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龙港从无到有,从渔村落到城镇,经历了一代代改革者呕心沥血才有本日繁荣的龙港。
回顾龙港建镇来时路,我们拜访了原县沿江港区(后改名龙江港区)培植领导小组组长陈君球先生长西席,让他带领我们一同追忆龙港建镇前港区开拓培植的日子,以此来铭记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港区的出身

龙港镇出身前的那些艰难岁月 记培植者们的创业故事  第1张

1981年6月,苍南县从平阳县析出。
新设立的苍南县,统领矾山镇和宜山、钱库、金乡、灵溪、桥墩、矾山、马站七个区,面积1272平方公里,人口933310人。

1982年4月,经温州市政府批准建立苍南县沿江港区(后改名龙江港区)。
划龙江公社的金钗河、江口、下埠和沿江公社的方岩下、河底高档5个大队作为港区培植基地培植港口城镇。
港区获批后,县委成立由陈君球任组长的沿江港区培植领导小组。

港区培植领导小组履新后的紧张任务是体例“龙江港区总体方案”。
温州市政府派出戴兆野、丁俊青、陈梓西、张永良、林明光等专家和苍平两县工程技能职员一起经由三个月奋战,编写出总体方案。
9月13日,温州市政府批复《关于批准苍南县龙江港区总体方案》(温政字(1982)338号)。

破解资金、住房、人口难题

总体方案获批后,港区培植正式拉开序幕。

当时的港区,5个自然村落8000余人口,周边一片涂园和海滩,野草、芦苇丛生,到处沟沟坎坎,无公路可达、更无城镇根本,居民生活居住极未便利。
龙江港区培植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也是借用沿江渔业队三间破旧房屋,窗户没有玻璃,没有电灯,用烛炬照明。

困难面前,迫使港区培植者们打破旧的思维,探求办理资金、住房、人口等难题的路子。

关于培植资金的问题。
当时方案建7条路,事情启动时县财政只拨付5万元。
由于新建县财政确实困难,经港区领导小组反复研究,决定通过民间力量办理培植资金问题。
于是,港区采纳国家建7米、两旁由培植单位集资建的办法动手培植24米宽的街道。

关于用水用电的问题。
用水方面,港区利用下埠地下300米深井水,建成一座日产2400吨的自来水厂,从下埠铺设2000多米水管到方岩下,还建成一座容100吨的高位水塔,总投资38万元,县财政仅拨款12万元,剩余资金在陈君球、林定良等同道艰巨努力下,也采纳独立重生、眼睛向下的多方集资办法,终于在1983年9月送水。
用电方面,向县财政争取1万元资金支持,借用龙江公社机电站用电,架设1300米高压线路,增设180千伏安变压器,初步办理了施工用电;1983年6月县启动港区35千伏输变电工程培植,港区连续奋战5个月,于11月竣工供电,龙港告别了滩涂上“灯不明”的历史。

关于码头和仓库培植的问题。
港区500吨级的第一码头全部由国家投资。
因工程培植韶光长,不能办理当前急需。
于是港区培植领导小组按照总体方案,只用了1万多元,不到2个月就建成一座施工码头,并同时建立了港区搬运公司。
还在方岩村落、河底高村落及新渡村落等3个村落培植了大划子埠14个和一大批仓库,建成了初步的码头储运体系。

关于住房的问题。
龙江港区总体方案出台时,国家第一批落实37个国有企奇迹单位, 业务用房、办公楼和仓库等59个项目,首期投资577万元。
在操持经济期间,国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这批企事单位的迁入不仅形成了城镇经济的基本框架,也对港区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浸染。

关于城镇人口的问题。
两个公社划进来的5个村落8788人中,居民供应户口只有110人。
如果按照原来实施的城乡二元系统编制,城市和村落庄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港口城镇永久发展不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苍南的农人万元户达到6000多家,而培植城镇,正须要人才和资金。
如果能把这些万元户、专业户和会经营、懂技能的能工巧匠请进来,港区培植和繁荣就有希望了。

港区培植的迁移转变点

1983年8月10日,苍南县委在新建成的水产局楼上召开县委现场办公会议,这个会议给龙江港区吹来了发展东风。
新来的时任县委布告胡万里向大家传达了省委布告王芳同道主要指示:“要把港区培植好,苍南县的经济中央就在这里!
这不因此人们意志转移的。
港区建起来,苍南经济发展了,好处无穷。
”港区申报请示中提出“公民城镇公民建”和采纳私人建房、促进农人进城的四条建议,得到与会领导和干部的支持。
时任县委布告胡万里在会议总结时,充分肯定了港区事情。
县委现场办公会议后,国有企业第二批又增加了15个单位27项目投资300多万元。

龙港镇出身

“港区培植一开始便是朝着培植苍南县经济中央城镇的目标的。
港区培植到一定程度后,就面临着如何建镇问题。
”陈老这样跟我们回顾到。

建镇首先碰着新建的城镇的取名问题。
在大家征集见地过程中,港区干部陈君亮提出取名“龙江镇”的建议,并向大家陈说了青龙江的故事,当时,港区领导小组组长陈君球听后比较附和取龙江的“龙”字加港区的“港”字叫“龙港”。
于是“龙港镇”由此得名。

1983年4月10日,港区向苍南县委县政府呈送《关于在龙江港区设镇的报告》,建议设立龙港镇,性子为县直属镇。
《报告》将龙江公社的下埠、江口、金钗河,沿江公社的方岩下、河底高档5个村落落划归新建镇辖区范围。
后得到县委赞许,以“龙港镇”上报市政府。
省政府于1983年10月12日批复《关于赞许苍南县建立龙港镇的批复》,从此,在中国的舆图上增长了“龙港镇”的名称。
多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港口城镇——龙港镇,终成现实。

为加强港区领导,县委于1984年4月发文调度港区领导班子,任命县委常委何志明兼任组长,陈君球、陈孟静、胡长勋任副组长。

1984年10月1日,港区圆满地完成历史义务,奉命撤销,事情全部移交龙港镇。

(此文根据陈君球先生长西席回顾整理)

(原标题《龙港镇出身前的那些困难岁月——记龙江港区培植者们的创业故事》,编辑 王艳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