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号,“仙剑奇侠传”系列的前三部游戏,以及第三部的外传作品——,《仙剑奇侠传三外传·问情篇》,宣告在Steam上发售。
没想到,仅仅一周后,台湾媒体就宣布称,手握“仙剑”IP的大宇资讯,希望以不低于22亿新台币(约为公民币5.05亿元)的价格,出售北京软星(以下简称“北软”)49%的股份和“仙剑奇侠传”这一老牌官产游戏的IP(仅限中国大陆地区)。
这突如其来的,其实令不少玩家大吃一惊,并很快成为玩家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根据媒体的宣布,大宇资讯想要出售大陆地区“仙剑”IP的最大缘故原由,是海内游戏版号获取过于困难。
对此,大宇资讯特地举出了《大财主10》和《轩辕剑柒》两款游戏。
前者于2019年就开始申请版号,后者则是自2020年开始。
到目前为止,两款游戏均未能拿到海内的发行版号。

延续25年的仙剑IP大年夜宇说卖就卖 休闲娱乐

至于本次宣布的主角之一的“仙剑IP”,在3月22日,“仙剑奇侠传系列”的第七部正统续作——《仙剑奇侠传七》,刚在Steam上上岸了试玩版。
早在2月2号,该试玩版就已经在海内的方块游戏平台上展露过一次,更有流传宣传,《仙剑奇侠传七》将在2021年内发售。
但实际情形是,由于游戏难以获取版号,发行韶光可能会涌现延期等征象。
据大宇资讯的董事长涂俊光声称,无论是大宇资讯,还是开拓出《仙剑奇侠传七》的北京软星,都面临着每年亏损近1亿新台币(约为公民币2310万元)的现状,这也是大宇资讯急于将“仙剑”IP和所持北软股份抛售的缘故原由。

大宇资讯拟定的“22亿新台币最低脱手价”,是网友们谈论的一大重点。
有关北软剩余股份加上“仙剑”IP,到底值不值这22亿新台币,玩家间众说纷纭。
在NGA、Stage1st等游戏干系论坛上,以为“值”和“不值”的网友各持己见,辩论不已。

图源:Stage1st论坛

在B站等视频平台上,对付这次代价问题的谈论,各个UP主都有自己的意见。

图源:B站@夜神说话

那么,“仙剑”IP和大宇资讯手中的那些北软股份,加起来到底值不值22亿新台币这个价呢?我们不妨先分别看看“仙剑”IP和北软自身,到底有哪些能卖高价的地方。

谈到“仙剑”这个老IP,海内玩家实在是再熟习不过了。
1995年7月,该系列首部作品——《仙剑奇侠传DOS版》,在PC平台上正式与玩家见面。
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其首月的发卖量便达到了十万份。
《仙剑奇侠传DOS版》中独特的玄幻天下与朴拙动人的剧情故事,吸引了一大批玩家。
李逍遥、赵灵儿、林月如、阿奴等角色,也由于《仙剑奇侠传》,在不少玩家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之后这款游戏又移植到世嘉土星上,并且推出了“Windows95版”(大陆简体版本为《仙剑奇侠传98柔情版》)等一系列复刻版本。

由于出色的游戏质量,《仙剑奇侠传》曾在当时得到数个海内奖项。
1996年,《仙剑奇侠传DOS版》在第三届台湾多媒体 KING TITLE 金袋奖上,得到游戏金袋奖;同年,在CEM STAR 打算机育乐多媒体展上,《仙剑奇侠传DOS版》得到最佳海内角色扮演类奖。
其复刻版——《仙剑奇侠传98柔情版》,又在1998年的CEM STAR 打算机育乐多媒体展上,又一次拿到了最佳海内角色扮演类奖。

《仙剑奇侠传》的成功,不仅给大宇资讯创造了“仙剑”这一经典IP,更是成为国产RPG游戏上的一道里程碑。

随后,在这25年中,“仙剑”IP共推出了六部正统续作,以及各种外传游戏和授权的网游,手游等。
此外,不但是游戏方面,在电视剧、广播剧等其他家当,“仙剑”IP都有加入。
以电视剧为例,在大宇资讯的授权下,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联合云南电视台、上海影视有限公司等,在2005年推出了《仙剑奇侠传》改编同名电视剧。
只管,该电视剧在当时的游戏原作党间评价并不高,但对付广大没有打仗过《仙剑奇侠传》原作游戏的不雅观众来说,仙侠玄幻题材加上游戏IP的有名度,都是难得一次的新鲜体验。
再者,《仙剑奇侠传》这部电视剧,只管剧情与游戏原著有所出入,但在拍摄制作、音乐选曲等方面并不差。
结合演员们到位的演技和讲求的服化道,《仙剑奇侠传》电视剧一夜爆火。
与《仙剑奇侠传》游戏的地位类似,《仙剑奇侠传》电视剧的造诣,足以让现在的修仙玄幻电视剧举头仰望。

参演过《仙剑奇侠传》的很多演员,都重新星,发展为了海内影视圈的国度栋梁。
例如胡歌、刘亦菲、安以轩、彭于晏、刘品言等。

时隔四年,唐人再次接过大宇资讯的授权,将《仙剑奇侠传三》改编成了电视剧。
2009年上映的《仙剑奇侠传三》与2005年的《仙剑奇侠传》一样,也得到了巨大的成功,乃至成了不少“95后”、“00后”的经典童年回顾。
此外,《仙剑奇侠传三》,再一次捧红了参演的各位演员。
个中,杨幂、刘诗诗、唐嫣三位女演员,还曾被评为国剧“四小花旦”,并在之后一段韶光,成为海内影视圈的热门女演员。

这两部电视剧在海内的有名度很高,海内不雅观众对这两部电视剧的评价也很好。
豆瓣上,《仙剑奇侠传》的评分高达9.0,《仙剑奇侠传三》的评分为8.7,稍逊一筹。
在B站上,以“仙剑”为关键词,电视剧干系的视频,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播放量上,都优于游戏。
足以可见,这两部电视剧的成功,比游戏更好地增加了“仙剑”这一IP,在海内的影响力。

就连央视,也承认了这两部游戏改电视剧的成功。
央视旗下的CCTV15音乐频道,还专门做了两期节目,详细解读了《仙剑奇侠传》和《仙剑奇侠传三》中的配乐。

经由游戏、影视、音乐等诸多领域宣扬的“仙剑奇侠传”,无疑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热门IP。
无论是老游戏留下的情怀还是改编电视剧的破圈,都大幅增加了“仙剑”IP在海内的受众范围。
此时的“仙剑”IP,看上去出息一片光明。

然而,从现在的结果来看,“仙剑”IP究竟没能逃过“盛极必衰”的命运。
造成这一状况的,很大一部分归咎于“仙剑奇侠传”系列后续作品的不堪利。
在《仙剑奇侠传四》后,随着“仙剑”系列在网游方口试水的失落利,以及《仙剑奇侠传五》《仙剑奇侠传六》的口碑暴跌,全体“仙剑”IP在海内的风评越来越差。
加之移动端游戏起势后,大宇资讯又猖獗授权各种“仙剑”手游,导致“仙剑”IP彻底“跌落神坛”。
现在海内玩家谈及“仙剑”,除了对老游戏和电视剧的怀旧外,便是对现在“仙剑”游戏制作不用心,只会消费情怀的反感。

图源:Stage1st论坛

要想理清楚“仙剑”IP为何跌落神坛,除了大宇资讯外,还有几个名字是始终绕不过去的——北软、上海软星(以下简称“上软”),以及“仙剑之父”姚壮宪。

关于姚壮宪,理解“仙剑”的玩家,对这个名字实在是再熟习不过了。
作为台湾有名游戏制作人,大宇资讯旗下的两大游戏IP——“仙剑奇侠传”和“大财主”,均出自其手。
只管现在将“大财主”归于大宇资讯旗下的游戏IP,但该系列的首款单机游戏,是姚壮宪在加入大宇资讯前,由一己之力开拓的作品。
也正由于初代《大财主》,姚壮宪得以如愿以偿地入职大宇资讯。
此时,姚壮宪刚满20岁,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年轻人,之后会一手创出影响全体国产RPG游戏行业的大IP。

《仙剑奇侠传》的发售韶光是1995年,姚壮宪在大宇资讯已经干了整整五年。
在这五年里,他又为《大财主》新增了一部续作。
但姚壮宪已经不知足于“大财主”这一类游戏的开拓。
他决定开拓一款以“武侠”为题材的RPG游戏,只管当时这类游戏在台湾的竞争压力很大——对外,智冠科技旗下的《笑傲江湖》大受欢迎;于内,大宇资讯内部还有《轩辕剑》这样的有力竞品。
但是姚壮宪还是想要尽力考试测验一下。
大宇资讯高层终极赞许了姚壮宪的企划,通过《大财主2》大赚一笔的姚壮宪,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预备事情。

如果不是由于失落恋,姚壮宪可能还写不出《仙剑奇侠传》中那令人印象深刻的爱情故事。
李逍遥、赵灵儿、林月如三人之间的爱情,并没有给玩家带来“狗血”式的剧情体验,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感情与任务间的关系,以及爱情的美好。
不得不承认,《仙剑奇侠传》是一个悲剧故事,但那份由悲剧带来的凄美,正是很多玩家喜好这个缺憾结局的缘故原由。

在《仙剑奇侠传》的开拓期间,姚壮宪一人经办了游戏从剧本到程序、美工、音乐的诸多事情。
由于姚壮宪缺少制作大型RPG游戏的履历,期间走了很多弯路,但在之后,越来越多的伙伴加入到《仙剑奇侠传》的制作中,终极使这款游戏能以一个很高完成度的面貌涌现。
这些伙伴中,有有名游戏编剧谢崇辉、后来参与制作“古剑奇谭”系列的张毅君等。
这批因制作《仙剑奇侠传》而相遇的人,大宇资讯将他们统合成了“狂徒小组”。

在《仙剑奇侠传》大得胜利后,劳苦功高的姚壮宪之后成功跻身于大宇资讯的管理层。
在大宇资讯得知,《仙剑奇侠传》在大陆有着相称不错的玩家根本时,便萌生了在大陆开拓市场的想法。
大宇资讯高层讯问姚壮宪,是否故意愿卖力即将在北京创办的分公司时,姚壮宪答应了下来。

于是,2000年8月,北软正式成立了。
而北软的初始员工,便有着从“狂徒小组”中追随姚壮宪来北京的张毅君。

之后,无论是“大财主”还是“仙剑”IP,紧张是北软在卖力开拓新作。
北软成立后发布的第一款“仙剑”系列衍生游戏——《仙剑堆栈》,发卖量超过十万套。
这也足以证明当时“仙剑”IP在海内的热度。
之后,北软为了给“仙剑”IP供应更好的创作环境和吸引人才,又在上海成立了一家新的分公司,也便是由张毅君卖力的上软。

《仙剑奇侠传三》和《仙剑奇侠传四》这两部评价很高的续作,皆出自上软之手。

然而,由于大宇资讯对上软的苛刻和不重视,加上台湾总部方面决定向网游方向发展的决策,导致上软的薪资福利报酬很差。
此外,加上当时海内盗版资源横行,上软光靠大陆的发卖份额难以持续下去,终极导致的结果,便是上软大批职员离职。
在2007年,上软终结,开拓“仙剑”续作的重任,又回到了姚壮宪的身上。

图源:知乎@鱼缸里的沫沫鱼

谁知,在此之后,“仙剑”IP却开始陷入屁滚尿流的田地。

在姚壮宪和大宇资讯重新拾起“仙剑”IP后,玩家备受期待的《仙剑奇侠传五》并没有涌现,相反,一款打着“仙剑”名号的网游——《仙剑Online》,在2009年正式与玩家相见。
《仙剑Online》实际上由大宇本部卖力研发,姚壮宪并未参与这款游戏的紧张制作。
即便如此,由于当时海内市场网游称雄,不少玩家还是十分期待这款游戏的。
然而,由于游戏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加上代理商久游的诸多骚操作,以及游戏中大到更新装备,小到扩充背包都须要费钱的氪金设计,只管游戏的情怀加成满分,《仙剑Online》依旧还是没能在强手如林的海内网游市场中,站稳脚跟。
大宇资讯也很快放弃了这款游戏,于是,在苟延残喘中,《仙剑Online》台服于2014年终服,国服则于2015年停服。

《仙剑Online》的失落败不仅让大宇资讯血亏,更是将“仙剑”IP的口碑狠狠地败坏了一波。
姚壮宪卖力的北软,只好硬着头皮连续开拓单机续作。
之后,《仙剑奇侠传五》问世,但其质量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游戏中的人物、剧情,都有着大量借鉴前作的问题存在。
游辱弄法也没有什么大的打破。
加上人物刻画不丰满,剧情较为软弱,很难让玩家在游戏中产生代入感。

为了完善《仙剑奇侠传五》的故事剧情,挽救游戏口碑,北软又花了两年韶光开拓了《仙剑奇侠传五前传》,而这部作品,在当时惊艳了不少对“仙剑”IP失落望许久的玩家。
乃至被视为北软“仙剑”的顶峰。

在《仙剑奇侠传五》发售伊始,姚壮宪曾说过“销量超过150万,‘仙剑六’会换引擎”。
事实证明,有关《仙剑奇侠传六》的开拓,姚壮宪早已有了改换游戏引擎的想法。
而姚壮宪盯上的,正是当时有名的虚幻3引擎。
为此,北软员工开始学习虚幻3的利用方法,然而,由于资金等各方面问题,北软究竟还是没能拿下虚幻3的利用权。
终极导致的结果,便是开拓职员遑急火燎地,将原来用虚幻3开拓的东西,硬生生地搬运到Unity上。

这么做的后果,很多玩家都已经知晓。
《仙剑奇侠传六》的优化问题,切实其实便是地狱级的灾害。
即便是手握“四路泰坦”的玩家,依旧逃不过游戏卡顿,运行仅十几帧的问题。
乃至连央视的新科动漫频道,都亲自了局吐槽。

加上《仙剑奇侠传六》的发行商“畅游乐动”,将玩家的反馈当做对游戏的恶意抹黑,《仙剑奇侠传六》的口碑更是一落千丈。
即便到了现在,Steam玩家对《仙剑奇侠传六》的评价依旧是“褒贬不一”。

更令玩家不满的,则是一大批质量不佳的“仙剑”授权手游。
为了移动端市场的业务,大宇资讯乃至在2015年重组了上海软星,而姚壮宪也逐渐将“仙剑”IP的重心,移向手游。
对付大多数玩家而言,这是赤裸裸的贩卖情怀。

姚壮宪和大宇资讯,试图榨干“仙剑”IP的意图昭然若揭。

但不可忽略的是,大宇资讯由于发展策略上的失落误,在资金上,已经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地步。

大宇资讯在网游上的考试测验以及失落利,是其衰落的主要缘故原由。
之条件到的《仙剑Online》,只管是2009年才正式上线,但其立项的韶光,却比《仙剑奇侠传二》和《仙剑奇侠传三》还早。
不过,由于大宇资讯缺少制作网游的履历,《仙剑Online》的进度极为缓慢。

大宇并不是没有在网游这块上尝到甜头。
其在2001年代理的SE网游《魔力宝贝》,就让大宇资讯理解网游到底有多吸金。
这也进一步武断了大宇资讯自创网游的想法。
为了研发网游,大宇资讯不顾统统代价,哪怕到资金运转紧张的地步。
这也是为何初代上软会终结的缘故原由。

然而,大宇资讯还是赌输了,乃至到了贩卖子公司的地步。
早在2019年,为了与中手游集团互助,大宇资讯就向其出售了北软51%的股份。
因此,北软的最大股东早已变为中手游,这也是为何这次新闻中,大宇资讯只能贩卖49%北软股份的缘故原由。

加上这次大宇资讯董事长涂俊光的发言,对付如今的大宇资讯而言,北软和“仙剑”IP,已经从一开始的“聚宝盆”、“摇钱树”,变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压倒大宇资讯对北软和“仙剑”IP耐心的末了一根稻草,按照新闻的说法,则是越来越严的海内版号审核和发行。
这大概是大宇资讯单方面的说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的游戏想要拿到海内版号,确实到了一个十分困难的地步。

2018年3月,自海内干系部门改组后,便冻结了网络游戏版号和备案的审批。
直到2019年4月,干系部门才公示了通过审核并拿到版号的第一批游戏,共30多款。
而这段期间,则被称为“海内游戏版号寒冬”。

只管,海内审批游戏版号的事情日趋正常,但“版号冻结”期间囤积的游戏,加上一贯不断申请版号的新游戏,已经累积到了一个相称弘大的数字。
大宇资讯自身,就由于“版号寒冬”,被卡了不少游戏。
例如,由“仙剑”IP衍生的卡牌类游戏——《仙剑奇侠传:九野》,早在2020年10月31号,就正式登录Steam。
而其移动端在海内的上线韶光,则延迟到了2021年3月3号。
可以推测,《仙剑奇侠传:九野》在海内拿到版号的韶光,差不多比上线Steam晚了四个月的韶光。

对付大宇资讯贩卖“仙剑”IP的真实意图,其董事长涂俊光阐明为,“台湾自有IP要在大陆拿到版号很困难,若不能发新游戏,IP有名度就会低落”;“将IP卖断给大陆厂商,可由外版变成内版审批申请,打破外版限定后,加快游戏上市脚步”。

但大宇资讯如此做,也有一定的风险。
比如,已经成为北软最大股东的中手游集团,对付大宇资讯处置北软剩余股份和“仙剑”IP的行为,很有可能会产生异议。

不管大宇资讯的目的究竟如何,对付海内玩家而言,看到“仙剑”IP从辉煌到没落,再到现在的挂牌出售,难免心中会涌现感慨。
曾经身为“国产RPG”里程碑的“仙剑”IP,沉沦腐化到如此地步,其实令人唏嘘不已。

彷佛不但是游戏方面,“仙剑”IP的影视剧,如今也大不如前。
以《仙剑奇侠传五》为原型制作的电视剧——《仙剑云之凡》,可能很多不雅观众都没有听说过。
豆瓣上,这部电视剧的评分,也仅为3.9分。

看着Steam上,《仙剑奇侠传七》的试玩DEMO,这款游戏如果真能在2021内发售,对付喜好“仙剑”的玩家以及《仙剑奇侠传七》而言,可能便是最好的。

只希望,《仙剑奇侠传七》,不会是末了一部“仙剑”IP的单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