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送暖入屠苏
羊晚君在这里祝大家新春快乐!
过年相信大家都有红包往来
接管亲人朋友的新年祝福
除了拜年和发红包
年初一的广东还有哪些习俗呢?
广东文化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为主,还有部分少数民族文化。那这些地区年初一习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羊晚君带大家看看。
相同的年初一习俗
拜年送年桔、派就手
年初一开始,人们起床换上新衣后,第一件事是向家人朋友拜年。晚辈祝福长辈,长辈给子弟晓以期望。拜年的时候,年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主人家与客人每每会取出自家大桔交流,意在互赠吉祥,客家地区还会用桔饼拜年。
西南广场的花海成为市民拍照的靓丽美景。羊城 陈秋明 摄
广东人也会在年初一发红包。“恭喜发财,就手到来”,广东人把红包叫作“就手”,也有的写作“利是”或“利事”,在客家地区还有“挂颈”的旧称。年年纪岁,利利是是,安全然安,这便是对亲朋好友最好的祝愿。
低廉甜头的红包挂满了桔子树。羊城资料图
添喷鼻香吃斋
新年钟声敲响,人们争上“头炷喷鼻香”为新年祈福,祈求保佑新的一年安然纳福。月朔午饭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一锅斋菜煲,寓意这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天吃完,今后就可大鱼大肉,祈求来年顺利。
不肃清、避忌言
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以防把“财气”扫走。这一天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去世、苦、贫、灾、乱、荒、杀等,若小孩子说了忌言时,大人立时会纠正说“童言无忌”。忌打碎器物,否则会破财或一年不佳然。如果欠妥心打碎用具,如碗碟,得赶紧说声“快快发财”“碎碎(岁岁)安然”等吉祥措辞。
不同的年初一习俗
客家接财神
在客家地区,正月月朔凌晨要开大门,又称“接财神”。过去每年选择吉时,现多以零时为准。这是一年中第一次开大门,非常隆重,要在门上贴“开门大吉”“万事快意”的小红联,厅堂、灶堂、大门点上大红烛炬,焚喷鼻香星期。
客家舞金狮
年初逐一早,金狮队敲锣打鼓,串村落过户,到每家“拜新年”。金狮先到厅堂伏拜(俗称参神),再到各家厨房伏拜,拜时户主放炮竹,狮头朝向喜炮舞动,户主给红包表达谢意。
游龙醒狮。羊城 刘畅 摄
潮汕拜老爷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尚,是一种对神的敬拜活动,在每月的月朔、十五都会举行,年初一自然不例外。
潮汕英歌舞
潮汕年初一凌晨一点旁边,舞蹈的人们就会被唤醒,待扮装老师傅给他们逐一扮装。统统准备就绪,英歌舞就开始跳起来。大年初一,潮汕人会早早起床,等待英歌舞的军队从自己门前经由。
左中右均为潮阳区老溪西乡英歌队的演出现场。新华社发
雷州点灯
除夕夜,粤西雷州地区多数人家都会在室内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直至年初一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
瑶族长鼓舞
在春节,居住在粤北山区的排瑶同胞都会通过跳长鼓舞表示庆祝,深受当地群众喜好。长鼓舞演出内容丰富多彩,动作粗犷旷达、矫健幽美,为排瑶同胞的集体影象和族群认同的身体符号,也是男女青年的感情纽带。
综合梅州发布、广州荔湾发布、科普广州、新华社、连南瑶族自治县公民政府等
来源: 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