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说]
作为一名烧伤科年夜夫,我恪守“家国情怀牢记义务是灵魂,实事求是科学创新是核心,艰巨拼搏勇攀高峰是基石,联络协作共创伟业是根本”的职业精神;作为一名援疆党员,我追求“思想像天池水一样纯净,毅力像胡杨树一样倔强,联络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古迹像雪莲花一样闪光”的自我实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新疆群众做事中去,为国家稳定繁荣奉献统统。
——刘根立
从主动请缨以一名普通年夜夫身份加入援疆军队,到临危受命挑起一所老牌医院的重任,再到为了事情须要延长援疆时限,保定市第五医院党委布告、现新疆生产培植兵团第二师(简称“二师”)焉耆医院党委副布告(主持党委事情)、烧伤专业主任医师刘根立,舍小家,为大家,用生命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担当,用行动展现了河北援疆干部人才的风采。
老骥伏枥壮心在
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首府库尔勒市出发,沿吐和高速向东北行驶50公里,就来到天山脚下焉耆回族自治县的县城。被大多数当地人认为是《西游记》中流沙河的开都河穿城而过。二师焉耆医院就坐落在这条河的南岸。这所建于1950年的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曾是巴州最好的医院。
在不大却有条不紊的办公室里,刘根立放下手中的文件,戴上眼镜,含笑与我们逐一握手。
2017年3月,当57岁的刘根立踏上援疆路时,他放下的是保定市第五医院党委布告、副院长这份行政职务,准备去最基层的团场卫生院做一名普通年夜夫。“到国家和公民最须要的地方去,是一个年夜夫的任务,更是一个党员的担当。”刘根立回顾说。
然而,二师领导看到刘根立的履历后,提出让他在更高的层面来供应帮助。于是,他被留在了二师库尔勒医院。半年后,刚适应了事情和生活环境的他,又被任命为二师焉耆医院党委副布告(主持党委事情)。
虽然到焉耆去事情,与在库尔勒比有诸多不便,事情也会从原来的纯业务转变为业务、行政两头顾,但刘根立还是接管了安排。他表示,环境越艰巨、事情越繁芜、难题越多,越须要有人去做。“虽然来这里任职不是我的初衷,但组织须要我去哪里,我就会去哪里。组织信赖我,我也不会辜负组织的信赖。”
2018年8月,刘根立为期一年半的援疆任务圆满结束,就在他打算回保定与家人共享明日亲之际,二师党委再次挽留他,希望他能为二师医疗卫生事业连续奋斗。他很快做出了选择,连续留下为二师焉耆医院的综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留下意味着更加忘我的事情。就在这年年底,刘根立在事情中发病,被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总管炎和急性胰腺炎,且须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本来他可以在家休养3个月,但他不久就返回了事情岗位。“有了这个经历,我更以为要抓紧韶光做些事,要不就来不及了。”刘根立平淡地说。
不负重托善作为
随刘根立巡视医院各科室,笔者在口腔科库房的门上,创造一张“6S坚持管理基准卡”,上面有库房的内部照片,还有存储物品的清单。“这是刘布告来了往后实行的‘6S’管理制度。你看,我们的库房多整洁有序。”护士长朱胤笑着说。
到二师焉耆医院上任后,刘根立创造,规章制度不健全是这里最大的问题。“无章可循,再强的实行力也是空谈。”
于是,刘根立烧起第一把火:实行“6S”管理制度——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为要素,通过明确“场所、方法、标识”,构筑整洁有序、一览无余的事情环境。
为实行这一制度,刘根立又开出一个“处方”:走出去学习。
2018年3月,一名副院长带领6名职能部门卖力人深入到保定5家医疗单位稽核学习。之后,全院护士长分批次去保定进行业务互换。外出参不雅观,让许多第一次走出新疆的医护职员大开眼界。“半月的学习韶光虽然不长,但是我学到了前辈理念,开阔了眼界,这成为我照顾护士事情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朱胤的感想熏染验证着刘根立这张“处方”的“疗效”。
如今,这里的各个科室,小到考验单、试管,大到操作仪都各归其位,随用随拿,触手可得。库房里,物品分类摆放,还有分别代表“须要补货”“用量充足”“数量过多”三种状况的黄、绿、红三种颜色标识。对科室照顾护士站的哀求则更为细致严格,包括医护职员的着装仪表、接待患者要面带微笑、利用文明用语等都有规范。
“表面上看,这种管理办法是为了改进医院环境,但其终极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素养,让大家养成负责对待每件小事、按规定完成事情的良好习气。现在,‘6S’管理已经延伸到医护职员家中。”刘根立说。
有了好的制度,只是改变了医院的精神面貌。“只有以技能为核心,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军队,才算真正完成了声援焉耆医院的义务。”刘根立一步接着一步辇儿为。
他发挥援疆干部人才浸染,鼓励他们发挥技能上风,带动医院推广新技能。同时,还约请保定医疗专家来院授课并进行技能辅导,还积极合营河北省援疆事情前方指挥部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事情,推动义诊做事“八走进”活动踏实开展。作为派出单位,2018年保定市第五医院与焉耆医院签订了“靶向帮扶”协议,利用保定市第五医院烧伤专科的上风资源使焉耆医院的烧伤项目成为二师公共卫生应急事宜主力军……
舍家报国筑大爱
8月11日是古尔邦节。节日前夕,刘根立照常去看望了在二师27团五连的“亲戚”牙生·卡斯木一家。
“寄父、寄父……”刘根立刚进屋,牙生10岁的儿子迪力亚尔急速迎上前,牢牢地抱住他,高兴地呼喊着。这时,大女儿迪丽热巴也走过来,拉住他的手。“看看,看看,我们的迪力亚尔又长高了,迪丽热巴也更俊秀了。”刘根立在两个孩子的簇拥下走进里屋,坐到床边,“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聊起天。
自从与牙生一家结了亲,刘根立常常到他家拜访慰问,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帮助办理实际困难,为孩子购买书本、文具、衣物等。2018年“斋月”结亲周期间,刘根立来到牙生家,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看到他家的门锁坏了,就亲自动手改换;瞥见家里的马桶盖不能用了,就自己出钱换好。早上,刘根立为一家人做好早饭,并送孩子上学,还随着牙生到承包地里干农活。就这样,他自然而然地成了这家的亲人。
“民族联络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与少数民族结对认亲,开展帮扶,也是援疆干部的分内事。”刘根立说。
对待病人,刘根立同样展现着他的担当与大爱。当车祸唯一受伤幸存者无法缴纳住院手术用度时,他坚持救人第一,并代替家属在手术单上具名,赢得了救治韶光;当一名来自和硕的干部因大面积心梗入院时,他果断要求巴州援疆的心内科专家到医院会诊,成功挽救了年轻的生命;当焉耆盆地儿童流感患者增多,各个医院儿科病房一床难求时,他启动应急预案,安排多部门协作成立综合病区,开设夜间儿科门诊,最大限度地知足了患儿就诊需求……
而在妻子和儿子眼中,他却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丈夫和父亲。连续两年,都是妻子和儿子一家到新疆来陪他过春节。为了照顾有病的他,老伴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孙女留在焉耆,而儿子只能相隔千里品尝思亲之苦。
“刘根立是河北援疆干部人才的精良代表。他牢记义务,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全情融入,至心付出,让各族公民切身感想熏染到医者仁心,是我们身边的好榜样!”河北省援疆事情前方指挥部党委布告、指挥长樊成华这样评价刘根立。
刘根立则诚挚地说:“援疆也是一份人生答卷,我有信心能把它答好,并取得满意的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