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题记

中秋月作文-关于中秋月的作文 知识百科

  这是一个金秋的季节,月满西楼,分明的月光,洋洋洒洒地铺了一地。四周可以听见的也只剩下田中那偶尔的虫鸣声了。他静静地倚在床边,若有所思地望着地板上的白霜。披上青袍,走进看时,方才察觉到那是月光。望着那雕栏外那分明的明月,似乎明月也在望着他。触景不禁生情,他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父亲安好?母亲何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一首响彻千古的思乡之曲,应月而生。

  皓月千里,浮烟一空,又一个中秋之夜。他一袭白衣,风度翩翩,却又愁肠满腹地危坐桌前。案上文房四宝,一盏油灯在秋风中摇摇曳曳。他好似从窗外依稀如故的圆月里捕捉到了些什么――愁眉稍稍舒展了些,缓缓地提起笔,接着就是疾书——“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桂花飘香四溢,天空中悬着一轮皎洁的明月。花间酒一壶,他独饮着。静静的花苑中他独饮着。孤独与寒意不时向他袭来——月光亮得喜人,对着秋月,他舞起剑来――以驱抵不胜的孤独与寒意。醉了,这一晚他喝得酊酩大醉——他甚至对着月亮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秋月扬明辉,他淋浴着盈盈月光,登上长安城,远望。玉关告急,长安征壮丁,然而,伴着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月朗风清,风送砧声,他似乎感到声声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子夜了,但砧声不止,月也圆得出奇。他不禁由而感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在六朝金粉,随代笙歌汇聚而成的大唐盛世,与秋月为伴的李白是一个传奇,一个神话。他胸怀大志,脚踏长安,在天子脚下写下了属于他的传奇。“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好一个桀骜不驯的与月为伴的李白!“力士脱靴,贵妃研磨”,你无奈地书写

  着“金玉其外,败玉其中”的大唐宫廷艳曲。终于有一天,火山喷涌而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又拂袖而去,散发弄舟,留下了一个亘古流传的与月为伴的神话。

  篇二:中秋月冷,心田花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我已有多久没见过那一串串的红辣椒,一片片的油菜花,一株株的玉米秆,一条条田埂,一张张黝黑的脸庞,天空中皎白的明月,和那洁白无瑕的“雪绒花”……

  赏花——美不胜收

  那间残破的屋后,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蒲公英花海。金黄的油菜花不敢与它媲美,低垂着头,挪到一边去了;屋檐上挂着的红辣椒,也不再展示它的热情似火,吊在燥热的空气中随风飘荡;玉米也深知自己的逊色,用绿叶紧紧地缠着头,久久不愿露出。而那片蒲公英,立足于天地之间,接受阳光的恩泽,吸吮土地的甘汁。在这阳春三月里给宁静的山村俨然增添了难得的“雪景”。

  祖母牵着我的手,绕过与这美景不搭调的破屋,置身于花海之中。她久久眺望远方,那是山的尽头,是一片繁荣的大都市。她向往哪里,却始终离不开洁白无瑕的花海。许久,她才俯下身来,用苍劲的声音念到:“你以后一定要去山的那边,像这蒲公英一样去外面闯荡。”她紧紧攥着我的手,眼神充满了坚定与自信。我第一次感到,原来祖母如此得让人敬畏。

  观月——凄凄戚戚

  世界仿佛都睡着了,外婆的呼吸声依稀可听。我向窗外望去,以往在温煦的阳光下昂着头的油菜花,此刻也愧对于银色的月光,把自己金色的皇冠,深深藏进了叶子里;屋檐上的红辣椒,在田野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让人担心它是否会掉下;玉米早已成熟了,只留下了一棵棵光秃秃的杆慢慢枯萎。月亮挂在干枯的树枝上,独享着它的清闲时光。

  我牵着步履蹒跚的祖母,在老屋前的门槛边坐下,她久久凝望着月亮,像一个无知的孩子。我分明看见她的眼里,也有两个小小的月亮,散发着皎洁的光芒。许久,她缓慢地转过身来沙哑地说道:“今天你就要走了没事就回来看看我。”我点头答应,奔向了山的那边……

  我上车后,回头望见祖母单薄的背影在微风中摇曳,真担心会有一阵大风把她吹倒。

  多年以后,我已忘了蒲公英,忘了皎洁的月光,忘了山的那边。我忙碌于学习,忙碌于生活,忙碌于许多琐碎的事情。直至又一个中秋,看见石缝里钻出了一株蒲公英,看见空中升起了一轮圆月。才知道,那随风飘荡的蒲公英,那月亮上斑驳的影子,像祖母的笑脸,早已在心里生根发芽。

  霎时间,花好月圆,心田花开……

  篇三:中秋月下

  父亲常在中秋带我赏月。

  六岁时,父亲带全家人来到北京。便是从那时起,火车和飞机成了父亲的日常交通工具。一年中即使春节父亲也有时奔波在外。但当月圆之时,寒秋之日,全家人总会相聚于皎洁的月光下,沟通心声,将心中的悲欢尽情倾述。

  过去

  到北京后的第一个中秋,父亲便带着全家人去赏月。大家都坐在酒吧的二层赏月,父亲却带我找一个安静的湖边赏月,看月亮的阴晴圆缺。当时的我总会好奇地看着月亮,听着父亲讲月宫上的神话,闭上眼睛,陷入无限遐想:透过月亮上淡淡的黑影,我似乎能看见在那空旷寂静的月宫里,嫦娥抱着心爱的玉兔在遥望人间,她也许是感觉到月宫的广寒比起温暖而又热闹的人间,更显得那么单调而又乏味;当父亲讲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似乎又能感受到几百年前大诗人苏东坡在高楼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这是我也不免“触景生情”想起故乡的爷爷奶奶。每当这时,父亲总会安静地陪在我身边,一边给我讲着故事,一边切几块香甜的月饼,沏一碗清香的茶。月饼香打断了我的想象,一口月饼一口茶,月亮便似乎升高了许多,小巧了许多。不知不觉中无忧无虑的时光随着月光从热茶上方的白雾中流逝了……

  现在

  “我们找到一处赏月佳地父亲不紧不慢地摆好小木桌和椅子,把事先准备好的蜡烛轻轻地从口袋里拿出放到桌子上,划着一根火柴,用微微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点燃了蜡烛,熄灭了火柴,一只手护着蜡烛,另一只手拿出一个白纸筒一点一点把蜡烛罩上,一切动作都显得那么的慢,时间好像停滞了一般。月倒映水中,一丝秋风吹过,水波轻轻荡漾,湖边树影迷离,桌上烛焰摇曳,一切显得格外的静。”月也依旧,地也依旧,水也依旧,人也依旧。这时的我,总会静静地看着月亮,听着父亲向我倾诉他对生活的感悟。这时,童年时天真的想象已成为思考和顿悟。月慢慢上升,慢慢变小,但却似乎总也升不上去,总也变不小似的……

  未来

  愿年年中秋都能与月亮相伴,都能与那永恒不变的,永不上升的,永不变小的月亮相伴,因为我希望那样的时光能再长些,再长些……

  那皎洁的月光中流淌的是温暖的陪伴,见证的是点滴的成长。

  篇四:中秋月色

  吃了晚饭,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爸爸要带我去看烟火。我听了真是兴奋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间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因为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爸爸的摩托车声从窗外传来,他大声地喊道:“俪俪,快点下来,再多穿点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楼,车“嘟”地一声离开了家。一路上,凉风阵阵,开始觉得蛮舒服,渐渐的,感觉有点冷,让我尝到秋风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时,前面的汽车、自行车都堵住了,我们的车只能停停开开,开开停停,慢得像龟爬。我心里真着急,眼看着前边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开不快,可能是全嘉兴的人都想办法跑出来了,想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美妙烟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我们停了车,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天上的圆月跟随着我,今晚是团圆的日子,月色是多么迷人。

  突然,天上“啪”地一声,礼花像流星一样出现了。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声一片连一片,使人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烟花连续绽放了近30分钟,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有繁花似锦的“菊花”布满夜空,一会儿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见“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

  烟花晚会结束了,人们陆续回家,我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着中秋的凉风,回家了。天上的明月还是那么圆,那么亮……

  [后记]: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更多中秋月作文-关于中秋月的作文的相关文章请关注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