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天津武清区六道口村落,村落内最为繁华的中央区域殡葬用品商店林立。
暴利殡葬之下的“寿衣之都”
新京报探访全国著名殡葬用品生产批发源头六道口村落,发展四十余年薄利多销仍是当地最稳定的营销模式
在天津坐车,如果你和司机说去六道口,一定会被高下打量一番。天津市武清区六道口村落,这个拥有7000多村落民的天津最大行政村落,是全国著名的殡葬用品产地,中国北方殡葬用品的批发源头。当地对外宣扬时,自称“寿衣之都”。这里生产批发的殡葬用品,不仅覆盖中国北方市场,还远销南方多地。
在年轻村落民眼中,六道口能形成今日规模,始于老一辈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艰巨奋斗,“从耗子窝一样的”作坊一点一点做大。时至今日,六道口不乏子承父业的村落民,戏称自己是“从去世人衣服堆儿里终年夜的”一代人。
六道口名声在外,中国人的殡葬不雅观念也随着鼓起的腰包产生了变革。时至今日,移风易俗成为社会的趋势,然而外界对殡葬行业暴利的质疑却始终不断。很多六道口的商家认为,殡葬用品的暴利每每是由买、卖双方等多方面匆匆成。只管人们对付殡葬用品行业的盈利有诸多偏见,但在当地人眼中,薄利多销仍旧是当地最稳定的营销模式。一名当地商户表示,“我们这么多年靠这个用饭,毕竟是生产发卖的源头”,“家当的集聚决定了你不能瞎报价。”
3月29日,村落内一家业务到十一点多的殡葬品零售批发店。
靠寿衣代工起身的六道口
进入六道口村落,村落庄里紧张道路是东西向的津永路,从村落庄东边的村落碑到村落庄最西侧的小区,全程1.8公里,马路两旁集中着上百家殡葬用品店。和其他普通的北方村落不同,村落里来往的车辆中,更多的是外省市的牌照。近到北京、河北、山东、山西,远到浙江、四川,穿梭不止。
31岁的刘佳(化名)站在店里电话讯问着发往包头的货,嘱咐着工人一直地搬货。正说着,门口一辆白色凯迪拉克轿车停下,下来一名戴着金项链的男子,拿走了5件寿衣。这是刘佳的丈夫,到总店拿货到分店发卖。如今,刘佳父母创立的寿衣厂日发货量能达到5000件,不仅覆盖了北方市场,还会发货到南方多地。
刘佳在六道口属于范例的子承父业。在她的童年影象中,家中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寿衣材料,家里请来的工人吃、喝、住、干活都在一起,父母老两口起早贪黑背着麻袋,坐火车去各地发货。
“寿衣之都”的历史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六道口村落第十五生产小队的一名业务员在外跑业务时,听说为天津瑞蚨祥做寿衣加工可以赢利。一出便带动了村落里一批村落民做起了寿衣加工。
1978年是中国发生改变的一年。彼时的六道口村落,虽尚未终结生产队,但也依赖之前的些许积累,成立了“利民寿衣厂”和“剧团服装厂”两个工厂,也为六道口后来的寿衣家当打下了根本。
1985年,25岁的刘德恩(化名)在种地之余,开始在村落里寿衣加工厂为人代工。加工一套寿衣能挣几毛钱,一个月可以挣到十几块钱,这对付当时的自己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
1987年,刘德恩的儿子出生,他开始决定自主门户做生意。拿着从亲戚那里借的二百多块钱,凑够了三百元做“启动资金”。他没有选择跟村落里其他人一样做寿衣加工,而是选择了做寿衣质料的供应。
虽然做质料买卖,但刘德恩也希望像村落里人一样能将寿衣买卖做到外地去。于是便考试测验着出去跑买卖。风餐露宿地往外跑,辛劳程度让他始终难忘。“累了直接打开背着的寿衣,铺在地上睡觉。阁下的人看着直害怕。”
3月31日,航拍六道口村落,主干道约两公里的街道两旁都是卖殡葬用品的店。
哪办丧事,哪就有六道口人的买卖。一次,刘德恩想去远一点的地方。千辛万苦到了河南嵩县,拿上自家样品去了县里百货大楼,本以为能有所收成,结果创造当地人要么自己做寿衣,要么就已经有了稳定的渠道。一打听才知道,货源便是六道口,村落里人已经有人疾足先得了。
折腾来折腾去,地方去了不少,买卖却没能开展起来,偶有几处小市场,一年挣不了几个钱,逐步也就放弃往外跑。踏踏实实回归到自己的质料买卖上。
第一代创业者的奋斗匆匆成了六道口后来的地位。1991年往后,州里企业成爆发式发展,六道口村落的寿衣买卖也越做越大,在几届村落布告的回顾中,90年代的六道口,一度达到了“垄断全国货源”的水平,自此名声大噪,堪称寿衣之都,乃至“环球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六道口的寿衣”。
刘德恩也跟紧了这个潮流,1993年他租下了村落庄十字路口处的一个门面,这也是他买卖开始走上正轨的一个出发点。到了90年代末,村落庄里400多户人家,全都依赖寿衣家当为生。如今,他的店也成为村落里资格最老的店家之一。
压价也卖不出去老套寿衣
殡葬用品门槛低,缺少行业规范,90年代后,村落里人创造,在一些布料的货源地,也开始有人做起寿衣加工的家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让发展初现端倪的六道口人碰着了寻衅。
六道口村落原党支部布告刘猛2007年曾做过一份《六道口村落殡葬用品行业市场营销调查报告》。个中显示,全村落寿衣个体工商户400余家,从业职员达2000余人,行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
2006年,刘猛当选六道口村落党支部布告。他认为,必须“抱团取暖和”才能让六道口的品牌更加响亮。经由两年预备,刘猛带领村落中16户规模较大的商户成立六道口殡葬用品协会并注册了六道口殡葬用品有限公司,拿下天津武清区唯一一块殡葬用品容许证。
除了“抱团取暖和”,在刘猛的《调查报告》中还写道,六道口的寿衣发卖缺少品种花样,“二十年如一日总是老一套,缺少工艺创新”,而随着用户对产品哀求的提高,当地曾存在即使压价也卖不出去的尴尬情形。
作为年轻一代,刘佳认为,当代时装的涌现是推动寿衣行业改造的一个动力,而她家之以是能发展成现在的规模,紧张是源于他们家能够不断创新推出新产品。
刘佳的店内,几百平米的店面六根清净,一排排衣架上挂满了各式寿衣,除了传统唐装棉袄、还有大量当代服装。三层的店面安装了电梯,方便高下运货。如果不是门口的招牌,可能会以为这是一家时装店。
“同样的衣服,领子动一下,或者多弄几个颜色,立时就会不一样”。在刘佳店中,一款普通的风衣三件套颜色足有20多种。“南方人喜好穿套装,有9件套、7件套,不仅要有外衣,里面还要有罩衣。而北方顾客更倾向‘几大件’。”刘佳认为,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持续吸引老客户转头,订单多了才能促进寿衣厂的规模化、品牌化。
与刘佳夫妇不同的是,村落内虽然不乏老店,但很多店家由于缺少创新,导致规模一贯做不大,分开不了家庭作坊的桎梏。
2008年,刘猛以六道口殡葬用品有限公法律人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上海举办的全国殡葬用品展览会。刘猛认识到,六道口村落纯挚局限在寿衣生产上已经很难跟上时期的潮流。尽快完善殡葬家当的一条龙做事才是大趋势。
刘猛回到村落里,就开始预备成立一个殡葬用品家当园区,在他的设想中,这个园区该当达到一个前店后厂,殡葬用品一条龙,并且还要有研发区,只有担保产品不断更新,家当才能更好发展。
在现任村落支书卢志发眼中,刘猛当年的殡葬用品家当园区是个好思路,这也是卢志创造在重点想要推进的工程,培植一个园区,在园区内完善殡葬家当一条龙,强化六道口村落的寿衣品牌。
4月1日,高阳(化名)列出殡葬做事清单向先容每项做事的用度。
顶级骨灰盒也才两三千元
清明前夕,拜访了北京八宝山附近的几个殡葬用品商店。以骨灰盒为例,标价从几千到几万不等。两款标出18800元的紫檀和25600元的黑紫檀骨灰盒,终极店主表示出售的底价为2800元和4800元。而当拿着这样的价格讯问了几位六道口的商家之后,他们都表示十分无奈。
2012年清明,央视《焦点访谈》宣布了六道口村落与北京终端发卖之间价格存在巨大差异,直指殡葬用品发卖存巨大暴利。
宣布中,一款鸡翅木骨灰盒在六道口村落批发价约为450元,而在北京某医院门口的一家寿衣店,类似格局的鸡翅木骨灰盒却高达16800元。此后类似的新闻宣布也层出不穷,让一些六道口人出门做生意时有些苦恼。“每次谈买卖,对方都觉得你是在蒙人骗钱。”
刘德恩回顾,一次,一位外地亲戚家里有人去世,找到店里,希望推举一款骨灰盒。刘德恩精心挑选了一款后报价500元。这一报价让亲戚犹豫起来。刘德恩很奇怪,这么便宜还嫌贵?亲戚终于开了口,“还有更好的吗?”刘德恩有点生气,“我是看在亲戚面上才报价这么低,他还以为我推举了次品。”
42岁的高阳(化名)从业15年。他认为殡葬用品的价格虚高征象,每每是由买、卖双方等多方面匆匆成。
高阳常常碰着过这样的客户,在推举了店内第一流的骨灰盒之后,客户仍旧嫌档次低。在高阳看来,这样的客户每每是根据价位来判断产品档次,这种判断办法本是无可厚非,撤除客户本人的消费能力、攀比生理之外,高阳以为,殡葬产品有其分外性,殡葬产品的价位、档次,寄托了客户对逝者的感情,而在购买上每每会比购买其他商品脱手大方。
以骨灰盒为例,决定其档次高低无非是材质和雕工。在六道口的老板口中,如果不考虑个别高档品牌,顶级的骨灰盒也才2000至3000元,一样平常“不差钱”的客户在别的地方购买的万元以上的产品,基本都是这个档次的。
一名商家举例表示,一款本钱为5000元的骨灰盒,我们可能会卖到6000元,但这样的买卖很永劫光都碰不到一单。从商家的角度,还是更喜好薄利多销来得稳定。
然而,终真个价格也并不能影响六道口的批发价。“该是多少钱,还是多少钱。”高阳表示。“不用除有些商家就会利用客户的这种生理,忽悠客户多费钱。实际上他卖出的产品,本钱最高也就那么多。”
在批发价上,村落内各个商家也不可能相差太大,由于外地经销商来进货,可能会挨家挨户问价格,以为得当才会下单。“村落里这么多商家,这家卖贵了可以去另一家,这就决定了你不能瞎报价。”
“人有钱了,也不能误导多费钱”
在天津,供应殡葬一条龙做事的老板被称为“大了(liao)”,高阳便是一位一年能做300单的“大了”。
4月1日,高阳(化名)拿出一件最近盛行的用于殡葬的风衣套装。
至今,高阳还会碰着有的家属哀求“大操大办”,老人(尸首)16人抬或32人抬,然后随着乐队,吹奏乐打走一起,早上走个三里二里路,晚上摆大席。有家属还会提出请杂耍演出。
高阳说,只管丧事办得很多,但是家属如果哀求太多,作为“大了”的他,也会相劝恰到好处。“‘厚养薄葬’,生前要对老人好,尽孝道,去世后丧事大略办。大操大办便是搞走了样。”
10多年前,高阳接到一个“大了”活,客户是一名中年男子,母亲去世。不同于往常客户须要设灵堂、做仪式等等繁琐程序,本家儿只是关照将纸花、纸马拉到固定地点一烧,然后约好灵车送去殡仪馆火化。送灵前一天晚上,高阳到了本家儿家,创造男主人还在家看电视,男主人的妻子还正常出门跑步,“就跟日常一样,完备不像家里办着丧事。”
事后,高阳奇怪地问支属,丧事是不是办得太大略了?支属透露,男主人并非不孝,老人生前得了癌症,须要打一种止痛针,只有北京才有,打一针就得7000块。老人发布不治后,光注射就花了17万元,男主人只是工薪阶层,还是坚持给老人打。高阳说,自己做“白事儿”这么多年,每次一想起这事儿还是很冲动。
与之相反,高阳也碰着虽然丧事办得体面,却因各类缘故原由在丧礼上大放洋相的家庭。一次丧礼上,因房产问题,儿子与女儿、半子大打脱手。高阳至今记得,妹妹当着众亲友大声质问哥哥:“你都没养过老人,凭啥要分房产?”
随着社会进步,传统丧事程序朝着逐渐简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殡葬用品的种类也是越来越花哨。过去的纸牛纸马变成了如今的纸糊家电、纸糊别墅、纸糊豪车等等。
虽然挣这行钱,高阳仍以为烧纸放炮属于陋习。“移风易俗实在是有利于殡葬行业发展。丧葬仪式简化了,我们的做事内容也可以随着改良,质量也会上升,在相同韶光内接单量多了,反倒更有利于赢利。”高阳说。
“人都有钱了,也不那么在乎费钱了”,这是好的一壁;消费能力上去了,有商家以此误导消费者多做项目多费钱,这是不好的一壁。“做红白事的是在积善,做我们这一行,不能给客户贯注灌注缺点思想。”(卢通 刘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