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过,老人过冬是个“坎儿”。
这紧张是由于老年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低落,抵抗力较弱,气温的骤降以及冷风的侵袭很随意马虎导致原有疾病加重。

因此,老人更要看重冬季养生。
所谓立冬开始养得好,来年生病少!

立冬来了立冬后养得好来年生病少各科年夜夫提醒快收好 汽车知识

立冬后养得好,来年生病少!

1. 中医科年夜夫:进补“少咸多苦”

河南省公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雪梅2016年在康健时报阐明,冬季为肾经兴旺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
从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
若冬季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以是就该当多吃些苦味的食品,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了。

“事实上,现在大家都很把稳饮食上的‘少咸’,过咸无益,不过,在这个时令吃点苦味的食品倒也不错。
”王雪梅推举苦瓜、芹菜、莴笋、生菜等蔬菜。

2. 心外科年夜夫:头脚保暖一定要做好

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范慧敏2017年在接管康健时报采访时先容,低温时人体外周血管紧缩,造成血管阻力增加及血压上升。
而血压上升又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从而导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去世的患者病情加重。

到了冬天要把稳保暖,尤其是头部和脚的保暖,要选择舒适、抗风的面料。

冬季运动前的热身活动要比其他时令更充分,不要做剧烈运动,选择相对较为缓和的运动。

多吃含叶酸、钙和维生素D的食品,限定钠盐的摄入,这对付有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病人也很主要。

3. 呼吸科年夜夫:肺不好出门戴个口罩

冬季肺病比较难熬,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副院长陈昶2019年在直播节目中提醒:

首先,通过戴口罩等办法,让肺尽可能阔别包括空气在内的外部不良刺激;

第二,尽可能加强身体耐寒演习,让身体循规蹈矩地适应温度变革,例如,生活中我们提倡坚持冷水洗手、洗脸或冷毛巾擦脸;

第三,加强营养,有肺部疾病的人每每能量花费很大,以是要担保蛋白质的及时补充,这是抗病防病的根本;

末了,对原有肺部疾病的掌握也很主要,不要随意停药,如果病情加重,要尽快就医。

4. 推拿科年夜夫:4句口诀改进膝枢纽关头不适

每年的10-11月是枢纽关头痛的多发时令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龚利2017年在康健时报刊文表示,自我推拿与运动疗法可以缓解部分患者的膝痛,对付没有膝痛的朋友,常常推拿与或许能阔别膝痛。
个中,自我推拿有口诀:

膝痛犊鼻求,阿是常来揉。

血海阳陵叩,康健来行走。

犊鼻穴:位于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利膝的功效。
可按揉此穴1-2分钟。

阿是穴:没有固定的位置,有痛便是该穴。
在疼痛的地方按揉1-2分钟。

血海穴:位于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具有理血调经、舒筋活血的功效。
膝痛多为风寒湿邪入络,按揉此穴1-2分钟,可以行血活血,血行祛风而疗膝痛。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是治疗筋病的要穴,具有疏泄肝胆、清热利湿、舒筋通络的功效。
治疗膝痛,可以按揉或手握空拳轻轻叩击阳陵泉1-2分钟。

5. 营养科年夜夫:喝好5杯水防血栓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夏朋滨2018年在康健时报刊文建议:

第一杯水:起床后

温白开水是最好的选择。
清晨是人体生理性血压升高的时候,血小板活性增加,加之睡了一夜,排尿、皮肤蒸发及口鼻呼吸等使水分流失落,血液黏稠度增高。
起床后饮水有助于降落血黏度,从而降落血栓风险。

第二杯水:晨练前

不少人都习气晨练后喝水,晨练前就应少量饮水,降落运动引起的脱水、血液黏稠的风险,有助预防血栓。
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

第三杯水:饭后半小时

饭后不要急速喝水,否则会冲淡、稀释唾液和胃液,影响消化接管。
饭后半小时再饮水,200毫升旁边,有助于缓解餐后的血黏度升高。
但要小口小口地喝。

第四杯水:放工前

上班族常常会因劳碌的八小时事情而忽略了饮水。
建议上班族养成放工前喝几口水的习气,一纸杯的量就足够了。

第五杯水:睡觉前

睡前应抿两口水再睡觉。
当人熟睡时,体内水分会丢失,造成血液黏稠度变高。
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缓解该征象,降落发生脑血栓的风险。

曹子豪/摄

6. 皮肤科年夜夫:护手霜选杏仁油、牛奶等滋润津润身分

秋季本来就干燥,立冬后,北方家庭多开始供暖,南方多利用空调,室内干燥,很多人皮肤干燥、瘙痒。
可以涂抹润肤乳、护手霜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舒友廉2016年在接管康健时报采访时建议,挑选护手霜时最好选择当中含有杏仁油、牛奶、核桃油、椰乳等滋润津润的身分,比较清爽的芦荟,这些身分,在秋冬时令利用更适宜。

7. 骨科年夜夫:再冷也要坚持磨炼,动一动就能暖起来

很多人景象一冷,习气性地就把加衣服作为抗寒首选,实在你轻微活动活动,比如在家里拖拖地,很快全身就会暖和起来。

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洪积波2016年在接管康健时报采访时提到,怕冷的人都是体质不太好的人,以是保暖的根本还是加强磨炼,增强体质。
冬天不要

8. 脾胃科年夜夫:两招暖好胃

景象转冷,我们的消化道最随意马虎“闹感情”。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科主治医师刘慧敏2016年在接管康健时报采访时供应了两个不错的暖胃方子。

(1)如果由于吹风或吃了生冷的食品,让脾胃受了寒而涌现胃痛、胃胀,就可用红糖、陈皮、苏梗、生姜熬水饮用。
建议比例可以是一小手指的生姜,半块红糖,两片陈皮就可以了。

(2)如果本身是脾肾阳虚腹痛、腹泻的人,不妨用干姜、丁喷鼻香、豆蔻三种药材研成粉末往肚脐上一敷。
“三种药材按照1:1:1比例,用温水调和,在肚脐上敷上2个小时,一天2到3次就好了。

此外,也可借助“暖宝宝”给胃肠供应温暖。

9. 生理科年夜夫:户外晒20分钟太阳

上午10时前和下午16时后,可以去户外晒晒太阳,10-20分钟即可。

冬天景象寒冷,日照少,冬季时烦闷症发病率很高。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央心身医学科主任毕建强2019年在康健时报刊文阐明道,日光照射会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变革,如红外线的热效应,使毛细血管扩展,血液循环加快;紫外线可使玄色素氧化,皮肤中维生素D、胃酸分泌等增加,还会使血液中血红蛋白等含量上升。
在充足的日照下,人体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及性腺激素分泌水平都会有所提升。

本文综合自:

①2016-11-08康健时报《立冬进补有了口诀》

②2017-12-08康健时报《心脏病现在正是高发季》

③2019-12-27康健时报《冬季肺病最难熬》

④2015-10-22康健时报《气候变革带来的烦苦处》

⑤2017-10-27 康健时报《膝枢纽关头炎要对症治》

⑥2018-12-14康健时报《五类人易形成血栓》

⑦2016-10-28康健时报《过好这一段冷天气》

⑧2019-06-21康健时报《有趣的烦闷缓解方》

来源: 康健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