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大年初四。
凌晨11时30分,冰城哈尔滨室外温度靠近零下20摄氏度。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三棵树机务段的整备场上灯火通明,五六十台机车进进出出,非常繁忙。
这个段卖力着省内大部分乘客列车和高铁的运输和机车检修任务,每到春运、暑运事情量急剧增加,职工们也就愈发劳碌。

此时,在高耸的探照灯和机车大灯的照耀下,一个瘦小的身影格外能干。
只见他穿梭于红黄相间或是蓝白相间的机车中,一会登上这台机车左瞧右看,一会又钻进那台机车下面的地沟里左敲右敲。
他便是检修车间行修一组的内燃机车钳工吴政鸿。

冰城修火车的锡伯小伙儿 春运时期加倍忙碌 汽车知识

“这几天不太冷,但是风紧,一打就透!
”只见他头戴深蓝色夹帽,身上线衣、毛衣、单工装、棉服,里一层外一层像个“套娃”。
他见告,车下干活时全副武装,上了车干活就得脱掉大棉袄,由于刚入库的机车柴油机间温度能有四五十度。

今年已经35的吴政鸿,看上去也就二十四五岁的样子。
这个看上去斯文又腼腆的大男孩,却是一个有着10年修火车履历的锡伯族小伙。

他说这个龙年春节假期,月朔、初四、初七都是他们组当班儿,他和工友们一贯在哈尔滨本地没敢挪地儿,怕延误修车。
每到春节,回家的乘客就多起来了,铁路加开了很多客车,须要检修的火车头自然也多出不少,自己和工友们要加班加点才能担保所须要的机车都能及时供应上。

吴政鸿出生在辽宁丹东凤城县红旗镇烧锅村落,父母都是地隧道道的农人。
村落里不大,安静祥和,三四百人,有五六十人是锡伯族。
小吴说,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和新疆,有自己措辞和笔墨,人口大约有20万人。
爷爷是锡伯族,在世时教过他不少锡伯语,也讲过很多锡伯族西迁和抵抗日寇的大胆故事。
现在,锡伯人基本都是定居的务农生活。

村落庄不通火车,只有离村落庄五六十里的凤凰城站才有火车。
小时候,小吴只能在电视机里看火车,直到上了初中才第一次坐上火车。
他说,看着飞驰而过的火车和心神专注开火车的司机,他倾慕不已,开火车的梦想也悄悄在心底发了芽。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他被吉林铁道职业技能学院机车车辆专业录取。
从此,一个锡伯小伙的火车梦拉开了大幕。

2013年7月,吴政鸿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三棵树机务段。
虽然离老家远点,但能和火车每天打交道让他格外高兴。
入了段,小吴并没有成为火车司机。
他毕业那年,检修车间正缺人手,为人踏实的小吴就被安排进了检修车间。

刚进检修车间,小吴满脸不宁愿,耷拉着脑袋,不吱声,也不爱干活。
师傅黄海硕看出了端倪:“咋了,不开火车就不高兴了,都开火车去,那谁来修火车啊?火车修不好,还咋开出去。
”父亲也苦口婆心地教导他:“当年咱锡伯人万里戍边,说走就走。
现在你也得听组织的,让干啥干啥,可别给咱锡伯人丢脸!

师傅的开解,父亲的教诲,终于让小吴安下心来做个“幕后英雄”。
此后,小吴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兴致勃勃问这问那,给师傅当下手,求师傅教绝活,修火车的技能也越来越娴熟。
无论是机车电器部件,还是机车制动部件、传动部件,出了问题他都好手到擒来。

小吴说,自己没继续父亲183厘米的身高。
163厘米的小个子身材,成了修火车的“减分”项。
检讨维修低处的机车部件还行,修高处的机车配件就很费劲。
别人伸手就能够得到,他却须要攀爬到设备上去才行。

“火车修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乘客的生命安全”。
他从来不敢马虎大意,每次干活都严格遵守工艺和流程。

工长晁立军说,小吴心细,判断故障准,干活也从来不会涌现返工。
每当修理好一台机车,处理掉一个难活儿,小吴都高兴得像个孩子。

小吴所在班组紧张是对入库机车“提票”处理,对出库机车进行应急抢修。
活儿是倒班制,一个班8个人,要干24小时,车少时可以间休。
24小时里,他和工友要对进进出出的近百台机车进行检修,而且要一直穿梭在室外的整备场上,上高下下机车。
冬天室外温度靠近零下三十摄氏度,特殊是后半夜,脚冻得跟猫咬一样。

每天车上车下钻来钻去,爬来爬去,小吴和工友们收工时,脸上、身上都是油污,线手套一个月得戴坏五六副。

2月14日,大年初五。
7时40分,接班的工友陆续来了。
交卸完毕,吴政鸿换下事情服,走出安歇室,妻子和1岁半的儿子正等着他回家吃饺子。
此时,“破五”的炮竹声此起彼伏。
不远处,XD3C0752号机车正缓缓驶出整备场,奔向1公里外的哈尔滨东站。
在哈东站的候车室里,几百名乘客正等着它的到来……1小时前,小吴刚刚为它改换了有些漏油的橡胶垫,而他还要连续为祖国万里铁道线和奔驰的列车“站岗放哨”。

任务编辑: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