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同一天,大连康复中央医疗保障组副组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沙琳却倒在了事情岗位上,他生命的刻度,永久定格在了47岁。
连续14天坚守在抗疫一线,昼夜奋战,全力折衷筹集医疗设备、防疫物资及药品耗材等医疗救治物资,沙琳终因过度劳累,导致心源性猝去世。
他留下手机里每天近200条的通话和微信沟通记录,留下条记本中密密麻麻的事情要点和思路,留下院区内劳碌奔忙的足迹……

11月3日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7岁最后一条同伙圈是凯旋 汽车知识

大连发生新冠肺炎疫情。

11月15日

经国家专家组论证,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指挥部决定征用筹建中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作为“大连康复中央”,承担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隔离医学不雅观察和康复治疗的主要任务。

11月18日

大连康复中央正式启用。

11月19日

大连康复中央顺利吸收第一批康复职员。

被紧急征用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正处于筹建阶段,病房虽然达到入住条件,但干系医疗救治设备、防疫物资及医用耗材等都须要从零开始准备。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便是命令。
作为大连康复中央医疗保障组副组长,沙琳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短短3天就紧急筹集医疗设备及防疫物资200余种,并带领分管部门同道短韶光内迅速建立起物资管理流程、制度,为康复中央顺利启用和医疗救治保障付出巨大心血、汗水和聪慧。

把如山的任务扛在肩头,以生命践行义务,以大爱诠释医者仁心。
沙琳同道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义务,用宝贵的生命守卫了百姓安然,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奉献捐躯精神。

▲沙琳同道

终于配齐一个病区的物资

他高兴得不得了

“我记得非常清楚,11月13日,那是个周六的中午,我们正用饭的时候,他溘然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说由于新冠疫情,有可能要启用附属三院承担部分任务,须要他急速开始准备。
沙琳扔下饭碗,拿起外套就跑出去了。
随后的日子,他越来越忙。
”沙琳妻子郭然回顾说。

11月15日,经国家专家组论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被紧急征用,作为大连康复中央收治新冠康复期职员,要以最快的速率启动。
“自此我就没怎么在家见到他这个人。
早上天蒙蒙亮就出发,晚上我都不知道他几点回来,想等他,给他热点饭菜,但常常我都含糊好几次了,醒来看他还没回家。
即便回到家,也是电话、微信不断。
对此我曾不大理解,问他这么事情不是要累坏的节奏吗?他说:‘疫情当前,作为党员我必须冲在前面。
而且我是普兰店人,我想为家乡多做点故意义的事情。
’”妻子郭然说。

郭然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名年夜夫,与沙琳是大学同学,自毕业就在大连事情。
“我知道,一个病房从无到有,须要多少医疗设备、物资。
疫情当前,临床须要的大小物件要立时配备安装,现订货都来不及。
沙琳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与不同部门折衷。
只言片语中,我能够感想熏染到他担负的重压和焦心操心,但他仍旧全力以赴,齐心专心想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最好。
”郭然回顾,每当办理了一些较大的问题,沙琳回家就能高兴地夸自己两句,否则就坐在角落里,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一下子拿笔写写,一下子拨个电话。
“这时我们都不忍打扰他。
他忙得连问候母亲的电话都顾不上打,以至于婆婆悄悄问我,沙琳最近有什么不舒畅吗?我还向老母亲担保:‘他身体没问题,便是最近事情太忙啦,放心吧!
’”

11月17号,他回来很晚,怠倦中透着愉快地见告我,‘本日终于配齐了一个病区的医疗物资,可以收患者啦!
’那天晚上他高兴得不得了,还取出手机给我看,一天就在病房楼里走了两万一千步。

11月25日,是沙琳近20天回家最早的一天。
郭然回顾,“他晚上7点多到家,可刚进门电话就响了,他鞋都没来得及换就拿起电话,站在家门口的地垫上讲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坐在沙发上闭了会儿眼睛,说‘我太累了’,我让他早点睡。
他在沙发上眯了一下子,又起来,说:‘不能睡,还有事儿没处理完,明早还要开紧急会议。
’事情到晚上10点多,他说实在坚持不住了。
当时女儿学习完到客厅,他摸着女儿的手说,‘爸爸这阵子实在太忙了,有日子没和你好好说话了。
’两人挤在沙发上,说了一下子悄悄话。
随后也没洗漱,倒在床上就睡了。
”这是沙琳这些天来,唯一一次与家人好好说了几句话。

11月26日7时,沙琳走出家门,谁承想,再也没回来……

他走了

殉职在疫情防控前哨的岗位上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装备部部长康海荣与沙琳在事情中打仗较多,“26号上午,我们开了一上午会,明确各项任务。
中午的时候,我和沙院长还末了敲定了一下应急物资采购的事情。
中午分开后,我去吸收捐赠来的防疫物资,然后下午就一贯没见到他人。
我们几拨人打电话找他,都没联系上。
”下午5时,附属第三医院的司机许兴隆在停车场沙琳的车里找到了人。
“我打开副驾驶车门,看到他侧躺在驾驶座上,怎么呼叫都没反应,手机掉在一旁的副驾驶座位上。
” 大概是由于太累了,他只是想在车里轻微安歇一下子,却再也没有醒过来。
随后10个多小时的抢救没有让奇迹涌现,11月27日凌晨3时50分,沙琳还是走了。

从零开始配备一个标准化病区须要筹集多种物资,翻看物资清单,一行一列,每一项名称、每一个阿拉伯数字都凝集着沙琳的心血。
一个标准化病区,须要的标准化医疗设备及物资64种之多,大到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小到输液贴、纱布、胶布、棉签等等。
而要吸收新冠康复职员,还须要配备标准化防护物资,防护服、防护面屏、隔离鞋套、N95口罩等15种防疫物资,这些都是防护级别高的耗材,且须要持续补充。
“从决定征用到康复中央开始启用,我们险些每天都是全力以赴,连轴转,精神高度紧张,压力非常大。
附属三院正处于筹建阶段,虽然已达到入住条件,但病房里还什么都没有,这对卖力这项事情的沙琳是巨大的寻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副院长唐开说。

▲沙琳(右)与同事预备大连康复中央培植

韶光紧迫、任务艰巨,物资预备事情困难重重。
康海荣说:“干我们这个事情,须要大局不雅观、任务心、遵纪遵法,还得细致耐心、有良好的沟通折衷能力。
沙院长常常跟我们说,不论碰着什么困难,一定要想办法办理,哪怕受点委曲,但底线是要守规矩。
”“必须按规矩办事”,这是沙琳常常挂在口头上的话。
他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在帮忙大连市国房公司开展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哀求每一步骤都公开透明,并请附属一院、二院的干系专家进行详细论证。
在殉职的前一天,他还主动到医院纪检事情部,表示会严格遵守财务部门制订的出入库管理规定,全力做好救治设备、防疫物资及医用耗材的管理,为附属第三医院正式运营后的干系管理事情打好根本。

沙琳对团队的事情职员说,病毒不会安歇,疫情不会给我们喘息的机会,每一分钟都是我们须要争取的宝贵韶光。
他身先士卒,始终坚守在一线,常常通宵达旦连续作战。
向其他医院借调、向政府申请、寻求社会捐助、紧急采购……沙琳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折衷能力,带领团队,在短短3天韶光内紧急筹集医疗设备及防疫物资200余种,并带领分管部门同道短韶光内迅速建立起物资管理流程、制度。
到11月26日,大连康复中央开放4个病区,吸收了135名新冠出院康复职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他十分自满

11月29日5时30分,沙琳尸首告别仪式在大连市殡仪馆举行。
一件叠得整整洁齐、别着党员徽章的白大褂放在他的身旁,陪他走完末了一程。
“我这几天整顿他的衣服,好几件衣服上都别着党员徽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十分自满。
”妻子郭然说。

▲沙琳组织开展支部组织生活会

事情23年,入党17年,沙琳曾担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党总支布告、放射科党支部布告,同时还兼任大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副院长、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等多个职务,一贯躬耕在医疗、传授教化、科研和管理事情一线。
他为人诚恳、谦善、和蔼,医德医风高尚,业务能力出众,对待患者至真至情,对待同事关心关爱,对每一项事情都倾情投入、默默奉献,奋斗至生命末了一刻。
但是翻阅沙琳的档案,却鲜有名誉称号。
谈及缘故原由,与他差错了5年多的原放射科党支部副布告杨俊武说,面对困难、问题的时候,沙琳都是冲锋在前,但是面对名誉和褒奖,他却是往退却撤退。
评比精良党员、精良党务事情者,每次大家推举他,他都表示要把机会让给年轻党员。
“他总推说‘下一次、下一次’,我们也以为还有很多机会,但没想到,已经永久没有下一次了。
”沙琳便是这样一个人,低调务实,淡泊名利,以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倔强党性和优秀作风。

▲2020年1月27日,沙琳所在放射科党支部党员签署抗疫请战书

共产党员为党的奇迹而奋斗,不怕捐躯,靠的便是一种信念,为的便是一种空想。
杨俊武说,沙琳险些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党组织的活动,总是在繁重的事情中,只管即便挤出一些韶光,留给支部的各项活动。
“有时候事情实在太忙了,他就会在午休时或者放工后的韶光约我谈支部事情。

自担当附属三院副院长以来,沙琳每天奔波的路程又变长了,韶光也变得更紧张,但是他从未说过一句苦和累,始终以最阳光、最积极的态度面对统统困难。
“我们常常劝他要把稳身体,他总是乐呵呵地说‘没事没事’。
他便是这么一个热乎乎的人,从来没有畏难感情,永久那么阳光、乐不雅观。
他对党的忠实和热爱是发自肺腑、嵌入灵魂的。
”杨俊武说。

无论职务怎么变

他的医者天职没有变

择一事终生平,爱一行专一行。
无论职务怎么变,医者天职没有变。
沙琳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资深医学影像学专家,在影像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建树。

杨俊武与沙琳共事20多年,他说,从年轻时起,沙琳就一贯坚持把疑难杂症病例都存到自己的电脑里,然后随访、回访,非常研讨。
他兼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积极组织开展放射科各项新技能,办理临床实际困难,知足医治事情需求。
他在疑难危重病例多学科会诊中,业务能力强,敢于直面寻衅,勇于担当任务,为疾病终极确诊治疗供应主要参考见地。

沙琳的专业方向侧重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有很多的临床业务互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林永忠说,除了脑血栓、脑出血、脑炎等常见疾病,神经内科还常常碰着疑难罕见的病症,须要通过核磁共振的影像帮助诊断。
沙琳对神经内科业务提升作出了很大贡献。
自医院启动核磁共振神经系统检讨以来,针对一些新的序列的解读和临床运用,他多次到科室为临床年夜夫答疑解惑,并帮助神经内科年夜夫利用核磁共振新技能开展临床科研事情,多个神经内科年夜夫在他的辅导下中标省市级课题。
沙琳对影像事情倾注了满腔热血和深深的热爱,每当临床上碰着疑难病例,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年夜夫都喜好找他办理“问题”,他都不厌其烦,主动靠前,负责查阅文献,真真切切帮助临床年夜夫办理“大问题”,也为广大患者办理了“难诊断”问题。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魏明海表示:

老沙是我们的医学影像顾问,无论是事情韶光还是安歇韶光,只假如医疗上的事,他每次都是身体力行,不但看电影,还要反馈验证临床结果,证明影像诊断。
脑科手术影像,让老沙看看我才更放心。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开始,沙琳即作为救治专家成员参与发热患者的会诊排查事情。
他紧张卖力影像诊断,专业水平高,一旦有病人信息上传,急速就能给出专业规范的诊断见地,在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关口发挥了积极浸染。
然而,11月27日,这一次的专家组会诊,沙琳却缺席了。

浇树浇根

他的教诲有温度

浇树浇根,育人更要育心。
在沙琳身上,充分表示了一名教诲事情者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

沙琳自2010年被聘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来,造就出20位精良的放射科人才。
11年来,他把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给予学业上的辅导和生活上的帮助。
在学生眼中,沙琳治学严谨又谦和亲切,态度诚挚又长于勾引。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年夜夫李雨师曾是沙琳的学生,她说:“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科室每天早会诊时,会安排研究生进行疑难分外病例的申报请示,由学生先对病例干系影像学图像进行展示、描述、初步剖析,再由各位教授给出更进一步的影像诊断及点评。
沙老师每次早会诊时总会先一针见血地指出诊断关键要点,再补充出该病例的其他干系鉴别诊断,为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勾引大家可以通过哪些路子进行更深一层的学习。
沙老师每次精彩发言后,大家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乃至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鼓掌。

吕建波是大连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的研三学生,沙琳是她的导师。
回顾起沙琳老师,她几度声音哽咽。
在吕建波眼中,沙老师像老师又像父亲,是良师更是良朋,专业方面非常强,又很为学生着想。
“沙老师是个很善良、很温暖的人,三年来,他一次都没跟我们发过火。
他到附属三院事情后,特殊忙,可是放工回来还常常来二院辅导我们。

“有个周一的上午,我跟随沙老师出专家诊,那天的患者特殊多。
那天,沙老师的手机也一贯在一直地振动,可能表面也有很急的事情在找他。
但是沙老师完备没有被电话影响,负责解答患者每一个问题,在贰心里,患者的事便是此时最主要的事情。
虽然在当时的我看来,有些患者的问题过于刁钻,全体专家诊结束,真是身心怠倦。
沙老师看我有迷惑,感情不太对,对我说:‘小吕啊,在临床事情中,永久不要让感情旁边自己的判断,更不能将你的烦恼感情带到患者面前。
患者们来医院一定是焦虑不安的,我们能做的便是用自己的专业去帮助他们,用咱们的耐心和爱心去安抚他们。
’”吕建波回顾道。

让吕建波最为意难平的是沙琳生前与她打的末了一通电话。
11月25日那天晚上,吕建波由于论文的事情非常焦虑,便给沙琳发了一条微信。
“沙老师看到后急速给我回了电话过来,他说,‘小吕,最近碰着什么麻烦了,你说,老师听着。
’只管他很怠倦,但是看到我碰着了困难,还是关怀地安抚我的感情。
我现在很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提醒老师要好好安歇、保重自己呢?末了一通电话,还是我在麻烦他。

为夫为父为子

他永久是家人的骄傲

在事情上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沙琳忙起来就进入“事情狂”状态。
2019年,孩子中考后,沙琳把家搬到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附近,就为了离事情单位近些,能够随叫随到。
但事情上全情投入不代表生活寡淡无趣。
沙琳热爱运动,另日常平常事情忙没有韶光磨炼,每周末如果没有分外安排,一样平常都和朋友打打羽毛球,一次2小时,运动到大汗淋漓是他最放松的时候。
在沙琳的家中,一双明黄色的球鞋就放在球包上,“上一双穿烂了,这是才买的,还没来得及穿上呢。
”妻子郭然说。

走进沙琳的家中,进门一入眼是一个茶台,摆着各种茶具。
家里还有一个小房间,放着一排博古架,上面全是各种茶壶。
“这些全是他这些年四处网络的。
闲着的时候,他就一个一个地擦,拍照。
这小松鼠茶宠,买了两个,一个用茶养着,一个不养,自己每天看对照。
还让我一起欣赏,‘你看这个养着的小松鼠的毛,是不是更亮了’。
”郭然说,沙琳生活中非常有情趣,喜好约请朋友到家里来喝茶,也乐意带家人去体验一些有光阴创造的小馆子。
但是随着疫情到来,康复中央的启动,他在家的韶光越来越少,话也越来越少。

在郭然的手机里,存着很多一家三口的日常照片,每一张都笑得眼眉弯弯。
回顾起过去宝贵幸福的欢聚光阴,仍处于悲痛中的郭然,这么多天来难得露出了含泪的笑颜。
有一张照片上,沙琳躺在地上,女儿正往他脸上抹面膜。
“涂面膜、抹唇膏,他爸随她摆弄,女儿愉快得不得了。

他把我们照顾得太好了,我们都习气了。
在附属二院事情的时候,婆婆那段韶光在家里住,他每天中午、晚上回来给老母亲做饭。
平常,他还是我们家里的气氛调节者。

沙琳的母亲已经75岁了,两年前老伴去世,如今又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家的天“塌”了。
从知道儿子去世的那刻起,母亲就一直地念叨儿子,一遍一各处回顾着儿子从小到大的各种事。
“他上面两个姐姐,他老小,从小被百口人宠着,但他从小就懂事儿,从来反面大人顶撞,说什么都笑眯眯点头。
”“他打小学习就好,一贯名列前茅,一到期末就戴一排小红花回家。
”“他乐于助人,去同学家玩,一看同学家穷,直接把穿的衣服脱下来留给人家,光着膀子回来的……”

又孝顺又全面,沙琳将百口人照顾得细致入微。
爸妈爱吃什么他时候惦记着,两位老人家的穿着一大半都是他买的。
自父亲去世之后,沙琳更是成了顶梁柱,家里的什么主要决议都是他做决定,家里其他人也都乐意听他安排。

11月6日,沙琳回家探望过母亲,给老人带了水果、鸡蛋、点心,连吃的药都给分装好了,药盒上都标着剂量、用法,写得清清楚楚。
“沙琳每周至少给我打一个电话,每次我都会在台历上做上暗号,也记上他跟我叮嘱的话。
最近十几天没打电话,我特殊闹心,拿起电话想打给他,又怕他开会影响他的事情,又怕他开车出危险。
女儿最近给我换了个新冰箱,我想把这个很愉快的见告他,可思考半天,又把电话放下了,连续好多天我这心里便是不安。
”母亲说,“我总寻思等他不忙的时候再打,哪怕说一句话听听声音也好,结果现在永久也听不见了……”说到这些,老人泣不成声。

爸爸,我和妈妈到家了,你放心吧。
我会尽我所能照顾好妈妈”“我永久爱你。
你永久是我的骄傲。

▲女儿给沙琳的微信留言

这是11月27日凌晨5时11分,从殡仪馆回来后,沙琳的女儿给父亲的微信留言。
虽然明知道父亲再也看不到留言,自己再也收不到父亲的回答,她还是给父亲的手机发出了这段留言,这是孩子对父亲末了的爱的告白与承诺。
父亲离世,17岁的女儿仿佛一夜终年夜,开始为母亲遮风挡雨。

当年夜夫20多年,郭然本以为自己已经看淡死活,但当挚爱的丈夫溘然离世,惊惶失措的她觉得天下崩塌了。
“沙琳刚走的时候,头一天,我脑筋里是空的,喝口水都咽不下去,用饭喝水都是朋友一口一口地喂。
孩子跟我说,妈妈,你学我,大口用饭,你向我学习。
这些天,她比我倔强,一贯在安慰我。
”郭然说,“这几天,我和女儿也达成了共识。
她爸爸活着的时候很愉快,事情虽然累,但是他特殊热爱;生活也很滋润津润,朋友大概多。
他走的时候表情很安详,没有遭一点罪。
我和女儿约好了,会把伤痛和怀念放在心底。

翻看沙琳的微信朋友圈,时空倒转,末了的一条是11月24日,他转发了一条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声援庄河的医护职员返程的视频,并配文:“闻道凯旋乘骑入,看君走马见芳菲。

11月25日

国家及省事情组(专家组)离连,大连疫情防控已进入扫尾阶段。
大连多个地区调度为低风险地区。

12月4日

大连全域调度为低风险地区。
孩子们也将重新返回校园。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辛劳,都是为了换回这久违的平和与岁月的静好。
斯人已去,英名长留。
当我们全城欢庆,手持一份满意的战“疫”成绩单时,沙琳已经不能与我们同欢畅。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历史会记住每一朵翻滚的浪花。
沙琳,他将这份不懈追求和赤胆忠心,作为特殊的影象和勉励,留给了我们,让我们去延续、去发扬。

来源:大连发布微信公众年夜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