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仕途

鸣珂(1865-1922),字前辈,一字锡畴,另一字涤瓯。
清黄冈(今新洲)县人。
问津书院诸生,出身工商世家,清三品衔,诰授通议大夫。

〈金榜落款〉262 清朝 进士 张鸣珂 汽车知识

鸣珂自幼聪颖好学,应试屡优,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西科经魁,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年,受康有为维新思想影响,参与十八省二百人公车上书。
是年中二甲进士,后钦点翰林,选庶良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
时住北京草厂二条黄冈会馆。
光绪二十六年(1900)。
主持问津书院秋祭大典。

历充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保送补用知府,分发直隶署理天津府知府。
宣统三年(1911)任直隶河道总督所属天津河防厅同知,曾主持王官营修堤工程。

辛亥革命后,任河北易县知县。
北洋军阀统治之期间,出任保定大学堂监督,北洋法政专门壁北洋客籍各学堂监督,洋务局会办,发省局提调,直隶全省巡警局提调。

晚年生活

由于朝政腐败,朋比为奸,列强暴行,民不聊生。
鸣珂因不合时宜,以至仕途坎坷,而意态消沉。
常嗟叹曰:“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
”意在退步抽身,后终不尽如人意致仕退归。

鸣珂热衷公益,回归故里,凡疏河挖地引水灌田之工程,必亲自督修。
时乡里少树,曾发起种树号召,并作《种树引》以诸葛亮晚年上表后主,在成都近郊种桑八百为子孙衣食之典故,召感村落夫回应。

鸣珂脾气洒脱,喜京剧、工书法。
归后闲居,讲学问津书院。
常与人书写碑、联,曾于自己客室书铭:“杜陵老去误秋兴,靖节归来悟昨非”,以表明意向。
晚年潜心奉佛,念经吃素,法号慧源居土。
此外,还间以算命占卦,且颇有名气。

鸣珂为官清正,田地无几,所产谷物不敷家人半年之食,而任职数十年未置田产,虽有“太史第”,实在乃先辈旧榨坊两间仅装修其门面而已。
鸣珂子孙颇多,均有学识并有任职,珂弟先朗与兄同继祖业以经营榨坊为生。
其子志鹊、志绳兄弟与进士陶烟照二子翼圣、希圣和翰林夏仲膺二子安修、安伦兄弟,时有“黄冈六少”之称。

其家产不厚,藏书颇丰,并精心研究且有著作,但大都佚散殆尽,仅《疑年赓录》一书尚存。

张鸣珂的故乡,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景不雅观图片:

作者解释:会陆续揭橥先容中国历代〈金榜题名〉人物的图文,有喜好的读者,可以在“今日头条”搜索上输入「林东加」三个字,即可查阅揭橥过的文章和图片,也请关注、点赞和转发。
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