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葛。

葛为多年生藤本植物,可谓全身都是宝。
其根、茎、叶、花均可入药;葛根既有药用代价,也可提制淀粉(葛粉),是营养丰富的美食;葛的茎皮纤维可用来织布、造纸、制绳等,用途很广。

以葛为姓 抱朴守真美名传 汽车知识

葛的花期一样平常为每年的9至10月、果期为11至12月。
秋冬时节,是享用葛的最好时候。

以葛为姓,有着葛的朴实、通透和圆融。
抱朴归真,大道传世。

葛洪与葛 共传隽誉

葛姓的代表人物,要数东晋玄门理论家、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
在古代传说中,乃至说这世上本没有葛,有了葛洪,才有了葛。

葛洪与葛结缘,源于他的抱朴。

抱朴是一个玄门术语,源见于《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朴指平真、自然、不加任何润色的原始状态。
抱朴即保持本有的纯洁,不为外物所诱惑。

葛洪(公元284年-公元364年),字稚川,出身江南士族。
他很早就因潜心向学、崇尚自然、帮助乡亲,而被村落夫赞为“抱朴之士”,葛洪也自号“抱朴子”。
他是三国方士葛玄的侄孙,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
葛洪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劳作之余坚持学习。
葛洪约16岁时拜郑隐为师,深得郑隐看重。
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影响很大。
葛洪是丹阳郡句容(约为今江苏镇江句容)人,曾选择茅山(位于现江苏常州金坛区和镇江句容市交界处)抱朴峰为修道炼丹处。
他将自己的玄门理论写成书,书名也取为《抱朴子》。
作为玄门理论的经典之作,《抱朴子》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而又比较完全的一部炼丹术著作,也是研究晋代以前玄门史及思想史的宝贵材料。

(明)崔子忠《葛稚川移居图》(局部)

在炼丹修道的同时,葛洪精修医药学,他主见羽士应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不能永生羽化,乃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

那传说中令葛洪与葛相遇的地点即是茅山。
当时,葛洪带领两个弟子在抱朴峰以丹炉炼丹,在终日的烟熏火燎里,两弟子中了丹毒,涌现了烦躁热渴、口臭牙痛、大便秘结、皮肤上长红疹等毒火攻心的症状。
葛洪用了许多药草为两弟子治疗,效果都不理想。
一天夜里,葛洪梦见三清教祖为他指示迷津,见告他在茅山东边长有一种青藤,其根肥厚,外紫内白,可榨出白液,糥韧中略带甘甜,能够清热解毒、祛燥消疹,还可煮之充饥。
葛洪醒来后,便独自带上干粮上山探求,果真在往东的山垄中找到了那种青藤。
他将青藤根切成片状,用木槌敲碎,挤出浆液,煮熟了给两个弟子喝。
很快,两个弟子燥热的身体逐渐平复,不良症状逐渐消逝。
病愈后的弟子还随着葛洪将青藤根捣烂煮成糊状充饥。
青藤的功效很快传开,人们纷纭按照葛洪的指示,挖青藤根食用充饥,因不知道这种青藤的名字,只知是葛洪创造的,就将它取名为“葛”。
人们还将上茅山的路命名为“葛洪路”,还有些村落夫随着葛洪姓了葛,并遵葛洪为葛姓开山祖师。

这样的传说,真是带着几分仙道般的色彩。
葛洪确实常用葛为老百姓解除疾苦,现在的江苏镇江句容市,也真有葛洪路。
但是,葛洪不是最早创造葛的,也不是葛姓开山祖师。

葛,大约在伏羲氏期间之前就有了,当时,人们把葛长得最茂盛的地方称为葛地。
居于葛地的部落里,有一位能人创造葛根能充饥,葛藤和葛茎皮能编布织衣。
在那生产力极低下的时期,用饭穿衣是头等大事,这位能人自然很快受到部落之民的拥护,大家推他为首领,称他为葛天氏,寓上天下凡于葛地的神人之意。
葛氏就源于葛天氏,只是其后裔子孙简化成了单姓葛。
《风尚通义》记载:“葛氏,古葛天氏之裔。
”《百家姓姓氏溯源》记载:“葛姓源于葛天氏。

葛和葛姓的缘分很早就有了。
大概是人们出于对葛洪的感念和对葛的喜好,便将葛洪与葛联在一起外扬吧。

二 抱朴之士 “抱”得佳人

葛洪的抱朴之性,还让他收成了好姻缘。

葛洪的妻子是鲍姑(约公元309年-公元363年),名潜光,精通灸法,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与西汉义妁、北宋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

鲍姑出生于官宦兼羽士之家,其父鲍靓,字太玄,禀性清慧,学通经史,行医修道,兼通儒典,来日诰日文、《河图》和《洛书》。
鲍姑从小就得到鲍靓的悉心教导和培养。
鲍靓在广东越秀山南麓建越岗院(约为现三元宫),供鲍姑居住修炼。
鲍姑也很有医学天赋,又勤学苦练,在医药学上很有造诣,尤以艾灸之术专治赘瘤和赘疣而有名于时,常常一灼即消。
《本草再新》《羊城古钞》等书本皆记载之,“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活人无数”“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

确切地说,先是鲍靓看中了葛洪。
鲍靓曾在丹阳开馆授徒,葛洪也拜鲍靓为师。
道法精湛的鲍靓,看人眼力也独到,他对葛洪的心性志向和朴实好学、不慕名利的作风颇为欣赏,将修道之术尽传于他,还将女儿鲍姑许配给他。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说得还是有道理的。
葛洪的容貌、家境都比不上鲍姑,却得到了鲍姑的青睐,靠的便是读书。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更何况,还有鲍靓为良媒呢。

鲍靓调到广东南海郡任太守后,葛洪也到了广东罗浮山,师徒俩的传说,就像神话:鲍靓日理政事,夜晚就乘着由两只葛鞋变成的燕子飞到罗浮山和葛洪研究仙术。
据传鲍靓享年百余岁。

(明)丁云鹏《葛洪移居图轴》

婚后的葛洪与鲍姑,阔别战乱,阔别世俗,隐居于风景秀美的罗浮山,一同采药辨药、炼丹制药、研究医理,为百姓疗病。
葛,也是他们常用的药草,并被他们融于日常生活中。
他们常常身着葛衣、脚踏葛鞋、日食葛粉。
他们制出的葛粉,如后来的宋代医药学家寇宗奭记录的那般精细和美味:“冬月取生葛,捣烂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入沸汤中良久,色如胶,其体甚韧,以蜜拌食,擦入生姜少许尤妙。

葛洪、鲍姑还与乡亲们一起植葛,在丰衣足食的劳动中收成快乐,一如葛姓开山祖师葛天氏。
当年,葛天氏还根据各种劳动形式,发明了“乐舞”,即是以牛尾做道具叩着牛角载歌载舞的形式。
葛花也常作为装饰品,闪亮在乐舞中,成为刺目耀眼的光。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天氏之乐。
《诗经》中来自郑国民间的诗歌,也跟葛天氏之乐相吻合。

罗浮山的葛便和着人们欢畅的心,漫山遍野地成长着,“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葛草生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葛的整体形象便是如此丰满而有情,能知足我们很多觉得和想象。
葛花的紫赤色愉悦着我们的眼,葛粉的顺滑糯软熨帖着我们的味蕾,葛布的朴实安稳抚慰着我们的触觉。

葛,也具有抱朴之性。

三 求丹问药 免疫先驱

隐在葛的温暖和光明中,葛洪仍研讨不止、著书不辍。

葛洪并不迷信,他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永生也”,他以科学的方法求丹问药,是早期的化学家、科学家。
炼丹时要把一些矿物放在密封的鼎里,用火来烧炼,矿物在高温高压下就会发生化学变革,产生新的物质。
在炼丹过程中,葛洪创造了一些物质变革的规律,他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三妙药(氧化汞)等,这些都是外用药的质料。
葛洪还创造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对丹砂(硫化汞)加热,可以炼出水银,水银和硫磺化合,又能变成丹砂;用四氧化三铅可以炼得铅,铅也能炼成四氧化三铅等。

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进一步表示了葛洪的科学思想,特殊是免疫学抽芽。
例如,他记载了疯狗咬人引起的病症。
人被疯狗咬了,发病时非常痛楚,受不得一点刺激,乃至听见水声都会抽搐痉挛,以是疯狗病叫作“恐水病”,也便是现在的“狂犬病”。
当时对这种病无法预防和治疗。
葛洪想到了古代有“以毒攻毒”的办法,如中国最早的医学文籍《黄帝内经》就说,治病要用“毒”药,没有“毒”性治不了病。
葛洪想,疯狗咬人,一定是狗嘴里的毒从伤口侵入人体,使人中毒的,那能不能用疯狗之毒来治疯狗病呢?他把疯狗捕来杀去世,取出疯狗脑,敷在病人的伤口上,果真有一定效果。
葛洪可以称得上是预防医学的先导、免疫学先驱。

葛洪过去了1000多年后,与葛洪同样勤奋努力的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年-1895年)研制出了狂犬疫苗。
他于1882年开始研究狂犬病,研究事理与葛洪的基本上相似,他用人工方法使兔子得狂犬病,证明病原体存在于病兔唾液及神经系统中,他提取病兔脑髓制成病毒活疫苗,成功地帮助人类得到了狂犬病的免疫。

医者,讲科学、有远见、富仁心,葛洪都做到了。
就连《肘后备急方》的书名,都表示了葛洪对人发自内心的关怀:那是一部可以常常备在肘后、装进袖中衣袋、带在身边应急的书啊,书中网络了大量救急用的、比较随意马虎寻到、价格比较便宜的方子,是中国第一部急诊手册。

葛洪与鲍姑的深厚感情,更是展示在《肘后备急方》里。
书里记有针灸方109条,个中灸方占99条。
葛洪用浅近易懂的措辞,清晰明确地注明了各种灸的利用方法、把稳事变和浸染疗效等,让不睬解灸的人,在弄清灸的分寸后,也能利用。
葛洪并不常用灸法,但如此强调灸法,并记录得如此详细,当然是得于鲍姑的灸法理论和履历。

这便是被人们称为“葛仙翁”“鲍仙姑”的志同道合的人啊。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中对葛架起的爱情桥梁的吟诵,也宛若“葛仙翁”和“鲍仙姑”比翼双飞的写照。
践行着共同的空想和奇迹,相互玉成,相互造诣,这样的爱情,同样具备抱朴的特点,犹如来自远古的葛,初心和本性从未改变。

宛如彷佛神仙眷侣,徜徉在青山绿水间。

(原标题《以葛为姓 抱朴守真隽誉传》)

(作者:管弦)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