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映宫斗剧《如懿传》中的镜头,遭到天子几次再三猜忌的皇后如懿,决定不再忍受,愤而断发。

但所谓“宫斗剧”的实质,不过是当代职场中的心思算计披上了一件古装外衣而已。
历史中真实的禁宫内苑,森严宫规织成的周详罗网,将每个人禁锢个中,绝容不下“宫斗剧”中那些貌似华美实则拙劣的阴谋诡计。

紫禁城的女人们这里没有宫斗剧只有锦绣牢笼里的人生 休闲娱乐

紫禁城中上演的诚然不是“宫斗剧”,但数百年来,生活在后宫中的嫔妃们,所经历的人生,却仍旧是另一座残酷的牢笼。
“宫斗剧”只说对了一点,专制皇朝,帝王绝对的权力意志主宰统统,因此后宫的权位高低,完备取决于莫测的君心。

在这金瓦红墙连称的权力迷宫中,每个被囚禁在里面的人,都不得不在皇权下匍匐膜拜,损失自我,成为帝王掌中精细牢笼中的囚徒。
脂粉涂饰着后宫囚徒的脸庞,金翠装饰动手上的沉重桎梏,温婉恭顺的背后是人性的自我压抑,哪怕椒房专宠,炽焰熏天,也会一朝损失,只落得黄土一抔。
这才是宫中女性的生存原形。

帝制时期,紫禁城是皇权绝对意志搭建的完美牢笼,让人艳羡的富丽堂皇背后,是民气压抑和权力腐烂滋长的霉斑。
一如桎梏戴久了就会嵌进皮肉,锁进骨髓,困在个中的人既无法逃脱也无法自知。

唯有后世史家透过档案史料,才能真正一窥背后的原形。
历史的浸染之一,正在于揭开华美锦绣伪装的假象,露出下面蚤虱满布的真实。
随着帝制时期的闭幕,闭锁民气、扭曲人性的朱赤色宫门终于向众人洞开,那些昔日深宫中的悲剧,也如阳光下的霉菌,展露在世人面前。

本期专题《宫:紫禁城六百年》,将通过这些禁宫女性的真实故事,讲述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紫禁城。
那些禁锢在金瓦红墙中平白凋零的生命,理应洗去谎话铅华,得到讲述的权利。

2020年10月31日《新京报书评周刊》专题:《宫:紫禁城·六百年》。

撰文 | 李夏恩

乾隆帝御笔朱批“皇后疯了”,出自《十五阿哥请安折》,现藏南京博物院。

“皇后疯了。

石青色的裙袍裹着一具空荡荡的躯壳,在一众宫女和寺人紧张地跟从之下,来到苍震门前。
如果这具躯壳能够容身忖思少焉,她一定会意识到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站在这扇门前是多么的意味深长。

这扇门彷佛总是与哀恸联系在一起。
55年前,当今天子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为一表孝子孺慕之情,在苍震门内搭设帏幄,侍奉自己的嫡母孝惠章皇太后直至去世,又在这里悲不自胜地守灵一月,以展哀思。
天子的父亲雍正帝也效法其父,在这里搭设帏幄,为自己的生母孝恭仁皇太后守孝。
而而最近一次联系则是在17年前,天子的正室孝贤皇后在山东济南行宫忽然崩逝后,她的尸首便是从这扇门运入内廷,停厝在她生前居住的长春宫。

她理应会记得这件事。
由于她便是这位天子时时作诗炫耀自己思恋情深的孝贤皇后的继任,乾隆帝的现任皇后辉发那拉氏。
但她站在这里,并非天子向她致以末了的敬意或是哀思。
相反,她之以是站在这扇门前,是由于天子龙颜年夜怒。

43天前,1765年4月7日,乾隆三十年闰仲春十八日,她溘然剪断头发,表示自己要出家。
此时,景致秀美的杭州蕉石鸣琴行宫,沉醉于巡幸江南的莺柳春光之中,他全然意想不到,数刻之前还与他共进早膳的皇后,竟会溘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剪掉自己的头发。
年夜怒之下,天子令人将皇后兼程送回紫禁城中。
在给亲信寺人潘凤的密谕中,天子写道:

“皇后疯了。

这份乾隆十三年闰仲春十八日(1765年4月7日)《江南节次照常膳底档》透露出一个细节,这天早膳时,皇后还得到天子的赏赐,但到晚膳时,“皇后”二字却被挡住,代以“令贵妃”三个字。
就在这一天,发生了皇后剪发事宜。

如今,她终于再次走进这座她已经居住了三十年的紫禁城中。
她或许已经知晓,自己在宫中的每一步,业已被天子精心指定明白。
在朝阳门欢迎皇后车驾一行的福隆安,便是天子密旨的实行人。
而苍震门,便是天子在密旨中指定的宫中路线的第一步。

想到这一点,让她走进这扇门的寓意,就不再是致敬或是哀思,而是这位以蹂躏民气为乐事的天子对这位“疯了”的皇后精心方案的羞辱。
这扇门答允除了后妃凶丧之事外,也是宫外福晋命妇们奉命参加乾清宫皇室家宴时进宫出入的门。
但天子的用意并不止于将皇后贬低为宫外命妇。
这道门平日最常出入的,是那些宫中地位最卑贱的宫女和寺人们。
但这些寺人宫女迈过这道门后,便会各奔西东。
只有两位分外来客,跨过这道门后,会沿着指定的路线,前往指定的地方。

苍震门是紫禁城中宫女寺人出入的主要门户,进入后右侧会途经延禧宫,如今,这座宫院以热播宫斗剧《延禧攻略》名著于世,但它实在是紫禁城最荒僻的宫院之一。
清代的寺人宫女迷信这座宫院鬼魅出没,在这里钉有符箓和镇物以求弹压邪祟。
根据一个传闻,听说本日的故宫事情职员在开启苍震门时,都会高喊一声:“我进来了”。

这两位来客,是两头猪。
每天清晨,它们都会在光禄寺派来的猪倌的驱赶下,从苍震门进入,顺着宫中甬道,尽可能避人线人,从坤宁宫东北角偏僻的侧门基化门悄无声息地从后面绕进坤宁宫。
在坤宁宫前的神厨里,这两头猪将被迅速宰杀,送进宫中汤水沸腾的大锅中炖煮,成为敬献给皇家先人神灵的捐躯。

天子亲自指定的皇后进宫路线,正是这条捐躯用猪的赶猪路线。
只是皇后在进入基化门后,不必前往先人神灵所在的坤宁宫,而是径直从宫后的甬道走过,出西北角的另一道侧门端则门,从大成右门进入西宫后,从一扇只有宫女寺人走的无名小门进入天子给她指定的终点:翊坤宫。

翊坤宫匾额

紫禁城中的宫殿名称,一如这座巨大的宫殿,用殿宇楼阁和广场甬道构建起一座隐喻的迷宫。
翊,顾形识义,本意为鸟儿羽翼竖起、振翅欲飞,故而引申为辅佐之意;而坤,乃是《易经》中的卦象,象征着大地与女性。
翊坤二字,毫无疑问,寓意住在此宫中的女性,将得赞助,如飞鸟振翅,青云直上。

然而,吉庆的祝福不过是它炫目惑人的皮相。
一如雕梁画栋的华美藻饰,粉饰着粗陋灰暗砖石土木——它们才是支撑起整座宫殿的根本,也是这副富丽皮囊之下的真正实质。
翊坤宫的富丽锦绣下,隐蔽着的,不仅是土木砖石,对居住在这里的后宫嫔妃来说,那是一团炙烤着她们命运的炽烈火焰。
这火焰既可以赞助她们变得炙手可热,也可以将她们焚成灰烬。

乾隆帝下旨张挂在这里的宫训图《昭容评诗图》就奇巧地暗合了这一隐喻。
图画的主人唐中宗时期的昭容上官婉儿虽然如图中所绘一样平常,才华灼然,足以批驳天下诗文。
但这般才女,却终极在宫廷政变中丧身故亡。
这多少暗示着,宫禁之中的后妃命运,自古即是如此。
这多少暗示着,宫禁之中的后妃命运,自古即是如此,在享受少焉荣宠之后,辉煌的光芒旋即变成凶险的烈火,焚尽这一身荣华,只剩下一团冰冷的余烬,随风飘散。

1930年代拍摄的翊坤宫体和殿照片。
体和殿原为翊坤宫后殿,即当年乾隆帝下旨囚禁皇后辉发那拉氏之所。
光绪十年(1884年)时为庆祝慈禧太后五十寿诞而被改造成穿堂殿堂。

历数这座宫殿昔日的主人,命运亦复如是。
翊坤宫中的兴废遭际,险些可以说是紫禁城中后妃命运的缩影:明代主位此宫的郑贵妃,在万历一朝独得天子椒房专宠,一时无二,但万历帝一朝崩亡,她就被迫迁出别居,在孤寂中度过余生,终极也未如愿与天子合葬。
不过她已经算是这座宫殿中结局最好的主人了。
在她之后居住此宫的袁贵妃,也深受崇祯帝恩宠,但代价是,1644年北京城破前夜,她被天子逼迫上吊殉去世。
然而,袁贵妃气绝久时竟然又清醒过来,心意未遂的天子见她去世里逃生,于是“拔剑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嫔数人”。
终极,袁贵妃带着亡国之君留给她的创痕在新朝又苟延残喘了十年才分开苦海。

进入新朝后,这座宫殿自然要连续烧炼它的新主人,康熙帝的宜妃郭络罗氏。
宜妃被康熙帝“眷顾最深”,她也成为了这座宫殿居住韶光最长的主人。
但韶光再长,终有尽时。
康熙帝崩逝后,新君雍正帝在即位第三日就颁布旨意,怒斥这位深受先帝恩宠的庶母居丧时“甚属僭越”“全然不知国体”。
侍奉翊坤宫的寺人也被冠以罪名,流放边徼,籍没家产。
为了进一步侮辱这位庶母,雍正帝颁布了登基以来第一道彰显其施虐狂本性的谕旨,他声称这帮宜妃信重的寺人“俱系极恶,尽皆富饶。
如不肯远去,即令自尽。
护送职员报明所在地方官员眼看烧竣,仍将骨头送至发遣之处”。

天子之以是如此羞辱这位庶母,真正缘故原由是宜妃的儿子,他的九弟允禟是当初夺嫡大战中竞争对手之一。
几个月后,宜妃被迁出翊坤宫,同时,他的儿子允禟被发配西北,改名“塞思黑”(意为无赖),终极在保定囚所被折磨致去世。
失落去爱子的母亲,不得不强忍丧子之痛和新君的羞辱,苟活残年。

讽刺的是,继宜妃之后搬入翊坤宫的敦肃皇贵妃年氏,命运乃至还不如这位“寿则多辱”的前任,年氏正是如今在荧幕上颇富传奇色彩的大将军年羹尧之妹。
年羹尧被雍正帝赞为“从来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而她本人也兄贵妹荣,宠冠六宫。
但就像历史所演义的那样,年氏喷鼻香消玉殒不敷一月,她的兄长年羹尧也被雍正帝赐令自尽。

在热播宫斗剧《甄嬛传》中,年羹尧的妹妹华妃,在得知天子为了戒备年氏一族外戚专权,故意在赏给她的欢宜喷鼻香中加入危害子宫的麝喷鼻香后,悲愤自尽。
但历史中的华妃则诞有一子,只是年幼短命。
她也未被打入冷宫,而是因病去世。
她的去世让天子决定暂缓将她的兄长年羹尧置于去世地。

从炙手可热到堕入冰渊,乃至不用行差踏错,只需命运无常,便可转荣为枯。
命运诚然无常,难以把握,但在这座宫禁中,命运却有它的绝对支配者。
那便是这座宫殿的独一无二的主人,天子本人。
天子的喜怒哀乐是旁边这些后妃命运齿轮如何运转的发条。
在紫禁城中,命运无常的缘故原由只有一个,那便是君心难测。

辉发那拉氏皇后,不可能不理解这个道理,这可以说是紫禁城中后妃的生存法则。
她们存在的目的便是得到恩宠,用天子的龙心欢悦来换取自己的位阶荣华。
但她正好用最直接、最断交的办法,无可挽回地触怒了天子,让这些前任们的不幸命运,即将在她身上再度上演。
只是那些人是冒死捉住君心来挽留荣宠,却仍不得不看着它从指缝间流走,而她却主动松开手掌,任由手中的荣华富贵与天子的恩宠化作一把落地散沙。

天子错讹之处正在于此,作为后宫绝对的支配者,他已经习气了这些后宫女子屈膝膜拜向他乞求恩典膏泽荣宠。
一如他在翊坤宫题写的匾额“懿恭婉顺”,恭顺,或者说是听话,才是宫中后妃对天子唯一应有的态度。
他自然无法容忍有人胆敢拂逆他的绝对威信。

因此,乾隆帝为这位不知恭顺的皇后精心设计了比那些前任更羞辱的惩罚:阿哥、公主和福晋都被奉命招来翊坤宫,当着众人面宣读天子对她羞辱痛斥的谕旨。
她本来想要保住三位贴身宫女,由于剪发时特意敕令她们出去以免牵连。
但天子却给这些她齐心专心保护的宫女扣上未能阻拦的罪名,下旨“每人重责六十板,发打牲乌喇”。
她身边随侍的寺人、宫女和杂役被遣散各处,“屋里只许跟去的两个女子扶侍,也不许出门。
”——这座曾经炙烤过多位前任旧主的宫殿,终于成了囚禁她的清冷监牢。

无人知道看着站在清冷的宫墙之内,看着自己贴身的三名宫女在面前血肉飞溅、哀痛叫嚎时,皇后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
周围的人或许也不关心,毕竟她已经失落去君心恩宠,是天子钦定的“疯子”。
但天子在密旨中的一句话,却或许多少点破了二心坎所想:

“她平日恨我必深。

恨,可能是紫禁城中女子心中最普遍的心态。
这种本应强烈爆发的情绪,在宫禁的规训和压抑之下,成功地扭曲成了温文尔雅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成为紫禁城中一种变态的女性美德。
但它的实质便是将恨的感情掩蔽心底,乃至转化为某种深来岁夜义的德行。
就像这句深得朝野内外众口夸奖的宫训懿言:

“女子入宫,无生人乐。
饮食起居,皆不得自若,如幽系然。
往后选女入宫,毋下江南。
此我留大恩于江南女子者也。
江南人家亦幸无以丐恩典膏泽,送女子入宫。

当邵太后说出这番话时,她已垂垂老矣,双目失落明,当她年轻的孙儿朱厚熜登基为君,成为嘉靖帝时,她只能用抖动的双手从头一贯摸到脚踵来表达自己的喜悦。

嘉靖帝的祖母,孝惠皇太后邵氏,成化朝宫廷惨剧的目睹者

纵然衰朽残年,她仍旧尽力阻挡新君选江南女子充足后宫。
这位身历四朝的女性,十分清楚这座宏丽奢华的紫禁城,不过是女性的锦绣囚笼。
她自己就出身江南地区浙江昌化,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淘沙军士。
由于贫穷,年仅十四岁的邵氏被卖给当地的镇守寺人,由此当选入宫廷,分缘巧合得到成化帝的临幸,跻身妃嫔之列,由此开始了噩梦般的后妃生涯。

成化帝最宠爱的妃嫔是一位名叫万贞儿的女子,她被封为贵妃之位,在宫中权势熏天,乃至威胁到皇后的安危。
成化帝的第一任皇后吴氏就由于厌恶万贵妃“谲智善媚,上宠专宮”,对她加以质问,就被万贵妃在天子面前谮毁废黜后位;继任的皇后王氏不得欠妥心谨慎,才得以保全后位。

至于那些地位低于皇后的普通妃嫔,更是难以自安。
由于万贵妃自己难以生养,因此她对那些有孕妃嫔非常仇恨,只要闻听哪位妃嫔怀有身孕,便会派亲信强行给她灌下堕胎药。
多年后,邵氏仍旧记得那些最凶险的岁月,一位和她一样地位低微的低级嫔妃纪氏,为了隐蔽身孕,在善良的寺人张敏的帮助下,以患有痞病为借口将纪氏送到病废宫人等去世的安乐堂,悄悄产下孩子。

或许是由于同情纪氏的遭遇,但更有可能心怀对万贵妃的仇恨,废后吴氏帮忙纪氏隐匿了这个大难不去世的男孩儿,把他抚养到六岁,张敏才找到机会向哀叹年迈无子的天子奉告他已有子。
当欣喜若狂的天子急不可耐宣召这个孩子时,孩子的母亲纪氏已经预想到自己的结局,她抱紧自己的儿子,泣下沾襟:

“儿去,吾不得活!

仅仅一个月后,纪氏暴亡,藏匿男孩的寺人张敏也被迫吞金自尽。

这一紫禁城中的人伦惨事,正是邵氏所亲眼目睹。
而她本人也被迫成为万贵妃制衡这个男孩的筹码。
在男孩的身份公开并被成化帝属意为皇位继续人后,万贵妃停滞了堕胎操持,开始鼓励妃嫔生养,企图用纷至沓来的孩子来动摇这个男孩的储君之位。
之后,十名皇子纷纭出生,个中就包括邵氏在次年生下的嘉靖帝的父亲朱祐杬。

纵然如此,只要万贵妃依然在宫中龙宠不怠,邵氏和其他嫔妃就只能在恐怖中侥幸求生。
直到11年后,万贵妃在殴打一名宫婢时气怒攻心,猝然暴毙,从皇后到妃嫔才终于长出一口气。

《明宪宗(成化帝)元宵行乐图》中的手持宫灯的嫔妃和宫女形象

走过锦绣地狱的邵氏回顾往事,自然会追悔年少被送入宫中的那一天,因此才会将“选女入宫,毋下江南”作为她给予江南女子的莫大恩典膏泽。
而她想不到的是,这位被她给予厚望的孙儿,在他长达四十五年的统治中,后宫成为了帝王恣睢希望的人间地狱。

第一任皇后陈氏仅仅由于不愿天子当众轻佻地握住自己的手,遭到天子摔杯喝骂,受惊流产身亡;第二任皇后张氏则由于替太后的亲眷求情,被天子褫去冠服,拳脚相加,惨遭废黜;第三位皇后方氏由于借故处去世了天子的一位宠妃,被天子记恨,在宫中大火时故意见去世不救,致其被烧去世。
嘉靖帝更广采民间女子充足后宫。
而在这样一位喜怒不定的天子部下,她们的命运可想而知。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万依在查阅嘉靖朝实录时,创造了一个令人寒毛倒竖的细节:从1550年到嘉靖帝去世亡的1566年的十六年间,撤除1562年之外,“每年均有一至三名未封妃、未封宫嫔或未封宫御去世亡”。
这些在如花年事的嫔妃,纷次凋零的真实缘故原由,恐怕正如一位同时文人在宫词中所隐约戳穿的那样:

“只缘身作延年药,干瘪东风雨露中”。

诚然,并非所有的帝王都像嘉靖帝那样性情狠恶,反复无常。
但纵然是性情相对正常的天子,对他们而言,后妃最关键的浸染,仍旧是为皇家绵延子嗣。
紫禁城妃嫔居住的后宫有四座主要的宫门,分别位于宫中行走最频繁的主道东二长街和西二长街的南北两端。
分别叫做:麟趾门、千婴门、百子门和螽斯门。
它们的寓意非常明确:时候提醒从宫门下走过的后妃们恪尽作为天子生养机器的职守。

理性来看,历朝史事都不断证明,子嗣,特殊是男性子嗣浩瀚,对天子来说并非善事。
在权力高于亲情的皇宫中,每个皇室男性都是潜在的皇位觊觎者,并视其他兄弟为竞争者。
伯仲相残、弑父杀子的血腥宫变史不绝书。

用嫡亲鲜血铺就通往皇位之路,可以说是帝制时期权力继续的幽暗传统。
盘踞紫禁城的明清两代帝王,自然也不能免俗。
迁都北京营建紫禁城的永乐帝,便是篡夺了侄儿的合法皇位,他的子孙自然不惮于“重蹈父辙”,永乐帝之后,又发生过两次叔侄相残的惨剧。
永乐帝的孙子宣德帝乃至将谋反的二叔倒扣在铜缸中生生炙去世,并杀掉了他的数位堂兄。
清代康熙朝则发生了九子夺嫡的惨剧,终极胜出登基的雍正帝更对当初与他竞争的亲弟痛下辣手。
只管雍正创立了秘密建储的办法试图中止这一伯仲相残的惨剧再度发生,但以这一办法和平登基的乾隆帝,却仍旧由于疑惑自己的两个儿子觊觎皇位而对他们大加贬斥,拳脚相加,逼得他们郁郁而终。

纵然如此,多子多孙依然是让皇家如蚁附膻的谩骂。
天子宠幸妃嫔的正当情由和终极目的该当是繁衍子嗣,妃嫔也靠怀上龙裔来得到更多的荣宠和更高的地位。
只管也有像万贵妃这样没有子嗣也能得到天子恩宠的真爱,但总体上说,子嗣险些可以说是后宫进阶的唯一正途。
纵然是不受天子宠爱的妃嫔,也能靠产下龙种得到地位。
就像产下成化帝宗子的纪氏,只管她末了还是被受宠的万贵妃暗害,但在去世之前,她终于从专供老病宫人等去世的安乐堂被天子下旨移居舒适的永寿宫,并得到天子数度召幸。
去世后被追封为淑妃,在她的儿子登基为弘治帝后,又被追尊为皇后。

但对那些没有诞育子嗣的嫔妃来说,随着年长色衰,留给她们的就只有清冷宫中一个个寂寞的晨昏。
恩宠断绝,晋升无望。

婉嫔陈氏像,本幅没有题名,只有画后贴有黄签上书“婉嫔”二字。
这幅画像被认为很可能是由乾隆朝著名的宫廷洋画师郎世宁所绘。

婉嫔陈佳氏便是个范例的个例,她早在雍正朝就被赏给四皇子弘历为妾侍,她彷佛一贯不受宠,弘历登基成为乾隆帝后,仅仅将她封为常在,又过了数月才晋封为朱紫。
但直到十四年后,她才被晋为嫔位,而就在同一天,天子又封辉发那拉氏为皇贵妃,嘉妃金氏为贵妃,又将其余两位嫔位晋升为妃位,以是她的这次晋升只是沾了他人的光而已。
之后,她在嫔位上一待便是四十五年,直到乾隆帝以明年为登基六十周年,将准备举行内禅大典,她才再一次沾光册封为婉妃。
她生平没有子女,孤苦伶仃地在乾隆帝去世后的第八年去世。

但婉嫔还算是幸运的,她去世时已经92岁,是有清一代最龟龄的嫔妃,因此只管她的平生无甚可述,还是被载诸官方史册。
但其他那些没有生养子嗣也没有她那样遐龄的嫔妃来说,她们的生平被彻底地埋没了,乃至连名字都不配留下。

研究清代宫廷史的汉学家罗友枝创造,记载皇室成员的《大清玉牒》中的后妃人数,远远低于后妃墓园中安葬的人数。
乾隆帝的后妃墓园中共埋葬了41位嫔妃,但仅有27位记载于玉牒中;他的父亲雍正帝的后妃墓园里埋葬了24人,但玉牒中却仅有8人,遗漏比例达到67%。
这些姓名被埋没者的共同特色,是他们没有为天子诞下子嗣,因此不仅生前被抛弃,去世后也被擦除,成了这座宫禁中一个未曾存在过的人。

后妃的荣宠死活,完备握于天子一人掌中。
这些在当时看似身份最尊贵的女子,也不过是禁宫中的囚徒。

清代画家孙温绘《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情节。
虽然场面铺张,但元妃对贾家人说的第一句话是:“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可见入宫对她的困难。

禁宫牢笼,如此险象环生,女子入宫,即是踏上去世路。
因此,每当传出天子征选妃嫔的时,民间就会扰动不安。
明末市井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就描述了一场征选民女入宫引起的荒诞闹剧,而这场闹剧发生的韶光,正是嘉靖帝登基之初,而发生的地点,便是口谕“选女入宫,毋下江南”邵太后的故乡浙江:

“嘉靖爷爷就藩邸召入登基,年方一十五岁。
妙选良家子女,充足掖庭。
那浙江纷纭的谣传道:‘朝廷要到浙江各处点绣女。
’那些愚民,一个个信了,一韶光嫁女儿的,讨媳妇的,慌慌张张,不成礼体……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但见十三四的男儿,讨着二十四五的女子。
十二三 的女子,嫁着三四十的男儿。
粗蠡黑的面孔,还恐怕认做了绝世芳姿;宽定宕的东西,还恐怕认做了含花嫩蕊。
自言节操凛如霜,做不得二夫烈女;不久形躯姑息木,再拚个一度东风。

民间将女子入宫视为畏途去世路的恐怖心态,直到明朝覆灭才告一段落。
继之而起的清朝用严令彻底断绝了前朝征选民间女子入宫的秕政。
但这统统并非全然出于新统治者的善念,而是为了防止所谓血统遭到玷污,自入关之初,便严格规定“宫中不蓄汉女”。
纳入宫廷的后妃,也只能从八旗中挑选。

《甄嬛传》中选秀女的场景,这部影视剧给人留下一种印象,仿佛每个秀女都希望被天子挑选入宫成为妃嫔一样。
但事实上,入宫对这些秀女来说,就即是终生监禁。

虽然这一范围可以说已经缩小到了核心统治集团内部,但对那些八旗女子来说,在二十岁前,她们的童贞只能属于八旗共同的旗主天子所有,未经天子阅选,“虽至二十余岁,亦不准私行聘嫁”。
只有被天子挑剩下的旗人女子,才能回归正常生活。

纵然经由天子几次再三下旨缩减规模,挑选秀女仍是一项浩大工程。
1740年,正在北京出使的朝鲜使团成员洪昌汉就目睹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选秀。
那天清晨,他听到“轰然之声殷殷到晚,似是地动”,这让他倍感讶怪。
讯问译官才知道原来那天“十三省入择之女,其数为三万人”齐聚京师,期待天子、太后拣选。

拣选秀女,总是在早春仲春,寒风料峭之时。
这些未满二十的少女,从各地奔赴而来,等待着天子决定自己的去留。
柔柳轻红,干瘪冷风之中,朱赤色的宫门中是未知的命运,眼泪与鼻涕一如希冀和沮丧,一同流露在脸上。
但在帝王面前,她们还是要强作笑靥。

清末拣选秀女的情景

1853年选秀中一位端氏少女的仗义执言,恐怕是这座宫廷中表达真情没有受随处分的唯一一次。
那时正值洪杨之乱,咸丰帝与军机大臣议事,一时无暇顾及这群站在坤宁宫外期待拣选的秀女。
自晨至昏,她们饥渴难耐,站立疲倦,许多人“相向而泣”。
但眼泪没有得到宽慰,反而遭到看守寺人的责骂,威吓她们“圣驾行且至,何敢若此,不畏鞭笞耶?”

威吓与冻饿让许多人噤若寒蝉,只有这位端氏女子挺身而出,大声说道:

“予等离家而至宫中,若当选中,即同囚禁,不能再与家人相见,稍有民气者,能不痛乎!
今南京失落陷,天下已失落其半,皇上不于此时寤寐选求良将,以平祸乱,而反荒于女色,使一群无罪之女子永别其父母,而囚禁宫中,以供一人娱乐,不顾祖宗创业之困难。
予恐粤匪将入宫廷,宗庙不血食矣!
予去世且不畏,岂惧鞭责哉!

端氏少女的年夜方陈词刚好被途经的咸丰帝听到,出乎猜想的是,天子反而称颂她“可谓巾帼中之英雄矣”。
特旨将这批秀女全部遣还回家,允其自行婚配。

这是一个罕见皆大欢畅的结局。
但在其他时候,这些秀女只能在寒风中缄默等待。
作为旗人,辉发那拉氏当年也会在这批待选的秀女中。
当她被指给后来成为乾隆帝的四皇子弘历时,她或许隐约猜想到,面前这堵赤色的宫墙,将会成为了她生平的牢笼,也将成为她终极的归宿。

去世于宫中,这是绝大多数后妃无法选择的终极归宿。
只是走向去世亡的道路各有不同而已。
一位名叫韩氏的妃嫔,不久前才与去世亡擦身而过,如今,去世亡再次向她招手。

回顾入宫数年,血雨腥风始终没有停息。
韩氏本是朝鲜人,由于永乐帝向朝鲜下旨所求美女充足后宫,畏惧明朝威势的朝鲜国王只得敕令“设供献色提调,遣人于各道选处女”。
韩氏便是1417年9月被朝鲜选送入明的女子之一。
但仅仅四年后,她就遭遇了一场宫廷变乱。
起因是永乐帝去世去已经11年的宠妃权氏。
权氏也是朝鲜进贡的少女,永乐帝对她宠爱非常,但入宫不到两年便猝然喷鼻香消。
虽然失落去所爱让永乐帝深感悲痛,但很快,天子就沉溺于新纳入宫的少女而忘却了悲痛。

直到1416年,两名嫔妃吵架时,有时带出当年权氏去世亡的黑幕,原来,她是被另一位朝鲜进贡的妃嫔吕氏出于妒忌,叮嘱消磨亲信内官暗中下毒谋害致去世。

“这几个内官银匠都杀了,吕家便着烙铁,烙一个月杀了”,在颁给朝鲜的诏书中,永乐帝绝不隐晦地讲述自己如何虐杀了这位认定的行刺犯。
但五年后,当初告发吕氏的另一名同样姓吕的妃嫔,由于和小宦官私通败露,畏罪自尽。
被寺人戴了绿帽子的天子,对吕氏侍婢严加拷问,不胜苦楚之下,吕氏侍婢被迫自诬“欲行弑逆”。
暴怒的永乐帝在宫中进行了一场血腥洗濯,共有两千八百人被连坐处去世。
为了泄恨,天子亲临刑场不雅观看这些所谓的“谋逆犯”被千刀万剐。
《李朝实录》中如此描述这场惨酷的洗濯,当时由于雷火击毁前朝奉天、谨身、华盖三殿,宫中皆以为“帝必惧天变,止诛戮。
”意想不到的是,“帝不以为戒,恣行诛戮,无非常日”。

韩氏本来也难逃一去世,她被幽闭在空室,数日不给饮食,打算将其生生饿去世。
多亏守门寺人可怜,时时在她供应饮食,才让她苟延残喘到1424年8月12日,永乐帝毙命的那一天。
但她意想不到的是,明朝的一项残酷的制度,恰在此时开动其去世亡机器。
她和其他三十余名妃嫔,要作为天子的殉人,集体殉去世。

她先是在庭院中吃了末了一顿餐饭,接着被带到一个厅堂中,那里已经排好了三十多张小木床,上面整洁地悬挂着绳索。
只待她们将脖颈伸进绳套,下面就会撤去木床,让她们自经而去世。

在声震殿阁的哭声中,登基新君洪熙帝款步走来,特意与这些被迫随侍父皇地下的殉葬人们逐一诀别。
这位天子在明朝的官方史籍中以仁厚宽爱著称于世——他的仁厚正表现在向朝鲜索求美女时特意密旨不要透露风声。
当天子走到韩氏身边时讯问她的遗嘱时,她只哀求明朝能将她年迈的干娘金黑放归朝鲜故土。

当天子走到韩氏身边讯问她的遗嘱时,她只哀求明朝能将她年迈的干娘金黑放归朝鲜故土。

“娘!
吾去!
娘!
吾去!

话音未落,在旁的寺人撤去了她脚下的木床。
她就这样去世去了。
而让她想不到的是,她在家乡的妹妹,不久之后,将会踏上她的脚印,作为新一批贡品送入紫禁城中。

明朝的帝王殉葬制度,直到1464年2月23日,才被英宗天子在遗诏中下旨废除。
而在此之前,已有数百名妃嫔殉去世。
她们的尸首大都被成批合葬在天寿山皇陵附近简陋的宅兆中。
唯一的尊荣,便是追封的谥号。
这谥号一如紫禁城宫殿的匾额上的宫名,将残酷悲苦的事实,装点成懿言嘉行。

但对皇后辉发那拉氏来说,她或许早已识破了这宫禁中的虚伪矫饰,她剪断头发的那把剪刀,同时也剪开了天子和他的部下精心编织的华美谎话。

《如懿传》中皇后戳穿乾隆帝虚伪自私的实质

愤怒的乾隆帝接连惩办了两名冒险为皇后分辩说情的官员阿永阿和李玉鸣,将他们捆上锁链,发配伊犁。
但天子严厉惩办的结果,只是让这两人成为了朝野高下交口夸奖的忠良。
天子除了愤怒和痛斥皇后剃发之外,彷佛也找不到任何指摘皇后的借口,只能将碍眼的皇后肖像逐一涂抹销毁,一如他修改焚毁对自己不利的史料档案一样平常。

《塞宴四事图》局部,前排簇拥的一名身着明黄色袍服的女子面部明显有遭到涂改的痕迹,历史学者王志伟在《谁识当年真面貌——藏于清宫纪实画中的秘密》一文中指出,这名面部遭到涂改的后妃,正是遭到乾隆帝废弃的辉发那拉氏皇后。

而皇后,只是在洗净谎话铅华的翊坤宫后殿中,安静地等待着自己的去世亡。

1766年8月19日,皇后辉发那拉氏在翊坤宫后殿去世。
传到天子耳中时,他正畅乐于木兰秋狝。
没人知道贰心中究竟作何感想。
皇后的尸首被草草装殓,与从前去世的另一位妃嫔纯惠皇贵妃合葬一处。
215年后,清东陵文物保护所决定打开她的陵寝。
她质量低劣的棺椁早已散乱一地,陪葬的首饰,也在半个世纪前的那场盗墓年夜难中被洗劫一空。

但对一个主动放弃皇后荣华尊位的人来说,这统统或许不主要。
考古人员在棺椁中找到了她的头骨。
没有涂脂抹粉,没有喜怒悲哀,只是一个沁润了尘土的髑髅,安静地看着众人。

左图《如懿传》中皇后由周迅饰演。
右图,1981年11月30日,清东陵文保所开启纯惠皇贵妃陵墓地宫,在棺椁中创造了被乾隆废弃的皇后辉发那拉氏的头骨。

作为一个补充,乾隆帝的裕陵同样遭到盗掘,盗墓贼为了搜刮尸骨上的珠宝,将骸骨抛散墓外沟渠之中。
之后又被赶来捡漏的附近乡民在沟渠中反复淘洗,支离四散,无法拼合。
这位在世时不可一世、掌控死活的帝王,究竟想不到自己去世后会被掘墓抛尸。

本文特殊感谢豆瓣博主杜九帧师长西席在辉发那拉氏皇后的史料上供应的大力帮助。

撰文 | 李夏恩

编辑 | 罗东;王青

校正 | 刘越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