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32年,三月阳春,墨客萨都剌(元)从京城出发赴江南任职,途中途经徐州,写下了著名的《彭城怀古》: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
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
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
空有黄河如带,乱山起伏如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
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
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锺。
回顾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译文:
古老的徐州,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所,这里曾经消磨了多少豪杰英雄。西楚霸王项羽,身跨乌骓马,驰骋千里,率众浴血奋战,部下将官无数;终极却八面受敌,乌江自刎,想必他那冤魂撇不下八千江东子弟自过江东。到如今只有黄河蜿蜒于远方,纷乱参差的山峰高低逶迤起伏如龙。
取得胜利的刘邦陵阙而今也秋风萧瑟,禾黍离离长满关中。当年项羽操演兵马的戏马台已残破不堪,燕子楼早已人去楼空。人生百年如过客匆匆,何必在意那么多,暂且开怀畅饮一番吧!
醉时再去看夕阳笼罩下的荒城,独自倚立阑干目送远去的飞鸟,心里那一种难言的沉重,谁又能懂?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人,1308年生于山西代县,从前家境清贫,他资质聪颖,刻苦读书。19岁中进士,齐心专心想在仕途上大展平生抱负。这首词受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推崇。
毛泽东评价: 萨都剌写了这些有关徐州的典故,吊古伤今,感慨人生,大有英雄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乱山川的情调。略看好似低沉颓唐,实际上他的感情很激烈深奥深厚。
《一饮尽千钟》MV 演唱者:韩磊
2012年,这首词被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上曲,由歌手韩磊演唱,成了徐州市市歌。
上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也途经徐州,想必他没有下火车,以是印象里的一起是这样的:“红羊劫后几经秋,沙草牛羊各带愁。独倚车窗看古垒,夕阳影里过徐州。”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徐州生活了近两年,他对徐州的感想熏染更深入一些,不仅有历史的厚重,也有生活的原味和浪漫的气息。在《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中写道: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那时候,云龙山下便有三十里杏花美景了,虽然急着进京殿试,一起策马飞奔的张师厚已无心欣赏。
到了清康熙年间,云龙山的大士岩大门两侧就建起了试衣亭和送晖亭。
苏东坡在徐州的最爱是云龙山,他早上来,晚上来,醒着来,醉着还来:“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云龙山是徐州的一张名片,乾隆来这里的时候,说:“彭城驻辇厪河防,咫尺云龙戏马旁。本意原非是山水,偷闲聊复访苏张。翠峰夏首关林叶,绿野风清泛麦芒。底事今来艰迥句,为民筹济为民伤。”
徐州状元李蟠家住在户部山,在他的眼里,云龙山是这样的:”岸草萋萋合远天,如环合抱古城边。千盘怪石悬风磴,一罅灵根写玉泉。樵斧担云归晚磬,渔蓑带雨出朝烟。山中六月无长夏,尽日风凉便是仙。
苏东坡离开徐州的时候,回顾一年十个月的短短时日,顿觉此生有半副身躯都留在了这里,他在《江城子别徐州》里写道: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顾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徐州那座燕子楼,有着得当入诗的美人轻愁,恰到好处的戳中了墨客的泪点。
白居易(唐)说: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萨都剌(元)说:夜深一片城头月,曾照张家燕子楼。
钱谦益(清)说:天涯大有多情客,不忍轻过燕子楼。
苏东坡(宋)说: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宅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连“人生自古谁无谁,留取赤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宋)都说:“自别张公子,婵娟不下楼,遂令楼上燕,百岁称风骚。我游彭城门,来吊楚王阙。问楼在何处?城东草如雪。蛾眉代不乏,埋没安足论。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自古皆有去世,忠义长不没。但传美人心,不说美人色。”
文天祥到底是不同的,相较于边幅,他更关注美人的心灵。
诗仙李白在经由下邳圯桥时,感怀张良张子房: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撼。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嗟叹此人去,冷落徐泗空。
郭沫若叹银缕玉衣: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银缕玉衣今又日,千秋不朽匠民气。
贺铸(宋)在中秋前夕登上了黄楼:何处延明月,东城百尺楼。故人那得见?后夜是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