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在大多数人眼里,铁路养护是费力下苦的粗活,顶多便是铺石子压钢轨,哪有什么“科技含量”?

工作室里见真章 铁路养护不简单  第1张

新春前后,科技日报在洛水河边两家铁路局创新事情室一番探访,印象大为改不雅观。

延安工务段是中国铁路西安局以工务为主最年轻的专业化站段,紧张承担着包西线、甘钟线、黄韩侯线共计979.992公里的铁路线路养护事情,个中有157.68公里站段岔特线、526座桥梁、198座隧道……作业区内沟壑纵横,人烟稀少,条件艰巨。

2017年10月成立延安工务段探伤车间“王亚明创新事情室”是该段探伤专业的创新平台,地处爱国将领杨虎城故里蒲城县孙镇,以助理工程师王亚明的名字命名,紧张办理钢轨探伤专业的技能难题、改进探伤方法和打消疑难伤损。

“80后”王亚明入职以来,累计打消线路重伤钢轨100余处,从没有发生过任务漏检事件。

“铁路上的每一根钢轨与每一条钢轨焊缝都有详确‘户口’,其上场、运行和掩护等信息搜罗万象。
”王亚明先容,陕北和渭北高原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气温骤然升降对铁路钢轨平稳造成先天性寻衅,尤其是时令交替时节更为突出,集中表现是随意马虎折断;有些钢轨有先天性制造毛病,内有眇小气泡或者非金属夹杂物,经由列车疲倦碾压,也随意马虎造成折断;部分钢轨受到外部冲击或者砸伤以及施工中的划痕等,这些轨道安全隐患若不及时查验,一旦发生事件不堪设想。

为确保安全,该段对辖区线路按照每位探访员每天10公里的“事情量”进行包段划分,压实任务,一寸钢轨不剩。

“列车提速,运量加大,对国家和个人是莫大的效益,但对铁路钢轨探伤工而言,事情强度翻倍增加。
”王亚明感慨,春运阶段以来正值“北煤南运”“西油东送”和“滚滚人流”交集。
“全民过年,我们过‘难’,但万家灯火被节日点亮正是我们铁路人的夙愿,我们认了。

成立于2015年4月的延安工务段重点车间“陈玉创新事情室”,统共不过10人,但他们的创新“账本”不大略:共计完成创新成果24件,个中科技研发项目7件、自主研发项目11件……其变截面异形夹板装置、安全智能铁鞋柜、自滤式抽油装置等浩瀚装置已经在运用中产生了良好效应。

研发的线路道碴清扫装置得到“陕西省QC质量成果二等奖”;“DWL-48大型养路机器液压马达轴改进”项目荣获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各种奖拿得手软。

“这个是得到‘西安铁路局科技创新良好奖’的智能铁鞋柜,在延安工务段重点维修车间所有轨道车组推广运用后,再未发生过铁鞋丢失、带鞋运行等重大安全隐患,担保轨道车安全运行了32万公里。
”事情室的职员骄傲地向先容,“去年我们还完成了产品升级,增加了语音掌握系统,它的表现就更好了!

陕北小伙景文瑞是延安工务段重点车间轨道车抢险突击队的骨干成员之一,他与来自甘肃的朱智飞、四川的张红荣和内蒙古的施海宝共同被编成一个“动车组”应急小分队,紧张任务是运输路料,防灾抢险,应急接济,常年事情和食宿在轨道车上,犹如梢公一样平常,出车没有归期,但4人相互帮助,同心协力完成任务,他风趣的对科技日报说:“家虽小而心宽,人不同而道合!
”。
(史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