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
“电影院检票、扫码,300元一天”“音乐节现场助理,500元一天”“自习室前台事情职员兼职,400元一天”……
暑假中,网络平台上发布的这些信息吸引了不少想找一份兼职的学生。有学生抱着“高薪”“日结”的期望前来报名,结果却是“想找事情先交钱”。
不同公司的口试约在同一间办公室
7月中旬,北京一高校大三学生高余(化名)通过某兼职平台,想找一份“电影院检票”的暑期工,但跟招聘方沟通后创造,所谓的兼职机会并不存在,还哀求他缴纳480元“制作工牌的用度”,才能推举其他事情。
中青报·中青网注册了该兼职平台的账号,随机投递了几个岗位,包括演唱会检票员、图书馆管理员、玩偶扮演者等。
在一则由北京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布的“自习室归类”招聘信息中,岗位描述是“整理、接待”“派发宣扬海报”等,人为报酬为每天100元至400元;另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的“音乐节帮忙”岗位信息中,招聘方称事情紧张是“扮演卡通动漫玩偶”“参与会展活动”等,声称“学生有韶光就可以参加、人为一天一结”。
分别添加了这两家公司事情职员的微信。沟通中,他们没有提及此前发布的“自习室归类”“音乐节帮忙”等岗位,而是发来了一张长图,声称公司拥有“猫咖兼职”“电话客服”“地推拉访”等18种岗位。两位事情职员均表示,“事情前只须要参加一次口试、公司直聘;大略看一下个人形象及沟通表达能力;就近分配、无押金、中介费等,3天内上岗”。
企查查数据显示,上述两家公司,一家的注册地址在北京市密云区,另一家的注册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区。
令人迷惑的是,这两家不同的公司,关照求职者口试的地址,都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某写字楼的一间办公室。
在“无名”公司与个人签下“做事费”协议
7月尾的一天下午,如约来到口试现场。写字楼大堂公告牌到办公室门口,未看到任何有关招聘公司名称的标识。
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内,有一张前台桌子和4个工位。听闻到访者来意,一名事情职员来到前台,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登记表,让填写名字、手机号码、来访人数等信息。把稳到,此前已有10人登记了信息。
在一个靠窗隔间,这名事情职员开始进行“口试”,紧张讯问个人情形,“之前做过兼职吗?”“打仗过兼职中介吗?”“父母都是做什么事情的?”“手机多少钱买的?”
随后,他先容说,“公司供应兼职岗位,但前期会有适当的用度,用于购买上班的工牌、服装之类,这些须要你自己提前垫付。”随即哀求到访者支付200元,并签做事协议。
在此期间,看到时时有学生前来口试。高余见告,事情职员哀求他支付的用度是480元,他当场通过微信支付了。
高余付款后,事情职员让他签署了一份《兼职做事协议》。个中显示,480元为兼职做事费,“包含乙方兼职期间所需的工服工牌胸卡(部分岗位不需)、匆匆销赠品、物料损耗等”,此外还包括“甲方为乙方供应的信息咨询做事,信息网络发布做事,沟通折衷劳务信息通信费、干系客服人工做事费以及公司为兼职开展做事的其他各项支出等”。
事情职员强调,他们公司是“供应人力资源做事的,会把全北京的兼职资源整合到一起,推送适宜你的兼职”。
把稳到,在高余与对方签的《兼职做事协议》中,签协议的甲方是“张某某”,协议中写明“一经交款确认具名恕不退还”,但并未载明甲方供应“兼职推送”做事的期限。据理解,高余交的480元,是转给了一个个人微信账号。在事情职员给高余出具的收据上,收款事由写着“做事费”,但并无公司名称。
联系到登记表上的刘金(化名)得知,当天早些时候,他与两名同学也来这里参加了口试,“我们从门头沟区来到朝阳区,来回路上就要3个小时”。
提及这事,刘金有些气恼,此前他曾与事情职员在微信上确认“入职没有任何用度”,到了现场之后,对方却哀求他们每人交480元,“我们还没挣钱呢,公司就要我们交钱,我们肯定不干。”刘金说。
据理解,事情职员哀求来口试的学生支付的用度在200元至580元,此外还有“380元半年、480元一年”的付费办法。
交费后,事情职员见告高余,“兼职推送”做事,便是添加“专业人力”微信,人力会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兼职信息,看到感兴趣的兼职信息,人力会推送岗位卖力人联系办法。
同样购买了“兼职推送”做事的姚建(化名)说,事情职员在他付款后声称,他感兴趣的玩偶扮演兼职,目前没有岗位空缺,3天后会给他推送新岗位,但一贯没有人联系他。
高余表示,“专业人力”曾给他推送了一条兼职信息,但这个岗位离他“太远了”,而且仅限女生,“不仅性别不符,兼职地点离我一个多小时车程,看来,所谓‘精准推送’并不精准。”
河南泽槿状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无名”公司以及个人并无从事人力资源做事、先容事情的资质,“无名”公司从事职业先容,并收取用度涉嫌违法,所签订的兼职做事协议内容或可认定为无效。只管学生不知道对方的详细信息,也可以就现有证据向有关部门投诉,并哀求收钱个人予以退费,必要时,可以选择报警。
小心“付费兼职”的坑
2023年6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人力资源做事机构管理规定》,个中规定,经营性人力资源做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应该在市场主体登记办理完毕后,依法向住所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容许,取得人力资源做事容许证。从事网络招聘做事的,还应该依法取得电信业务经营容许证。
企查查显示,上述两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均不含职业中介做事。
姚建曾在“专业人力”的朋友圈中看到一则招募线下充场职员的信息,用工方哀求学生带好身份证,在多个证券软件开户,乃至包吃包住。
“身份证都交出去了,不仅学生的个人信息可能会透露,还有可能卷入不法活动之中。”姚建提醒说。
7月23日,西安经济技能开拓区管理委员会官方微博发布情形通报称,7月22日媒体宣布了“上百名大学生在西安找暑期工被骗,陕西星启远帆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收了体检费、保险费后杳无音信”的情形,经初查,涉事企业存在未经容许擅自开展人力资源做事业务、违规预收用度等行为。目前西安经开区劳动维权部门已责令涉事企业停息经营,并退还预收用度;待调查清楚后依法依规处理,如创造涉嫌犯罪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西安经开区提示求职者,人力资源做事机构预收用度属于违规行为,请及时向属地劳动维权部门举报投诉。
学生在“付费兼职”中所碰着的坑,不仅仅是金钱上的丢失。
今年1月,中青报·中青网采写宣布了多名大学生因“兼职”导致个人信息透露,莫名其妙成为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高管,致使事情背调无法通过。骗子以兼职之名哄骗大学生给所谓的手机运用小程序“充场”,实则是利用其身份信息注册公司,通过“兼职”盗取个人隐私、冒用身份信息,乃至将人脸识别全过程录制下来公开叫卖。
针对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法律风险,四川省成都邑金牛区公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一级法官黄曦提示称,根据《中华公民共和国劳动条约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哀求劳动者供应包管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均不得扣押他人的居民身份证;若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以各种情由哀求租用、购买各种事情设备或交钱、贷款才能够安排岗位的,应果断谢绝,以免上当受骗。
黄曦表示,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一旦权柄受到侵害,要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依法依规通过正当路子办理问题,可以拨打12348法律声援咨询热线,向法律声援中央事情职员咨询;碰着用人单位拖欠报酬和人为,可以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也可以直接向公民法院提起诉讼。
7月29日,将干系证据供应给兼职平台。一天后,兼职平台干系职员短信奉告,“经核实投诉成立,已反馈警告商家整改”。
交费后等待了两周,高余还是没能找到得当的兼职事情,他很无奈,“就当这笔钱打了水漂吧”。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 刘胤衡 黄冲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