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翻高山、跨大江、穿隧道……90%以上线路海拔超3000米的拉林铁路铺上雪域高原,“复兴号”列车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

拉林铁路全线435公里,有47条隧道、121座桥梁,桥隧比高达75%,在滔滔雅鲁藏布江上超过16次,施工难度世所罕见。
然而,在13万多名培植者的艰巨奋战下,这条总投资360多亿元的高原“天路”仅历时6年即建成通车。

迢迢天路通高原 汽车知识

这只是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交通根本举动步伐巨变的一个最新例证。
公路通车里程达11.88万公里,建制村落村落村落通公路;5个地市实现了铁路通达,运营里程近1400公里……今日西藏,迢迢“天路”通高原,立体交通网日渐完善。

钢铁“天路”

占领高原铁路培植多项难题

26岁的林芝市朗县青年洛桑旦增,心中的铁路梦藏了十几年。

小时候去拉萨,汽车要在路上开整整两天,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什么是火车。

初中毕业去江西读高中,洛桑旦增第一次坐上了火车。
看着窗外的雪山、草甸被列车远远抛在后面,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愉快,“家乡如能通上铁路该多好!”

年少的洛桑旦增不知道,当时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方案,已将拉萨至林芝铁路培植列入个中。
在充分的前期事情之后,2015年,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项目,拉林铁路全线开工培植。

大学毕业后的洛桑旦增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开办了一家劳务中介公司,组织乡亲们去林芝市区务工。
“朗县到林芝险些全是山路,开车时真是让民气惊肉跳。

16年前,西藏的铁路运营里程为零。
随着拉林铁路建成通车,西藏下辖7地市已有5地市实现了铁路通达,运营里程近1400公里。
洛桑旦增前两年创业的担忧随之烟消云散,“火车开通一个多月,拉萨、林芝、山南之间出行方便,再也不用担心山路艰险!”

“愿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2005年,一曲《天路》风靡神州大地,唱出高原儿女对青藏铁路这条神奇“天路”的热切期盼。

培植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欲望,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
1958年,党中心决定培植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1984年5月这段铁路建成通车。
进入新世纪,党中心从推进西部大开拓、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大局出发,作出了建筑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重大决策。

青藏铁路是天下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高寒缺氧,地质繁芜,冻土广布,工程十分艰巨。
10多万筑路大军在生命禁区艰巨奋战5年,在占领许多罕见科技难题之后,终于在2006年修通了格尔木至拉萨段。
2006年7月1日,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拉萨西站党支部布告张卫东,已在这里事情了15年,见证了这条铁路带来的变革:15年间,进出藏货色量增长均超过20倍,拉萨和周边城乡大部分生活生产资料,都是通过这条“天路”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运来。

网状“天路”

县村落庄全部通公路

“姑娘出嫁远方,马道又远又长,翻过三座高山,蹚过三条大江,走了三十三天哟,才进新郎帐房……”这首民歌,是旧西藏交通极度掉队的写照。
和平解放之前,旧西藏没有一条正规的公路,交通运输全靠人背畜驮,从拉萨到青海西宁或四川雅安来回须要半年到一年韶光。

川藏、青藏公路首创了西藏当代交通的新局势。
西藏和平解放后,公民解放军、四川和青海等省份各族公民群众以及工程技能职员组成了11万人的筑路大军,在极为艰巨的条件下奋勇拼搏,于1954年建成了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当代公路的历史,在“人类生命禁区”的“天下屋脊”创造了公路培植史上的奇迹。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西藏交通运输奇迹的发展,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在人才、技能、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民主改革后,迅速培植了新藏、滇藏、中尼等干线公路,青藏、川藏公路也陆续铺起柏油路面。

因大山阻隔,墨脱是全国末了一个通公路的县城。

墨脱通路难,紧张难在两点:一是坡度大路难修,全县相对高差达6000多米,险些垂直分布着从寒带到热带8个景象带;二是景象恶劣路难保,夏季塌方、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冬季则大雪封山八九个月。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方案建筑的墨脱公路,被称为“天下上最难建筑的公路”,持续了近40年也未能完备修通。

墨脱县完备小学副校长格桑德吉,家在墨脱县帮辛乡根登村落,是从墨脱走出的门巴族大学生。
回顾起小时候从墨脱去林芝上学的艰辛,格桑德吉说:“只能一起徒步,翻过4000多米的雪山、蹚过冰冷的河流、穿过幽深的原始森林……一趟下来,就要走上七八天!”在林芝上小学的几年间,格桑德吉仅回过3次家。

对付西藏的民生冷暖,党中心顾虑于心。
2008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西藏墨脱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决定培植墨脱公路。
这次批准的墨脱公路,起自波密县扎木镇,止于墨脱县城,全长约117公里。
国家全额投资9.5亿元,历时4年,扎墨公路终于在2013年10月尾建成通车,将墨脱整年通路韶光由原来3个月旁边增加到9至10个月。

扎墨公路修通的第二年,第二条通往墨脱县的交通要道——派墨公路开工培植。
这条公路将林芝市区至墨脱县城的间隔由346公里缩短到180公里,通畅韶光缩短8小时旁边。
历经7年艰巨培植,如今派墨公路通车在即。

如今在西藏,县村落庄全部通公路,通车里程达11.88万公里,全区所有县通公路,建制村落村落村落通公路,州里、建制村落通畅率分别达94%、76%。
广袤的雪域高原上,一张巨大的公路网连接着远在“天边”的村落落、牧场、雪山、湖泊……

立体“天路”

“天边的阿里”不再迢遥

阿里,均匀海拔4500米以上,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距拉萨1400多公里;周边最近的城市,是1300多公里外的新疆和田市。
“天边的阿里”,人们这样形容阿里的迢遥。

2010年前,阿里出行紧张靠公路,从狮泉河镇到拉萨,至少须要40个小时。

为改进阿里的交通面貌,2007年5月,在狮泉河镇西南海拔4270多米的地方,昆莎机场开工培植。
3年后昆莎机场建成,从阿里到拉萨的翱翔韶光只需两个小时,从阿里到全国各地也可实现当日到达。

今年4月,阿里普兰机场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又一条“天空之路”即将开工培植,“天边的阿里”不再迢遥。

让阿里不再迢遥的,还有其余一条“天路”的建成。
2020年12月4日,国家电网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
这条全长16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起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多林变电站,止于阿里地区噶尔县巴尔变电站,跨越日喀则、阿里两地10个区县,总投资74亿元。

这条“电力天路”,最高海拔5357米,均匀海拔4572米,施工环境极其恶劣,道路交通极其艰险,是迄今为止天下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最具寻衅性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工程的建成投运,结束了阿里地区孤网运行的历史,从根本上办理了阿里地区缺电的问题,为沿线16个区县38万农牧民供应安全可靠的“大网电”。

53岁的普兰县普兰镇居民古入,今年放心地购买了一批崭新的家用电器。
在普兰镇生活了几十年,缺电少电是古入心中曾经的“痛”。
小时候没有电,照明只能点油灯,光芒暗,油烟大。
“冬天取暖和炉子冒烟,油灯也冒烟,熏得眼泪直流、鼻子难熬痛苦,从此落下了鼻炎的病根。
”古入禁不住揉了揉鼻子,“这下好了,往后可以烧电暖气了,不用担心电灯不亮了。

在中心支持、全国各地增援下,西藏根本举动步伐培植实现超过式发展。
西藏自治区党委布告吴英杰表示,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中心政府累计投入1.63万亿元,近几年援藏省市总计投入693亿元,个中大量资金用于西藏的根本举动步伐培植,有力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超过上千年的人间奇迹,使西藏“换了人间”。

《 公民日报 》( 2021年08月11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