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达75%的事件车返点背后,是保险公司想通过额外的保险产品增加保费收入,来填补车险上的亏损;是汽修企业想花“返点小钱”抢事件车的“利润大头”;也是车主想在车辆脱险时还能拿到一笔可不雅观的返利。
作者丨老白
投稿请加微信:18001896570
转载请注明来源:AC汽车(ID:acqiche)
一边是车险行业正在被强监管,另一边保险公司的返点乱象仍在冒头。
近日,一张汽修企业(4S店或汽修厂)与保险公司互助的“保险产品”图曝光。据理解,这款保险产品是在固有车险根本上,让车主额外追加一笔钱以享受“定损返现”权柄。
产品足够创新,返现权柄也十分诱人。
图片内容显示,该产品发卖价xx元,保障的是车辆在事件维修时,维修方给予高额“赔偿”:如定损金额达到4000元以上即可返3000元现金,9000元以上即可返6000元现金。个中还有一个限定条件,单台车每年最多理赔2次。
按照上图中第一档的“赔偿”金额,定损4000-9000元可返现3000元,返现率最高达75%!
如果诸位看官是车主,会选择购买这款保险产品吗?而站在汽修企业经营者的角度,会选择与保险公司互助这款保险产品吗?保险公司制订如此不合常理的高返点又是为哪般呢?
谁在被薅羊毛?
在平时的车险理赔中,事件车一贯都是汽修企业争抢的“喷鼻香饽饽”。争抢的手段也很直白,以返点的形式给车主、查勘员、定损员,乃至供应线索帮忙车辆到店的陌生人。
常日来说,返点比例是固定的,一样平常在5-20%之间。据老张先容,事件车毛利率约在40-65%;低于40%汽修企业只能勉强糊口。以是返点的分配有章可循,比如有些4S店根据车损金额打算返点,而有些一个钱打二十四个结的4S店则根据维修毛利确定返点。
可以看到,即便不额外购买保险产品,车主也会得到一定比例的返点,只不过金额不高,都在汽修企业可控范围内。
但如果购买了这款保险产品,车主将得到难以置信的高额返点。根据上图中保险产品的内容显示:
第一档:定损金额4000-9000元,返现3000元,返点高达75-33%;
第二档:定损金额9000-30000元,返现6000元,返点为66-20%;
第三档:定损金额30000-80000元,返现9000元,返点为30-11.3%;
第四档:定损金额80000+元,返现10000元,返点为13%+。
也便是说,常日随意马虎涌现的定损档位,返点高到离谱;而脱险概率较低的高额定损金档位,返点比例反而靠近市场老例的正常值。
这表示,这款保险产品突出随意马虎达成的高额返点鼓励车主购买,并且将返现行为明面化,以吸引车主的事件车到店。
对车主来说,不买得到的返点少,但买了往后就相称于有了双重保险,不仅和汽修企业有了买卖左券,还能得到更多。
而汽修企业参与个中,是由于花“返点小钱”抢事件车“利润大头”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秘密,此举既能够保障自己的“利益分成”,还能联合车主多薅保险公司的羊毛。
行业人士老张阐明道,由于前两档的返点比例太高,汽修企业须要利用多报定损、扩损等“分外手段”得到差价,才能支持车辆维修,才有多余的返点分给车主。
而这终极都由保险公司买单,保险公司为什么甘心被“薅羊毛”呢?
高返点的背后
“保险公司是用一种褒奖机制,让车主多付一笔购买保险产品的钱,看似每位车主都须要理赔,但实际上是在博概率。比如有十个人购买而只有一个人脱险,那么就用十个人的钱来理赔这一个人即可。”老张说道。
大略来算一笔帐:
假设保险公司互助的汽修企业是个“年夜大好人”,会帮助前者做严格的本钱掌握。如果将这款保险产品定价为1000元,有100名车主购买,那么保险公司将收到10万元保费。
参照目前新能源车高达30%的脱险率,100人中有30%车主会脱险,脱险后定损超过4000元以上的又会占30%,那么至多有10%的车主会脱险理赔。由此来看,只要理赔金额不超过1万元,或者博“不脱险率”低于10%,那么保险公司便是稳赚不赔的。
但对保险公司来说,这个中也隐蔽了巨大的风险。
一方面,能够互助这款保险产品的汽修企业,在一定金额范围之内有自己的定损权,极易从中“做手脚”,薅走更多的利润。
另一方面,这款保险产品有悖于正常的车险秩序,有着极高的违规风险。根据老张的解读,车辆脱险后,保险公司会根据实际丢失大小定损,定损金额仅覆盖车辆维修用度,任何产生额外收益的行为都违反了保险监管原则。
以是,保险公司也在只管即便规避风险,如在对车主赔付时,接入了某网络科技公司的第三方平台。但在当前的强监管下,一旦东窗事发,后果难以预见。
而且车主和汽修企业也不能置身事外。
据行业人士表示,车主虽然不会恶意制造事件,但是会在脱险理赔时为了拿返利而合营汽修企业扩损。羊毛出在羊身上,维修时是用原厂件还是副厂件,车主再难提出过多哀求。
汽修企业扩损所赚到的利润比正常维修要多得多,以是还是会担保维修质量。但过多强调给车主返点,忽略维修技能、配件品质等,只会加剧返点乱象,从而反噬汽修企业长期稳定的经营能力。
不丢脸出,这款保险产品打着创新的幌子,看似让保险公司、汽修企业和车主都从中获利,却只能解一时之困,无法真正触达车主潜在的保险需求。
因何铤而走险?
“保险公司是想通过这款保险产品增加保费收入,来填补车险上的亏损。”老张表示,车险市场内卷加剧,利润越来越少,本钱越来越高,是保险公司当前的真实写照。
据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车险保费收入累计6415.52亿元,同比增长5.7%;但承保利润为78.04亿元,同期减少106.68亿元,同比下滑了57.75%。
截至10月尾,行业车险综合本钱率已达到98.8%旁边,个中有44家财险公司车险综合本钱率超过100%,经营压力持续加大。
据AC汽车理解,车险赔付率上涨,是导致车险综合本钱率不断提升的主要成分。
一方面,车险综改三年以来,“贬价、增保、提质”等哀求,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本钱和竞争烈度。
如车险综改一年后,车均保费为2762元,较改革前降落了21%;今年上半年实施的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调度,给了险企更大的定价自主权,但也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有媒体宣布称,河北、安徽等地区车险手续费高达35%旁边,引发了后续“全面禁止返佣”的最严车险新规出台。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保费暴涨的同时,赶过险率、高赔付率也让新能源车险综合本钱超过100%,保险公司也很难承受亏损压力。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险已决赔款案件同比增长了1021.9%,已决案件案均赔付5801元,较去年同期上涨了764元。
而且保险公司除了应对车险市场的急剧变革,也迎来了新能源车企一众“搅局者”,新能源车险市场充满潜力的背后,也有无限寻衅。
因此,在当前车险市场监管升级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另辟路子做保险产品解围当前困境无可厚非,条件是切勿给违规经营创造条件,让本就困难的行业从者们再添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