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厦门,热出了天涯,热到了破记录——局部地区超过40℃。
东渡站打破了建站以来历史最高温,达到了39.6℃!

可在厦门的街巷、码头、隧道等,随处可见这么一些分外事情人群:他们浸湿的衣衫是劳动的勋章,他们用汗水守卫城市活气;他们如盛夏里的繁花,在热浪中精彩绽放,构成一道城市最俏丽的“风景线”。

高温下挥汗如雨的厦门城市培植一线劳动者 汽车知识

是他们,给市民送来了清凉。
这份让人岁月静好的清凉背后,时候有着一群不畏高温“烤”验的人在默默坚守。

连日来,导报探访城市培植一线劳动者,用镜头和笔墨记录下一幕幕高温下的身影。

电力“保卫者”

每次干完活像水里捞出来一样

大家在室内享受着空调的风凉时,国家电网厦门供电公司的电力工人们正顶着烈日,在户外劳碌施工。

张世国,厦门供电公司配电带电作业班班长。
昨天高温景象,他带着班组在翔安南部片区一直电施工作业。
“都是小树苗,找不到遮阴的地方,可以说是‘背朝黄土面朝天’。
”张世国说,觉得体感温度有40℃了,闷热得有些难熬痛苦。

实在这一周以来,厦门的气温都不算低,但配电带电作业班每天要在户外作业,奋战在高温第一线,与骄阳博弈。
他们紧张卖力思明、湖里和翔安南部片区的一直电施工作业。

上周,在东坪山不雅观音山路浦坪线,早上8点多,配电带电作业班6名工人已做好施工准备,为该区新增用户进行增容改造工程。

施工现场,电网事情职员吕伟庭和陈明峰戏称自己是“小黄人”。
他们全副武装,头戴绝缘安全帽,身披绝缘披肩,手戴绝缘手套。

“本日年是很舒适的景象了,35℃以下的温度对我们来说是风凉的。
高温时,电杆测试达到44℃,穿上绝缘服作业全体人像被煎烤一样。
”吕伟庭放开绝缘服,绝缘披肩的材质类似皮衣,剖开里面有七层,密欠亨风,而全身绝缘装备加起来重达20多斤。

两人带上几块绝缘毯,随斗臂车升到高空,直面烈日作业。
20分钟后,两人被斗臂车送返地面。

脱下绝缘服,汗水浸透全身,摘下绝缘帽,汗水顺着脸颊流下。
吕伟庭已在电力岗位事情20年,对高温作业早已习以为常,“夏天每次干完活都像水里捞出来一样,手套摘下来,都能倒出汗水”。

据悉,今年以来,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共开展带电作业项目33类,完成带电作业2037次,减少停电时户数6.8万时户,增供电量515万千瓦时,基本肃清了停电时户数50时户以上的操持停电。

地铁“送风者”→

坚守冷却塔觉得便是蒸桑拿

从地铁站内到车厢,处处是清凉的冷风。
或许,你不知道,这清凉的背后,是一群地铁机电设备检修员,冒着高温,24小市价守,全力保障制冷设备正常运行。

李苹,厦门轨道集团运营分公司风水电工班班长。
他的班组有14个人,卖力集美学村落站到诚毅广场站这6个车站空调水、电、风的日常巡检及维修。

他们每天穿梭于地铁站中,最热时,要顶着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连续作业几个小时,昨天的超高温景象也不例外。

“地铁站内的清凉,离不开冷却塔,它就像家用空调的外挂机,一样平常放在车站外,以水作为循环冷却剂。
”李苹先容。
杏锦路站的冷却塔位于1A出口附近,导报走出地铁站,热浪迎面而来。
才小半天的“烧烤”,室外温度就飙升到36℃,比较地铁站的温度,切实其实“冰火两重天”。

冷却塔用铁栏杆围住,阳光直射在近两层楼高的冷却塔上,晃得人睁不开眼。
在烈日暴晒和设备运行散热的双重浸染下,塔顶表面温度更是靠近70℃,连一颗螺丝钉都热得烫手。
“每天要对各种制冷设备反复进行巡检,比如散热风机的运转是否正常、导流口是否堵住等。
”李苹等人干的是“面朝钢板背朝天”的活,“头上太阳,脚下热水,觉得便是蒸桑拿。
在检修前,常常要边洒水降温边检修。

除了高温暴晒,还要耐受闷热。
李苹和同事每天要钻进高湿高温、闷热的设备区,爬上只能容下一个人的狭窄通道,一步步直立爬行上去。

“像32℃、33℃的气温,设备区温度就将近40℃,如果气温再高,就有45℃,爬上爬下,几分钟就全身湿透。
”一趟下来,李苹他们的脸上挂满了汗珠,顺着安全帽帽檐不住地往下淌。
他抹了一把眼睛上的汗水,淡然一笑,“汗水换风凉,再苦再累都值得”。

据悉,厦门地铁1号线全线24个车站及掌握中央,共有冷却塔46座。
目前,冷却塔的设备掩护分为巡检和定检,整年累计韶光7199工时(空调季韶光为168天)。

海关“体检者”

穿梭在铁锅般烫的石材间

烈日下,闷热得像蒸笼。
刘五店南部港区海翔码头,入口石材铺满码头,石材间的小道只容得下一人通畅。

陈曦和颜捷,厦门海关从属翔安海关的一线关员,就在这样逼仄的地方劳碌着。
他们迅速核对报告信息,包括石材种类、规格、批次、标记,丈量尺寸。

没几分钟,才喝下去的那么多瓶水,瞬间变成了汗。
但这只能算初步热身,接下来的检疫查验,才是重头戏。

烈日炙烤下的石材表面,犹如铁锅般烫。
身处石材夹缝中,他们要特殊小心,由于随便碰到哪儿,可能就被烫得皮肤一片鲜红。

颜捷绕石一圈,裸眼3D全方位扫描,“进境石材常常携带土壤,用于铺垫的木质包装更是有携带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他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风险。
”查看完石材表面后,颜捷从查验包里取出手电筒,俯身开始探查地上铺垫的木质包装,码头蒸腾的热气一下子涌上来,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一滴滴滴到水泥地,又瞬间蒸发了。
“有虫卵,看来又有偷渡的‘客人’,还是大家族!
”颜捷嘴里叼动手电筒,一边取出采样工具,小心翼翼地网络至样本袋中,封存准备送往厦门海关技能中央进行检测。

一边的陈曦已开始向检疫处理部门发送指令,对该批货色进行消毒除害处理,以防止外来生物入侵。

对付入口石材这个“VIP客户”,除了关员们的“望闻问切”外,还要用上高科技手段,也便是放射性检测,也要与石材“亲密打仗”。

类似这样的场景,他们每一天都在重复。
厦门是全国最大的入口石材集散中央,为确保国门安全,海关关员们无论高温寒冷,无畏狂风骤雨地开展事情。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厦门关区共入口石材500.4万吨。

单车“守护者”

高温下守护绿色出行末了一公里

导报体验运维小哥户外战高温

站在烈日下,不动,都大汗淋漓,更别说还要搬运单车的运维小哥了。

连日来都是高温景象,但一群“蓝色小马甲”却始终坚守在户外。
为了更真切地体验他们的事情,导报跟随哈啰出行团队,感想熏染半天的“运维”之旅。

体验高温运维是苦力活

为了知足市民骑行需求,运维小哥们每天上班第一件事,便是整顿不规范停靠的单车。

8月6日,受“利奇马”影响,厦门涌现高温景象。
上午9点,导报到达蔡塘BRT车站,与运维小哥们开始事情。

早高峰是一场硬仗。
各大商圈、车站、办公楼外都是乱停放密集区,运维小哥要把单车整洁地摆到停车区域。
搬起第一辆倒地的单车,导报就感想熏染到了它的重量。
一辆单车重约30斤,要搬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短短几分钟,豆大的汗珠布满面庞。

“运维的紧张任务是做好单车的现场掩护与关照处理,第一韶光创造问题、通报中央、办理问题。
”片区卖力人卢子强先容,运维小哥们不仅要整理定点内单车,还要骑车沿路巡查片区内车辆情形,及时规整、清理路边故障车。

当天,气温高达35℃,炎炎烈日晒得人睁不开眼。
骑行大约十几分钟,导报已满脸通红,汗如雨下,但坐垫还算舒畅。
据理解,与以往坚硬的材质比较,采取真空一体发泡坐垫,坐感更舒适,骑行过程也更加平稳。
骑上单车后,GPS定位精准迅速,省去了出行前的准备韶光。
每辆单车上还配备智能语音锁,可以定制个性化语音,做事更亲民了。

同时,哈啰出行拥有内部的单车运维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反响区域内单车的饱和及空缺情形。
运维小哥们根据手机APP后台反馈,沿街巡查故障车辆,并将单车调度到适当的位置。

坚守 95后年轻人是主力

回到蔡塘BRT站,运维小哥们来不及安歇,立即给单车降温。
他们从工具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抹布,用冰矿泉水打湿,反复擦拭坐垫与手柄。
“从中央出来时,降温小队会用高压水枪给单车降温,但全天暴晒8小时以上,必须多次降温。

据理解,这个片区包括蔡塘、不雅观音山、何厝、马厝、软件园二期与会展中央6个定点,每个定点安排2名运维职员,全体片区加派4名小哥派单掩护。
一天下来,运维小哥们要巡查2次,待在户外韶光将近10小时。

可更为辛劳的环节是在高温景象下探求失落联车。
罗东林,蔡塘车站定点维修职员,今年23岁,这是他事情的第四个月。
他说,一些市民会将单车随意停放在地下车库、城中村落、私人住宅等地,车辆失落去定位,依赖人力征采,事情量大大增加。

有一次,他在仙岳花园一角落中找到一辆失落联三天的车。
由于太阳能不敷,无法开锁,他扛着单车走了700米,才将车回收到调度车上。

实在,在哈啰出行的团队中,像罗东林这样的95后是运维的主力军,更是团队正能量代表。
截至目前,哈啰单车在厦门投放4.5万辆,有200多名运维小哥穿着统一的“蓝色小马甲”,带着饱满的精气神,逐日奔忙在这座城市,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守护着绿色出行末了一公里。

隧道“检修者”↓

检讨时常常有窒息的觉得

附近中午,气温攀升到35.9℃,厦门的隧道也面临着“烤”验。

郑文龙,市公路部门成功大道隧道群的电工班组工人。
公路巡查作业车照例巡检,车子停在成功大道梧村落隧道口转盘外,郑文龙钻进路边小箱变,手持探照灯,检讨线路问题。
不到十分钟,他从箱变中走出,豆大的汗珠布满他的面庞,全套事情服也被汗水浸湿。
“洞外的小箱变,狭小闷热,每到夏季,配电房的温度都在40℃以上,最高温时达45℃。
而隧道洞内的配电房,一间50平方米旁边,里面虽然装了两台空调,但温度还是高。
”郑文龙说。

这样的洞内配电房,整条成功大道上有4个,每天他们至少检讨三次,每进去检讨一趟要花半个小时。
每巡查一趟,事情服就会湿一次。

然而,暑热难耐并不是最让他们头疼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隧道内空气很差,都是汽车尾气,浓度高,检讨时常常有窒息的觉得。
一趟下来,鼻子里吸满了烟尘,走出洞外,鼻孔里全都黑黑的。
”郑文龙说。

郑文龙的班长郑银水,今年50多岁。
他的电工班组统领6座隧道,全程将近14公里。

“我们必须实时巡查节制各配电房的高负荷输电线路的运行状况,实时为各个机电设备‘把脉问诊’。
”郑银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