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维修、弄虚作假、恶意破坏……提及修车时遭遇的“套路”,不少消费者都忍不住吐槽。截至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8亿辆,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与汽车维修保养干系的轇轕快速上升。事实上,从消费者修车的那些“糟苦处”不难创造,由于消费者在技能、法律知识等方面每每处在弱势地位,这种“信息不对称”正是造成消费者维权困难的根源。
修车的“坑”有多深?
□ 李志勇 浦超 综合宣布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就要到了,很多人会在春节之前对自己的爱车进行维修和保养。但是,汽车维修和保养作为比较专业的领域,很多车主很难对其有细致理解,加上当前汽车后市场构成繁芜、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监管不力等,很多车主或多或少都碰着过汽车维修和保养中的“坑”。业内人士和广大车主建议,车主在维修车辆时应擦亮眼睛,干系政策法规也应及时完善。
大坑一:过度维修
过度维修是目前汽车维修保养领域比较常见的问题。所谓过度维修,顾名思义,便是明明只是一个小问题,进行小小的修理即可,但个别汽修厂商为了多赢利,每每会浮夸问题的严重性,报出一系列本不须要维修的项目,提高收费金额。
对付车辆维修的专业问题,很多车主很少能够插得上手,基本便是将车开到维修地点后全权交给维修方。直到拿到长长的账单,看到远超出自己预期的用度时,车主才会发出“怎么会这么贵”的感慨。但是,在维修职员充满了专业术语的阐明下,特殊是在强调了不修理会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形下,很多车主虽然有所质疑但也只能选择接管。
例如,在一些车辆的修理中,汽修厂商只改换零件而不修理,乃至本来只是其它的一个部件破坏了,但是修理时却改换了连同其它部件在一起的总成。针对这种情形,业内人士指出,有一部分维修内容是由于车辆厂家对维修有明确规定,为了保障车辆安全,哀求对受损部件或总成进行改换。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维修内容属于过度维修,一方面汽修厂商认为零部件拆卸、修理太麻烦,另一方面零部件或总成改换的利润高于修理,干脆一换了事。《经济参考报》创造,类似的问题在一些豪华车品牌的维修中比较突出。
此外,在一些比较随意马虎产生损耗的零部件,例如刹车片、电瓶、轮胎的维保,以及油路洗濯、变速箱油改换等工序中,随意马虎发生过度保养情形,即在零部件仍旧可以正常利用的情形下,车主可能会被奉劝改换零部件。
有网友举例说,一些汽修厂商捉住车主重视车辆安全这齐心专生理“威吓”车主。比如,诸如刹车片这种价格不是特殊昂贵的配件,汽修厂商会“鞭策”车主直接购买新的,而那些被拆下来的还可以连续利用的刹车片便被偷偷转卖了。
网友还吐槽说,曾经有人做过实验,拔掉车上的一个保险丝使发动机涌现故障码,然后送到汽修厂商处修理,结果车主被“奉告”这个坏了那个也坏了,须要换成新零件,报价几千元。
而从起初的清理积碳,到现在的干冰洗濯积碳、涡轮增压洗濯、压缩机换油等项目,以及进一步衍生出的机油油道洗濯剂、三元催化洗濯剂、机舱塑料养护剂、气缸弹道修复剂等,对付非专业的广大车主来说,类似这些维保项目的必要性越来越难分辨。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后市场“小病大修”“过度养护”等问题已经是旧调重弹的话题。由于存在一定的技能门槛,普通车主很难对维修保养的各种项目做出准确判断和分辨,因此将小毛病当作大毛病进行修理,以借机抬高报价便成为一些汽修厂商的惯用伎俩。
大坑二:弄虚作假
过度维修可能还算是好的,由于毕竟将车修理过了,但是弄虚作假则属于汽修厂商的主不雅观恶意,乃至是对车主的故意敲诈。
配件以次充好、以旧充新是汽车维修中比较常见的弄虚作假手腕。目前的零配件市场充斥着许多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有些汽修厂商为了节省本钱,会利用次品来伪装入口零配件。
有网友在网上投诉,修车时明明购买的是原厂产品,但是却被汽修厂商偷偷地换成了副厂生产的产品,拿来的零部件没有正规包装,也不主动哀求车主验收配件。以次充好可以产生巨大利润,特殊是对付一些零整比非常高的车辆,一个以次充好的零配件利润可以达到上千元。
其余,在维修过程中,有的汽修厂商会将旧零件翻新后伪装新零件进行利用,并且按照全新配件价格收费,陵犯了车主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汽车的驾驶性能和驾驶安全形成隐患。
网友说,有的汽修厂商在维修保养发动机时,会奉告车主须要改换机油,却多报加油量,有的汽修厂商则利用没有公布的自定义工时定额收费,还有的汽修厂商“打闷包”,结算清单上没有工时费和材料费,而只写明其它用度、合计用度。
山东省日照市丁师长西席的车发生了交通事件,车辆内饰、大灯、叶子板和侧门受损,他就近选择了一家汽修厂商修车,修理完开回家后仔细查看收费明细表,他才创造多出了改换减震器和四轮定位两个项目。于是,丁师长西席不断与汽修厂商进行交涉,希望将没有产生的用度要回来,但是汽修厂商却称无法退钱。此事经当地媒体宣布后,汽修厂商表示赠予丁师长西席汽车保养。
2020年,有多家品牌汽车的4S店被曝出在维修保养中弄虚作假。一些4S店在根本未做洗濯节气阀等做事的条件下,凭空虚报了所需的洗濯剂等物料用度和工时用度。
大坑三:恶意破坏
比弄虚作假更为过分的是对车辆进行恶意破坏,在维修中人为提高车辆损毁程度从而谋利。
2020年9月,上汽大众的个别4S店被媒体曝出存在诸多陵犯车主权柄的乱象,包括对车主维修的车辆进行人为毁坏。据宣布,4S店的事情职员将送修车辆原来无缺的水箱框架砸坏,在拍照后才示意维修技师拆解定损。而被砸坏的水箱框架售价在一千元旁边,直接导致车辆维修用度上涨。乃至有维修技师表示,每个车都砸,要不然挣不到钱。
该事宜被曝光后,上汽大众迅速作出回应,称已第一韶光启动对此事的调查,该经销商涉嫌严重违反上汽大众经销商经营管理辅导方针,责令该经销商立即停业,接管干系调查。并且针对全国经销商的售后做事行为启动了专项检讨,以确保所有做事流程和做事质量符合规范和哀求。
一些专家表示,维修机构人为破坏车辆而增加维修用度的行为并不鲜见。尤其是一些因事件损毁相比拟较严重的车辆,在其破损部分较大、涉及零部件较多的情形下,车主对付零部件的危害程度、是否该当改换或修理等问题,基本没有观点,而每每是按照汽修厂商给出的修理方案履行。而且这些用度基本都是由保险公司承担,除非数额与预期相差巨大,否则一样平常情形下车主不会对维修内容和用度产生太大质疑。
擦亮眼:严防掉“坑”
不少网友提醒,现实中的修车“套路”远不止以上这些,针对车辆修理中的各种“坑”,要做到心中有数,谨慎应对。
一是车主须要学习一些汽车干系知识。只有理解自己的车,才能有效避免被汽修厂商“忽悠”,不懂车的车主可以请“懂行”的人士陪同进行修理。
二是可以“货比三家”。如果车主不是非常焦急对车辆进行修理,那么可以对多个汽修厂商进行比拟,通过仔细讯问,更加确切地排查车辆故障缘故原由。
三是可以全程监督维修工的操作过程,以防车辆被动手脚。
四是不要梦想小便宜。车辆维修时一定要去正规的汽修厂商进行维修。
五是检讨改换的零部件是否为原厂零部件。按照规定,原厂零部件都有正规包装,并且包装上的条码和零件条码同等。改换下来的零部件要妥善保管,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确认是否有改换的必要,另一方面如果日后发生维修质量轇轕,可以以此作为凭据。
六是结账时仔细核对明细。车主应索要汽车维修施工单,仔细核对各个维修项目及价款,并且索要发票。如果证、票不全,车主可以谢绝交费,并向机动车维修管理部门举报。
其余,一些网友还建议,只管即便不要晚上去汽修厂商维修,只管即便不要将爱车停放在汽修厂商过夜,以防零部件被改换。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后市场存在的各类问题,一方面源于行业管理、监管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利益博弈的结果,是经销商、保险公司,乃至汽车企业等多方主体,在浩瀚繁芜利益链条绑定下的结果。因此,车主在修车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及时应对,以防遭遇“维修套路”。其余,干系部门应加强监管,并出台干系法规政策,为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及时清障。
呼和浩特:
电动汽车跑得快 维保做事行得缓
□ 朱文哲 呼和浩特宣布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各大车企纷纭发力新能源车型,纯电动汽车更是异军突起,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新星。然而,《经济参考报》近期调研创造,目前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营销网点紧张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二三线城市的车辆发卖与售后网点布局推进速率仍显迟缓,在这种情形下,车主对车辆的日常维保成为棘手问题。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蔺师长西席最近就碰着了一件与纯电动汽车保养有关的糟苦处。前几年在北京事情的他购买了一辆某国产品牌纯电动汽车,车辆的维修与保养一贯是在北京市的4S店进行。但是,当他回到呼和浩特市往后,车辆的维修与保养却成了问题。
蔺师长西席见告《经济参考报》,自己的这款车既有燃油车型,也有纯电动车型,呼和浩特市也有该品牌的官方4S店,本以为维修和保养在呼和浩特市能够正常进行,但是当他2020年年底去4S店做车辆保养时却吃了“闭门羹”。
“纯电动汽车的保养项目要比燃油车少很多,但是最紧张的是车辆动力电池的康健检讨。当我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海拉尔西街的该品牌4S店时,被奉告这家店没有纯电动汽车的保养能力。”蔺师长西席说。
蔺师长西席对《经济参考报》说,该店技师见告他这款纯电动汽车不在呼和浩特地区发卖,以是店里不具备与纯电动汽车有关的维修与保养能力,车辆电池、电动机和电控系统的维修与保养只能去北京的4S店进行。
“末了,我的车只能在4S店的检修架上查看一下制动系统和底盘,其他的任何保养项目都做不了。”蔺师长西席无奈地说,“这辆车的官方续航里程是300公里,从呼和浩特开去北京做保养实在是未便利,但是万一车辆碰着故障却没办法在呼和浩特进行维修,真不知道往后该怎么办。”
蔺师长西席的遭遇只是广大纯电动汽车车主的缩影。理解到,受消费市场需求、根本举动步伐培植、景象等成分影响,一些北方城市,特殊是西部地区城市的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还不高,一些品牌的纯电动车型在这些地区没有发卖,进而导致一些在外地购车的车主在这些地区无法对车辆进行维保,乃至有时连车辆充电都成问题。
“只有不断加强城市充电桩等根本举动步伐培植,加强汽车品牌的售后维保能力,车主在利用这些环保的纯电动汽车时才能更舒心。”蔺师长西席说。
天津:
如果更加透明 愿为技能买单
□ 李亭 天津宣布
一名网友近日在某平台上发帖投诉:“车辆发生剐蹭,送去4S店维修,4S店却说大灯坏了须要改换,现场照片可以看出根本没碰到大灯,且发生剐蹭时速率非常慢,4S店谢绝供应车辆整体维修视频监控,做事态度恶劣。”
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汽车维修保养需求大增。但是与汽车发卖市场比较,包括维保在内的汽车后做事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消费者对汽车维保做事的吐槽十分常见。
修车过程中消费者的吐槽,归根结底聚焦于如何担保汽车维修过程和价格的公开透明,如何让消费者放心、省心。如果能少些套路、多些公开透明,那么大多数消费者是乐意为技能“买单”的。
天津市民张朋(化名)表示,由于自己比较懂车,基本能判断车辆故障的缘故原由,因此不担心修车被“套路”。但是有一次车出了问题后,自己和常去的两家汽修店都找不到故障缘故原由,因此只能去4S店修理。4S店的修车师傅提前奉告了收费1000元,但是终极只改换了一个售价不到百元的零件就把车修睦了。“相对付零件价格,要价1000元确实不便宜,但是由于提前奉告了收费标准,我心里也认可,而且辗转了好多地方都找不出故障缘故原由,以是就当作是为技能付费了!
”张朋(化名)对说。
《经济参考报》调研创造,消费者在汽车维保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糟苦处,一方面是由于行业门槛较低,做事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经营者在做事品质、诚信经营方面存在一定的不敷。另一方面,大多数消费者既不清楚车辆涌现故障的缘故原由,也不会分辨所需零部件的品牌、价格、性能等,部分不良商家便趁机忽悠消费者,勾引其增加不必要的消费。
对付一些做事体验差的商家,消费者也有自己的对策。“现在,无论是保养还是修车都去汽修店,而不去4S店,车辆已经由了保修期,去4S店保养的用度会比汽修店高很多,双方的材料费差不多,但是4S店的工时费比汽修店高一倍,还会推举各种消费项目。”一位车主见告。
须要强调的是,也有部分商家依赖口碑得到了一批虔诚客户。《经济参考报》在一家不大的汽修店门口看到,在这里等待维修保养的车辆排起了长队。一位刚修完车的车主见告:“这家店开了好多年了,家里的3辆车都在这里进行维修保养,老板人实在,口碑很好。”
专家表示,消费者针对汽车维保做事的各种吐槽,反响了我国汽车后做事市场的发展水平仍待提升,只有进一步完善技能和做事标准、提高做事过程和价格透明度、提升做事和管理水平,才能适应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需求,知足消费者的期许。
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