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473# 原创 作者:金沙坪 永久铁道兵 2020.05.30

2020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看到同学从成昆铁路金口河铁道兵纪念馆发来几张照片,让我浮想联翩、童心大发,五十年前我们在铁道兵基层部队生活,在成昆铁路工地终年夜的情景逐一浮现在面前。
如果说成昆铁路是一座记载着铁道兵精神和故事的丰碑,我们这些在成昆铁路培植期间终年夜的铁道兵部队干部家属子女,便是依偎在成昆铁路边一棵棵小草。

我们是云贵高原成昆铁路边的一棵小草 汽车知识

上世纪50年代末,父亲所在的铁道兵一师从东海之滨的鹰厦铁路挥师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参加成昆铁路及西南铁路网的培植,我们百口随一师二团、一团先后住云南宣威、四0三三工地、禄丰县金山镇、一平浪镇和元谋县小那别等地,在云南十年中我影象最深的便是孩提时在一平浪上学的事情。

1966年我们家随一团从禄丰县城搬到一平浪,我哭闹着要上学,母亲和姐姐就带着我到一平浪幼儿园报名,那天幼儿园老师发给一件白蓝相间小围裙并帮助穿我身上,看见教室里那么多小朋友,我溘然有一种名誉感,彷佛自己终年夜了。

姐姐的学校叫直冲中学,在一平浪直冲村落,离我家住的小庙山有点远,每天早上姐姐上学顺便把我送到幼儿园,下午放学就把我接回家,有时候我不愿意去,姐姐就在路上不是给我买饵块便是买米线,抹好多好多面酱,总是把我哄得高高兴兴。

我一年级是在一平浪安平小学上的,当年安平小学是一栋V型三层大楼,大门上方还有残留的国民党党徽。
安平小学三年级以上在大楼教室上课,我们低年级几个班在坡上的一排老屋子上课。
我们一团有海南、李春华等同学,一平浪孩子有王海生、段长荣、徐(瞟眼)等同学,班长是一个俏丽的小姑娘。
我们老师姓童,是个俏丽的大姑娘。

我们十分倾慕在大楼上学的哥哥、姐姐们,愿望有一天我们也到大楼宽敞通亮的教室上课,哪知道这一天溘然就来了。
那天我们正在上课,溘然有同学创造教室一边墙往下掉土渣,接着就大块往下掉,童老师一看不好,赶紧呼唤同学们往教室表面跑,童老师还不顾危险两次返回教室把我们几个小同学拉着跑出教室。

那天教室的一角轰然倒塌,一根房梁就砸在老师的讲桌上,当时只有7-8岁的我们虽然吓的够呛,也没有觉得多么严重,有的同学还以为好玩,但那天童老师却望着坍塌的教室哭泣,双眼饱含泪水,几个女同学牢牢拉着童老师的手和衣角。

时任一团三营长黄福清叔叔的大儿子黄建昆(右一)和笔者两个发小1973年在湖北

1968年底一团在一平浪留守处大院开办了子弟学校,我们一团家属一、二、三年级的学生都集中到一团子弟学校上课,记不得有几个班了,只记得在一个很大的教室里,时任三营长黄福清叔叔的大儿子黄建昆就坐在我后排。
有一次他上课玩圆珠笔,欠妥心把笔杆上的小帽卡在鼻孔里面,怎么也扣不出来,急的大声哭起来,老师把他送到卫生所才用镊子夹出来。

黄建昆原来叫黄起良,子弟学校的孩子都顺着谐音叫他“黄鼠狼”,由于这个缘故原由,黄叔叔就给他改为黄建昆,黄叔叔两个儿子,一个叫黄建昆,一个叫黄建春,寓意“春城、昆明”,同时也纪念黄叔叔百口参加成昆铁路培植。

我们家住在一平浪小火车转盘边的工农河11号安宁铁路工区的工房,房后面是一平浪到甘海子的公路,过公路是小庙山,门口是昆明到一平浪的小火车铁路(铁一师修的窄轨昆一铁路)过铁路和工农河便是一平浪盐矿大门。

八师40团的何教导员家,邹叔叔家就和我们住一排屋子,我们几家虽然不是一个师但关系非常好。
一平浪是成昆铁路一师和八师管区的结合部,八师一个的仓库就在我家门口,部队战士常常把仓库钥匙交给母亲保管,有时仓库保管员不来,只要驾驶员拿着条子找到母亲就能把事情办好。

笔者百口在一平浪合影

平时母亲和姨妈常常去盐矿拾煤炭,星期天不上学,姐姐和邹叔叔家福芝姐姐,还有铁路工区的田景发哥哥早上四点就起床,背着背篓,举着松明火把,相约一起去盐矿煮盐的大车间从煤渣中拾炭。
盐矿夜班工人早高下班时会清理炉膛,套出很多煤渣,我们就去从一堆堆煤渣中把能烧的炭拣出来,去的早拾煤人少就能拣到大块好炭。

那时家家门口都放着一个炉子,母亲就用孩子们拣回来的炭做饭炒菜。
有一次拾煤回到家,母亲高高兴兴地给我们一人一个煮熟的鸡蛋,原来那天是“六一”儿童节。

一平浪盐矿

那时铁道兵基层部队家属生活也很紧张,连、营职干部人为50元旁边,要包袱一家三口或五口人生活,还有老家的亲人,困难可想而知。
但孩子们都特殊懂事,轻微大一点就知道省吃俭用,帮助母亲承担家务。
后来邹叔叔家,何教导员家随八师搬到四川,福芝姐姐也去了楚雄八师子弟学校上学,多少年往后福芝姐姐还记得我姐姐给他们家写信的内容。

“没有花喷鼻香、没有树高,我是一只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歌曲《小草》传遍大江南北,深深拨动着全国平凡大众、普通一兵的心弦。

本日我们再次听到这首歌感到更加亲切,我们这些在铁道兵部队怀抱中出生、终年夜的发小和同学,在铁路工地边渡过童年、少年时期的铁二代,当年的小小草也已经是花甲之年,但从来没有忘却铁道兵的精神,没有忘却铁道兵父辈们的呵护和教诲,在铁道兵退出军队系列30多年后,大家通过铁道兵战友网络系统又相聚一起,回忆童年的经历,重温“六一”儿童节的故事,这是是多么惬意快乐的事情呀。

(2020年5月28日于天津静海)

(编辑:彩云追月)

来源:新华号 永久铁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