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网事”陆华东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19年如一日,奋战在电力抢修一线,做事25万多人次;他们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电力110”,“有困难,就找红马甲”在当地广为流传;他们坚信把大略的事情做好便是不大略,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便是不平凡……他们是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公司)退役军人党员做事队。

有艰难就找红马甲他们用心点亮万家灯火  第1张

时候坚守 护卫“万家灯火”

回顾起成立做事队的初衷,险些所有的老队员都会提及19年前的一个夜晚。
“那天,县城老街停电了。
抢修职员黑灯瞎火摸了半天才找到故障点。
抢修结束后听人说,停电时有位老人欠妥心跌倒,撞破了头。
我们就想,如果早到一下子,大概这件事就不会发生!
”做事队发起人、第一任队长缪恒生说。

如东属沿海地区,台风等自然磨难较多,加上以前老城区的电网根本比较薄弱,电力故障时有发生。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缪恒生等4名在城区维修班事情的老党员决定“组个团”。

他们说干就干,很快就把党员做事队建了起来。
为了方便群众找到他们,做事队统一制作了红马甲,身后写有“共产党员”四个大字,每次抢修后还会主动留下电话。

随叫、随到、随修,24小市价班,365天无休——这是做事队的庄严承诺。
没有值班室,他们买了行军床,晚上睡在业务大厅以便及时接听报修电话。
为了更快地办理问题,军队成立后第一件事便是走遍大街小巷,记录下各种数据。

“我们要把所有的路名、门牌、电器元件型号都烂熟于心,哪怕只能缩短1分钟抢修韶光,为的是尽快打消故障。
”缪恒生说,如今做事队已经做到了1分钟接单、2分钟研判、3分钟备料、城区18分钟内到达。
当年的一支小规模党员做事队,如今也发展壮大到17支军队。

热心做事 “温暖一座城”

作为第二任队长,刘跃平今年即将退休,但他的手机平日里依然铃声不断,由于居民用电有问题时已经习气向他乞助。

每次打开家里的空调,80岁的许继福就会特殊感谢刘跃平和做事队的队员。
他家屋子线路老化,利用大功率电器时总是跳闸。
一个月前,老伴做了小手术后怕冷,但没办法用空调。
情急之下,他打电话给“红马甲”乞助。
没想到做事队不仅很快赶来,而且冒雨前后来了三次,把线路全部重新改换。

在如东,越来越多人像许继福一样,在碰着困难和危险时,第一韶光得到做事队的帮助。
例如,2004年4月27日上午,做事队报修铃声大作:“我是掘港镇中央医院院长,病人已经上了手术台,全院都停电了!
”听到这个乞助信息,做事队急速带上移动发电机乘车飞奔到医院,勘探接线、启动临时电源,从接到电话到灯光亮起只花了15分钟。

“事后,院方和病人家属都拉着我们说,你们不愧是‘电力110’。
这不仅是信赖和肯定,也是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鞭策。
用电关系着社会运转,涉及千家万户,连接着公民的美好生活。
”做事队队员余新明说。

除了抢修运维,做事队还坚持帮扶困难群体。
国网江苏省电力如东公司成立了“共产党员做事队爱心帮扶专项基金”,先后帮助孤寡老人、伤残军人等200多人,捐资金额32万余元,个中6名队员更是坚守承诺照顾义士父母36年。

初心不改 做事“永不褪色”

19年来,做事队队员一批批改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个中。
他们不仅传承了老一辈队员甘于奉献的初心,而且更加看重技能创新,以求更快、更好地为群众做事。

图文报修、一键报修、接单回答,打开“如东党员做事队抢修”微信小程序,市民可以即刻报修电路故障,调度员再把任务派给间隔最近的队员。
抢修队员还能借助小程序合理选择路径,避开拥堵道路,以最快的速率到达抢修现场。
“过去打电话,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在家干焦急。
现在微信报修,能在后台能看到做事队的实时位置,踏实多了!
”如东县掘港镇青园村落村落民唐敏说。

在做事队的备品仓库,看到各种电线和电器元件整洁地摆放在货架上,阁下都有一个二维码,扫一下系统就会动态显示库存数量。
“以前抢修,找配件要花不少韶光。
自从实现备品管理信息化后,很快就能找到匹配的配件。
”队员冒小林说,除了备品管理信息化,做事队还实现了故障报修平台化、抢修信息即时化、问题信息数据化,显著提升抢修效率。

借助做事队的“创新事情室”,一批技能难题先后被占领:“多方向调节刀板的电动高枝锯”办理了抢修锯树时锯口方向无法调节的困难;“接地故障查找仪”缩短了接地故障的查找韶光;“户外箱柜电磁防锈锁”办理了锁具易生锈问题……

“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做事老百姓。
”余新明说,虽然脱下了“橄榄绿”,但穿上“红马甲”的他们将连续尽己所能,为老百姓的美好生活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