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衷曲无闻(ID:zhongquwuwen)

综艺节目《我是唱作人》第三期,王源带来一首由自己作词、作曲、演唱的歌曲。

品读|44岁朴树唱送别崩溃大年夜哭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感同身受 休闲娱乐

这首歌叫《天下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歌词比起林夕、方文山这样的大师,倒也不能说有多高的水平,却蛮扎心的。

王源在演唱过程中,双眼是微微闭着的,前半部分的演唱感情挺稳定的,唱完

“你说天塌下来你会陪着我,可你又如何同感我的寂寞……”

一句,就哽咽了。

他溘然感情失落控,崩溃大哭,说了三次“世上”才唱出末了的歌词。

不知道这算不算演出事件,至少在一些人眼中,以唱作人身份参加比赛的王源,恐怕也显得很不专业。

接管采访的时候,王源说自己太难过了,一下子很多画面涌上心头,全体人就崩溃了,也没顾得上那么多。

整顿好感情后,他连续说,你在崩溃的时候,实在你身边的人无法安慰你,由于他们体会不到你有多难过。

说多了别人会以为我在卖惨,可这便是我的经历。

突如其来的崩溃,当然不是由于一句歌词,一定是积攒了许久的感情,正如压去世骆驼的,从来都不是末了一根稻草。

可是,成年人的崩溃总是无声的,只会在心里化作一团团去世灰。
感情宣泄完了,还得向波及到的人道歉。

如果非要学杠精说王源是在炒作,是在耍小孩子脾气,那朴树的经历,是否又会让也曾有过崩溃时候的你有所触动呢?

同样是在一档综艺节目里,44岁的朴树现场演唱《送别》。

歌曲的前半段,朴树都还算沉着,可唱到“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时,他溘然感情失落控,声音逐步变成哽咽,然后转过身去,掩面痛哭。

哭完往后,他没办法连续演唱,示意和声连续。

他捧着发话器虚晃着身体,彷佛锥心的往事涌上心头,令他万分悲痛。

现场的人说,那天朴树在唱《送别》之前,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有时候以为生活就像炼狱,特殊难熬。

明净少年,不改初心,由于年少时爱极了他,以是我见不得他苍老的样子,看着他一声不响的沉默,心疼得想掉眼泪。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变成了炼狱,你过得如此狼狈和无力?

你抢占回家陪父母的韶光,很少和朋友聚会,每天放工一个人回到出租房,面对冰冷的墙壁,没人说话,习气沉默,只能靠自己。

公司的事情繁杂抽不出身,客户的敦促忙得忘了自己是个人,你曾经以为只要随便给你一个职位,就能在这个行业有一番作为。

然而现实是,生活比想象的残酷得多,行走在世间全是妖妖怪魅。

你拼尽全力努力去争取的统统,只是一些人的出发点。

多少无助的时候,你是否也曾由于听到一首老歌,往事像潮水般袭来,只能蹲在地上把头埋进双臂,害怕别人见到你狼狈的哭相。

有时候真的以为“感同身受”这个词,是天下上最大的笑话。

巴黎圣母院失落火,有人说很遗憾还没去看看就没了,烧得心都碎了;有人说烧得好,这是火烧圆明园的报应。

17岁少年跳桥自尽,有人说能理解这个男孩,由于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人说多大点事就要自尽,现在的年轻人真薄弱。

《复联4》热映,有人说漫威便是自己的青春,每一个细节都能戳中泪点;有人说逻辑硬伤太多了,只是一部圈钱的爆米花电影。

这个世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多的只是心里有数而已,于己震天动地的伤,于人不过随手拂过的尘。

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段故事,无法陈说,只能在深夜里泪湿枕头,独自承受和消化。

而那些不幸遭受过身心重创的人,你安慰她说睡一觉就过去了,可她在午夜时分被噩梦惊醒的时候,你又在哪里?

电影《素媛》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我相信大家看的时候都哭了。

我们心疼素媛,痛恨那个陵犯她的变态,但是看完往后,大概过几天就忘了心中的愤恨,我们无法感想熏染那个小女孩和她的家人的悲痛。

对付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部催泪电影,对素媛一家来说,这是一辈子的阴影,活着的每天都是折磨。

由于同情,由于关心,由于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我们在安慰别人的时候,会将自己假想到对方所处的田地,或者遐想到曾经某一刻,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以是感慨万千,从而用感同身受这个词来安慰和开导对方。

但是,这仅仅只是个人假想或是类似经历,这世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

独木舟的《深海里的星星》有一言,

“天下上实在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不刺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

所谓感同身受,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办法,而不是物理意义上的亲自体验。

很多时候,能拯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那种伶仃无力的觉得,是让你知道,没人能帮你,要倔强起来自己拉自己一把,否则在泥泞沼泽里只会越陷越深。

你成不了心态的主人,一定会沦为感情的奴隶。

不论本日多么的困难,都要坚信,只有回不去的过去,没有到不了的来日诰日。

这个天下,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你是你的倔强后盾。
END

作者:衷曲无闻,最会安慰人的写作者。
已出版《这世间没有不可安顿的梦想》《梦想不会辜负努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