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将近,天空落着小雨,我站在家门口,望着对面天空缓缓升起的缕缕炊烟,触动了我心底很久之前的记忆。很多记忆早已被尘封,但是我却从未忘却烟囱上的那缕缕炊烟,那炊烟中有妈妈的味道。
记忆中的老村庄,无论是清晨,中午或者是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烟囱上空都会先后的飘起或白或青的炊烟,尤其是在那细雨绵绵的日子里,炊烟如雾,淡淡地飘在屋顶上方,天空中,那一片朦胧景象把老村庄描绘成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不知陶醉了多少乡邻,迟迟不舍离去。
过去的灶台已然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演变成如今的电磁炉、燃气灶。现在的村庄很难再看到那如飘带般优美曲线的炊烟了。可是,每一次一到傍晚时分,我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去搜寻那记忆中的在厨房勤劳干活的妈妈。在那时,妈妈不让我学习做饭,她总是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一到吃饭时,她总你能从厨房里“变”出许多可口的佳肴。吃完饭,也总是能把碗碟收拾得整整齐齐,把厨房擦拭得干干净净。那时的我,很好奇妈妈的“魔术”,每当她在变魔术时,我便像一个认真的观众在边上观看,但是我妈妈好像生怕我“偷学她的技术”,让我离“舞台”远一些。但是我也会偷偷地点起火学着妈妈的样子,重现“魔术”。
一天,我准备学着妈妈的样子做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泡饭。我打开燃气灶,烧上开水。一会儿,锅里开水“咕噜咕噜”往上冒泡,我把米饭沿锅壁放入,用筷子一圈一圈的搅拌,然后放进我喜欢的菜。一会儿,锅里的蒸汽又把锅盖顶的“砰砰”响,打开锅盖,蒸汽腾腾地往上跑,哎呀!大功告成了。我迫不及待的盛了一碗,准备品尝我的第一次作品。嗯,味道还是不错的,可是和妈妈做的好像相差甚远,没有温馨幸福的味道。如今,我也会做各种菜,却唯独喜欢在灶台做菜,喜欢做菜时烟囱上的缕缕炊烟,喜欢在记忆中搜寻妈妈的身影。
心底深处的炊烟,更是母爱的延续……
篇二:记忆中的一缕炊烟
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我在农村生活的那些点点滴滴,却留着我的记忆深处,令我至今难以忘记。
那是去年暑假,由于爸爸、妈妈都比较忙,只好把我放在农村的舅姥爷家。我在这里看到的、听到的和城市里完全不一样,这里听到的是小鸟开心的鸣叫,看到的是鸡飞狗跳,而在城市里听到的是汽车的喇叭,看到的是忙碌的人群。很快我就忘了离开爸爸、妈妈的痛苦。
舅姥爷一家人都很热情好客。我刚到这里,他们就拿出了很多好吃的,有西瓜、桃子、大青枣,都是他们自己种的的食物。那里的西瓜是又大又甜,桃子里是一兜水,青枣吃着脆脆的,吃着可比自己家里买的好吃多了。
中午吃过饭,舅舅家的两个弟弟,就叫我出去玩。玩什么呢,我正在想着,就听见门外的树林里有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着,顿时有了主意。我拿出自己的手枪,又让弟弟们拿着他们的弹弓,我们比赛谁能打到小鸟。我们来到树林里,定了规则,就开始比赛了。可是这里的小鸟太灵活了,我们打了半天,出了一身大汗,却一只鸟也没有打下来,却意外打下了一只知了。半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舅姥爷叫我们吃饭时,我们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第二天一大早,两个弟弟就过来叫我了,我一看,才六点半,在家的时候这个点我还正在打呼噜呢。来的院子里,看见一家人都开始忙了,厨房的烟囱正飘出一缕淡淡的炊烟,看着是那么美,又是那么诱人。
不久我就回到了自己家里,但直到今天我还会时不时的想起在舅老爷家的那段日子。
篇三:记忆中的那一缕炊烟
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我在农村生活的那些点点滴滴,却留在了我记忆深处,让我难以忘记。
那是去年暑假,由于爸爸,妈妈都非常忙,只好把我送到农村奶奶家。刚到奶奶家,我就被各种各样的水果吸引住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葡萄,一颗颗又大又圆,很饱满。摘一颗尝尝,牙齿刚碰到果肉就感觉“嘭”的一声,满口都是果汁,真是人间美“果”。除此之外还有西瓜、核桃……
第二天,奶奶对我说:“你想玩就出去玩吧!”我听了,级蹦蹦跳跳的出去玩了。我和几个小伙伴,拿着自制的网来到了一片树林中,“知了知了……”这声音震耳欲聋,仔细听,像大自然演奏的歌曲,真好听!“喂,快抓呀!”在这声音中,我才回过神来,于是我蹑手蹑脚的走到一只蝉前,举起网猛地一拍,哈,成功了!一个上午,我就捉了十多只蝉呢!我们又往前走,看见了一个鸡舍,便拿出一只鸡,追着它跑,跑了一会儿鸡跑累了,便把它放回去,再换一只,就这样,好几只鸡都跑累了,我们也该回家了。
我适应了农家生活,一大早就起床了,一看表,我惊讶的发现,才六点!奶奶见我醒了,笑眯眯的对我说:“你先出去玩一会,一会儿再回来吃饭!”我刚走出院,便惊奇的发现,几乎每家每户都冒起炊烟,一会儿像纱巾,一会儿像小羊,一会儿像苹果。还有淡淡的清香味呢!
至今,我还忘不了我乡村的朋友,他们给我带来了快乐和欢笑,还与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篇四:草原上的炊烟
草原上的炊烟有一份生动的美,能带给人无穷的遐想和诗意。
——题记
想往草原,由来已久。今年8月,如愿以偿。神奇而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给人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不知怎么,记忆最深刻的却是草原上的炊烟。
清晨,当圆圆的露珠挂在草尖上颤动的时候;当羊群争先恐后挤出圈门,像海涛般涌向草原的时候;当挤奶女提着满满的奶桶,离开肥硕的乳牛的时候,淡蓝色的炊烟从帐篷顶端袅袅升起,和乳白色的晨雾融合在一起,朦朦胧胧,丝丝缕缕,轻若绢纱,薄如蝉翼,在刚刚睡醒的草原上游动、摇曳、飞升……置身其间,吸一口青草味和炊烟味混合着的空气,甜透肺腑,如醉如痴。
须臾,太阳升起来了,露珠碎了,雾霭散了,牛羊去远了,只有守门的狗儿在阳光下欢蹦乱跳。迟起的老人和小孩走出帐篷,将一团团湿牛粪抹在草滩上,让阳光晒干,储藏起来当燃料。抹牛粪的活计很脏,却是牧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哪家的干牛粪口袋瘪了,要遭他人的嗤笑,只有懒汉才会如此。勤快人家的牛粪口袋始终是鼓圆的,即使阴天下雨,"塔夸"里的火始终是旺旺的,缺少燃料的帐篷飘不出炊烟,也就少了许多生趣和温馨。
太阳光下的炊烟若有似无,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发现一缕淡淡的轻烟,宛若一支优美旋律和它所造出的意境。顺着它所指引的方向走去,就会找到一顶孤独的帐篷。走到跟前,一条黑狗会向你狂吠扑来,你不必惊慌失措,狗多半是链子拴着的,好客的女主人旋即会飞身挡狗,然后双手朝前平伸,一声长悠悠的"哑",便把陌生的客人让进帐房。接着,滚烫的奶茶,香甜的糌粑,鲜美的羊肉一一摆到你面前,即使你平素矜持自傲,也会情不自禁地大吃大喝……在那空旷寂寥的草原上,客人就是福音,炊烟便是请柬,它使饥渴交加的旅人找到驿站,也给帐房的主人意外的惊喜。
黄昏,是草原上最美的时辰,而黄昏的炊烟简直美到极致。在玫瑰色的晚霞映衬下,一丝半缕炊烟在顶顶帐篷上空袅绕如梦,舒卷自如,像牧人朴素的旗帜。远远的青山笼罩在暮色中,牧歌唱晚,牛羊归来,好一幅浑然天成的大写意水墨画。
草原上的炊烟,它像大地抛给天空的情思,又像草原连接外界的飘带。由于炊烟的存在,天空变得更加明澈、纯洁,草原显得更加幽静、神秘。面对这如诗如画的草原,眼望这赏心悦目的炊烟,你的心中会涌起淡淡的忧伤,会进入遥远的思念,会产生曼妙的憧憬,甚至会出现不期而至的灵感……
唐代大诗人王维"使至塞上",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气势固然雄浑,对仗固然工稳,但他看到的多半是烽火狼烟。笔直的烽烟缺少含蓄,缺少阴柔,有曲折才有美感,才有飘逸。"袅袅炊烟"既不属于荒凉的大漠,也不属于孤傲的雪峰,更不属于拥挤的城市,只能属于美丽的草原。
当世界被弄得越来越喧闹的时候,当生活被挤得越来越窄的时候,当烦恼充塞心灵无以排解的时候,当势利的目光灼伤你或世俗的谎言欺骗你的时候,那么,请到草原来吧!来看看天空、云朵、露珠、炊烟,享受久违了的宁静和清新的滋味,领悟自然和生命的某些真谛。
篇五:又见炊烟起
小雪前后,大街小巷似乎在一夜之间,冒出一排排一堆堆青白翠绿的大白菜。它们白白胖胖地或躺或立,实在是憨态可掬。
青白厚实的菜帮,顶着叶脉舒展翠绿令人欲滴的绿伞。那绿伞将舒未舒有的犹如朵朵羞涩扭捏的花儿,有的肆意张扬扒扒拉拉随意或歪或斜。不管何种姿态,从它露面的那天起,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就有了它的一席之位。
极喜欢白菜的清香淡寡。或炒或炖或做成饺子包子馅,都是舒服贴切的吃法。不用任何佐料,油锅用葱姜烹调之后,用手轻轻掰开每片菜叶,不用沾刀,直接用手进行撕扯,菜帮和叶子分别下锅。猛火翻炒数分,让白菜里的水分充分溢出来。当白菜变得柔软时,加点盐切个红椒倒点醋撒根香菜,青白翠绿艳红,洋溢着白菜特有的香脆清淡。
炒白菜最好是猛火,大铁锅。记忆里,偶见我爸蹲踞灶台前,风鼓子鼓吹着风点燃了灶坑里冒着红灿灿火焰的麦秆,我爸的脸膛被火映得红通通的。我妈在锅台前,围着油迹斑驳的帆布围裙,弓着腰,一手扶着锅台,一手执锅铲,让白菜在铁锅时里跳着高的翻飞。我妈的上身笼罩在油烟缭绕的烟雾里。童年的记忆里,我妈的头发里总是带着油烟的味道。我知道,那就是家的味道。
屋外,丝丝缕缕随风而逝的炊烟。屋内,烟气腾腾的灶台。灶台下烧火的老爸。灶台上炒菜的老妈。无论我走得多远,无论间隔的时间多久,他们成为我脑海里永不磨灭的记忆。
那晚上,带着烟熏火燎的炒白菜,搭配着松软白胖的大馒头。我们个个吃得肠满肚圆。直呼:“撑死我了,撑死我了。”我爸我妈,会佯装怒意叱咄:“谁让你吃那么多了!”而筷子,还不会停歇,把盘子里剩的白菜往我们面前扒拉一下,说:“都吃了吧。”
我爸在小雪来临之前,早就挖好了六七米长的菜窖子。把白菜一排排码好放在坑里。盖好泥,远远看去,就像起个了大饽饽。整个冬天,白菜躲在菜窖子里,任凭外面狂风暴雪,安然地等待着成为人们的盘中餐。
我爸说,白菜就得在菜窖子里过冬。既可以偷偷地长个,又保持了水分。主要是窖过的白菜味道好。
当时我不以为然。如今吃着没有在菜窖子里待过的白菜,当白菜的涩触及我敏感的味蕾时,我才知晓,我爸说过的话是对的。窖过的白菜生脆清香,远比裸露在外的白菜口感润滑细腻。此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我爸在冬天来临之前都是要花上半天的功夫,挖菜窖子,原来就是为了满足我们那敏感而挑剔的味蕾呀!
屋外,绵长而轻柔的炊烟正袅袅娜娜地飘荡在蔚蓝而洁净的天空中,越飘越远。夕阳的余晖下,烟雾笼罩着静穆的村庄。村庄里的孩子,就像那缕缕飘荡的炊烟,无论走到哪里,都牵扯着他们的情愫。
当那缕炊烟带着希冀渐行渐远,当那大铁锅里炒出的白菜存留在我们的唇齿间,我们却无比眷念地想回到过去。
可惜,当再见那缕炊烟时,只能在梦中了。
老屋依旧在,炊烟可以再飘起,而灶台边的人却已昨是今非了。
篇六:又见家乡的炊烟
又见家乡炊烟,那缕“沉甸甸”的炊烟。
站在村口,清风夹杂着青蓝色的炊烟,闻不出其中的花香或草味,只是轻轻撩动额前的头发。这如约而至的气息,朴素而谈雅,久违的沐浴,驱除了我身上的风尘,一股棉花糖般的甘甜由然而生。
蓝蓝的天似一面幕布,别着几朵雪的云彩,凉风掠起,激起树叶的窃窃笑语。多么喜欢的家乡那缕炊烟,托起岁月的痕迹。
又见家乡的炊烟,是奶奶在烧水的那缕炊烟,是大伯娘在做点心的那缕炊烟,是妈妈在煮饭的那缕炊烟。远远望去,看见田埂上荷锄归来的大伯朝着熟悉的那缕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而那些贪玩的孩子们却仍没有回家的意思,似乎在等待那一声长、一声短的响彻整个村庄的呼唤。
这幅温馨的画卷,足以同陶渊明的“桃花源”相媲美。可如今炊烟在我那所城市已经灭绝了。
清晨,东升的旭日,方丈的光芒,波光粼粼的河面,像一条金色蜿蜒的龙横卧在大地上;黄昏,西沉的落日,在河流的源头挂上一抹红晕,唱晚的渔舟荡在河上,满载快乐和幸福,似一幅完美的绘画艺术品;深夜,深蓝的天空,缀满星辰,无限遐想随流水奔向东方,仿佛是一条挂满宝石的玉带。一切都一如既往,只是那缕炊烟如风般悄然而去。或许吧,人们认为炊烟带来的更多的是危害。
—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是炊烟,最不该被人遗忘的还是炊烟。
炊烟是宁静而淡泊,它总能准时地在大山里颤悠悠地升走;它总能安详地从村庄的每个草茅屋里飘过;它总能随着风的足迹,悄悄掠过前方那片松树林。自然的影子,在那缕炊烟下也显得漫不经心,也了无痕迹,但这绿意般的幸福却从山脚延伸到山顶,流光溢彩,沁人心脾。
炊烟,只有炊烟,一生以这种姿态生长,因为它深深地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它走了,它什么也没带走。当一阵清脆的鸟鸣声穿破黎明的晨雾,当一缕朝阳射破万丈浓云,它缓缓升起。奶奶曾说过:“这炊烟啊,才是人真正成长的速度。”默默地望着炊烟飞起来,上升,上升……直达过去的天空,那便是童年的高度。
可如今,花朵凋零,小草枯败,大地变得颓废,山壁变得只剩下光秃秃的岩石……一切的一切都变得颓废,凄凉,就连那缕炊烟也一去不复返。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勾起我回忆,响起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以上就是关于炊烟的作文600字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想阅读更多高一作文的相关资讯,搜索“美德网熊掌号”关注并回复“高一作文”,免费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