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秀士出,一个时期有属于一个时期才俊。散文家王充闾曾把沈延毅、吕公眉、陈怀三位师长西席誉为“辽南三老”,又因吕、陈两位师长西席分别居住在盖州和营口,故又称之“营川双壁”,三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在诗词歌赋方面足以引领地方,执骚坛之牛耳,一时贤士多从游。
三位乡贤还有一个共同点,年遐龄永,沈老活了九十二岁,吕公眉活了八十八岁,陈怀铁辛稍有逊色,但也活了七十六岁。在体坛,年事越小越有上风。在文坛则反过来,尤其是字画诗词等艺术界,岁数大是一个上风,年事上风。衰年变法,齐白石便是一例。你想在艺术上“变法”,你得先活到衰年,然后再琢磨艺术创新的事儿。很多艺术家,不是不是不想变法,可惜天不作美,不给你韶光。
沈老就比较幸运,他的字高古开张,然而真正将何绍基和颜体融为一炉,形成独特他碑体行书艺术风貌之时,也不过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事情,那时候沈老已过耄耋之年了。艺术家龟龄还有一个好处,便是当同时期的人多已凋零时,你作为大师见证者的分量就可以显露出来,你可能不是大师,但是受过大师指示,亦可以弟子居,想考证真伪都没办法。
在什么时期生,在什么时候走,在什么时期活,对付墨客或艺术家来说都无法选择。比如上文提到过的三位师长西席,有两位就曾受教于鲅鱼圈芦屯镇北李屯村落的刘德成师长西席,假若刘德成能够活到八十年代,彼时不过八十至九十岁之间,那“辽南三老”便应改为“辽南四老”,“营川双壁”或许应为“营川三侠”。
(刘德成故居 北李屯村落)
当光绪二十七年的风又吹开了北李屯村落的桃花时,六岁的刘德成开始入塾破蒙了。他的老师是他的伯母王淑真。两家相距很近,一百年之后,两座老屋子颓败不堪,无人居住,时有黄鼠狼逾墙而入。荒草衰杨,昔日门庭荡然无存。
刘德本钱性聪颖,听得津津然若有余味。始学属对,兼习为古文词。王淑真书工颜柳,善用藏锋之笔。沈延毅的父亲见了,叹为墨机苍老,无闺阁气候。及长,入坟山寺小学从傅运衡师长西席游。坟山寺因山势如坟而名,原为寺,后改为小学,今庙址仍在,更名为双台子归茗寺。刘德成在诗中写道:左抱温泉右带河,门前老柏千万纪。禅房倚草作四邻,紫萝经雨更清新。
及长,入学盖平中学。刘德成是盖平中学第一级学生,写出《苏武牧羊》歌词的蒋荫堂师长西席是他的老师。刘德成在这里读到第三年的时候,给茅盾写了一封信,揭橥在了《学生杂志》上。一年后,刘德成考取了北京大学,从著名学者刘毓盘治诗词。毕业之后曾担当奉天警察厅秘书、东北大学编辑主任、冯庸大学教授、辽宁省图书馆馆长等职。刘德成作旧体诗,感时伤世,却又不落窠臼,率意挥写,摹古而能创新,境界自高。
在1926年8月13日的《盛京时报》上, 陈百如撰文《东省文人月旦》,称刘德成与马宗芗、陶明濬、金毓黼、于省吾为东北文人之俊彦。马宗芗是章太炎弟子,书法家,乾嘉小学成绩颇深;陶明濬,曾任东北大学教授,《新亚日报》社长;金毓黼和于省吾均为史学大家,有趣的是这几个人都是北大毕业。刘德成以诗词见长,与学者金毓黻常有唱和之雅。金毓黻大刘德成八岁,称“刘话民颇有清才”。刘德成不仅是墨客,还是“东北学”的成员,常常与金毓黻、卞宗孟等人一起聚会活动,如1931年2月8日“午间,诣图书馆,东北学社开例会,刘话民主讲。”1931年6月5日“晚间归来,赵存甫、卞宗孟、刘话民合邀饮于明湖春。”
1946年11月30日,刘德成与金毓黻同游沈阳北陵,金毓黻赋诗一首,刘德成随即和之,诗云:“游兴浓于老敬通,行吟应卜砚田丰。乱云消长斜阳外,醉墨纵横败壁中。短发频搔惊雁阵,会心一笑听松风。此间到处堪携隐,何必江湖觅钓翁。”
在《静晤室日记》中记载:1947年7月14日,刘话民教授适来谈,因留共餐饭。刘君和余诗二首,颇有气势。此时刘德成为辽东文法学院中文系教授。刘德成之以是能聘任辽东文法学院,皆因弟子匡扶之功。早在二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刘德成诗名甚盛,享誉关外。一天他接到了营口同兴茂绸缎庄一个名叫匡扶的学徒的信,里面寄来了两首旧体诗。刘德成很快就回了信,而且倍加讴歌与鼓励,自此两人便酬唱往还。
三十年代的长春是一处文化重镇, 匡扶此时是长春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吕公眉与匡扶同乡且同龄,此时是长春的一个小学老师。刘德成作为长辈,便常常召引两位老乡饮酒作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叫做王郁云,前清举人,《盖平县志》的编撰者。
1947年,匡扶任职于沈阳辽东文法学院,是中文系主任。这一天,他去拜访亦师亦友的刘德成师长西席,却创造刘夫人正在灶下做玉米面窝窝头,匡扶心下甚难堪过,便请师长西席到文法学院作兼职西席,课时费也只管即便多奉赠一些。
匡扶在诗作《乱后初谒德成师长西席沈阳》中记述了光景的多艰:跌宕文场又宦场,一灯且共话悲惨。惊闻朋辈多新鬼,剩有诗篇寓旧狂。
八十年代初,盖县图书馆馆长王化基师长西席曾写信给匡扶,讯问刘德成的情形,匡扶复书说刘德成病殁于五十年代初。据刘德成族人讲,刘德成有一女,参加过抗美援朝,后事情于沈阳妇婴医院。
(《一苇轩诗剩》刘德成著 1926年印)
刘德成写著有《一苇轩诗剩》,所谓诗剩,指的是戊午迄戊辰(1918——1928)凡十年间得诗五六百首,题曰《一苇轩诗稿》。后稿本遗失落,所能记录者,止百首耳。刘德成有理论文章集成《词学概论》。原营口师专校长王金令前年曾刊印《一苇轩诗剩》百余本。现今东北师范大学古籍部存有刘德成部分藏书。
其《自题小照》诗云:“十年江海一枯鳞,斯世空留报国身。放眼山河无剩泪,题墨客是影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