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6岁的乔冬廷是高青田镇街道乔家村落人,31岁前没有多少文化的他做起修鞋、修拉链买卖,当年在高青县新华书店路边的4个老鞋摊儿里就有他一个。一天,乔冬廷摊位阁下来了几个安徽籍的修伞匠,他们上门做事,一把伞不到几分钟就能修睦,这引起了乔冬廷的把稳。他悄不做声的远远看着人家怎么做,一天半的韶光,竟也大体节制了修伞手艺。
一年之后,乔冬廷趁着去潍坊提修鞋、修拉链利用的备件的机会,顺便提了几种伞件,逐步地开始走街串巷做起修伞买卖,后来修鞋匠转变为修伞匠,这一干便是30多年。每到一个村落落,小方桌一拉,摆上钳子、铁锤、剪刀、钢锉、螺丝刀等修伞工具,还有一个针线包。两个大提包摊前一放,布招牌一挂便开始修伞了。
每听到修伞的吆喝声,人们便从家里拎出残破的雨伞请乔冬廷修理,改换伞布、骨架、伞把、开关,锉、锯、接、铆,乔冬廷样样拿手,一把雨伞不多会儿便无缺如初,像新的一样。30多年的韶光,他还去过桓台、邹平、周村落等地,一天下来光走路就得上百里,修过的雨伞也有了上万把。从几十元到上千元的直伞、折叠伞、太阳伞、钓鱼伞、广告伞他都修过。
在乔冬廷的修伞生涯中,有三件事让他骄傲。一个是作为地方传统老手艺,他参加过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志愿做事活动,在市级电视台上露过脸。二是他曾经创造过一天修理300多把雨伞的记录。早在高青五金交电、三发商厦还业务的时候,一些被顾客挑剩的雨伞须要修理,这给乔冬廷创造了商机,那时他一天能挣到180多块钱,相称于一样平常工人半个月的人为。采访中理解到,他给庄里乡亲们修伞、换拉链大都是不要钱的,有的只收换件本钱,这也让他有了年夜大好人缘,每逢阴天下雨村落民们来请他帮忙的便挤满了屋子。
如今,随着年事的增长,乔冬廷不再出远门了,就在高青县城指定的便民做事点摆摊儿,县教诲局门口、芦湖小区北门、县法院门口、银岭小区等地方,常常会看到他熟习的身影,修补时专注负责、兢兢业业,收摊后干净整洁、不留一物。30余年如一日,乔冬廷就这样传承坚守着这门老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