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东北部分地区
最低气温已降至-30℃
为了让铁路设备
在极寒环境下正常运转
铁路人想了很多防寒妙招儿
冬天设备穿啥才“抗冻”?
我们一起来看看
为隧道铺上“电褥子”
海拉尔工务段管内伊阿线由北向南穿越呼伦贝尔草原,冬季气温常在-30℃以下。哈布特盖隧道位于伊阿线129公里处,在低温环境下洞门及拱顶随意马虎渗水结冰。过去,铁路部门每年夏季都会组织职员清掏隧道中央排水沟,到了冬天再进行人工巡检和打冰引水。
2020年,海拉尔工务段在隧道中央排水沟内安装了纳米加热线,并在部分温度较低的位置利用碘钨灯加热。隧道巡守员不用再通过打冰引水,每天只需不雅观测记录监测仪显示的温度即可。铺上“电褥子”后,排水沟不再结冰反叛,边墙和拱顶的渗水结冰情形也得到有效缓解。
给涵洞戴上“大口罩”
冬季气温低落,暗涌的山泉水顺着小河河道流淌,汇聚到铁路附近的涵洞内逐步冻结,一旦形成积冰,就会抬升漫上路基,影响行车安全。因此,为了阻挡山泉水流进涵洞,每到冬天,加格达奇工务段的桥隧工都会给涵洞戴上“口罩”,用草袋子、塑料布等把洞口堵得严严实实。
首先,桥隧工们要对河道上的树木进行清理,然后在冰面上钻孔,把经由挑选、切割好的树木插入冰孔,绑上塑料布后,再用冰雪压实底边,阻挡未冻结的山泉水和冰雪稠浊物进入桥涵,确保路基安全。
供风软管裹上“电热毯”
列车试风管路是列车检修掩护的主要设备,紧张用于乘客列车入库检修和出库始发前,为列车空气制动机试验供应干燥、清洁的压力空气。冬季,供风长软管长期袒露在室外,随意马虎涌现软管积水冻结,堵塞管路。
针对这一情形,三棵树车辆段组织技能职员对供风长软管进行了防寒技能改造。他们在软管外部加装电热线,并安装一层防寒管,再将其埋设进地下管廊里。防寒管既能保温,又能防止加热线磨损,肃清了安全隐患。
旗子暗记设备穿上“小棉袄”
冬季早晚温差大,线路上的转辙机内部随意马虎形成潮气,针对这一问题,哈尔滨电务段的旗子暗记工想出了为设备穿上“小棉袄”的方法。
他们为转辙机外壳、设备箱盒加装防寒毡、棉布套、干燥剂、密封压条等防寒用品,有效肃清严寒天气给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
透风器戴上“保温帽”
客车透风器能将车厢外的新鲜空气引入车厢内,是担保车厢空气质量的主要装置。北方冬季气温低,冷空气在列车运行时会直接通过车顶的透风器进入车厢,使车厢内温度快速低落。
每年冬季,三棵树车辆段都会为透风器加装“保温帽”,这样既能减少冷空气进入车厢、为车厢保暖,又能避免积雪堵塞透风器、造成透风不良。
无论是“土办法”还是“黑科技”
都能在寒冬时节
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
为机警的铁路人点个赞!
供稿:《公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站(哈尔滨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央)
笔墨:胡艳波 裴培 任忆南
图片:徐茂东 芦男 于海江 武林 焦守利 曲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