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前区
我家住在站前区。就跟它的名字一样,火车站大坡上来,第一个小区,便是了。这条路,相信每个车辆厂人都是再熟习不过了。沿着弯弯转转的坡道路上来,爬到顶顶,也就意味着,回厂了。
一排排老式的隐退于闹市外的红砖墙,蕴含无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里住的都是车辆厂的员工,几层高的红砖小楼,街头巷尾都相互认识。
艾玛,顺便还想起了整天玩在一起的穿开裆裤的小伙伴,不知道他现在还记得我不?
站前区有个很标志性的地儿,叫作小花园。这次回厂,创造小花园已经大变样,添加了新的健身举动步伐,觉得更加整洁清净了。坐在花园小椅子上,满满的回顾便涌上心头。
(曾经这里有两个兵乓球台,现已拆掉)
小时候,小花园里有两张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放学后,孩子们争前恐后的抢占球台,拿个小小的球拍,便可乐呵呵的玩上一两个小时。
晚上,灯光暗淡下来,一群小屁孩,便用兵乓球台玩起打鳄鱼的游戏。一群人站在球台上,两个孩子在球台下面,游戏开始,伸脱手够人。被碰到的人,即为淘汰。嘻嘻哈哈,推推搡搡间,孩子们玩得兴趣勃勃,都舍不得回家。这时,常常就会听到一声,某某某,玩野了是不是,还不回来!
这里园地很是宽敞,老人家晨起听着广播,遛鸟的大爷拎着鸟笼子和鸟儿逗着趣。也尝尝会见青春活泼的少年们,在这里打着羽毛球,当然也有熊孩子们早早跑过来,抢地盘,玩他们热衷的丢沙包、拍卡片、跳皮筋。
那时候,站前区的熊孩子们特殊的油滑。尤其因此我为首的,带着一帮小屁孩,悄悄摸摸的随着三轮车后面。那时候还是人力三轮车,慢悠悠的踩着。然后熊孩子们,趁着三轮师傅没创造,便迅速的扒到三轮车后面,半蹲着,等三轮车载着我们走一段路,直到被三轮师傅创造,再坏笑着跳下来。
我们还自以为是的给三轮车师傅进行分类,管好说话还创造不了我们的师傅叫“肥肉”,不好说话且当心性高的叫“瘦肉”。现在想起来,那些所谓的肥肉师傅实在并不是那么迟缓,没有创造在车后的我们,而是对我们很原谅,由着我们的性子来吧。
再给大家PO一个很老很老的屋子,大家猜猜这是哪儿?
眼尖的朋友,或许一下就认出来了吧。左边这个便是车棚,右边这个便是水房。车辆厂不大,交通工具多是摩托车,自行车为主。那时候,家里大人放工后,便会把车存放在车棚里面。
有些耳朵好使的小屁孩,都能听出自己家车子的喇叭声,喇叭声一响,赶紧关电视,装着看书写作业的样子。
这个水房呢,便是提水的地方,水房里面每天会存放一桶新鲜的水,白色长方形塑料桶装的。然后拎回家,倒在水缸里,用来饮用,做饭。
(下山通往火车站的一条台阶路)
这便是站前区,凝集了我太多童年美好影象的地方。
招待所
这里是招待所,大家常常称之为宾馆,不过已经大变样了。
那时,招待所是孩子们的天国,以前放学的时候,大家都会三三两两跑到招待所的花园后写作业。当然,抄作业神马的,别说你没经历过。写完作业,大家就各种花式玩滑滑梯。
以前,这一片还有个小池塘,现在没有了,滑滑梯也拆掉了,多少还是有些惋惜。
崇仁第一烧烤
说到饮食,崇仁第一烧烤是当仁不让的。那是当时我以为最好吃的烧烤了,神马烤的广味喷鼻香肠,八宝粥,排骨,不瞒你说,
现在该当是已经没有开了,我去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招牌。
但是这并不妨碍作为吃货的我,毕竟,车辆厂的美味也是非常多的。
比如口水鸡、糖三角、血旺豆花饭,澡堂子外卖的酸辣粉、吊桥那边的峨眉烧烤、单身公寓下来的甜皮鸭,炸得焦喷鼻香酥脆再刷一层糖浆,切实其实好吃到哭好么!
小学门口
首先不得不说的便是一市场对面的小笼包,相信每个在车辆厂读过小学的孩子,都吃过。1元5一笼的包子,5毛钱一碗的稀饭,配上超好吃的泡菜。
包子皮薄肉厚,一口一个,满嘴流油。吃完就急匆匆的穿过马路去上学了。
嘿嘿,顺便给大家秀下我的母校,眉山车辆厂子弟小学 。
提到母校,还是很自满的,在我读小学那会,我们学校条件举动步伐都是数一数二的。
90年代的时候,就有塑胶草坪跑道,小学三年级便开设英文课,美术课也开设flash动画制作课。每间教室也有多媒体电脑。很是洋盘呢!
学校兴趣课更是多姿多彩,体操,乐器,棋艺,美术。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所喜好的。
一市场
来,随着我连续逛起走。这里便是市场啦,大家买菜的的地方。现在改名为阳光市场了。
一市场对面有个澡堂子,冬天的时候跟妈妈去洗过澡,热气腾腾的。
还记得那时候有个同学,姓赵,是我们小学跑步特殊牛的女孩子,我记得她说,每天她和她爸爸都要晨跑。那时候,我便知道,俊秀的成绩和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再连续往前走,便来到了邮局这边。邮局附近有一个摊摊,是专门修鞋的,换车链子的。现在这个摊摊依然在这,觉得很是小确幸。
左边石头突出的小墙头斜坡,当时一口气便可以爬上去。现在终年夜了,以为没那么高了,反而不敢爬了,哈哈。
沿着这条路,连续溜达。熟习的建筑,地标一样样儿的印入面前。
这些年,车辆厂的绿化是弄的越来越不错,给人一副世外桃源之感。
我忘却这里叫什么小区了,便是兰苑对着过来,还修了一个篮球场。小的时候,男孩子们打球,除了喜好去体育馆外,还特殊爱去消防队的篮球场打篮球。现在方便多了,家门口就可以尽情的扣篮。
车城高中
眉山车辆厂高中,现在已经成为崇仁中学。
兰苑大厦
兰苑大厦是1995年竣工利用的,是车辆厂的一个地标式建筑。那个时候的蓝苑大厦可不是红旗超市,按照现在的话说,可是个综合体。有影院,有健身房还有卡拉OK(现在叫KTV)。
听长辈讲,那时候每周三晚上都有电影看,常日都是在侧门上挂一个小黑板做预报。不像本日各种美团,糯米,手机刷一刷就有。现在想想,当时放映的该当都不是院线电影,而是录像带。
1996年,工厂又一个地标性建筑落成,那便是位于中学门口的雕像。从整体上看,该雕塑是个大写的人字,这象征着工厂以人为本,充分依赖职工群众的集体聪慧和创造力,以不锈钢为原材料,表明工厂经历了多年的积淀,已经成为一座当代化的大型企业;
(比较老一点的图)
第二层寓意表达了大鹏展翅,两个翅膀一高一低,钛金球为眼,象征着工厂在市场经济的天空中展翅腾飞;还有一层寓意,即钛金球为日,镂空处为月,象征工厂与日月同辉,永久如日方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是官方的阐明,我就以为雕塑像一个火字,寓意着公司生产经营永久都红红火火。或许每个人可能对这座雕塑的理解都不同,可能这也便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这张是网友拍的图,节日艳服下车辆厂,很美。就在雕塑这边拍摄的。
兰苑阁下新建筑的体育馆,看起来很高大上的觉得。多年在外事情求学的朋友们,有韶光常回来看看,车辆厂变革很大的。
工厂大坡,厂里职工高下班,都会从这儿下去。
夜市区
车辆厂的小吃货们,还记得这里吗?恩哼!
对,便是夜市区!
一到晚上,就摆满了玲琅满目的小吃,酸辣粉,炸土豆,烧烤,这样那样的。晚上溜达到这,总是忍不住要来知足下口腹之欲。
还记得当时这边有个卖豆腐脑的大爷,骑着自行车,挑着赤色的桶。桶里装满满白嫩嫩的豆腐脑,真的是纯纯的豆腐脑,一口一个知足。
还有这里,奥发冰淇淋。夏天的时候,游完泳,来到这坐坐,喝杯冷饮,切实其实是惬意。那时候,厂里还会发冷饮票,可以来兑换饮料、冰淇淋。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那蛋卷冰淇淋的味道,醇喷鼻香浓郁的奶味,彷佛是1元一杯,切实其实是绝了。
听周围的人说,十多年多去了,奥发的老板还是曾经的那个老板。这次来到车辆厂,本是专门想来尝尝冰淇淋,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到了秋季的缘故原由,没有在卖。嘿嘿,有点小失落落呢。
车辆厂的拍浮池,水面很是清澈干净。想进去拍浮,都得先体检,办理康健证的。呃,说到拍浮,我也只能在浅池塘扑腾扑腾。由于下深水的话,必须要考拍浮帽。话说,没有弄到车辆厂的拍浮帽,算不算一种遗憾,哈哈哈哈。
文化宫
文化宫还是影象中的文化宫,每逢节日庆典,便会在里面举行。我一贯以为我们厂挺洋气的,为啥呢?虽然很小,还不如一个州里大,但是我们方案的好呀。生活娱乐举动步伐,绿化,吃喝玩乐,搜罗万象。
兜兜转转走在厂里面,不管是现在的车辆厂也好,还是过去的车辆厂也好,满满都是回顾。
幼儿园
啦啦啦,走着走着就转到我的幼儿园啦!
听妈妈讲,我小时候读个幼儿园切实其实遇上警匪大片了。老妈前脚把我送到教室,我后脚就从后门底下的缝缝钻出来逃跑。
当年的幼儿园长这样!
呀呀呀呀,这是谁家的乖娃娃呀,哈哈哈!
小桥
读书的时候偷偷耍过朋友的举个手,不症结羞。我来给你们曝光下当年的约会圣地,牵牵小手,溜达小桥的事情,别说你没干过哟!
看到这张照片,会不会溘然想起你的初恋呢?
再顺便给大家曝光一个当年小娃娃们喜好探险地方,半旯山!
不过这次来,没有拍到照片,由于我找不到怎么去了,囧!
那座小山,实在或许是没有名字的,但是由于地形缘故原由,就像被切开一半,以是叫半旯山吧。对付厂子弟来说,是孩子时期的经典必去之地!
白堰桥
夜色下的白堰桥,婀娜多姿。
白堰桥桥建于始建于1984年6月,1985年底竣工,投资25.7万,全长100米。现如今被列入眉山市文物古旧建筑名单。
过了白堰桥,便是著名的单身公寓。当年的单身未婚小青年们就住在里面。这里还有个单身坡,听说两个单身的人,只要手牵手一起走下单身坡,就会成为一对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哈哈哈!
单身坡
那些个时候,两个人谈恋爱,总爱去碧江果园玩玩。在充满阳光的午后,来到碧江果园,搭个小吊床,晒着太阳,总有唠不完的嗑。
这便是我的第一个家,车辆厂。小时候的影象虽已久远,但却那么清晰。在这里,此文送给所有车辆厂人,无论你是离家拼搏,多年未归;无论你是四处求学,少有回来。车辆厂,永久是你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