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间,弘大集团宣告,深商控股、元维资产、国民运力三家公司将组成联合体,成为弘大集团重整的意向投资人。

深商控股等3家意向投资方能否成为弘大集团救命稻草?按照重整草案,庞庆华等人将转让全部持有的弘大集团股权,但弘大集团仍提示,该事变能否履行存在不愿定性,尚需经债权人会议及出资人组织会议表决通过,并经法院裁定批准后方可履行。
据《中华公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干系规定,若公司重整失落败,公司将被法院发布破产。

巨大集团重整 接盘方深商控股等能否为其续命 汽车知识

自去年8月公开承认资金紧张后,弘大集团经历了实控人股权遭冻结、资金链断裂、巨额亏损、裁员欠薪等一系列风波。
风波之下,弘大集团在9月初宣告,债权人对公司的重整申请获法院通过,公司将进入重整程序,股票简称改为“ST弘大”。

9月12日,新京报致电弘大集团理解重整进展,公司董秘办事情职员见告,干系领导出差,自己并不清楚弘大集团重整干系情形。

被子公司申请重整,弘大集团找到接盘方

货币资金为140.7亿,却还不起1700万元的借款,弘大集团被起诉破产重整。

今年5月,弘大集团宣告收到冀东丰公司的奉告函,弘大集团被冀东丰公司申请重整。
时隔4个多月,弘大集团进行重整事变确定。
9月6日,弘大集团宣告,公司收到法院投递的裁定书,法院已经受理北京冀东丰汽车发卖做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冀东丰公司”)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并指定弘大集团清算组担当弘大集团管理人。

事实上,债权人冀东丰公司与弘大集团还有另一层关系:为弘大集团控股子公司。
这次申请重组,并由弘大集团清算组担当管理人,对付公司来说已经最大程度节制主动权。

数据显示,冀东丰为弘大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

根据公告,2017年5月4日,为补充流动资金用于进货,弘大集团向冀东丰公司借款公民币1700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
借款到期后,弘大集团因资金紧张,未能准期了债借款,此后,冀东丰公司曾多次以电话、致函等办法向弘大集团催收均无结果。
而根据其半年报,截至2018年6月末,弘大集团货币资金为140.7亿。

据其半年报表露,2018年上半年,被中国证监会调查事宜给公司的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发酵,叠加2018年度的整体资金环境偏紧等成分,公司的融资困难、资金紧张问题进一步凸显,继而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公司的正常经营,公司的业务收入和效益均同比低落。

庞庆华或将退出,弘大或易主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重组背后,以庞庆华为代表的控股股东,将全部转让出持有的弘大集团股权。

弘大集团为庞庆华一手创立。
2011年,弘大集团成为海内第一家通过IPO在A股上市的汽贸集团,此后公司频繁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名单。

今年5月,庞庆华遭上交所公开训斥,被认定3年内不适宜担当上市公司董监高。
随即在6月,庞庆华辞去弘大集团董事长一职。
根据弘大集团8月14日公告,在庞庆华同等行动人刘斌、孙志新所质押股权被逼迫卖出后,庞庆华及其保持同等行动关系的11名自然人股东合计持有公司28.42%股份。

这次最新的接盘操持中,庞庆华及其同等行动人等股东赞许转让其持有的全部弘大集团股权,由重整投资人有条件受让,“管理人将与上述意向投资人进行进一步协商,并根据债权报告、资产评估等情形,结合与债权人、其他投资人沟通情形全面制订重整操持草案并在法定期限内提交债权人会议及出资人组会议表决。

弘大集团也提示称,有关事变能否履行存在不愿定性,尚需经债权人会议及出资人组织会议表决通过,并经河北省唐山市中级公民法院裁定批准后方可履行,“公司履行重整将有利于改进公司资产、负债及管理构造等,但公司仍需符合《股票上市规则》等干系法规哀求,否则仍将面临停息上市或者终止上市的风险。

根据此前公告,弘大集团在重整期间采纳管理人管理财产和业务事务模式,重整管理人已经在9月10日启动对公司的财产和业务事务接管事情。

弘大4S店转让、关闭,分支机构子公司减少

作为曾经的汽车经销商龙头,弘大集团在各地遍布4S店。
9月12日至9月15日,新京报致电部分弘大旗下位于北京的4S店,一些4S店原电话已经无人接听,部分4S店已经易主。

不过,虽然已经进入重整阶段,弘大集团在公告中仍表示,公司在重整期间将连续业务,管理人已经向法院提交了连续业务申请。

9月12日,新京报致电弘大集团理解公司重整事宜,公司董秘办事情职员见告,员工正常休中秋节假期,领导因出差不在办公室,自己对重整事宜并不理解。
随即拨打公司公布的管理人电话,无人接听。

在北京朝阳区王四营的五方桥弘大汽车园内,一家此前名为“北京弘大亚航4S店”在上个月易主,9月15日,该4S店员工见告,此前该店的弘大员工已经悉数离职。

9月11日,一位此前在弘大旗下4S店事情多年的前员工对表示,因店面关闭、转让、欠薪等缘故原由,自己此前的同事大部分已经离开弘大集团。
一些弘大的4S店已经倒闭,“其他弘大直辖的一些门店基本上没有从集团公司得到任何资金的支撑,门店还属于弘大,但也属于自主运营状态,靠之前的业务能运营的运营,不能运营的都黄了”。

根据其2018年半年报表露,去年上半年,面对困境,公司一方面如实向金融机构解释情形,征得理解支持,同时也通过减员增效、处置资产等办法降落用度、回笼资金,尽最大努力坚持公司的正常经营。

同样是在五方桥汽车城,9月15日,一位弘大集团旗下直营4S店在职员工见告,自己所在4S店主要业务范围依然是发卖、售后、保险业务,“现在我们都正常运营。

部分直营门店连续业务的背后,弘大集团2018年以来旗下专卖店数量低落明显。

根据公司定期报告,弘大集团截至2017年年底有1035家经营网点,已经较2016年年底减少31家。
所有经营网点中,有834家为专卖店、132家为汽车超市、69家为综合市场。

截至2018年年底,弘大集团的经营网点缩减至806家,个中专卖店为659家,汽车超市和综合市场分别为83家、64家。

在2018年5月至8月,弘大集团还相继转让了下属赤峰奔驰、德州奔驰等100%股权;转让下属利星行位于秦皇岛、淄博、滨州、沧州等公司的股权;转让北京弘大庆鸿雷克萨斯、山东弘大兴业汽车发卖等公司股权。
2019年上半年,弘大集团转让子公司部分股权得到的投资收益达到了9803万元。

接连转让下,弘大集团的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群已经较前几年有明显缩减。
根据弘大集团2019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末,弘大集团共拥有99家直属分支机构,1275家子公司;此外,弘大集团全资子公司下设分支机构合计326家。

在2017年底,弘大集团旗下的直属分支机构为148家,子公司为1348家。
全资子公司下设分支机构375家。
截至2018年年底,弘大集团共拥有127家直属分支机构和1214家子公司,全资子公司下设分支机构合计337家。

以此打算,弘大集团在2018年以来,分支机构已经减少了49家,子公司数量减少了73家。

弘大集团债务过时、古迹连亏,接盘方能否为其“续命”

重整进行中的弘大集团虽然找到接盘方,但这次重整成功概率到底有多大?危急之下选择进入弘大集团的深商控股等重组方又有何背景?

资料显示,深商控股在2011年景立,紧张经营项目包括投资兴办高科技行业、环保节能家当等。
在深商控股官网上先容,深商控股是由79家深圳市重点民营企业共同投资成立,目前股东的总资产近万亿元,股东包括海王集团、前海喷鼻香江金融、富源实业、好的投资、格林美等企业。

接盘方联合体之一的元维资产,背后股东为信泰投资。
另一家国民运力的业务则更贴近弘大集团的业务本身。
国民运力官网先容,公司2016年景立,在全国已经设立60余个分公司,业务体系包括城市公交电动化、旅游出行电动化、出租车电动化等。

弘大集团表示,履行重整将有利于改进公司资产、负债及管理构造等,但公司仍需符合《股票上市规则》等干系法规哀求,否则仍将面临停息上市或者终止上市的风险。

这里所说的停息上市和终止上市风险,除因重整失落败导致的破产,弘大集团还要面临的便是公司股价暴跌问题。

数据显示,弘大集团戴帽“ST”以来,公司股价已经连续4个交易日跌停。
从9月6日的1.3元/股收盘价,下跌至9月12日的1.06元/股收盘价。

弘大集团在风险提示公告中表示,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逐日收盘价低于股票面值(1元/股以下),则公司股票存在被终止上市风险。

此外,弘大集团债务及亏损问题也依然待解。
截至2019年6月尾,弘大集团总资产为295亿元,资产负债率81.87%。

根据8月31日弘大集团债务过时公告,公司及子公司依然有大笔到期债务未偿还,个中包括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河南九鼎金融、中信银行、锦州银行、中原银行等机构对弘大集团或子公司供应的融资租赁借款、流动资金借款、银行承兑汇票,过时金额从几百万到数亿元不等。
个中,过时较为严重的为弘大集团及子公司向北星(天津)借款的10亿元,已经自今年2月起过时。

弘大集团表示,上述除了会导致公司面临诉讼、仲裁、银行账户被冻结等事变,或许还会进一步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和业务开展,增加财务用度等。

此外,继2018年弘大集团亏损61.6亿元后,2019年上半年,弘大集团古迹亏损11.98亿元。

这次找到接盘方的弘大集团能否咸鱼翻身?

新京报 李云琦 编辑 岳彩周 校正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