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共享汽车“烧钱”,但没想到会这么烧钱。
十一假期刚过,汽车分时租赁平台TOGO途歌便宣告完成B2轮融资。
只管详细数字并未戳穿,但比较前几轮融资,从倍增到倍减的“过山车”趋势已经呈现。
更严重的是,共享汽车用户体验也正随着融资热度的低落而浮现“崩塌危急”。

根据TOGO官方的说法,其总融资额已经达到5亿元公民币以上,刨除最近一笔千万级美元融资不予打算,TOGO已经烧掉了4亿元公民币。
这么多钱,究竟烧在哪儿了呢?

头条查询访问丨共享汽车钱都烧在哪儿做事体验修车排队泊车昂贵  第1张

用户说:“车况好些,还车方便,找车费劲!

用户体验一贯是TOGO引以为豪的宣扬点——车型高档、随地取还、免费加油、送车上门,多项独占做事让TOGO在分时租赁圈儿享受着明星级的报酬。

“车都是大牌子的,有面儿,末了一算钱也没差多少。
”花更多的钱用来购买档次更高的车辆用于共享,这是王师长西席长期选择利用TOGO的缘故原由,“其他那些牌子我也用过一两次,直接删APP了,车又破又脏,跟报废车似的”。

在头条君的拜访中创造,王师长西席反馈的情形确实存在,大量分时租赁车辆的车况令人堪忧,轻则小剐蹭搭配尘土,重则多处凹痕搭配呕吐物。
比较之下,TOGO的车辆虽也有些伤痕,但明显车况更好些。

另一位用户唐小姐却表示:“这个还车随意马虎,停哪儿都可以,但是找车实在头疼,我路痴,看不懂舆图。
送车上门做事关注过,没用过,总以为送车过来的速率还不如自己逐步找。
”为了验证找车难问题,并不路痴的头条君随机选择了所在位置附近的三辆TOGO进行探求。

第一辆,顺利找到,位置准确。

第二辆,区区百米,用时40分钟。
这辆Smart被上一位用户停置于小区地库,头条君经历了小区B区C区无法通过只得小区外绕行500米、小区门禁无法通过只得“钻杆儿”进入、单元门门禁,以及停车库地下一层、二层在舆图上无法显示四道关卡,终于如愿找到车辆。

第三辆,近在咫尺,用时15分钟。
这辆宝马1系同样被停置于小区停车场,按位置索引来到车附近,却创造“一栏之隔”无法进入,无奈小区入口间隔较远,却也只能绕行。

对付利用更高档的车型、掩护车辆至相对较好的状态,TOGO确实把钱花在了刀刃上,只是这运营本钱颇高的随地取还业务,却并不一定能给用户带来更友善的做事体验,毕竟这接力模式,很有可能让下一位用户无力接力。

运维说:“拖欠员工和客户报销款,修车先排队。

前阵子,头条君打仗过TOGO运维员工,夏末的那天,小齐在街边和同事举牌站了一天,缘故原由便是TOGO拖欠了员工大量的报销款项。

“对用户原则是7天内报销,对员工就韶光太久了,为了事情方便,公司哀求我们垫付停车费和油钱,凭发票报销,只是这钱已经一个多月没信儿了。
”网上也有大量的用户发帖控诉垫付的各种用度报销被一拖再拖。

其他共享汽车品牌的运维职员则向头条君透露:“好多都是没车的新手练车的,事件多也正常,险些所有共享车都会有伤的,正常,撞的比修的快,真要修也是优先影响正常开车那些事件车去修。
而且我们中原(北汽中原)有10元免责条款,交10块钱就相称于保险钱了,撞了也不用司机赔,只要别撞人或者把车撞报废就行。

“过去一年,总觉得TOGO的车况越来越差,一开始Logo完全,车也没伤,最近真的是越来越走下坡路了,溘然一下就觉得车都坏了不修了似的。
”用户陶师长西席只在每周车辆限行的这天去利用TOGO完成高下班通勤:“没办法,单位到家坐地铁公交都不顺,导车麻烦,还是用惯了TOGO。
”用户对付车况的抱怨涌现了,出于习气而无奈连续利用的语气令头条君感同身受。

车况问题是共享汽车行业众所周知的软肋,面对高事件率,车辆的整备与修理用度确实是一笔不得不烧的钱。
修理用度由员工和用户垫付,TOGO的账面危急可见一斑。
加之拖欠报销款的行为,又在舆论上对品牌形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导致用度垫付的方案不再可行,是为恶性循环。

拖欠报销、修车排队,每况愈下的做事体验与车辆状态,正在摧毁TOGO曾经引以为豪的高等标签,逐渐沦为与其他出行品牌不相上下的身份,也难怪其市场估值毫无转机,成本市场对其的青睐也在逐渐退坡。

停车管理员说:“赔本儿赚吆喝,还没我看车赚得多。

朱大爷是北京通州区某地铁站旁停车场的管理员,在他经营的停车场中,最少可以找到六七种品牌的共享汽车:“有长租的,比如神州(租车)、一度(用车)、北汽(中原),也有TOGO、Go fun这些临时停过来的,月租(停车)费一辆车不到200。

停车场中,头条君“惊奇”地创造了一辆被凳子上锁的TOGO,朱大爷称:“以前偷跑过一辆TOGO,最少停了好几千块钱停车费没给我。
这辆停过来也有好多天了,前几天时候有人过来扫码,一听说要200停车费,就立马放弃了,现在这辆车已经停了900块钱停车费了,怕它跑了,先给上个锁。

不知出于什么缘故,头条君在TOGO App上并未创造这辆车,如此看来,按照每小时6元价格打算,这被遗忘的车辆大概又要制造一笔天价的停车用度了。

在朝阳区某处路边停车场,卖力停车管理的付大姐先容道:“这三环停车用度高,一小时10块,第二小时15。
这两个牌子(Go fun、Ucar)的车长租,一辆给350块,都是上头给安排的长租,要不我还不肯意收这长租呢,给钱少,过来停车的还都是新手,这些车撞坏了没事儿,其他车被撞了好几次了,我也随着受累给联系。

只管付大姐对共享出行车辆怨声载道,但还是热心的帮着共享汽车运营商算起了账:“开出去一趟也就不到50块钱的收费,充电费或者加油费可不少,还有管这车那小伙子(运维)开着车在附近这几个点儿到处跑得给人为吧?到末了每辆车能赚几百块钱就不错了,一年赚几千,估计连上保险钱都不足,这车的本钱得多少年赚回来?照这些个司机的开法儿,撞完了也不休,吐车里都不给整顿,还没赚回来车就报废了,再买新车?赔的越来越多。

头条君相信共享出行创业者的大聪慧,也相信投资者对风险的评估和对利润的渴求,更坚信共享化是未来汽车出行大趋势,但停车管理员的朴实不雅观察同样可信。
这种未来远大前景与当下困苦局势如何平衡?成本寒冬下,共享汽车受影响的程度虽远低于单车,但成本市场对付无底洞式的投入显然已心生心病。
此时的共享汽车市场,正涌现进退两难的尴尬——在互联网的轻资产思维下烧脑得以产出,在实际运营的重资产压力下烧钱钻营续命。

从初创公司层面来看,其创新能力刁悍,创新做事模式充满希望,但激进打法也充斥着风险。
谁会想到原来方便用户的设定反而成为用车前的关卡?谁又会想到停车费居然能比用车费用高几十倍?对烧钱速率的预估不敷,成为了恶性循环的轴心,技能支持和美好愿景,也并不能让它们分开巨额开支和用户本色带来的烧钱无底洞。

从主机厂试水共享出行的层面来看,个中有以租代售的“玩闹”,或者成为过剩产能的“泄洪口”,当然也不乏人云亦云的跟随者。
主机厂中鲜有以“新出行扛旗者”的姿态进行创新,毕竟他们清楚新业务短期内不会盈利,无非利用自身体系上风来考试测验新的业务模式,为往后的“转身”积累履历。
也正是重资产的加持,让创新商业思维的缺失落,也让他们失落去活性,比如限制服务区域,比如已经涌现的合并潮、倒闭潮。

至于传统的租车公司仍在自满于运营多年的成熟模式,分时租赁业务的推进在范围上、数量上也并不算大张旗鼓,虽然自称仍有大量新用户选择自己的分时与日租车做事,但高额的用车押金、异地还车条件的苛刻与高额代价,已经让原来的潜在客户直接选择了更加轻量化的分时租赁品牌。

有业内人士表示:“烧钱的分时租赁,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这个严厉的冬天,相信会有一大批分时租赁企业去世去”。
成本和韶光,究竟该由谁来造就这百亿共享出行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勿抄袭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