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故宫建成六百周年,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规模伟大,富丽堂皇,画栋雕梁,无处不有楹联堂匾。
个中有不少是由天子亲撰,余皆饱学的大臣所为,或且由天子钦点,内容有称仁颂德,也有描述自然风景,抒写闲情逸致。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从本日起将刊发“六百年故宫鉴赏”系列,关注并先容故宫建筑、举动步伐及收藏的国宝文物,在此恭祝读者朋友除夕快乐,新春康健吉祥!

楹联,昔称肇端于五代蜀孟昶之桃符,那已经是一种新年在辟邪祈福的装饰品上的题词,若说从修辞角度审美的联语,则远在这之前。

六百年故宫鉴赏①  第1张

对联在宋元间已多见于宫殿、书院、寺不雅观、斋馆,梁章钜《楹联丛话》的开篇《故事》,即列举了苏轼、朱熹、赵子昂等人皆擅为难刁难联。

故宫博物院(紫禁城)

至明清而极盛,明太祖就喜撰联赏给大臣,有一年还专门下旨凡“公卿庶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清代的天子也多爱撰对联,特殊以康熙、乾隆祖孙俩在位韶光最长,又颇具文才,所撰的对联最多亦颇见文采。

故宫(紫禁城)乃明清两代的皇宫,外廷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央,以及文华殿、武英殿和御花园等大小院落共数十处。
这所皇家建筑,皆系规模伟大,富丽堂皇,画栋雕梁,无处不有楹联堂匾。
个中有不少是由天子亲撰,余皆饱学的大臣所为,或且由天子钦点。

故宫,午门

本日从故宫等处尚能不雅观赏到匾额和楹联。
这些楹联中,不乏肃括宏深,遣词造句引经据典的楹联,如集《尚书》的原句而成;也有称仁颂德,鼓吹休明;以及描述自然风景或抒写闲情逸致的楹联,如弘历自撰的“深心托豪素,怀抱不雅观古今”,现在还有人写了挂在自己的书斋里。
而匾额的书写字体均为楷书,但书写者不同,特殊多为天子所写,故风格多样。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
在庚子岁新之际,澎湃新闻特此整理、解读故宫里的匾额、楹联供读者欣赏。

一,外朝区

太和殿

太和殿,典出《周易》。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间充满阴、阳二气。
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授予它阴阳不同的属性。
如天为阳则地为阴,男为阳则女为阴,君为阳则臣为阴等。
万事万物,只有阴、阳调和,才能得以顺利发展。

太和殿在紫禁城中,是最主要的一所建筑,凡天子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以及元旦、冬至、万寿等主要庆典和接管朝贺都在这里举行。
故其建筑形式、规模,也都在其他建筑之上。

太和殿内景,正中为“建极绥猷”匾

太和殿在明代名为“奉天殿”意思是天子在这“奉受定命”来行使主权。
今名为清代所改,意思是“天子的义务”,是帮忙上天来调和万事万物阴阳关系的。
两个名称,虽然都是打着替上天行事的旗号,但在管理的理念上略有不同。

建极绥猷

此匾悬挂在太和殿内正中,可知四字中包含了许多的潜台词,意思是:用至大极中之道谋划安定天下。

帝命式于九围,滋惟艰哉,奈何弗敬;

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

此对联悬挂在太和殿金柱上,为乾隆帝所书。
意思是:上帝要(君王)在管理(用事)国家,这是很困难的,为什么不恭敬呢。
上天的保佑是无私的,体会这一点常常保持,以求国家安宁。
在这里“帝命”和“天心”,也可以说是天子本人的意志与存心。

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之后,保和殿之前,位置居中,故用此名。
同时,中和殿是天子在太和殿举行朝会之前稍事安歇的地方,以及在敬拜先农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等之前,在这里审阅祭文和农具,和给皇后上徽号、篡修玉蝶(皇谱)时进行审阅仪式,更含有“致中和”的用意。

允执厥中

此横匾悬挂在中和殿宝座上方,原来为乾隆帝所写。
四字既符合殿名,以表示天子在行使权利时,执信、公允、适中。

太和殿内景,正中为“允执厥中”匾

“允执厥中”匾

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

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

对联悬挂在中和殿宝座两侧柱子上,意思是:天子巡行天下管理国家,没有安逸;把五福赏给老百姓使其彰明,要选对人。
联原为乾隆帝所书。

保和殿

保和殿对联有“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悬挂在保和殿内宝座前柱子上。
保和殿在清代乾隆及其往后,是天子亲自命题举行全国最高一级科举考试的地方,称为殿试。
中式者,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别的均为进士。
之后被分配到中心各部和全国各地去任官职。

保和殿

此外,保和殿也是天子赐宴外藩及王公大臣、和进呈《实录》、《圣训》举行仪式的地方。
以是对联的上副是针对皇室家族(贴别是皇位继续人)而说的,下副是针对外藩(蒙古等民族首领)和所有臣僚而说的,意思是:先人的训导,像日月一样光明地流传下来,我后代子孙,尚能够继承恭敬地实行,就会使国家永固;上天在那里看着呢,各方外藩和臣民,应该想到不可欺瞒,才能保持到无穷无尽。
联语原为乾隆帝所书。

二,内廷区

乾清宫

按照远古流传下来的宫殿建筑礼制,前面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天子举行朝会的地方,后面乾清、交泰、坤宁三宫,是天子及其家室居住的地方。
乾清宫则为天子寝宫。
清代雍正期间,将寝宫移至养心殿,这里则专门用来举行内廷仪式、引见官员和接见外国使者,寝宫只是象征意义。

光亮磊落

此匾额悬挂在乾清宫宝座上方,原为清顺治帝所书,康熙帝将其摹刻在汉白玉石板上,以示“垂诸永久,为子孙方世法”,并加上跋语,将原迹拆下收藏于御书房,以拓本代替。
之后乾隆帝在乾清宫重修时,重新拓并再加跋语。
听说后来嘉庆朝的时候失落火了,匾额被烧毁,嘉庆帝又命人重新摹拓。
从第一代住进紫禁城的顺治帝开始,一贯到现今,虽然这个匾额几经波折,但见证清王朝兴衰的它,具有着深厚的理所意义。
“光亮磊落”四字在这里悬挂,除了表示无私磊落一样平常的含义之外,它还有要永久保持清王朝皇位的意思在内。

乾清宫内景,正上方“光亮磊落“匾

乾清宫宝座上有铭语,为康熙帝所集录。

乾清宫铭:

惟天聪明,惟圣时宪。
惟臣钦若,惟民从乂。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恺悌君子,四方为则。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知人则哲,安民则惠。

意思是:上天是全智全能的,天子是效法上天来管理国家的。
作为臣子,要恭敬地听命于天子,而老百姓则帖服地听主座的指挥。
元首出在众物之上,由他们在管理,万国就能得到安宁。
臣工们像和乐夷易的君子,四方莫不引以为法则。
要想得到功高,就要有倔强的意志。
要想造诣大奇迹,必须勤奋努力。
摸透人们的心里,可以成为圣哲统帅部下。
使公民安定,要常常施予恩情,公民就会对你戴德载德。
这话都是治国的基本方略。
乾清宫内匾、联、铭,无不都是治国之道,可见其分外地位。

乾清宫内景,柱上可见两组对联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此联的意思是:作为天子,应该身体力行,教化自己,作臣民的模范,时候要考虑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广泛地鼓吹五常的教诲,使者民们各安其位,不要轻松地认为平民百姓的事情是那么随意马虎处理的。
从对联的典出,也可以看其用意更含有吸取历史的履历教训的意思在内。

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

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

此联为乾清宫前柱上,均摘自《尚书》针言,意思是:能宽容仁爱,是治国最大的准则,只有精心一意,治国之道才会聚拢在你身上。
联为乾隆帝说书。

交泰殿

泰这一卦,是说小的客岁夜的来,非常吉利亨通。
天地交感,万物成长顺利。
高下交感,就能同心一意。
高下,既包括君臣,也包括夫妇,有多层含义。
交泰殿在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故名。

交泰殿内景,

“无为”匾

“无为”在这里实际的意思并不说坐享其成,不去作事,而是要知人善任,不必每事亲躬了。
匾悬挂在交泰殿宝座上方,原为康熙帝所书,现为乾隆帝所摹。

历久咸和,迓天庥而滋至;

关雎麟趾,立王化之始基。

此联悬挂在交泰殿宝座两侧柱上,是随殿名而集录的经典成句。
意思是:夫妇永久地和蔼相感,就会不断地欢迎天所赐与的恩情,子孙昌盛:关雎、麟之趾这些诗篇,谓男女之间的风化教诲是巩固国家的根本。
联为乾隆帝所书。

坤宁宫

坤宁宫是皇后寝兴之所,居六宫之中,别号中宫。
在清顺治期间,遵照满族习气,在此举行萨满教仪式,和赐枢机王公大臣吃肉。
但仍将其东暖阁保存为帝后结婚洞房。
于礼仪上保持其地位,故乾隆帝在东暖阁后墙上书有《坤宁宫铭》。

坤宁宫

日升月恒

此匾悬挂在坤宁宫东阁的喜床上。
喜床为结婚那一天享用,故以日、月比之于天子与皇后。

宝瓞长绵,八极人天欢畅;

金萱并茂,九霄日月光华。

此联张贴于坤宁宫东暖阁喜床北墙上,应是光绪帝大婚时留下来的。

祖武其绳,五福堂同五代;

天颜有喜,三阶祝并三多。

此联张贴于坤宁宫东暖阁东间暖坑的墙上,是光绪帝大婚时留下来的。

坤宁宫内景

三、养心殿区

养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长于寡欲”,意思便是教化心性的最好办法是减少希望。
养心殿东临乾清宫,南倚西六宫区,北通乾清门广场西南隅的军机处。
清代自雍正帝往后,养心殿成为宫中帝王最紧张的寝宫和政务中央。
雍正天子为清代理政最勤的君主,养心殿内“中正仁和”匾与“勤政亲贤”匾皆为他御笔所题。
养心殿在宫禁中位置便利,殿内空间布局小巧而功能集中,厅堂、书房、寝室以及分别用来批阅奏折、密谈、休憩、礼佛的小室等一应俱全,频年夜殿宇更宜于宵衣旰食的君主周旋其间,是清代天子高度集权的政治系统编制下的中央场所。
养心殿中的匾、联、箴、铭集中反响了清代皇权统治思想的精旨。

养心殿

养心殿对联:

“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此出自张蕴古给唐太宗的《大宝箴》,原文说:“贤人受命,拯溺亨屯,归罪于己,推恩于民。
大明无偏照,年夜公无私亲。
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养心殿内景

东壁曾悬乾隆天子御笔养心殿铭:

民气惟危,在闲其邪。
道心惟微,在培其芽。

其闲其培,皆所为养。
操存舍亡,毋须臾放。

有如时雨,沃此寸田。
大公顺应,动直静专。

动匪憧憧,静匪寂寂。
矧其为君,更宜乾惕。

一念之善,百禋蒙庥。
一念之恶,万姓贻忧。

养之之方,存诚主敬。
克己复礼,外王内圣。

孰本孰末,外由内施。
任重道远,责萃君师。

朵殿崇崇,顾名思义。
作此铭辞,永训后世。

三希堂

三希堂的小匾悬挂在养心殿西暖阁次间炕上东壁,为乾隆帝所书。
因“三希”之名,按《乾隆天子御制三希堂记》来看,是乾隆帝收藏了晋代王羲之的《快雪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后再添王珣《伯远帖》,三件法书遗迹皆为稀世珍品。

三希堂内景

三希堂中,“怀抱不雅观古今,深心托豪素”这副对联化用魏晋绅士诗句,显示出乾隆天子弘历风骚儒雅、讲究文趣的一壁。
上联以“怀抱”起首,下联以“豪素”扫尾,都呼应了三希堂空间小巧的特点,和处身书房中万千精神都凝于方寸之间的环境。
对联以“素”字仄声收束,也是此联特殊之处。

此外,三希堂还有对联如下:

玉堂迎燕喜;金谷振麟祥。

梅报安然信;鸟传快意春。

情将物外适;道与古人期。

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

书圃礼园无斁好;瓯喷鼻香研净有余清。

共欣穹宇中秋月;都作增龄海宝筹。

修身先谨懔幽独;读书在培养才源。

四、西六宫区与宁寿宫区

太极殿

太极殿原为二进院,清后期改细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后檐接出抱厦,并与长春宫及其东西配殿以转角游廊相连,形成回廊,东西耳房各开一间为通道,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

原来启祥宫正殿前檐挂有“启祥宫”陡匾。
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寿宫陡匾的模样形状,制作十一壁匾额,并亲自题写,分别挂在东六宫、西六宫除永寿宫之外的其他十一宫的正殿。
乾隆帝还下谕旨:“自挂之后,至千万年,不可擅动,即或妃嫔移住别宫,亦不可带往改换。

太极殿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帝命画师以中国古代后妃美德为范,绘制《宫训图》十二幅,年节分别张挂在东六宫、西六宫,事毕收藏在景阳宫的学诗堂(见《养吉斋丛录》)。
每幅图配赞四言十二句,以诫后妃永久效法。

太极殿有对联:

以仁义为巢,凤仪阿阁;

与天人合机,象拱宸居。

此联在太极殿前檐柱上,为慈禧太后所书。

昭明三光,清和六合;

经营万亿,作成四季。

此联在太极殿后檐柱上,为慈禧太后所书。

体元殿

体元殿对联

逊志好学以希圣;发奋图强以希天。

此为紫禁城体元殿前檐柱上的对联,为咸丰帝所书。
联语的意思是:奋发努力要像天那样永无安歇,立志好学要像贤人那样谦恭。

体元殿内景

长春宫

长春宫对联

月傍九宵,众星齐北拱;

山呼万岁,爽霭自西来。

此联在长春宫前檐柱上,为慈禧太后所书。

风雨和甘调六幕;星云景庆映三阶。

此联在长春宫正门两侧,为慈禧太后所书。

储秀宫

储秀宫

储秀宫对联

百福屏开,九天迎瑞霭;五云景丽,万象入春台。

此联在储秀宫前檐柱上,为慈禧太后所书。

瑞集瑶图,融和开寿宇;祥呈阆花,熙皞乐康衢。

此联在储秀宫正门外两侧,为慈禧太后所书。

綏福殿

彩云长绕甘泉树;淑景初临建始花。

此联位于綏福殿前抱柱上,改动自唐中宗李显“立春日游苑迎春”的诗句而来。

漱芳戏台

漱芳戏台

在漱芳戏台上,楹联“日丽瑶台,天地休明传鼓吹;风清玉荡,万方雅乐入歌声”分饰旁边,“平生叶庆”匾额高高置顶。

在潄芳斋南墻隔板上刻有“佾舞、谐音”四字,为陆润庠所书。
潄芳斋是帝后们享受的舞台,用佾舞是天经地义的,不过舞蹈的人数已不是古代的了。

(本文部分内容摘编自杨新著《故宫联匾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