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森林遍布,这里的空气,由于感化了水的灵气、树的清新,呼吸的时候都觉得有些甜。
但凡到过柘荣的人,不是被这里湛蓝的天空、苍翠的青山吸引,便是被柘荣公民怡然自得的乐活状态传染。

作为福建省首个“中国龟龄之乡”、“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中国孝德文化之乡”、“国家级康健促进试点县”以及刚刚通过验收考察的“国家级生态县”,柘荣县域资源禀赋丰硕,养生文化悠远,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传承千年的马仙信俗文化,滋养丰润着这方水土。

健康柘荣 最是摄生 柘荣亮起新咭片 汽车知识

如今,柘荣再次亮起新名片——“康健柘荣”,它将伴随顺利开通的高速公路,加速融入沿海发展大动脉。

小县拥有大聪慧“养生文化论坛”朝阳东升

养生,我们人生驿站中,一个总也绕不过去的话题。

12月15日,来自柘荣全县各地的养生爱好者、老年人代表、群众代表近300人陆续汇聚到柘荣县物流园区三楼会场,共同参加由中国康健促进与教诲协会、中国伦理学会联合主理的第三届中国·柘荣养生文化论坛。
这也让他们摁下停息键,放空自己,品味这场纯粹的生活论坛。

论坛的志愿者们明显已适应这样热络的现场,激情亲切问候、安排座椅、供应茶水……眇小的做事细节令四方之客宾至如归。
论坛有幸约请到了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终生名誉会长殷大奎,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海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教授万承奎,福建省康健教诲协会秘书长管纪惠等专家学者。

当日,在养生文化论坛主会场,殷大奎、王海滨、万承奎、管纪惠等专家学者环绕论坛主题“康健柘荣:传承中华养生文化,提升全民康健本色”,分别作了《康健在你手中》、《孝德与康健》、《二十一世纪康健新观点》、《补齐短板,助您更康健》主题发言和专题讲座,深度磋商互换了康健养生文化的精髓。
能够容纳三四百人的会场坐得极满,近5个小时的专家讲座过程中,随着专家的发言,大家聆听思考或会心一笑或掌声阵阵,气氛热烈。
“以前生活没规律,时常吸烟饮酒,早就将康健养生抛到脑后,本日听了论坛讲座,猛然惊醒,深刻体会到康健生活办法和康健理念的主要性。
”参加论坛的一位年轻小伙子很有感触地说。

自2013年柘荣创得“中国龟龄之乡”以来,养生文化高峰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有效地提升大众思想道德情操、康健文明素养,进一步发挥“中国龟龄之乡”品牌效应,促进柘荣康健养生家当发展。

“论坛旨在搭建一个群贤相会、聪慧交融、学术研讨、文化传承的平台,放大养生论坛机制效应,弘扬传统养生文化,助推养生养老家当发展。
”柘荣县委布告薛理朝先容说,借力这一高端养生文化论坛,柘荣一定能够扬上风成奇迹,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繁荣兴盛,为全民康健养生奇迹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柘荣县委县政府对养生文化非常重视,很早就把打造‘生态养生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有效营造了良好的康健养生氛围,且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这是殷大奎第二次来到柘荣,他最大的感想熏染便是柘荣在养生文化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根本。
他说,柘荣人杰地灵,水好、空气好、食品好,并且社会和谐友爱,养生文化培植前景广阔。
而养生文化论坛作为一个主要平台,希望柘荣能够一年又一年的坚持举办,让更多的的人群、专家学者参与进来,提升论坛的品质。

小县拥有大志气“康健柘荣”昂首起步

康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公民幸福的根本。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方案建议,将“康健中国”提升为国家计策,凸显了党和国家对提升公民康健水平的高度重视。

“康健柘荣”便应运而生。

培植“康健柘荣”,柘荣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上风。
该县地处亚热带山地景象区,境内均匀海拔在500米以上,雨量充足,景象宜人,冬无寒冷,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5.5%,城镇绿化覆盖率41.88%,绿地率37.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2平方米,大气质量良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柘荣生活饮用水丰富,天然水含有降落人体胆固醇、软化血管、防止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促进人体骨骼成长发育的锶,偏硅酸,长饮有助保健强身,延年益寿……“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园林县城”的美誉实至名归。
这里是怡情养性的天然寓所,更是康健、幸福、龟龄的摇篮。

2009至2011年,柘荣县连续三年存活百岁老人占当年户籍人口比例均超过7/10万的评审标准。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柘荣人均预期寿命79.08岁,高于全国均匀水平4.25岁,80岁以上老人3359人,占总人口的3.2%,超过报告标准1.8个百分点,在所有“中国龟龄之乡”中位居前列。
经由“中国龟龄之乡”评审组严格考察,2013年柘荣又新得到全省第一个“中国龟龄之乡”。

独特优秀的自然生态、厚重多元的特色文化、朴实和谐的柘荣精神,孕育了柘荣县源远流长的龟龄文化。

不比钱多比孝顺,不比家业比家风。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体系的不断深入以及孝德文化培植“五进五创”活动的持续开展,孝德文化这条丰沛的精神河流,在柘荣迎来发达的新生和铺张,洋溢着兴旺的生命活力,早已融入柘荣这座文化之城的血脉里。

2015年10月,中国伦理学会付与柘荣县“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称号,成为福建省首个“中国孝德文化之乡”。
“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是一张含金量很高的社会名片,这张名片是柘荣今后宝贵的无形资产,该当成为推进‘康健柘荣’的出发点和重点,在孝德文化的改革创新上,联系本地实际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康健中国’培植紧密结合,落细、落小、落实。
”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海滨如是说。

小县拥有大肚量胸襟多措并举护全民康健

“晚年能在条件这么好的环境里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在柘荣县富溪镇养老院中,五保老人林阿简愉快地说。
花光柳影间,几个老人正坐在门前小凳上谈笑唠嗑,养老院整洁干净的卧房里浴室、卫生间一应俱全。

善待本日的老人,便是善待来日诰日的自己。
一贯以来,柘荣县都十分重视养老做事事情,从医疗保健、生活做事、文体休闲、维权、养老做事举动步伐培植等方面,对老年人实施多方面优待。
率先在全市实行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完成居家养老做事站培植、建立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开展“60岁以上老人1元理发”活动,出台了《柘荣县优待老年人履行见地》,从养老、医疗保健、生活做事、文体休闲、维权等方面,对老年人实施24项优待……以知足持续增长的养老做事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享、老有所乐。

从养老做事体系培植到提升全民康健素养,经由多年的发展,柘荣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路径。

——公共卫生做事普惠城乡居民。
柘荣县率先启动县乡医疗卫生做事一体化管理试点以及省级试点基层签约做事事情,进一步增强医疗技能做事能力,让群众享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做事,并且设计制订了《柘荣县基层签约做事事情手册》,将康健人群基本信息和重点人群随访等内容纳入事情手册。
截至2015年12月尾,已为群众签约做事5324户18215人。

——多管齐下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去年以来,柘荣持续开展食药生产经营“大摸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摸清监管工具底数,查找安全风险隐患,做到“一店一档”,安全监管无盲区。
“消费者权柄保护日”、“食品安全宣扬周”和“安全用药月”……结合这些分外的日子,柘荣县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介开展食药安全知识“四进”活动,特殊是在城区5所学校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巡回讲座,采纳学生喜闻乐见的办法,把食品快速检测箱搬进教室,让食品安全意识根植学生脑中。

——全民康健教诲为“康健柘荣”保驾护航。
翻开小学生康健教诲读本,生动的笔墨、活泼的插图,让孩子们轻轻松松就懂得如何获取康健和保持康健……这是柘荣县积极推进康健促进与教诲示范基地培植的举措之一。
近年来,柘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康健促进与教诲事情,通过启动龟龄课题研究、开展康健教诲培训、印发康健知识读本、开设康健教诲课程、开展免费康健体检等办法,改变城乡居民不卫生行为,帮助居民养成康健的行为和生活办法,提升居民康健素养,让广大居民享受美好的康健生活。

发展无止境,谋划新局再出发。
当前,柘荣正处在“十二五”冲刺收官和“十三五”即将开局的历史交汇点上,全县高下正负责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有关哀求,着力以创新、折衷、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海西发展计策和“六新大宁德”培植,深入履行“海西药城”和“生态养生城”,全面加快“五特好柘荣”培植,同时更加看重提升和弘扬养生文化,致力打造康健中国的柘荣样本!

第三届中国·柘荣

养生论坛专家威信论断

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

“现在所说的养生到底是什么?养生便是养护自己的生命,顺应人类传统的进化过程,不要去打乱、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并且遵照科学的养生方法。
柘荣提出打造养生文化非常的好,养生离不开文化。
要养生就要让民众普遍树立一个科学的养生理念,这离不开康健教诲和康健促进。
康健教诲和康健促进是医疗事情中主要的计策方法,是推进康健中国,提升公民康健素养的有力武器。

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海滨:

“康健养生的根本在于养德。
首先是学以养德,读书学习可以开启人的心智,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教化水平;其次是静以养德,唯有保持内心的安静才能保持学习的自觉,才能使思考成为常态;再次是齐以养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末了是俭以养德。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教授万承奎:

“天下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个人的康健和寿命60%决定于自己,个中最主要的便是“用饭”。
现在很多人实在“并不会用饭”,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一天的营养才能进出平衡。
同时,人们还要培养乐不雅观的感情,要学会笑,不吸烟、不酗酒,做到家庭和蔼,方能康健龟龄。

福建省康健教诲协会秘书长管纪惠:

“导致生命涌现短板的缘故原由有很多,如何补齐生命的短板?要做到学会开释压力,保持生理平衡;学习保健知识,培养康健的生活习气和理念;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气,饮食上要把稳食品多样、多喝水等,并且要适宜运动,同时要纠正吸烟行为和过量饮酒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