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1973年1月18日出生
苏有朋:1973年9月11日出生
蔡少芬:1973年9月17日出生
金城武:1973年10月11日出生
董卿:1973年11月17日出生
朴树:1973年11月8日出生
先放上这张表单,解释一个客不雅观事实:
朴(濮)树和郭大爷同年
当然,还有其他几位傻傻分不清年事的明星们。
小鲜肉们确实盛行于道,但我们看到这些名字的时候,才是真正有所感触,感触华年易逝啊。
先说一说“冻龄”吧
苏有朋,金城武和董卿三位现在的边幅,都还与影象中繁华时期相去不远。
这就大概是“冻龄”的表现了,冻结了年事嘛。(当然此中俊彦林志颖我们就不谈论了)
而朴树的“冻龄”,是表示在精神层面上的。
好好听完这次的新专辑《猎户星座》,就能创造,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清高又倔强。
他明白自己已经不再少年,
就像是《Forever young》,歌词中明明是那么一股浓重的失落望,还有经历物是人非岁月荏苒的沧桑。
但他的歌,永久少年
从头至尾,他的声音也未曾有一丝低迷,而是一贯保持着少年人的那种蓄势待发。
这首《Forever young》,重新用了当年《New Boy》的曲子,改了编排和歌词,但个中那股子“我就这么屌”的气息,依然留存。
他的歌,也永久写给少年。当然,更多是少女
朴树像是一个翩翩贵公子,看不惯世间不平事的贵公子,会用温顺的办法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种形象,更为女生所接管
而生活所迫,没法时候保持这种优柔心态的糙男人们,听到与生活撞得头破血流,一身伤痕的声音,更能引发共鸣。
就像我是:
而他,则是:
《狗屁青春》中,那
Ah 我那火一样的青春啊
流着泪说的誓言啊
都像屁一样地飘散啦
实在都是对那青葱岁月的追忆与不舍,贵公子歌中的屁,也是一个“飘扬”的姿态
自嘲为二百五的小伙子们,只会苦涩地慨叹一句“青春都喂了狗”,蹲在墙角把烟屁抽完。
正是这种相形见绌,让我没法对朴树达到喜好的程度,最多止于欣赏。
用营销术语说便是“我不是他的目标人群”
情窦初开(或许还没有?)的年纪,就出师不利地遇见了这个莫名其妙的情敌。
还记得当时那个在女孩铅笔盒贴纸上浅笑的“大哥哥”,让我全体童年,都在一种伤感与自卑的感情中度过。
(实在并没有。虽然我心智可能有点过于早熟,但是毕竟没有作案工具,心思也没那么生动)
心里只好毒辣地想:
不过是长得帅,这种人一定没什么内涵。而且一看姓“朴”,便是个韩国人...
直到明白了离去的重量。
在那时,听到《那些花儿》,才慨叹技不如人,输得不冤。但是他有些囫囵的咬字,还是让我迷惑他的国籍。
终于对身旁的同学发问,换来一阵鄙夷和嘲笑之后,才明白了多音字的奥妙。
记得当时流传他说过这么一句话:
\"大众如果我能写出《送别》这样的歌,哪怕就一首,去世了也行了。\公众
在我眼中,李叔同(弘一法师)的长亭送别,是超过年事的,真正精确地提取出中国人,最少是汉族心中,那种离去之意
朴树也不算差,《那些花儿》,最少捉住了少男少女心中那份离去之意。
之后,对朴树的理解,就在《那些花儿》这个位置上勾留了良久。
直到自己迷上校园民谣,然后听到《白桦林》,听到《生如夏花》,才开始逐渐关注这个离开乐坛多年的神话。
他的歌中,有足够丰富的内容。
当然,这种内容离不开当时麦田的制作团队。但他本身的气质,把这些歌,都深深打上了标签。
个中必须提到一个人:
张亚东。这位王菲的御用制作人,除了将王菲那股子不造作的崇高气质陪衬出来
还有便是当初加入麦田,为朴树制作音乐时,完备展现出了朴树的那种属于少年的热烈美好。
然后有了《后会无期》中的惊艳。
【当然,个中可能有我对韩寒的爱屋及乌,毕竟当时我连钟汉良这种偶像派都忍了(后来我才创造,跟现在的偶像派比,人家便是实力派老戏骨)】
再到现在,便是这张《猎户星座》。
延续了张亚东的黄金差错,虽然朴师长西席对专辑还是不满意,但好歹是把它给拿出来见人了。
这是他时隔14年的第三张专辑,我的内心实在,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波澜的
但还是悄悄花了个打车钱买了数字专辑。支持精良音乐不遗余力嘛。
搁置了好几天,终于有心思拿出来听。
实在前几首我不是很满意的,觉得曲调一样平常般,给人的印象太不深刻了。
耐着性子听到《明净之年》,我笑了
诶嘿~冻龄忧郁贵公子发力了
这才是我生平的宿敌该有的样子嘛。一首歌值回票价的觉得油然而生。
交往返回听了五六遍,悄悄加了一波收藏之后,才翻到下一首
没有歌名,
没有歌词,
前30秒险些都是白噪音
很好,这一下就淘汰了很多听众。能够憋到一分零五的斗士们,才配听到之后的东西。
这首歌,才是这张专辑真正的精髓所在。
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预测:它是否未完成?那些喧华的声音代表着什么?艺术性的留白,让文艺青年抖若筛糠,跪伏在地。
树哥,这一次,我是你的目标人群
本文为微信"大众号:“音乐荐客 ”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