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471# 原创 作者: 孙善武 永久铁道兵 2020-05-29

康天鑑:一位老铁道兵的心意

铁道兵人物68一位老铁道兵的心意 汽车知识

他是一名老铁道兵工程技能干部,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1985年从中铁十四局事情岗位离休。
今年春天,当他得知筹建中的中铁十四局博物馆,在征集历史文物和资料,便主动打去电话,表示了要捐赠几件藏品的意愿。

他叫康天鑑,今年九十岁,1949年参加事情,33年的铁道兵军旅生涯。
自中铁十四局发出征集博物馆展品关照后,他是第一位表示要捐赠藏品的志愿者。
他的来电使博物馆预备职员深受冲动,这是一位老铁道兵的心意,是退休职工对企业文化奇迹的激情亲切支持。
一位老兵初心未改,人在晚年却依然关心着自己曾为之付出的战斗集体。
这样执着的老铁道兵前辈怎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

这天上午,我们怀着崇敬而迫切的心情,登门看望康天鑑老工程师,并一睹他宝贵的藏品。

康工的身体看上去健朗,腰身挺直。
互换中他给我们的印象是思路清晰,措辞表达清楚流畅,影象力超好。
当他的十几件藏品呈现在面前时,我们仿佛感想熏染到他与这些藏品之间,那种特有的难以割舍的情绪。
透过这一件件藏品,折射出一位老铁道兵战士的足迹,也折射出共和国历经困苦、发展壮大的伟大征程。

在康工的藏品中,有一把“打算尺”,但它却不是一把普通的打算尺,它陪伴主人经历过战火硝烟,走过六十多个春夏秋冬。

当年在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热潮中,康天鑑和万万千万热血青年一样踊跃报名。
1951年8月他得到批准入朝,随身携带的便是这把打算尺和两本技能书。
在后来的事情中这几样东西对他帮助很大。
直到现在康工仍旧保存着它们,每次看到都会捧在手中抚摸一番,那种觉得就像是见到老朋友一样。

藏品中有一只从朝鲜沙场下来的搪瓷杯,上面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赠给最可爱的人”等字样。
以前我只是在图片上和影视中见过,想不到康工的这只杯子竟然保管的这样好!

还有一块无缺的丝巾,那是中国公民赴朝慰问团所赠。
丝巾上印制的赤色字迹工致而俊秀。
康工一贯舍不得利用,六十多年了珍藏如新。
看得出主人对它有多么的喜好。

侵略者曾在朝鲜沙场发动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志愿军为应对“细菌战”,给指战员接种疫苗,还为每人配发防疫接种证。
这个小小的证件,康工也一贯将它保留着。

藏品中的几枚证章别具“风采”,显得非常宝贵,分别是朝鲜民主主义公民共和国“战功奖章”,中国公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发的“抗美援朝纪念”证章,中国公民赴朝慰问团赠给带有“和平万岁”字样的和平证章,“中国铁路职工抗美援朝纪念”证章。
这一枚枚感化着鲜血的证章,凝聚着中朝公民的战斗友情,凝聚着中国公民守卫天下和平的伟大意志,凝聚着中国公民志愿军年夜胆战斗的捐躯精神!

他忘不了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中国公民志愿军战歌》、挎着米袋子奔赴朝鲜沙场的愉快时候;行军路上遭遇敌机轰炸扫射的紧张时候。
他清楚地记得,面对朝鲜阿玛尼(老大娘)和阿志玛尼(大嫂子)送给的煮好的玉米棒子,他们没有吃,由于他们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把稳》。

他时常回顾起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抢修铁路的一幕幕场景。
敌机薄暮时轰炸,飞走后部队急速抢修,填弹坑、铺轨道,劳碌一夜抢修完毕。
第二天未等列车通过,敌机又来轰炸。
就这样,部队在炸了修,修了又炸的反反复复中经受磨练。
每当列车通过抢修睦的地段时,康工和战友们都会流露出喜悦的心情。

生活的艰巨状况,给当时22岁的康天鑑留下深刻的影象,顿顿吃高梁米,没有菜,有时煮点黄豆。
最不好受的是寒冷的冬天,白天穿一件棉大衣,晚上睡觉时也穿着大衣,还要戴上棉帽子,再盖着一件棉大衣,就这样度过一个冬天。

有一次经历曾让他们后怕。
那是防空洞施工时,炸药不足用了,情急之下,团长张鸿智想到,部队挖出的很多未爆但已拆掉引信的定时炸弹,提出抠出里面的炸药来用的方案。
于是从军不久的战士们,用钢锯把炸弹拦腰锯开,没想到炸药不是粉末状,而是固体的。
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睬抒难险就不知道害怕。
战士们在一点防护方法也没有的情形下,用铁錾子将炸药抠出来。
万幸的是没有发生爆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不会忘却朝鲜沙场敌机的专横狂,战友们在仇敌投下的炸弹前血肉横飞、陈尸他乡。
一次,新成川车站被美机轰炸后,二营技能副营长耿绍功(天津人),带两名通信员去现场查看,溘然脚下定时炸弹响了,三个人被炸飞。
当收敛尸骨时已经收不齐了,也分不清谁是谁。
面对战友们的壮烈捐躯,再倔强的男人也忍不住痛哭堕泪。

他的耳边至今还回响着一位战士捐躯前说的话。
那天,参谋长派他去画连、排驻地简图。
敌机创造后猖獗扫射,当时去世伤五、六人,被抬送到不远处的师医院。
一位受伤的战士捂着伤口气息微弱地对排长说:“排长…我没有…完成…任务啊”,便停滞了呼吸。
康天鑑和战友们都没有说话,他们把所有的仇恨都默默记在美帝国主义头上!

他记得就在1953年停战前两天的7月25日,夜晚下大雨,部队全副武装奔赴现场,南川大桥下大水彭湃,战士们用平车推运工字梁,经由一座小桥时,一位副班长一脚踩空掉下桥去,急速被大水冲走了,第二天才不才游找到他的尸体。
晚上敌机又飞来向正在路堑中钉道的战士扫射,造成两三名战士去世伤。
他们是刚补充进来的安徽兵,还未适应沙场情形,而间隔停战协议具名只差一天啊!
大家既痛恨美国侵略者,又为捐躯的战士痛惜。

对康天鑑来说更有一件事终生难忘。
1953年8月初,在驻地新二里休整、总结期间,教导员尹燕荣见告康天鑑:“小康,根据你过去及这次的表现,经党委谈论,批准你入党啦,并颁发朝鲜战功章一枚。
”康天鑑心里激动,眼中含泪。
由于他当年在韶关出发时,决心要立功入党的心愿,在这一天实现了!

从朝鲜返国后,他随部队投入国家铁路培植。
1955年实施军衔制时,付与中尉军衔。
他还一贯保留着一枚中国公民解放军胸章,背面书写“铁四师十六团施工处,一九五四年佩用”等笔墨。

在社会主义培植期间,他曾参加过宝成线、黎湛线、黔桂线、八石线、南莱线、泰肥线、徐海公路大桥、5204专用线、太原峒库专用线等工程施工。
他收藏的证章里有一枚铁四师纪念章,上铸8504数字,这是铁四师于1954年至1962年利用的部队代号。

1964年往后,康天鑑紧张担负战备事情,直接屈服济南军区军交部领导指示和指挥。
这期间曾荣立三等功一次。

康工还将一本他写的回顾录《我的军旅生活》交给我们,他说每当回顾往事,总是感慨万千,匆匆使他在九十岁高龄时,把所历所见用笔墨记录下来,留给读者和晚辈。

我们郑重地接管了这位老铁道兵的心意。
为感谢康工对企业文化奇迹的激情亲切支持,我们把一本《捐赠证书》送到康工手上,证书编号:001。

“现在已90岁,在不久的将来,如果有须要的时候,我一定站出来为国家的铁路抢修奇迹贡献一份力量。
”这是康天鑑工程师回顾录的结束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在此,我要向康工为国家铁路奇迹去世而后已的崇高精神致以战斗的敬礼!

(编辑:雪山飞狐,圆圆)

来源:新华号 永久铁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