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一贯是教诲者奉行的一项主要的传授教化方法和传授教化原则,然而在传授教化实践中,切实贯彻实行好这一方法和原则面临诸多寻衅。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全面渗透和变革包括教诲在内的社会各领域,出身了慕课等传授教化新模式,给教诲者创新了前所未有的传授教化手段,为贯彻实行“因材施教”供应了更加丰富的资源。

随着近日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召开并发布《中国慕课行动宣言》,基于互联网的慕课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成为教诲界乃至全社会谈论的一大焦点。
高速发展的慕课已成为提高教诲质量、推进教诲公正的主要计策举措,成为中国教诲当代化的强大推动力。

慕课在家修学分 网上拿证书  第1张

1.25万门课程 2亿多人次参与

慕课是“互联网+教诲”的产物,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缩写“MOOC”)”。
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传授教化模式,它的出身不仅吸引了在校学生,而且吸引了来自其他领域的学习者目光。
慕课“完备对所有人免费开放优质在线课程”的宣扬、“颠覆高档教诲,实现高档教诲的‘网络化’,取代实体的高档院校”的魅力其实令民气动。

与传统网络课程比较,慕课在互联网上供应学习的视频课件资源、文本材料以及在线答疑的做事,还供应学习用户用于谈论慕课学习内容的相应主题的交互性社区。
把有志于学习的人和想要帮助他人学习的专家带到了一起,从而造成恒河沙数人们同时选学一门课程的景象。
更吸引人的是,慕课险些是免费的,基本没有门槛限定,学习韶光相对自由,学习环境也无限制。

2008年,天下上第一门慕课—“连通主义与连通性知识”的课程于加拿大曼尼托罗大学开设。
同年,加拿大学者针对这一网上课程创始了“MOOC”术语。
2011年下半年,受可汗学院成功的影响,在美国呈现出被称作是美国慕课的“三驾马车”的Udacity、Coursera、edX等慕课教诲平台。
此后,慕课在世界各地迎来井喷式发展。

2013年,在教诲部大力推动下,中国慕课培植开始起步。
慕课平台的注册人数和完成人数此后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国人加入慕课,并完成了学习。

据理解,与2017年比较,中国上线慕课数量由3200门增至1.25万门;学习人数由5500万人次增至2亿多人次;国家佳构在线开放课程数量由490门增至1291门。
目前,已有1000余所高校开设慕课,个中200余门优质慕课先后上岸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韩国等国的著名课程平台。

促进教诲公正 勾引全民学习

慕课的开放性和大规模上风,使其在出身之初就被人们授予促进教诲公正化的期望。
随着越来越多高校课程的加入,慕课的规模和覆盖范围将越来越大,做事于更多的人,尤其是对那些没有机会参加优质高档教诲的人群更为有利,进而缩小上风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教诲差距,促进教诲公正。

浙江大学副教授翁恺2013年开始做慕课,有6门课程上线,累计超过230万人次选课。
他希望通过培植自己的在线课程,把对付学科知识的理解,把精确的代价不雅观、天下不雅观和人生不雅观,通报给更多的学生。
在慕课传授教化过程中,翁恺碰着了一件他自己也没预见到的事。
他说:“有一次线上开课的时候,我给发帖回帖前10名的学员发纪念品,结果个中有一位学员来自连快递都到不了的偏远山区。
这让我真切地体会到,网络和慕课的力量可以将优质的传授教化资源以最快的速率和最低的本钱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2018年底,《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一文戳中了教诲不屈衡的痛点,爆红网络。
该宣布讲述了穷苦地区中学学生通过直播跟随重点中学成都七中同步上课,实现了成绩的提升。
表明慕课这种远程传授教化模式,确实为促进优质高档教诲资源共享,办理中国优质教诲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屈衡等问题,供应了一种可靠手段。

慕课的培植不仅促进了教诲公正,也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培植供应了主要支撑。
慕课学习方便快捷的特色,不仅使在校学生可以上课,也使得社会各界人士随时都可以回到知识的教室,贯彻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
中国慕课2亿学习人次中,有近半是社会学习者。
教诲部挑选400多门佳构慕课上线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700多门佳构慕课上线中心军委“军职在线”平台,为社会各界人士供应身边的学习资源。

推动技能创新 发展愿景可期

慕课是技能变革的产物,支撑起运行的传授教化平台高度依赖互联网技能,其传授教化手段和资源则综合利用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丰富多彩的新技能手段。

在中国慕课大会现场,南京航空航天算夜学教授田威以三校异地同步演示的办法,展示了国产飞机大部件装置虚拟仿真实验。
通过全息技能,身在外地的田威影像呈现在会场前方的演讲台上,其形象之生动逼真,让人啧啧称奇。
现场不雅观众纷纭用手机进行拍摄。

接着“田威”先容说:“依托数字仿真和虚拟现实技能,我能把飞机装置现场搬到教室,还能通过5G技能把各地学生带到实验室互动。
”说完,险些毫无延迟,南京航空航天算夜学、西北工业大学、贵州理工学院三校学生的影像呈现在屏幕上。
他们戴上VR眼镜,进入为课程专门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传授教化程序中,为大型客机C919进行丈量并装置机翼。

像安装国产大飞机这样的大型实验,作为教诲创新的主要成果,虚拟仿真实验传授教化项目轻松办理了没有实验条件、没有传授教化资源的传授教化困难问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教诲”与“智能+教诲”齐头并进。
基于“智能+教诲”的虚拟仿真实验传授教化项目上线数量已超过1000个,注册用户靠近80万;发布了环球首个虚拟仿真实验传授教化项目集中展示平台“实验空间”。
“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成为现实,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供应了新的优质教诲资源。

新技能的发展催生了慕课,其进一步发展也必须依赖于技能进步,《中国慕课行动宣言》将“培植创新之路”列为中国慕课发展五大愿景之一,指出,不断创新是慕课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中国慕课要践行教诲新理念,进一步领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能,创新慕课学习内容、模式和方法,开辟慕课未来发展新境界。
(张保淑 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