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选点即是老码头景区

新的公园还在甘井子,老码头里有电车,有码头(彷佛有个游船码头),40块钱的门票钱不便宜,以是还是以旅游团居多。
当然公园里还能费钱租艘船环绕海湾转一圈,不过就和本文无关了。
建议乘坐16路公交前往,当然,如果闲着有韶光的话,也可以坐着201路有轨电车晃晃荡悠穿过大连老城再去公园。

大年夜连甘井子煤码头老货运电车小探 汽车知识

老码头公园灯塔

对老码头的这几台车理解不多,加上这些车在利用中有非常明显的改造痕迹,很难说哪些还保持了出厂状态,以是本文以图片为主。

箱形电车

总体的“保养”情形呢,和海内很多公园类似,这车刷了层漆就当作翻新了。
不过这里可是大连,不仅降水量丰富,近海的盐雾环境也会加剧机车车辆的堕落,放在露天的环境中是否得当,有待商榷。

I号机车侧面

I号机车正面

车轴电机

第一台机车外面已经有了明显改动。
机车仅在提高方向的右侧及前方开门,左侧的车门被拆除并改成了一个飘窗。
飘窗后方的窗户仅三面有窗框,靠机器间一侧有明显焊接痕迹,疑似后期封堵。
头灯增加了防空灯罩,辅灯仍旧坚持伪满期间原貌,不过灯线已经被割断。
侧墙的铆钉已经不见踪影,研判在利用中曾整体改换过侧墙。
此外侧墙上还有几个空出来的凹槽,一处圆形的机器间窗户改成了方形,疑似是之前安装外部设备的接口,后因不须要就给拆了,侧墙上一个圆形车窗呈开启状态,方向朝向机器间一侧。
车顶原配的菱形弓也被换成了国产的TSG-1受电弓。

驾驶台

机车后墙

机器间内部

机器间通道

一侧的驾驶室可以上去,机器间的门半掩着不太好进,于是在门口照几张完事。
驾驶室内部有木质衬层,整体涂刷为灰白色,大小闸、仪表、空气开关等已经换成了国产货。
机器间没有内侧的木质墙体,不过整体依然刷成了灰白色,与驾驶室视觉效果靠近。
机器间整体保存比较完全,但部分组件已经生锈。

II号机车前部

II号机车一侧

II号机车另一侧

II号机车另一端

驾驶台

司机室不雅观察机器间的窗户

码头另一端是保存的另一台直流电车,此车的改动就非常明显的。
除了前述所说的改动外,车头的挡风玻璃也从原厂的方形改为圆角矩形,辅灯也改造为与老东风灯罩近似的车灯,但为竖排样式,司机室左侧门被拆除,但并未设置飘窗,车窗上方新焊了雨沿,推拉窗在“维修”时也把推拉窗换成了一整块不可开的玻璃。
但是一侧的司机室依然保留了向前及向后不雅观察时须要的挡风玻璃。
侧墙的部分车窗位置有明显的焊接补强痕迹,看起来有点像在早期侧墙百叶窗的位置纵向加焊了一层钢板。

栈桥电车车头

栈桥电车动力转向架

两台机车过后便是甘井子的特色——栈桥电车了,在海内,类似的运煤EMU还真不多见。
此车可单独编组或重联运行,车辆前后均设有行车灯及辅灯。
I位端设驾驶室,II位端设机器间,车底有自卸装置,侧墙体有阳刻的“美国卡耐基”字样,并有明显的焊接补强痕迹。
转向架后期改换了国产制式的架子,不过很遗憾的是没查到详细型号。

电车车头

电车转向架

另一台电车,前方放了茶座

电车车尾

EMU的保存情形就明显没有那两台机车好了,车辆风管大多已经缺失落,调车员在车上拉提钩杆的绳子大多已经不见踪影,有的车辆在辅灯破坏后干脆换上造型完备不一样的卤素灯泡凑合了。
司机室并未开放,通向调车台的梯子也挂上了禁止攀登的标签,那就不拍了吧。

总的来说呢,这个老码头景区虽然挂上了火车干系的tag,那如果纯挚是为了来看车,40块钱确实不便宜,不过这里的车也都算孤品了,以是贵不贵纯看个人判断。
当然此地还有别的游船做事,但是当天却也没韶光参加了。
信息不多,写的里面估计还有不少错,还希望有人挖掘一下更完全的资料吧。
下一期,更新一下咕了良久的云南铁路博物馆的下集,顺便预报一下,俄乌冲突结束确当天,可能会更新一期毛子博物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