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
那是一代人的集体影象
“在艰巨环境中缔结的朴拙友情和亲情最为宝贵,成为全站职工降服困难、增强信心的巨大动力。”
讲述者:王新镇,1979年至1999年事情于新疆红柳河气候站。
红柳河气候站是国家一类艰巨站,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红柳河是一个俏丽的地名,然而这里是茫茫的戈壁荒原。1979年,我调到红柳河气候站事情。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什么都紧缺。在1987年站上正式通电之前的8年中,我们仅有一台汽油发电机,但仅在发报的时候才能利用。其他时候,值班、读数据都是用石油灯。那时的石油也很少,为了省油,我们在石油中加入一些便宜的柴油一起点,但稠浊之后的味道十分呛人,让人直流眼泪,更不敢开门,由于夏天戈壁滩上的野蚊子太过“凶猛”。到了冬天,戈壁滩天寒地冻,值班基本都穿着军大衣,也不敢开窗。一个班值下来,全体脸就跟矿工出窑一样,黑黢黢的。
虽然生活艰巨,但为了坚持上班,我们想各种办法办理困难。站上用水难,我们就用废弃货运厢改造成一个大水箱,用以储水。由于交通运输不便,吃的菜也总是一半蔫、一半烂。事情的前十年还没有轮调班制度,一年45天的探亲假,大家都攒着过年回家休,总有一两个人休不上。
我们的事情,大略却严谨。在艰巨的环境中,我们缔结朴拙友情和亲情,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为宝贵的集体影象。(中国气候报通讯员王娟采访整理)
上世纪80年代,红柳河气候站不雅观测职员合影。哈密市气候局供图
60后
退休前有幸见证自动化
“自动化不雅观测是件大好事。对付不雅观测员来说,能腾脱手做更多事,开展更丰富的业务,同时也可兼顾事情和家庭。”
讲述者:高继才,从1978年至今,一贯在泰山气候站从事地面不雅观测事情。
刚到泰山气候站之初,山上不通公路,事情器材和生活用品都靠大家挑上去,一趟至少也得五六个小时。我们不仅是不雅观测员,还是“挑山工”,每次负重上山后便是二十多天与世隔绝的日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没有网络,站里那台只能收到两个频道的小电视,已经是当时很像样的娱乐举动步伐了。一台小电视和一副纸牌,成了闲余韶光不多见的亮色。亮色之外,这天复一日不雅观云测天的单调生活。
值班期间,二十四小时不敢合眼,恐怕一迷瞪就错过发报。大家靠怀表节制韶光,脑筋里时候绷着一根弦。每天7次绘图报、24次航空报,还有禁绝时的危险报、主要报,每份都不能迟发。韶光久了,多梦变成了不雅观测员的“职业病”。在梦里,冬日的大风和夏天的雷电常常是主角。
虽然常常梦见日照纸被风吹飞,但现实中一次也未涌现过。大风天,我们会格外小心,总是两人结伴不雅观测,一人收旧纸,一人换新纸。
如今,只管早已不再须要每小时人工不雅观测发报,我也常到不雅观测场边转转,自满地向参不雅观的游客们先容新装的降水征象仪、能见度仪等自动不雅观测设备。
我明年将退休,很幸运能见证地面不雅观测实现自动化。小小一方不雅观测场,是回顾,亦是将来。(中国气候报通讯员陈旻昊、赵勇采访整理)
70后
在基层充足预报做事本领
“地面气候不雅观测开启新纪元,作为基层气候业务职员,我们要转换思维、转变身份、改进事情办法,努力提高装备保障、不雅观测数据剖析、气候预报水平。”
讲述者:王实质,现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气候局业务科副科长,1995年至2008年在古丈国家一样平常气候站从事地面不雅观测业务事情,2008年12月调入吉首国家基准景象站。
1995年,21岁的我刚参加事情,走进古丈气候站,面前是上世纪60年代修的砖混构造的老屋子,办公室冬冷夏热,只有一台老式的风扇。桌上的玻璃板下压着各种业务规定和发报规则,纸片已经有些发黄,上面发报机和算盘孤零零地摆放着,不雅观测场里的气候设备更是简陋。在这里,我和几个不雅观测员一待便是13年。
第一次变革发生在2007年,台站开始建自动气候站。当一件件新设备运进来、安装好,数据被自动采集、读取出来的时候,我们很是惊喜。虽然当时只是半自动化,但同事们都很高兴,从来没有想到坐在办公室就能够看到气候数据,我们充满着希望,期盼实现全面自动化的那一天。
2015年,我转向业务管理岗位,虽然不再从事不雅观测业务,但我仍旧关心地面不雅观测业务的发展。
地面气候不雅观测改革终于取得重大打破,今年4月1日实现了全面自动化。曾经伴随我们很多年的玻璃温度表、水银气压表,以及很多仪器都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义务,而精密智能的自动化仪器开启了地面气候不雅观测的新纪元。
不雅观测员的双手得到理解放,曾经那些在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的景象中,不雅观测员一手撑伞一手夹不雅观测簿冲向不雅观测场的情景,注定会定格在老一辈不雅观测员的影象中。如今,业务职员端坐电脑屏幕前,点击鼠标,万千精密数据瞬间搜集,秒传而出。
地面气候不雅观测进入自动化新时期,在客不雅观上推动了台站气候业务向装备保障、设备掩护维修、核查标校检测、数据处理剖析、质量管理、气候预报预警做事转移。“70后”的我有幸见证不雅观测时期的变迁,在无数气候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必将拥抱自动化不雅观测的光明未来。(中国气候报通讯员刘玥采访整理)
人工不雅观测期间,山东气候不雅观测职员冒雪手持测风范。山东省气候局供图
信息技能让不雅观测员身份有了转变
“不雅观测业务伴随我的青春岁月至中年,从每一个数据都依赖人工不雅观测,到如今实现全面自动化,回望二十多年的地面不雅观测事情及变革,仿佛超过了一个时期。”
讲述者:韦雨汶,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国家基本气候站站长,1995年在那坡国家基本气候站、2004年调至南宁国家基本气候站事情。
那坡县毗邻云南省,与越南接壤。那坡国家基本气候站是一个穷苦边远艰巨台站,四面环山阔别城区,举动步伐简陋,条件艰巨。
事情之初,那坡站须要24小市价守每天8次定时不雅观测,而从事地面不雅观测的仅有5人,每天分为5个班,每个不雅观测员每天均有一个班。我在这里事情的8年里,一年到头都没有一天完全的安歇日。
定时、定点的不雅观测容不得一丝轻忽。在2004年之前,不雅观测全靠人工,不雅观测员每天必须在正点前20分钟涌如今不雅观测场,进行人工读数并记录在不雅观测本上,还要进行订正、输入、发报,事情量非常大。
为了担保气候数据完全性,不雅观测员从来都是风雨无阻。在1996年的一个夏夜,屋外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我穿上雨衣打着电筒正在不雅观测场,却被角落的阵阵异响吓了一跳,连握笔的手都在抖。我压住心中的恐怖,严格按照规范高质量完成了不雅观测任务,便狂奔回到值班室。后来才知道是一只野猫。如今故事虽已成为笑谈,但对付我来说,那是一段永久难忘的岁月。
当代信息技能的进步推动着不雅观测业务的发展,也让不雅观测员的身份发生了一次次转变。2004年,自动气候站正式投入利用,发报也变成互联网传输办法。2014年,自动站再一次升级为新型自动站,其自动化及仪器性能再一次提高,国家基本气候站由原来24小时守班变为夜间不守班。这给我的最大改变,便是告别了从建站就一贯延续的夜间值守,头一次能正常地睡个好觉。
二十五载的青春相守,时至如今,我亲历了地面气候不雅观测实现全面自动化的主要时候,夜班退出了我的生活,但是,从保障数据到保障设备,我与不雅观测依然相伴。(中国气候报通讯员张芳琳采访整理)
80后
为了更高质量的高原资料
“不雅观测事情的点点滴滴,始终铭记在心。我们的青春,融入了唐古拉山上的气候不雅观测奇迹。这些经历使得平时事情更加细致、更加守责。”
讲述者:张国玲,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五道梁气候站担当不雅观测员。
从格尔木市出发,沿青藏公路向西南方向行进,翻越连绵纵横的昆仑山脉,进入广袤无垠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海拔4612.2米的五道梁气候站坐落于此。这里地高天寒,景象多变,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0%旁边。
长期以来,五道梁气候站承担着较重的不雅观测任务。每3小时一次、每天8次不雅观测记录气候数据,在雄鹰飞不过去的唐古拉山,高原的气候资料每一天都在进行环球交流。无论条件如何艰巨、事情任务如何繁重,高质量完成不雅观测任务,是一代代五道梁气候站年轻人永恒的追求。
2010年刚参加事情时,这里电、网络都不稳定,就怕发报的时候断网、断电。女孩子最害怕的是夜间不雅观测,风很大,常有野狗出没,我们一样平常是结伴出去不雅观测,哼着歌,大声说话,以此驱逐恐怖。
2012年,五道梁气候站取消了夜班值守,后面逐渐取消航空报等,实现了“云能天”的自动化不雅观测。实施无人值守之后,增加了雪深不雅观测仪、日照仪、能见度仪、激光云高仪等设备,拥有双备份自动站,大大提高了资料上传的稳定性。
2018年的第一天,五道梁气候站正式开启远程不雅观测、无人值守模式。我和几个同事相继作别五道梁,进入格尔木气候局事情。坐车离开的那一刻,看着五道梁,我们一贯眼泪哗哗的。也没说话,就一贯在那哭,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每个月,我们还会踏上熟习的青藏公路,翻越昆仑山口,回五道梁气候站检测掩护设备。 如今,我们这些80后都肩负起身庭、单位更重的任务,不雅观测员的经历使得平时事情更加细致、更加守责。(中国气候报金泉才采访整理)
2019年,江苏常州气候站事情职员架设野外自动不雅观测设备。图/夏晓征
“三件宝”退出历史舞台
“我国地面不雅观测全面实现自动化,不雅观测薄、自记纸、2B铅笔,这些我们基层业务职员的‘ 三件宝’,就要退出气候不雅观测的历史舞台了。”
讲述者:杜荣波,一名来自黑龙江省绥棱县气候局的“80后”。
绥棱站是一样平常站,每天人工不雅观测3次。不雅观测职员每天要按照规定韶光和程序,采集包括气压、气温、湿度、能见度、雨量等20多项数据,即便是碰着刮风下雨、高温寒冷等恶劣景象,不雅观测员也要往外冲。
当年人工不雅观测事情的片段时常在我脑海中呈现。在我从前的一次值班中,台站日降水量达到150毫米。根据以往履历,雨下得很急很大时雨量自记常常涌现故障,于是我就不间断地往不雅观测场跑,查看自记记录,一天一夜的韶光,来回不下五十次。
有一年冬日,零下二十多摄氏度,风速自记记录显示缺测。我们3个不雅观测员拉的拉、拽的拽、放的放,把风杆放倒进行故障处理,折腾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将故障解除。尾月的西北风冷得砭骨,我全体人都冻僵了,处理故障戴动手套未便利,徒手打仗到铁的时候,就被黏住了。平时雪后清理设备、换自记纸时,这都是常事。
随着地面气候不雅观测自动化推进,自动站24小时不间断不雅观测,数据更加精准、客不雅观,也提高了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其余一方面,基层业务事情的重心可以转向数据运用,更好地履行预报、做事等职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着国家地面气候不雅观测自动化的整体切换,基层台站不雅观测业务事情量显著减少,综合业务能力明显提升,业务职员转型发展,对气候奇迹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90后
拥抱更智能化的未来
“把握住每一次转变,期待更智能化不雅观测的未来,期待硬核‘ 聪慧气候’向我们奔来!
”
讲述者:于丁,现今在雄安新区容城县气候局承担地面不雅观测业务。
3年前的4月1日,一个新的时期,一座未来之城,中国雄安新区横空出世。2020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三周年,也是在这一天,我国地面气候不雅观测实现全面自动化。
这是我从事地面气候不雅观测以来,见证气候奇迹发展最迅速的3年,一个个以前从未见过的气候设备相继而来。刚学会丈量室内气压,自动化了;刚熟习节制各种云类,自动化了。紧接着,冬季降水、能见度、景象征象,都实现了自动化不雅观测……“卦景象象”“不雅观测通”等智能识别新科技、“不雅观云识天”人机对抗打开了气候认知新格局。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地面不雅观测全面自动化,让我们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期待。这不是人工不雅观测的闭幕,而是聪慧融入气候科技发展新时期的开始。
随着雄安“未来站”的培植,聪慧气候示范、气候科技创新引领、气候做事数据融入新区数字城市培植等,云打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能齐装上阵。不雅观测场里将矗立着让你惊喜的仪器设备。走在路上,身边将充满着无所不见的气候感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