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挽回大师”帮助挽回恋情 真的吗?

审判长 任素贤:法庭要问你,你们一贯在说咨询做事、发卖,我想理解这个咨询是什么?

只要花钱就能挽回情感揭秘情感挽回大年夜师的千层套路 汽车知识

被告人 王某:前期的咨询是一个剖析的过程,客户来找到我们,我们针对他讲的事情,来给他剖析他感情当中涌现的问题。

被告人王某,是这起“情绪挽回”诱骗案的被告人之一,虽然他声称自己和公司成员是帮客户剖析情绪问题,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公诉人 胡蝶:2020年5月起,被告人王某出任山东朝朝暮暮教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卖力人,并于同年8月成为该公法律人代表,在其任职期间伙同他人,为骗取钱款,安排事情职员在不具备专业知识条件下,谎称可以帮助办理个人情绪问题,采取包装虚假身份、勾引下单的办法,骗取被害人信赖。

法人代表以多个名义骗取钱款二百余万元

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王某是这家所谓咨询公司的卖力人及法人代表,他安排事情职员以发卖情绪挽回做事、延长做事周期、第三方参与分离勾引等名义骗取被害人钱款,共计公民币200余万元。

从吸引目标群体中计,到鞭策其购买各种所谓的情绪挽回做事,这个诱骗团伙是如何运作的?又有什么手段让被害人笃信不疑呢?

刘师长西席被奉告,几位导师会全力设计方案,让他的女友转变主张。
不过,事情真的会进展顺利吗?最初刘师长西席又是怎么知道这项做事的呢?

刘师长西席说,2020年7月时女友和自己提出了分离,他不想一段恋情就此闭幕,于是在网上搜索到了一家名叫朝朝暮暮的情绪咨询公司,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办法。

被害人 刘师长西席:她(情绪剖析师)给我打了彷佛三四次电话,我直接是挂掉的。
她就给我打了视频过来,视频过来之后她就说她帮助过的人,送过的锦旗挂的是满墙的,我看到他们的(资格)证,他们取得这些造诣。

公司声称会派专人和被害人前女友沟通

想到前女友不接电话,微信也拉黑了,于是刘师长西席怀着一丝希望,和这个自称情绪剖析师的女子取得了联系。
情绪剖析师见告刘师长西席,他们可以签订一份做事协议,由公司派专人和前女友沟通,勾引她回到刘师长西席的身边,为期一个月的做事,价格是3888元。
想到不久就能和前女友重归于好,刘师长西席绝不犹豫地付了款。

一个月很快过去,然而,刘师长西席的满心期待却只等来了一个令人心坎不安的。

被害人 刘师长西席:她说这个女的现在有新的男朋友了,须要分离。
她说她进行第三方的分离,找女生跟那个男的进行谈天,然后发出一些谈天暧昧证据,跟前女友进行沟通。
价格彷佛是一万八。
他们说现在是最佳的期间,你赶紧把这个钱交了,钱交了他们进行下一步了。

“三方分离做事”作噱头 内容极其荒诞

情绪剖析师说,所谓的“三方分离做事”,是指团队派一名异性,以第三人的身份,参与到刘师长西席前女友和其现任男友的关系中,让前女友对现任男友意气消沉,然后借机拆散两人。

支付了一万八千元升级做事后,流传宣传更高等的情绪咨询师以及运营团队开始为刘师长西席打造情绪挽回方案,那么这一回,刘师长西席能否如愿以偿呢?

被害人 刘师长西席:后来好永劫光了,我说这个事情怎么这么慢,他们说这个是须要韶光的,你不能焦急,回去等待。
我当时就想要一个结果,她说你女朋友这个思想现在有一点问题,已经认识到那个男的(不好)了,但你女朋友还是不想分开,她说你女朋友缺少安全感。

高价续费后 情绪导师却失落联

当刘师长西席再次高价续费做事后,却创造所谓的情绪导师不复书息了,这时的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报警后,警方很快锁定了这个诱骗团伙,并将王某等十几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刑侦大队反诈队队长 姚凤杰:嫌疑人当时窝点有好几处,大概是两幢商务楼里面,支配有四五个窝点。
赃物的话,有大量的话术、手机、作案电脑等。
条约我们大概梳理一下,大概有三四千份条约。

警方创造,该团伙包装成咨询公司招聘业务员,新人入职后经由话术培训,就能得到所谓的生理学干系证书。
职业头像搭配资格证书,再加上朋友圈里刷屏成功挽回案例,一个个情绪导师的人设就这样打造出来。

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刑侦大队反诈队队长 姚凤杰:总的几个正犯,老早便是凑在一起的。
下面的员工,一样平常他们是通过不断地对外招工,以教诲咨询、情绪咨询这种名义,一样平常他们招收的学员都是有一定的发卖履历或者推广履历的发卖员。

团伙成员常常谈论如何升级行骗手段

“报价后客户犹豫未定怎么办”,“碰着强势的客户怎么办”“客户增多、管理混乱怎么办”,令办案职员印象深刻的是,团伙成员的手机中不仅收藏了大量话术模板,还会常常进行所谓的业务谈论,互换如何升级行骗的手段。

而团伙成员发卖的所谓技能定位,获取谈天记录,乃至是毁坏他人情感关系等一系列做事,他们真的能够达成这些毫无底线的目标吗?

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刑侦大队反诈队民警 何翠峰:他们说公司机密,这些都是公司机密,凡是他们不存在的东西,他就说以公司机密(当借口),或者说随便弄个什么图搪塞他一下。

巧立各种名目 哄骗客户连续交钱

原来,这些咨询师以保护隐私、公司机密为由,对付前任的情形,他们都会编造一些模棱两可、难辨真假的概况转达给被害人。
所谓的做事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团伙成员唯一的目的,便是巧立各种名目、哄骗被害人连续交钱。

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刑侦大队副支队长 谷峰:他们会PS(修图)部分的微信谈天截图,发送给被害人,来稳定他,或者让他来相信,我们公司确实在开展对应你的、专业的一些做事。
三方分离也好,或者技能定位也好,或者说是谈天记录的截取也好,这些根本便是不存在的一个手段。

2021年12月15日,金山区公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法庭上,正犯王某及团伙成员的手段被逐一揭开,这些所谓的情绪大师和被害人的每一次沟通,都暗藏心机。

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2019年以来,被另案处理的刘某等人先后成立了多家所谓咨询公司,被告人王某便是经他约请入职、并成为朝朝暮暮公司卖力人的。
这家公司设有客服部、剖析师部、做事部、人事部以及财务部。
王某所说的发卖部,便是个中最为关键的剖析师部。

利用话术 包装成履历丰富的情绪导师

法庭上,公诉人宣读了所谓“剖析师”的供述,他们利用话术,把自己包装成履历丰富的情绪导师,不仅如此,他们说自己是有“证”的,这言下之意又是什么呢?

审判长:婚姻家庭咨询师证是什么证?

被告人 王某:这个证是老板联系我们当地的一个生理咨询师机构,然后让他们在我们阁下的一个会议室里面去培训,讲的两性关系,培训完之后他们去集中考试,拿到证书。

审判长:培训了多永劫光?

被告人 王某:大概有一个月旁边。

故意营造紧迫氛围 向客户“逼单”

被害人肯定想不到,一个月的所谓培训,加上话术和人设经营,团伙成员一个个就都成了履历丰富的情绪大师。
剖析师还会营造出一种充满危急感的形势,让急于求成的被害人感到韶光紧迫,再不付款购买做事,另一半就彻底挽回不明晰,而被害人越是焦急就越随意马虎中圈套。

看人下菜碟 按客户经济状况收费

剖析师表面上会见告被害人,做事用度依据挽回恋情的难度划分为多个等级。
但事实上,早在剖析师接手之前,客服部的成员就已经在谈天过程中,摸清了被害人的经济状况,之后的报价不过是“看人下菜碟儿”、尽可能多的骗钱而已。

环环相扣 勾引客户升级做事

如果有目标中计,客服部成员最先脱手,理解被害人的情形,第二步由剖析师忽悠被害人购买情绪挽回做事,第三步则会由咨询师接手,鞭策被害人花费更多的钱来升级做事,也便是所谓的“二次开拓”“二卖”。
这一套流程下来,大多数被害人都被蒙在鼓里。

被害人不知道的是,这统统都基于谎话之上,团伙成员根本不会供应所谓的情绪挽回做事,只是利用“心灵鸡汤”骗取被害人信赖而已。

如有客户质疑 采纳退款等办法相安无事

在这些交了钱的客户中,也曾有人提出质疑,而这种时候,公司就会采纳退款等办法相安无事,而更多的客户则是对所谓的做事笃信不疑,根本没故意识到自己深陷骗局。

被害人 李女士:我实在后来我是有点后悔的,当时付了那么多钱,是有想让人家退给我的,但是后来想想这不都是我自己找的吗?我不去找这个机构的话,他们怎么会骗我钱呢?我就没有跟他们有任何的纠缠了。

和其他被害人经历相似,李女士先后投入了近五万元钱,将挽回恋情的希望寄托在了涉案公司,在办案职员电话联系她之前,她一贯以为自己购买了做事,只是终极没有成功而已。

一审宣判:55名被告人分别获刑

2021年12月30日,上海市金山区公民法院对这起“情绪挽回大师”诱骗案一审宣判。
法院审理认为,王某经他人纠集,以造孽霸占为目的,通过电信网络骗取被害人钱款数额特殊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诱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惩罚金公民币十五万元。
此外,成立多家咨询公司行骗的被告人肖某,公司卖力人张某以及担当“剖析师”“咨询师”等角色的别的54名被告人,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至拘役、缓刑不等。

法院认为 55名被告人均不具备从业资质

法院认为,起诉至法院的55名被告人,都不具备干系的从业资质或履历。
被告人辩称他们得到了生理咨询干系证书,但经法院调查,这些所谓证书并不在国家所认可的职业资格认证之列。

上海市金山区公民法院副院长 任素贤:开几次培训会,考试的时候有人见告他们你们去领一下答案等等,以是用这样的办法取得的资格证书,显然它的含金量是要疑惑的。
第二个从行为模式来看,剖析部的这些剖析师们会浮夸宣扬,许诺一些根本做不到的一些事变,目的便是为了让这些被害人掏钱,在转入咨询部往后,咨询部的这些职员为了升级做事能获取更多的钱款,进一步浮夸事实,遮盖原形。
我们认为他们的诱骗的性子是比较明显的。

法院认为涉案公司员工应共同承担法律任务

办案职员称,有被告人辩称自己并没有直接打仗客户行骗,或是只卖力公司的一部分业务,对其他事宜都不知情,但这样的说辞显然不能让他们免于担责。
法院审理认为,涉案公司员工的欺骗行为是分工合营、环环相扣的团伙犯罪,要共同承担法律上的任务。

上海市金山区公民法院副院长 任素贤:我们法律上面都会从共同犯罪的角度来予以评判,也便是说共同犯罪里面被告人之间分工不同,有的人详细履行,有的是组织,有的是教唆,有的是领导,我不一定要去做一些详细事务,但从共同犯罪角度不影响这些人来共同承担法律上面应该承担的任务。

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会碰着情绪方面的困扰,此时如果有人见告你,他们能帮你挽回另一半的心,或许很多人都会动心。
生理学专家喻丰指出,这也正是团伙成员的狡猾之处。

武汉大学生理学系主任 喻丰:他比那些电话诱骗的团伙要高明得多,首先他是愿者才中计,打电话给他的一定是有需求的人,这个里面有很高的概率他能够骗到。
第二个便是由于他供应的这种需求,能够知足这些人的情绪代价也好,抚平自己生理的认知的代价也好,反正他的需求能够达成。

生理学专家认为,人们碰着情绪挫折时,每每无法保持理智的头脑做判断,这也让团伙成员有了可乘之机。

专家提醒,面对情绪问题时,要只管即便克制冲动行事,对付对方的说辞要多加讯问查证、保持理性思考,这样能够更好地识别骗局。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