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级而上,张国华将军楼二楼展陈室里,一帧帧老照片再现了张爱萍、张国华、张经武等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当代化培植作出巨大贡献的14位开国将军的宝贵瞬间与不朽风范。

图为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陈毅、罗瑞卿、张爱萍(前排左一)陪同下校阅阅兵海军舰艇部队 翻拍:李元梅

14位开国将军的西藏萍踪上 汽车知识

图为张爱萍(左三)访问西藏农奴 翻拍:李元梅

图为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张爱萍在试验场向周恩来总理报告 翻拍:李元梅

张爱萍(1910-2003),四川省达县(今达川区)人,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原中共中心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心军委原副秘书长,原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学技能委员会主任。
1955年,张爱萍被付与年夜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3月10日,原西藏地方政府和农奴主阶级中一些反动分子为掩护封建农奴制度,阻挡历史提高的车轮,悍然发动武装叛乱。
这场叛乱,激起了广大农奴的极大愤慨,他们怀着对农奴主阶级的深仇大恨,积极增援并密切合营公民解放军迅速地平息了叛乱。
这期间,张爱萍到西藏昌都地区,检讨辅导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的平叛事情,特殊强调充分发动群众,以政治争取为主,结合军事打击,办理叛乱问题。

叛乱平息,给西藏广大农奴送来了打碎千年封建农奴制枷锁的好机遇。
1959年7月,西藏自治区预备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作出了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
民主改革中,除对叛乱的农奴主实施没收政策以外,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和其他上层人士,仍旧坚持和平改革的方针,实施赎买政策;百万农奴则得到了人身自由和地皮、畜生,永久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他们欢欣鼓舞,扬眉吐气,爱国激情亲切高潮,在保卫祖国边陲、培植新西藏的斗争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

1951年5月23日,中心公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中心公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图为中心公民政府全权代表在协议上具名,前排右起:李维汉、张经武、张国华、孙志远 翻拍:李元梅

图为张国华在布达拉宫前留影 翻拍:李元梅

图为1962年10月中旬,中印边疆自卫反击战期间,张国华(中)率领军区前指赶到第一线,直接指挥战斗 翻拍:李元梅

张国华(1914-1972),江西省永新县人,曾任中国公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军长,川南行政公署主任,中共西藏事情委员会布告,西藏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布告,中共西藏事情委员会第一副布告,西藏自治区预备委员会第二副主任委员,西藏平乱总指挥,中共西藏自治区委第一布告,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中共中心西南局布告处布告,中国公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布告,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布告。
1955年,张国华被付与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0年1月7日,张国华在前往川南担当主任途中,溘然接到刘伯承、邓小平、贺龙(西南军区司令员)联名签署的命令,要他迅速赶赴重庆,接管新的任务。

军令如山,张国华只得半路返回,与政委谭冠三赶至重庆。
在西南局会议室里,刘伯承向张国华、谭冠三传达了党中心、毛泽东关于进军西藏的计策决策后,邓小平苦口婆心地对张国华、谭冠三指出:“武断实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做好统一战线事情,对付我们进军西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到西藏去,便是靠政策走路,靠政策用饭。
政策便是生命。
必须紧密联系群众,依赖群众。

张国华、谭冠三马一直蹄地赶回乐山,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毛泽东主席和邓小平、刘伯承的指示。
张国华语气铿锵地说:“进军西藏,解放水深火热中的西藏农奴,完成祖国大陆的统一,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义务,全军高下,必须从政治动员、物资准备等各个方面做好统统准备事情,必须迅速动员起来,开展‘生活高原化、康藏化’的大练兵运动,以实际行动武断完成中共中心和毛主席交给我们的这一光荣义务。
”1950年1月24日,中共中心、中心军委批准了中共西藏工委领导名单:十八军军长张国华任布告,政委谭冠三任副布告,副政委王其梅、副军长昌炳柱、参谋长李觉、政治部主任天宝为委员。

格达活佛进藏劝和,在昌都被西藏当局阻留多日后,被英国特务福特下毒害去世。
张国华向西南局和中心军委建议,进行昌都战役:“只有打开昌都的大门,才有可能和平解放西藏。
”昌都是进军西藏的必经之地。
中心军委接到电报后,十分重视。
毛泽东主席认为,“解放昌都有助于和平解放西藏问题”。
9月初,张国华正式接到中心军委有关昌都战役的作战命令。
在张国华指挥下,昌都战役于1950年10月7日发起,24日胜利结束。
西藏地方政府终于接管中心公民政府的建议,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全权代表的和谈代表团到北京会谈。

1951年5月23日,张国华作为中心公民政府全权代表之一,与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签订了《中心公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发布西藏和平解放。
5月25日,毛泽东以中心军委主席的名义下达了《关于进军西藏的训令》,哀求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进藏部队分路进驻西藏。
同年10月,进军西藏的部队在张国华和谭冠三的率领下全部支配到位,五星红旗胜利地插上了天下屋脊。

中国公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后,张国华任西藏军区司令员,指挥平息了西藏武装叛乱,领导了中印边疆自卫反击战。
张国华在西藏事情17年,为西藏的和平解放与培植奇迹,作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高度夸奖,亦被人们誉为“佛光将军”和“顶峰战将”。

图为张经武骑马经由布达拉宫 翻拍:李元梅

1952年4月28日,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及其堪布会议厅委员会全体职员从青海返回西藏,到达拉萨。
张经武和公民解放军驻拉萨机关、部队、西藏地方政府各级官员、西藏地方部队,三大寺喇嘛、拉萨市僧俗群众等两万多人欢迎。
图为张经武(右)与十世班禅的合影 翻拍:李元梅

图为1954年8月,张经武(前排右一)途经康藏公路施工路段时,受到十八军53师、54师筑路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 翻拍:李元梅

张经武(1906-1971),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人,曾任中华公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主任,中心公民政府驻西藏代表,中共西藏工委布告,西藏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心西南局布告处布告,中共中心统战部副部长。
1955年,张经武被付与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1年5月23日,《中心公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订。
当天,毛泽东主席亲笔书信给暂居西藏亚东的十四世达赖,希望他和西藏地方政府负责履行协议,尽力帮忙解放军和平进驻西藏。
5月25日,中心公民政府公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派必要的兵力向西藏和平进军,进驻西藏,担保协议的实行与巩固国防;同时立即任命张经武为赴藏代表,要他绕道喷鼻香港、印度,赶赴亚东去向十四世达赖送礼致敬,阐明协议内容,奉劝十四世达赖及早返回拉萨,以利于稳定民气。

1951年7月16日,张经武在亚东东噶寺会见十四世达赖,向他递交了毛主席的亲笔信、“十七条协议”副本,先容了和谈情形,以及“十七条协议”的紧张内容,阐述了共产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会见卓有成效,十四世达赖于7月21日离开亚东,踏上返回拉萨之路。

面对困难局势,张经武根据中心指示,慎重稳妥地开展上层统战事情,同时提出先遣支队入城十条把稳事变,为辅导进藏部队精确实行中心对西藏的方针政策,处理好民族关系和军民关系,起了主要浸染。

10月24日,张国华、谭冠三率领十八军主力到达拉萨河,就地休整。
在张经武多次督匆匆下,十四世达赖终于以西藏地方政府和他个人的名义,给毛泽东主席发去推戴“十七条协议”的电报,电文中说:“……西藏地方政府及藏族僧俗公民同等推戴,并在毛主席及中心公民政府领导下积极帮忙公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巩固国防,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保护祖国领土主权的统一,谨电奉闻。
”10月26日,毛主席复电,感谢十四世达赖对实施“十七条协议”的努力,并向他表示祝贺。

张经武在西藏担当党、政最高领导职务15年。
在党中心的亲切关怀和精确领导下,张经武带领西藏各族军民,经历了平息叛乱,实施民主改革,完成了西藏从封建农奴制度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超过,迎来了新西藏历史上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时期。

1951年5月23日,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中心公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上具名。
图中坐者右一为阿沛·阿旺晋美 拍照:兴华

图为1951年5月24日,毛泽东主席设宴庆祝《中心公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宴席上,毛主席与阿沛·阿旺晋美(左)亲切交谈 翻拍:李元梅

阿沛·阿旺晋美(1910-2009),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人,曾任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公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公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八、九、十、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会长。
1955年,阿沛·阿旺晋美被付与中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1951年4月尾到5月下旬,阿沛·阿旺晋美作为西藏地方政府赴北京会谈的首席全权代表,与其他4名全权代表凯墨·索安旺堆、土丹旦达、土登列门、桑颇·登增顿珠一起,同中心公民政府全权代表通过友好协商,签订了《中心公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发布西藏和平解放。

他的生平始终怀着强烈的民族任务感,始终站在国家和公民的态度上,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始终秉持武断掩护祖国统一和民族联络的爱国态度。

图为1959年黄新廷(前排中)在西藏留影 翻拍:李元梅

黄新廷(1913-2006),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人,原中顾委委员、原中国公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
1955年,黄新廷被付与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发动全面武装叛乱。
1959年4月2日,奉中心军委命令,由黄新廷为司令员、王其梅为政委组成的公民解放军301部队指挥所(对内简称“黄指”)到达昌都,统一指挥成都军区所属130师、昌都防备部队和昆明军区42师126团,卖力昌都地区的平叛作战任务。

图为1951年,谭冠三(左三)向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敬献哈达 翻拍:李元梅

图为谭冠三(前排右一)和藏族群众一起参加修水渠劳动 翻拍:李元梅

图为谭冠三在拉萨“八一农场”丰收的苹果树下 图片来源:翻拍自《雪域长歌——西藏1949-1960》

谭冠三(1901-1985),湖南省耒阳县(今耒阳市)人,曾任中国公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政治委员,西藏军区政治委员,中共西藏事情委员会第二布告、监委布告,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中华公民共和国最高公民法院第一副院长。
1955年,谭冠三被付与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0年,谭冠三领受了率部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伟大历史义务,踏上理解放西藏、培植西藏的征途,以自身经历生动阐释了“特殊能吃苦、特殊能战斗、特殊能忍耐、特殊能联络、特殊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在接管进军西藏任务后,谭冠三根据邓小平“政治重于军事”的指示,立即派出先遣职员,深入康藏地区搜集政治、军事、经济情形,调查西藏公民的风尚习气和宗教崇奉,并亲自到成都约请熟习西藏情形的专家、学者进行漫谈。
在此根本上,他与张国华一起研究制订了《进军西藏守则》发给部队,反复深入地进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教诲。
通过教诲,提高了部队的政策不雅观念,肃清了由于对西藏情形缺少全面理解而产生的各类顾虑,为实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奠定了思想根本。

1951年8月28日,张国华、谭冠三率部向拉萨进发。
风雪茫茫,山路波折,谭冠三感慨地说:“人说蜀道难,我看西藏的路就更难了!
不过,在我们共产党人面前,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
”集几十年政治事情的丰富履历,他深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在西藏的特定环境下,武断、准确地贯彻、实行党的各项政策显得特殊主要。
为了尊重藏族公民的风尚习气,他在行军途中,同大家一样不进寺庙,不住民房,宁肯露宿在冰冻雪地。
10月26日,部队顺利进驻拉萨。
当月的新华社拉萨三旬日电记下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幕:公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在张国华、谭冠三两将军率领下已于二十六日胜利进抵拉萨。
拉萨各界公民两万人于当日盛大集会,热烈欢迎张、谭两将军及全体指战员……

1952年,十八军提出“开荒生产,独立重生,站住脚跟,培植西藏,保卫边防”的方针,谭冠三支持创办了西藏军区第一个农场“八一农场”,并带头参加劳动,广泛收留藏族孤儿当农工,使得他们在农场得到了温饱,找到了人生的出路。
谭冠三常常对同道们说:“古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培植西藏,巩固边防的百年大计”。

1985年,谭冠三在病笃之际,依然不忘嘱托子女,一定要把补发的800元人为上交党费。
他向党提出的唯一哀求是:“我去世之后,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图为王其梅(右)与十一世帕巴拉·格列朗杰合影于昌都 翻拍:李元梅

图为1951年9月,王其梅(左一)、王先梅夫妇与张经武、乐于泓、噶雪巴夫妇合影于拉萨 翻拍:李元梅

王其梅(1913-1967),湖南省桃源县人,曾任中国公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副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委副布告,西藏自治区党委布告、自治区党委布告处布告,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军区副政委。
1955年,王其梅被付与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0年初,中共中心、毛泽东主席确定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
中心公民政府在关照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到北京举行和平会谈的同时,命令十八军进军西藏,并建立中共西藏工委。
王其梅被任命为中共西藏工委委员兼十八军政策研究室主任,卖力进军西藏的各项调查研究事情。
为了加快进军西藏的步伐,3月,十八军组建了以王其梅为政委、军副参谋长李觉为司令员的提高指挥所(简称“前指”),到甘孜、康定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和对上层人士进行统战事情。
3月24日,前指到西康省省会康定,对康藏地区的社会情形、宗教寺庙、土司头人及藏族的风尚习气、兵要舆志等进行调查研究。
王其梅到藏族群众中去作调查,向土司头人等上层人士请教,搜集了大量材料,为中共中心和西南局制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十条政策供应了主要依据。

1950年10月,在张国华、谭冠三、王其梅等指挥下,十八军在兄弟部队合营下,发动了昌都战役,歼灭藏军5700余人,解放了昌都、类乌齐、丁青、八宿、江达等广大地区,争取到藏军第九代本格桑旺堆率部叛逆,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

1951年,王其梅担当进军西藏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率十八军先遣支队在物资供应极度匮乏的情形下,寻衅生命极限,战胜重重困难,首批进驻拉萨,有效地合营中心赴藏代表张经武开展实行和掩护“十七条协议”事情。
在解放西藏和培植西藏的漫漫岁月里,王其梅和他的战友们一起,负责贯彻实行党中心和毛泽东主席制订的治藏方略,全心全意为西藏公民做事,临终前,仍旧顾虑着西藏,他向党提出了唯一的哀求:“要求党把我的骨灰送回西藏。

【后记】一帧帧老照片承载的只是历史的吉光片羽、草蛇灰线,当它们连缀在一起,历史的脉络愈发清晰,人们不会忘却,新西藏从哪里来。

喜马拉雅的容颜亘古悠远,雪域高原早已换了人间,近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公民筚路蓝缕,在世界屋脊上开拓着当代文明的奇迹,书写着雕琢奋进的壮美史诗。

今年正逢昌都解放70周年,修葺一新的昌都邑革命历史博物馆里人流如织,不少不雅观众在老照片前容身流连,一位位开国将军的西藏故事在人们的心间铭记怀念。
(中国西藏网 /李元梅)