎堆经营,熙熙攘攘中不乏脏乱与不安。
10多年后,国际有名酒店、繁华商圈、天下一线品牌,公交与地铁组成的立体交通网,让燕庄的交通上风加倍显著,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这里置业、生活。
这便是燕庄,这也是曼哈顿。
映象网 阮海峰
拆掉的是一栋栋屋子 拆不走的是留在燕庄的回顾
如今在曼哈顿附近买房的尚光明已经成为了一名郑州公交车司机
在改革开放初期很长一段韶光内,燕庄只有大片农田。它位于当时郑州的最东端,阔别市中央,发展一度滞后。但另一方面它又是当时郑州的东大门,随着城市“东扩”的推进,这里便成为了郑州东部的核心区域。
只管城中村落环境差,但给外来务工群体和外来大学生毕业生,供应了相对便宜的居住地,城中村落每天都上演一幕幕“蚁族的奋斗”故事。这里有大量价廉物美的理发店、小吃店、便民百货小商店等,吸引了好多异域人在这做生意。
对付这些外地买卖人、年轻租房一族,城中村落是他们的第二故乡,这里留下了他们事情、生活、情绪,以及创业的影象。
尚光明是郑州B1路快速公交的司机,他来自河南滑县,自从在郑州上大学毕业后就选择在燕庄租屋子。
“那时候房价才百十块钱一个月,至今仍记得来燕庄的第一天挤在城中村落小单间里,端着泡面吃的津津有味。”尚光明笑着说,燕庄承载了我大学毕业后多年的光阴,每每想起来心里都无尽的感概,有喜悦也有泪水。
自2006年燕庄开始拆迁,尚光明带着女朋友开始了寻房之旅。
最初,尚光明为了能离上班的地方近一些,想在金水路、中州大道等附近的小区找房,可是这些地方的房租每月几千块,而且还要自己置办家具。尚光明拿着自己的人为单,只能望房兴叹。
“为了探求便宜的住处,我把目光瞄向了商城路管城区委附近。”尚光明说,由于在燕庄住习气了,还是不想离的太远。每当途经曼哈顿看着高楼大厦,心里觉得虽然这里拆掉的是一栋栋屋子,但拆不走的是我的回顾。
“前年手头上有了一些积蓄,和媳妇商量打算买屋子。最初的选择是在西郊,由于价格相对便宜一些,可我一贯在劝她,咱们还在燕庄附近买屋子吧,不为别的,只为回顾。”
虽然现在每个月的月供有4000多块,不过小尚和爱人倒是对生活很有信心,对未来也有着无限的期望,他们相信,通过自己努力的双手,辛劳一点累一点都没紧要,只要怀揣对美好梦想的希望,统统都会有的。
从仅有2条公交线路到公交网络化 燕庄走了近10年
从燃气车、电车到空调车,今年53岁的燕庄村落民尹建斌可谓是公交行业的“老司机”了,也见证了燕庄的巨变。
从1987年来到郑州公交四公司担当43路车长,他一干便是21年,每当谈起燕庄周边的公交站他都感慨颇多。
“改革开放初期,郑州的公共交通远没有现在发达,到了1979年,郑州才开通‘大辫子’电车。”尹建斌回顾,当年郑州路窄人少,也没有高楼大厦,公交车还没空调,大家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而通往燕庄的公交车也仅有43路和2路两趟车。
谈及郑州的发展,尹建斌的脸上洋溢着笑颜,这几年郑州变革很大,从三线城市到国家支持培植的中央城市,地铁、高架桥、下穿隧道,还有机场,四通八达,既方便了市民出行,也奠定了我们大郑州在全国城市的中央地位。
“每天能开着43路公交从家门口途经,看着自己的家乡一天一天的变美,这种知足感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
从最早的仅有两趟公交车,到如今BRT、社区巴士、常规公交车,燕庄四周的公交路网方案日趋密集,而每天依赖公共交通出行的上班族也充分享受着郑州“公交都邑”创建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
家住曼哈顿的王娟见告映象网,自己在农业路文化路附近上班,常常优选公交出行,一种是乘坐地铁1号线到紫荆山站换乘86路,或是乘坐B18从北边绕行。
“高峰期我都是坐地铁,由于快,路上只需半个小时;非高峰期我坐B3,由于省钱,全程只要1元钱。”
她深有感触地说,最近几年郑州公共交通的发展可谓神速,方案也很人性化,金水路未来路上有多条公交线路和BRT线路,地铁1号线燕庄站B2口开在曼哈顿商业广场正门口,无论是乘地铁、公交都十分方便。
如今,曾经灰尘漫天的燕庄早已成为繁华富庶之地,金水路、未来路车流不息,昼夜通明。
燕庄成为新的交通圈枢纽 地铁公交组成立体交通网
未来郑州地铁一号线和六号线将在燕庄站交汇换乘
作为连接新老城区的“桥头堡”,金水路与未来路交汇区位代价凸出,地铁线路的成熟运营,更让曼哈顿商圈迅速发展,曼哈顿广场成为区域商业中央,辐射范围越来越广。
当你乘坐郑州地铁1号线从燕庄站走出,曼哈顿广场的繁华气息就迎面而来。地铁1号线培植时,最初未来路金水路口的地铁站并不叫燕庄站,路口西北角的广场也不叫燕庄广场,但燕庄村落村落委布告宋长润和燕庄村落民就抱定一个信念,“人不能改姓,地儿不能改名。”
经由燕庄村落男女老少的不断争取,不仅在地铁站、游园广场留下了燕庄的名字,就连曼哈顿广场附近几条道路,也以燕东路、燕黑路、燕沈路、燕寿街等命名。
最让张树林难忘的还是自家燕庄的老宅子
“虽然燕庄的老屋子、农田都因拆迁而全部消逝了,但燕庄这个名字和它背后承载的历史,却一贯被村落民们小心呵护着。”燕庄一组组长张树林坦言,正是由于四通发达的交通网逐步成型,以是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来到燕庄,燕庄的发展离不开郑州城区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工具的进步。
从传统屯子到城中村落,从城中村落到小区楼房;从村落民到市民,从农人到贩子;从良田到商业中央……燕庄这几十年的进取与脱变,俨然是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发展过程最写实的缩影。
现在地铁1号线和在建的6号线就在燕庄交汇换乘,金水路、未来路、英协路、福元路纵横交错……这片农田一下在郑州的版图上“立”了起来,形成贯穿地上、地下的交通路网。
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和村落庄振兴计策的宏伟布局,这样的巨变已经在郑州更多的“城中村落”上演。
未来,随着“高速支撑、中央放射、区域联动、村落镇成网”交通路网体系的形成,主城区将实现15分钟上快速路、沿快速路15分钟上高速的30分钟市区交通圈,达到“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目标格局。
作为坐落在郑州“长安街”上的燕庄,便是郑州金水区东部交通圈的枢纽,在新一轮城市改造与培植的过程中,一幢幢充满当代风格的建筑重新勾勒出燕庄的天涯线,并重新描述燕庄人的新生活。
燕庄语记
20+
郑州市民王娟:选择住在燕庄,交通成分是首选。
30+
郑州市民尚光明:拆迁后选择回到燕庄,在这里买房,便是由于这里有我当年的回顾,要完成最初的梦想。
40+
燕庄1组组长张树林:如果没有扩建金水路,没有兴建筑未来路,燕庄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快,要想富还得是先修路。
50+
燕庄村落民尹建斌:正是由于公交班线的逐步加密,才让吸引更多的外地人选择燕庄,从而带动燕庄的发展。
大事记
2012年10月,郑州市成功入选国家交通运输部确定的第一批15个“公交都邑”创建城市。
2013年3月份、7月份和11月份,交通运输部组织专家对郑州创建方案分别进行了初审、复审和终极评审。2014年3月份,交通运输部对郑州创建方案正式批复。
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2017年12月31日,67.1万人次为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单日最大客运量。
2015年10月1日,未来路下穿金水路隧道实现金水路东西双向、下穿隧道双向通畅。增强未来路南北向和金水路东西向的通畅能力,也完善了区域分流和交通微循环,构建“井字+环线”的城市快速化系统,缓解周边道路拥堵现状。
2016年12月尾,郑州地铁6号线开工培植,功能定位为郑州中央城骨干线,与1号线在燕庄站交汇并设有换乘站。部分站点操持2019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前开通试运营,全线估量2020年年底开通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