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作为深圳最大的帮扶项目之一、总投资16亿元的深汕中央医院顺利完成主楼封顶。
为了争分夺秒推进这一民生工程早日竣工、早日投入利用,这一标志性民生帮扶项目也没有按建筑业的常规举行封顶仪式。

“得益于深圳的资金支持、中山大学的人才支持,深汕中央医院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出发点都非常高,将极大提升汕尾市的医疗卫生水平,更好地知足这座城市的须要。
”汕尾市卫生康健局局长叶佐义表示,未来的深汕中央医院,将是粤东区域医疗中央和医学创新中央,是汕尾的一张城市名片。

大年夜局走进汕尾  深汕中央病院高标准打造粤东区域医疗中央 汽车知识

深汕中央医院拔地而起。

投资大标准高 百姓翘首以待

深汕中央医院是省委、省政府支配深圳市对口帮扶汕尾培植的一所综合医院,也是深圳对口帮扶援建金额最大的项目之一,由深圳对口帮扶专项资金全额帮扶培植,总投资16亿元。
项目选址于汕尾城区高铁站中心商务区。
医院方案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一期方案800张床位。
针对汕尾的须要,该院将重点发展心脑血管、骨科、妇产儿科、消化内科、颅脑外科等专科,操持建成集医疗、科研、传授教化、预防保健功能为一体的当代化三甲综合医院。

2017年5月27日,深汕中央医院正式动工。
深汕中央医院采取“深圳培植、整体移交”的模式,由深圳市特区培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培植,估量培植工期约3年半,2020年底前将竣工验收。
项目竣工后,深圳市政府将医院整体移交给汕尾市政府,作为汕尾市属公立医院。
汕尾市将把医院委托给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管理。

“深汕中央医院地处汕尾发展的黄金地段,而征地常日是一个颇费时日的环节,但是,这次征地的进度非常快,紧张缘故原由是老百姓对看病难深有体会,欣闻这次征地是深圳来援建一所高水平的综合医院,非常支持合营。
”汕尾市卫生康健局干系卖力人向先容了一组数据:腾出深汕中央医院培植用地须要迁1350穴墓地、2000多个金斗,前后只用了40天的韶光,这个速率在当地是极为罕见的,足以解释当地老百姓打心里支持这一民心工程。

近日,大局采访组来到深汕中央医院工地实地采访,看到一栋栋披着绿色防护网的大楼已经拔地而起。
施工方卖力人先容,深汕中央医院项目分为医疗综合区和行政后勤综合区,个中医疗综合区包括门急诊楼、医技楼和住院楼,后勤综合区包括后勤宿舍楼、行政科研楼和学术报告厅。
后勤综合区在二层有连廊将宿舍楼、科研楼与医疗综合区相连,医务职员不用到户外即可自由穿梭各楼间,避免暴雨等景象影响。

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社会民生组组长雷本文先容,2019年10月29日,深汕中央医院项目基建工程顺利完成构造封顶,标志着该院从方案预备事情正式进入运营预备事情。
一样平常情形下,一所大型医院的培植,从立项到开业,须要8到10年的韶光,而深汕中央医院的方案培植韶光只有四年,这在业内是非常罕见的,目前统统进展顺利,已经创造了对口帮扶的深圳速率。

一流的硬件 一流的人才 一流的管理

“汕尾市360多万人口,目前只有一所三甲医院,即逸挥基金医院(汕尾市第二公民医院),医疗投入长期不敷,硬件和软件都无法知足患者的须要,很多市民患重症得到广州求医,非常未便利。
深汕中央医院的培植和运营将极大改变这一局势。
”汕尾市卫生康健局办公室卖力人先容,深汕两市领导对深汕中央医院这一民生项目高度重视,希望早日建成为造福一方百姓的民心工程。
深汕中央医院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托管,该院领导多次带队来汕尾,提前参与,全面参与医院的方案设计,以便让建筑的空间构造布局更契合临床须要。

据理解,深汕中央医院在担保学科分布完好的条件下,以上风学科群为主体进行医院整体布局及培植,包括妇儿中央、肿瘤中央、心肺疾病及移植学科群、代谢疾病学科群、神经运动康复学科群。
同时依托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雄厚的临床、科研实力,将组建多个临床中央和医学研究中央。
力争3年内建成当代三甲综合医院;5-8年内打造成粤东地区疑难病区域医疗中央;终极将医院培植成医、教、研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医院,树立共建、援建市级医院的行业标杆。

硬件提升了,软件是否跟得上?这是各方非常关注的问题,毕竟汕尾在造就和吸引高端医疗人才方面同样存在短板。

为理解决人才短缺的难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将派出正高或副高以上职称省级学科带头人30名以上,同时为深汕中央医院培养一大批出发点高、技能过硬的医务事情者,平移至深汕中央医院快速开展事情。
为吸引精良人才投身医院发展培植,汕尾市政府大力支持深汕中央医院人才报酬配套,积极相应中山大学罗俊校长打出的引才“五子”拳,即:畅通选拔渠道,纳入当地正式奇迹体例,是人才“给位子”;落实汕尾“红海扬帆人才操持”,为人才“戴帽子”;保障当地三甲医院水平薪酬并供应生活补贴,给人才“发票子”;优先为高端人才供应周转房,给人才“备屋子”;在子女享受当地优质教诲资源上予以倾斜,替人才“顾孩子”。

盘活一座医院 擦亮侨区窗口

深圳帮扶1100万元声援汕尾华侨管理区公民医院

以15公里的有效做事半径打算,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公民医院(当地人称之为“侨区医院”)可以为周边好几个州里几十万人供应诊疗做事。
但是,华侨管理区家当构造单一,财力有限,对侨区医院的投入长期不敷,这所医院人才流失落严重,设备迂腐不堪,曾创下连续5年没有动过一台手术、全院只开一个门诊科室且只开放半天的记录。
为了拯救这所濒临瘫痪的医院,深圳近年累计投入1100万元的医疗设备,汕尾市拨付100万元的改造资金并将其纳入汕尾市公民医院医联体,从硬件和人才两方面同时发力,终于令这所医院迎来新生。

声援大型设备方便归侨侨眷就医

“现在侨区医院的医疗条件比几年前好了很多,你就安心在表面事情,不用管我。
”华侨农场退休职工杨玉婵坐在病床前,跟儿子通电话报安然。

2019年11月4日,60岁的杨玉婵溘然感到心跳加快,浑身乏力。
在朋友的帮助下,她被紧急送往侨区医院(汕尾市公民医院华侨分院)抢救,年夜夫为她输氧、用药,病情渐趋平稳。

“你们看看我的神色,很红润,对吧?!
我很快就可以出院了,这儿的设备很好,年夜夫水平不错,特殊负任务。
我有很多年没来过医院了,我身边的老同事、老朋友都说这两年侨区医院变革大。

患者杨玉婵先容深圳帮扶带来的变革。

提及变革大,华侨农场93岁的退休职工潘增喜及其女儿潘丽华特殊有发言权。
“以前生病不敢来侨区医院,连个电梯都没有,高下楼特殊未便利,很多患者得托人用单架抬上楼。
”潘丽华说,进了医院,得检讨得拍片,CT机、DR机都没有,去了医院也是白去,末了还得找相识的人租一辆车去市里的医院排队,不是相识的司机还不愿搭我们这些老年病患,到了汕尾,排队做几项检讨须要韶光,又还得住宾馆,真是又费钱又折腾人。
“我爸年纪大了,就算没个头痛脑热,隔几个月也得来医院做检讨。
现在侨区医院添了很多前辈的设备,检讨起来很方便,我们就不用总是往市里跑了。
”潘丽华说。

侨区医院院长黄秦邶见告,汕尾华侨管理区由华侨农场转制而来,虽然管理区常住人口1万多人,以东南亚10多个国家的归侨、侨眷为主,但按15公里的有效做事半径打算,侨区医院可以为周边好几个州里几十万人供应诊疗做事。
华侨管理区这几年经济发展慢,对医院的投入力不从心。
2017年初统计时,侨区医院全院万元以上的设备总代价仅118万元。
几十号医务职员只有12台电脑,个中6台是省卫生部门赠予的,另6台旧电脑能开机但速率太慢基本没人用。
由于缺少人才、硬件也不过关,患者有病想来却无法收治,群众有见地,医院也苦恼。
在年度考察中,好几年排全市倒数第一、第二。

患者在侨区医院就诊。

侨区医院不但辐射人口多,而且是广大归侨、侨眷理解汕尾医疗卫生事业、社会发展的一扇窗口。
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在调研中理解到侨区医院的现实困难,2018年援建了代价600万元的CT机和DR机,现在已经投入利用,并且与汕尾市公民医院放射科互助,CT均由市公民医院的专家卖力审片阅片,也便是说患者在侨区医院做CT,享受的是市级医院专家的做事,极大方便了患者。
同时,为了适应诊疗须要,指挥部还帮扶了50万元支持一楼升级改造工程。

2019年,指挥部又帮扶了450万元的医疗设备。
个中包括血站培植,为新建的手术室开展手术供应安全保障。

“举例说,医院以前的灭菌炉不仅小,而且老化老旧,湿包率高,手术包常常要委托市公民医院进行消毒。
深圳为我们供应了蒸汽灭菌炉,现在我们院自己可以供应合格的手术包,大大减少了手术包运输途中的污染率,保障了群众手术安全。
”黄秦邶说,两年韶光,深圳为侨区医院供应了1100万元的设备和资金,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方便了广大患者。

“差等生”变“头等生”

在深圳大力帮扶侨区医院的同时,汕尾市委市政府也哀求汕尾市公民医院供应支持。
2018年2月,汕尾市公民医院华侨分院挂牌,侨区医院与汕尾市公民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形成长期互助模式,每周都有市公民医院的专家来侨区医院坐诊。
侨区医院曾连续3年在省临床考验室间质评事情中被通报批评,到2018年被评为精良。

侨区医院由差等生变头等生。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采访中,在病房碰着一位来自惠州市惠来县东港镇白领村落的患者,她叫陈春喷鼻香。
原来,63岁的陈春喷鼻香在家中跌倒了,当地镇卫生院没有CT机,如果去惠州市检讨,就最近侨区医院远。
听说这边现在设备很高端了,家人就把她送来住院。
“这边的年夜夫很敬业,待人也很激情亲切,检讨结果也让人信服。
”陈春喷鼻香说。

一组统计数据进一步佐证了深圳帮扶的成效。
2017年,侨区医院整年手术量为零,门诊量1.4万人次,业务收入200多万元。
2018年,门诊量同比增长1.24倍,住院人数增长1倍,均匀每月开展手术12台。
2019年前十一个月,业务收入、住院人数、门诊量同比仍有大幅增长,患者满意度大幅提高。
昔日汕尾最掉队的医院已然擦亮了侨区的窗口。

有钱的出钱 有地的出地

——深圳对口帮扶发挥引领浸染引发社会各界着力

“在深圳大力改进汕尾基层卫生院医疗条件时,常常涌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征象,产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放大效果。
”采访中,汕尾市多位基层卫生院卖力人都对大局采访组发出这样的深情感叹。

“以前差点揭不开锅了”

在陆河县东坑镇政府大院门前不远处,一栋新建的4层小楼紧邻路边,这里是东坑镇卫生院新住院大楼,培植资金230万元,个中70万元为省里的财政拨款、160万元来自深圳的帮扶资金。
新大楼启用后,东坑镇卫生院床位由5张变为32张,基本能够知足全镇2.3万人口的住院需求。

患者彭阿婆见告,以前的卫生院病房很小,也没有独立的卫生间,监护仪等基本的设备都不完好,没什么人乐意来这住院。

“我们院,以前差点揭不开锅了。
”东坑镇卫生院院长朱旭武回顾说,以前缺医少药,患者不来看病,2017年他担当该卫生院院永劫,账户上的钱都不足交水电费,历年欠下的员工社保多达39.8万元。
不少员工办了停薪留职手续,自谋出路去了。
可以说,基本上便是个瘫痪的卫生院。
供电、水务部门看到这么个情形,为了支持维系住卫生院,就减免了我们的一些水电费。

2018年,在深圳的帮扶下,东坑镇卫生院建起了新大楼,后来,深圳又帮扶捐赠了数字化X光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彩超等一批医疗设备,代价共计200万元。
朱旭武把自谋出路的医务职员重新调集回来,并增设了中医馆、理疗康复科等科室,极大知足了当地患者就近看病的需求,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随着业务量的上升,卫生院业务收入也随着上升,2019年把前些年拖欠的社保全部缴清。

“你看,这些空调是镇上的乡贤捐的,这些椅子也是。
”朱旭武说,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患者住院时,看到新卫生院还短缺一些东西,出院后,就捐东西过来。
个中一位乡贤说,“一百万我捐不了,我就捐钱送15台格力变频空调给你们吧。

深圳医疗卫生帮扶得到了受援地老百姓的同等好评。

村落里捐地支持盖医院

2015年,陆河县水唇镇卫生院新综合楼破土动工,设计培植面积3648平方米、楼高6层、床位96张,总投资约1150万元。
后因资金短缺大楼歇工了。
正当卫生院一筹莫展之际,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的干部在拜访调查中获悉了这一情形,经由调研,决定将这一项目纳入帮扶菜单,出资550万元支持大楼复工、添置DR机、彩超机、除颤仪等医疗设备。
2018年10月1日新楼启用前,指挥部又联系了龙岗区残联,争取到代价300万元的医疗康复设备捐助。
与此同时,水唇镇卫生院还对原有的旧楼按二级医院的标准进行升级改造,用作医技门诊楼。
两栋楼的面积加起来近6000平方米。

深圳援建的水唇镇卫生院新大楼。

“以前院里的化验室兼作抽血室,非常不规范,一共才12平方米,现在光化验室有150平方米、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做事科有200多平方米。
结合本地病患需求,我们还新设了中医诊室、康复中央等科室,新招了一些专业技能职员,也从县公民医院返聘了一些退休的专家,技能力量大为增加。
”水唇镇卫生院院长刘业渡说,培植这栋综合楼时,不但是深圳在雪中送炭、大力支持,当地莲塘村落村落民也作出了义举——5000多平方米的用地,村落里没要一分钱的征地费。

由于水唇镇卫生院综合条件的明善改进,为它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本。
2019年,陆河县将水唇镇老年人养护院(医养结合中央)培植工程是纳入县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依托卫生院的技能支持,镇政府在卫生院门前培植100个床位、总建筑面积5997.66平方米的养护院,以办理当地失落能或半失落能老年人的康养问题。
对这一民生项目,深圳投入帮扶资金200万元。
水唇镇新丰村落是深圳市纪委对口帮扶村落,该村落以260万元帮扶款入股,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项目资金缺口。
在工地看到,大楼已完成主体培植,进入装修阶段。
“感谢深圳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目前工程进展顺利,估量明年10月可投入利用。
”刘业渡说。

数说深圳卫生帮扶

援建深汕中央医院,总投资16亿元。

援建汕尾市中医医院,初步确定出资8亿元,方案床位800张。

援建汕尾市康健医疗数据中央机房及医疗卫生应急物质储备室大楼,出资1350万元。

声援公共卫生急救体系救护车和应急指挥车,出资 1179万元。

援建汕尾基层卫生院,出资 1.26亿元。

编辑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