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低谷,
才知道高山视野宝贵、不易,
不能停滞的努力。”
作者:余驰疆
编辑:陈佳莉
当《环球人物》请周笔畅回顾录制《声生不息》时印象最深的舞台瞬间时,她停顿几秒——这是她接管采访时的标准思考韶光。
“Sally(叶蒨文)姐唱《祝福》的时候吧。”她说,“这算是我第一次现场看她演出,当她站在舞台上唱起这首歌,那个画面和觉得,有一点点不真实。”
1991年,6岁的周笔畅随父母从湖南移居深圳。那一年,叶蒨文发行了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作品——《洒脱走一回》。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喷鼻香港盛行音乐的黄金时期,用本日的说法,是真正的“神仙斗殴”。谁未曾在离去时听一曲《千千阙歌》?谁又未曾在异域深夜唱一段《夸夸其言》?
读小学的周笔畅,每晚睡前都会从枕头下拿出收音机,调到喷鼻香港的电台节目。在她出道初期,《爱是疑惑》《感激侬》都曾是她演唱频率颇高的港乐作品。
“《声生不息》这个节目开始录制的时候,就有一种探求影象的觉得,以前喜好的一些歌手,喜好听的一些粤语歌,都会勾起很多回顾。”周笔畅对说,“就会想到小时候在深圳,看TVB的电视剧,听喷鼻香港电台播放歌曲的画面。”
·2015年,出道10年的周笔畅举办“BOOM!周笔畅2015巡回演唱会”,并在喷鼻香港红馆连开两场。
诚然,喷鼻香港音乐中的先锋创作和人文情怀,影响了一代人的发展与审美,也为一个时期镌刻下深深烙印。但在歌手周笔畅看来,港乐对她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以不变的天真,
送上热吻”
在“回顾杀”盛行确当下,《声生不息》有一丝独特之处——怀旧之余,节目仍不忘向大众先容一些没有那么盛行却影响深远的喷鼻香港音乐。这也是周笔畅参加节目的目的之一。
她说:“我以为不一定总是要唱那些特殊经典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港乐。实在一贯以来,还是有很多很好的粤语歌,我希望这些歌曲能被更多人听到。”
节目第三期,周笔畅选择了上世纪90年代末喷鼻香港组合Swing的《1984》。她用标志性温暖声线将这首相对冷门的《1984》演绎得细致入微,引发了浩瀚音乐人和听众对这首歌乃至喷鼻香港音乐的再次思考。
·在《声生不息》第三期里,周笔畅选择了喷鼻香港组合Swing的《1984》。
这首歌的出身经历颇为有趣。
创作之初,郭伟亮给歌曲起名为“1983”,由于那一年的喷鼻香港娱乐圈巨星云集。谭咏麟、张国荣、Beyond相继走红,《鹿鼎记》《新扎师兄》等电视剧成为经典。
然而,填词人林宝拿到曲子后,以为“1983”发音很难融入旋律,也不好押韵,便将“1983”改为“1984”。同时,1984年还是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的年份,喷鼻香港在这一年迈开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
因此,在喷鼻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在独属于喷鼻香港音乐的综艺节目中唱响《1984》,自然存在着一种分外的意义。
《1984》的动人之处,不仅仅在于俏丽的巧合,其歌词中的情怀、遗憾和温暖同样打动人心。
“以最温暖的声音,与不变的天真,送上热吻。”某种程度上,这句歌词也与周笔畅的职业追求一模一样。
出道17年,经历过一夜成名,承受过流言蜚语,也实现了自我蜕变,到后来,她选择回到音乐初心进行创作,心境变了,但温暖的声音、内心的天真,没有变。
·周笔畅为节目练舞的生活照。
不止周笔畅,参加《声生不息》的歌手,都有着一种义务感。
74岁再次出山的林子祥,一头银发依然劲歌热舞的叶蒨文,苦练粤语的李健,还有“90后”曾比特、毛不易,“00后”单依纯,不同世代的歌手用不同个性的声音唱着粤语歌,音乐里有致敬、有怀念,更有传承。
“永没有终点,
那永久极远”
在《声生不息》里,周笔畅另一个“出圈”演出,来自她与杨千嬅、单依纯互助的《高山低谷》。
三位不同代的女歌手,唱着各自职业生涯的故事,构建起一幅时空交错的人生画卷。“70后”的杨千嬅唱的是过尽千帆,“80后”周笔畅唱的是峰回路转,“00后”单依纯唱的则是青春启航。
·在《声生不息》里,周笔畅与杨千嬅(中)、单依纯(右)互助《高山低谷》。
节目录制间里有一壁“语录墙”,每位歌手都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想熏染写在便签纸上,然后贴在墙上。演唱《高山低谷》前,周笔畅写下:“有低谷,才知道高山视野宝贵、不易,不能停滞的努力。”
高山,她肯定是见过的,乃至可以说从她第一次涌如今大众视野里,便是一个高峰。
到本日为止,当有问她以为自己在哪个期间最火,她的答案依然是“比赛的时候”。那个在评委口中“拯救华语乐坛”的周笔畅,那个唱着《解脱》横空出世的周笔畅,仍是许多人影象里抹不去的样子容貌。
低谷,她也困难地经历过。
出道后发行专辑,当年猛夸她的评委转而说“塌台了”;两次解约,她除了付出违约金的代价,还被不明原形的媒谅解上“难搞”标签;她有过焦虑,有过不解。
为什么不能纯挚地唱歌呢?为什么不能和平地“分离”呢?2005年的周笔畅,是被300多万票送进娱乐圈确当红偶像;2008年的她,是在名利场中找不到光亮的困惑者。
“现在回看,你以为最初的10年,内心最大的发展是什么?”问道。
“从刚开始不那么适应这个环境,以为尴尬、别扭,到后来逐步地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吧。”
“你想要什么?”
“我要快乐。”她豁达地唱出了一句歌词,哈哈大笑起来。
但这不是玩笑话,最少在周笔畅这儿,她负责思考过。“我当然被外界的声音影响过、摇摆过,实在想明白了,这便是两条路的差别不是么?你是乐意按照别人想要的路去走,还是要按照你自己喜好的路去走,就看你以为哪条路走得更愉快。”
2012年,周笔畅成立个人事情室,起名为“Begins Studio”,意为开始,或者说是重新开始。
“我的性情不是爱出风头的人,但不代表我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我做Begins Studio的初衷,便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管有什么阻力都要武断地走下去,让自己时候有开始的能力。”
·2021年,周笔畅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
一方面,她对金钱、收入没什么观点,齐心专心扑在做自己的音乐上;另一方面,她又承担着全体事情室的生存,必须对一些执拗的坚持做一点转让。她也由此从另一个高度核阅了过去的自己。
“之前便是自我保护意识强,也不太善于社交。除了唱歌跟录专辑,其他的时候都以为很别扭,可能也让公司的人以为我很麻烦。”
很多时候,热爱是一条很漫长很迢遥的旅途,须要挨过很多不爱的时候,才能实现。就像《高山低谷》里唱的:“永没有终点,那永久极远。”
命运“印下情深故事,
更动人”
释然,转让,但欠妥协。这是现在的周笔畅。
汪涵曾说周笔畅是该当生活在“世外桃源”的人,她自己也总是把“佛系”挂在嘴边。
同时,她又是非常执拗的人,她的职业轨迹险些便是一场“被打造”和“反抗被打造”的战役。以前,她反抗公司的打造;现在,她反抗市场的打造。只是,姿态变了,她变得更有策略和聪慧了。
“现在做专辑,可能你做出来也不一定会有人知道。我也可以做跟大家一样的,更娱乐性的东西。但是自己的音乐、自己的专辑,我还是想有更多内容的输出,有更多自我的表达。”
·周笔畅的专辑《LUNAR》封面。
·周笔畅的专辑《史莱姆》封面。
从2013年开始,周笔畅就自己担当监制创作专辑,她也逐渐考试测验越来越多地自我创作。
2017年,她一个人背着键盘、电脑、合成器,自驾在漫天飞雪的北海道,创作了《无所事事》等歌曲。“由于纯白的地方,不会让你那么随意马虎分散把稳力。”
2019年,她又将目光转向社会议题。“由于看到了现在女性的一些焦虑,想要做一些表达。”在专辑《LUNAR》里,周笔畅参与了大半作曲,边幅焦虑、性别瞩目、寻求独立,都被她写进歌中。
· 2019年,周笔畅“LUNAR巡回演唱会”长沙站现场。
差异于刚出道时《条记》那样纯粹的盛行歌曲,本日周笔畅的音乐显得更为小众和个性,却是她真正想做和想表达的东西。
她知道“粉丝”会流失落,流量会低落,但她在17年的发展里学会了个中的平衡之道——大模糊于市。
《声生不息》第一期,周笔畅选了张学友的《夕阳醉了》。她的情由,一是张学友代表着喷鼻香港音乐的标杆,二是这首歌作曲者是来自台湾的童安格——港乐,也是盛行文化领悟与互换的集大成者。
歌词里唱着:“印下情深故事,更动人。”这是属于一个时期的浪漫,也是周笔畅音乐人生的写照。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睿 凌云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理解细则。欢迎大家供应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